1997年,全市各級各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貫穿一條主線,推動兩個轉變、抓好三件大事、引深大戰役、創新五項工程”的奮斗目標,全力實施我市“二次創業”的總體戰略,加強宏觀調控,引深企業改革,狠抓扶貧攻堅,積極推進社會進步,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建設取得了新的成就。全市經濟運行呈現出較低通脹率和較高增長率的良好態勢。工業經濟在困境中平穩增長,農業受災減產不減收,國內貿易健康運行,財政收支狀況良好,金融形勢基本穩定,人民生活得到進一步改,各項社會事業又有新的發展。前進中的主要問題是:農業基礎仍比較脆弱;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大;企業經濟效益仍處于較低水平;下崗失業人員增加;部分居民生活較為困難。
一、綜合
國民經濟保持適度增長。據初步核算,全市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5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75億元,比上年減少24.2%,比重由1996年的11.7%下降到8.9%;第二產業增加值88.72億元,比上年增長3.2%,比重由1996年的59.1%下降到57.2%;第三產業增加值52.53億元,比上年增長19.5%,比重由1996年的29.2%上升到33.9%。全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748,比上年增長5.1%。社會勞動生產率繼續提高,1997年,全市社會勞動生產率為10847元/人,比上年增長1.8%。其中:第一產業勞動生產率為2284元/人,比上年下降23.6%;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為23914元/人,比上年增長9.6%;第三產業勞動生產率為11520元/人,比上年增長8.6%。
二、農業
1997年夏秋,我市相繼發生了歷史罕見的蟲災和旱災,全市530萬畝農田全部受災,近1oo萬畝農田基本地絕收。但由于近年來全市各級政府重視農村基礎建設,農業投入增加,加大科技興農力度,農業抗災能力有所提高,大大減輕了糧食、油料、甜菜、蔬菜等農產品的受災程。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525828噸,比上年凈減274226噸。其中,夏糧總產量51966噸,比上年凈減17617噸;秋糧總產量473862噸,比上年凈減256609噸。
造林綠化工作取得明顯成績。全市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積34.448千公頃,其中營造經濟林9.3千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3%,大(同)、朔(州)“三松”基地工程基本建成,三北防護林二期工程等國家和省重點造林基地均取得新進展。
畜牧業生產平衡發展。
農業現代化水平有所提高,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127.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8.3%;大中型拖拉機2316臺,小型拖拉機13381臺,農用汽車4586輛。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5.9萬噸,比上年增長0.9%;農村用電量19242萬千瓦小時,增長2.o%。年末水田水澆地面積94.7千公頃,占耕地面積的21.2%,比上年下降10.2%。農業科技和優質品種得到進一步推廣。鄉鎮企業繼續保持高速發展勢態。全年全市鄉鎮企業實現總產值達121.99億元(新口徑,不含8人以下企業),完成營業收入110.53億元(新口徑,同前),實現利稅9.82億元。其中上繳稅金2.69億元,比上年增長13.50%。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在困境中平穩運行。1997年,在國內煤、電市場疲軟的情況下,各有關部門和企業通過增加適銷對路的產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和市場營銷等措施,使整個工業經濟保持了平穩發展的運行態勢。全市全部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50.99億元(90不變價,下同),比上年下降0.89%。其中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13.15億元,比上年下降2.05%。鄉及鄉以上實現工業增加值76.45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在工業總產值中,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工業總產值65.89億元,下降6.37%;集體工業總產值41.16億元,增長8.23%;其他經濟類型工業總產值6.09億元,下降14.46%。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總產值18.29億元,下降0.87%;重工業總產值94.85億,下降2.29%。按隸屬關系分,中央工業總產值31.36億元,下降6.39%;省屬工業總產值9.38億元,下降8.03%;市屬工業總產值14.27億元,下降16.50%。
其中:本地方4654.76萬噸一3.23工業產品銷售保持較好水平。全市鄉及鄉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155.26億元,比上年下降1.13%;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32%。工業經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仍然是增長質量不高,部分國有企業經營困難加大,虧損增加,效益下滑,職工再就業任務艱巨。全市獨立核算工業企業虧損額高速3.07億兌,總資產貢獻率8.2%,資產負債率達59.9%,流動資產周轉率1.33次,全員勞動生產率20111元/人。建筑業生產經營持續發展,1997年,我市共有施工企業107家,共完成建筑業產值12.34億元,比上年增長26.31%,全市國有建筑業企業實現利稅3548萬元,比上年下降33.42%。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積為195.1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4.37%;房屋竣工面積98.56萬平方米,增長27.03%,房屋面積竣工率為50.50%。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了一定的增長,1997年,全市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43億元,比上年增長16.24%,其中國有經濟投資24.52億元,比上年增長29.87%;集體經濟投資1.24億元,下降46.09%;其他各種經濟類型投資2.66億元,下降18.65%。分投資類型情況是,基本建設投資13.82億元,增長66.11%;更新改造投資11.05%億元,下降7.69%;房地產開發投資2.76億元,下降4.17%。分產業類別情況是,第一產業投資完成0.08億元,下降38.46%;第二產業完成16.35億元,上升32·07%;第三產業投資9.92億元,增長19.23%。其中,農林牧漁水利業完成投資0.04億元,下降63.64%運輸郵電通信業完成投資2.35億元,下降15.16%;能源工業完成投資12.84億元,增長29·44%。全年施工項目464個,其中新開工項目293個。全部建成投產項目186個,新增固定資產22·59億元。
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1997年,計劃安排基本建設投資6.87億元,現已完成投資5.38億元,為計劃的78.3%。市云崗水泥廠、城北自來水干道復線工程、三醫院新住院大摟、市區西馬路拓寬工程、東周窯煤炭集運站工程、新建30個生活園便民連鎖店等工程已經完成,安居工程2000套住宅已全部完工,七縣區微波傳輸開通,109國道改線工程已奠基開工,大同機場遷建工程項目已由民航華北局設計所完成,項目建議書已報省計委。云崗焦化廠煤氣工程可望在1998年春節完成送氣,其它重點工程正在加緊施工。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交通和郵電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截止1997年底,全市鐵路營運里程達到1098.7公里,公路通車里程3204公里,新增鄉鎮公路通車里程392公里.全市鐵路貨運量完成10885.7萬噸,比上年減少1.44%;鐵路客運量完成682.4萬人,比上年減少2.11%,公路貨運量完成5652.9萬噸,比上年增長2.3%;公路客運量1251.3萬人,增長14.1%。1997年比上年±%貨物周轉量(億噸公里)鐵路489.640.87公路21.020.38旅客周轉量(億人公里)鐵路16.67.79公路4.917,56農村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已形成了鄉通公路材通車的交通網絡。其中,通油路的鄉鎮94個,占會市鄉鎮總數的61%。南郊區已實現村村通油路,居全省首位。郵電、通信事業迅速發展,1997年,全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16億元,比上年增長38.15%;完成郵電業務收入3.41億元,增長53.6%。全市電話總數達14.39萬部。電話普及率達到9.28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比上年增長0.67倍。交換機容量21.98萬門,長途交換機容量達5.05千路端。無線尋呼又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郵電通信網進一步發展,全市擁有郵電局所152個,郵路總長度(單程)3308公里。
六、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消費品市場繁榮穩定。全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47億元、比上年增長8.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38%,生產資料市場供求總量基本平衡,銷售穩定增長。今年購進總額98.68億元,銷售總額141.26億元,比上年分別下降10.37%和增長32.53%。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36.99億元,比上年下降11.91%;農村消費品零售額24.49億元,增長69.0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商業消費品零售額所占比重,低于非國有商業所占比重。全年國有商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5.40億元,比上年增長34.82%,所占比重自上年的33.36%上升為41.32%;非國有商業的消費品零售額36.07億元,比上年下降5.05%,所占比重自上年的66.64%下降為58.68%。通貨膨脹得到有效控制,市場物價漲幅平穩回落,1997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各種手段進行綜合治理和宏觀調控,加大抑制通貨膨脹、控制物價上漲的力度,取得明顯成效。據抽樣調查,市政府駐地全年商品零售價格漲幅為0.8%,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3.8%,分別比上年回落了4.7個和4.3個百分點,不僅實現了低于全省6%的調控目標,而且低于全市經濟增長率。
七、對外經濟貿易
對外貿易取得一定成績。全市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493.41萬美元,比上年下降46.67%。其中出口總額1493.41萬美元,比上年下降46.67%。三資企業外貿出口創匯達985.41萬美元,比上年下降51.7%。實際利用外資繼續增長。全年引進外資額達3664.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1.04%。實際使用外資392萬美元,年末已注冊的外商投資企業達到101戶。旅游事業有新發展,1997年,來我市旅游、觀光、友好訪問、從事商務以及各項活動的外國人、華僑和港澳臺胞達3.49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37%;旅游外匯收入847.9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9.47%。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財政支出堅持了量人為出的原則,1997年,全市各級財政、稅務部門實行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強化收支管理,加大征收力度,積極組織財政收人,超額完成了全年財政收入奮斗目標,既保證了干部、職工工資發放,又為會市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必要資金。全年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14.24億元,比上年增長8.57%;一般預算收入完成8.43億元,增長9.65%。其中工商稅收完成6.38億元,增長12.04%。全市財政預算支出執行11.36億元,比上年增長13.25%。其中基建、科學、文教事業和行政管理費這四項支出,分別增長111.66%、2.64%、8.86%和0.56%。盡管我市財政收支狀況有所好轉,在堅持“一要吃飯、二要建設”,保證重點建設事業上做出顯著成績,但財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財政收入后勁乏力的問題也已顯現出來。金融形勢穩定,存款快步增加,1997年,全市金融部門加快金融改革步伐,支持工農業生產和重點建設項目,為促進經濟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02.75億元,比年初增加25.49億元,增長14.38%其中企業存款余額為58.22億元,增加8.89億元,增長18.02%。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31.71億元,比年初增長17.68%。其中短期貸款余額為103.04億元,增長17.22%;中長期貸款余額為27.29億元,下降0.44%。存款余額大于貸款余額71.04億元。金融機構資金相對寬裕,支付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297·66億元,比上年增長26.16%;現金支出319·72億元,增長24.54%。貨幣絕對凈投放22.06億元。保險事業繼續發展,社會保障有所加強,1997年,全市國內財產、人身保險承保總額231.33億元,比上年增長19.9%,保費收入2.29億元,比上年增長34,7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2724萬元,人身險保費收入10130萬元。到年來,全市有637戶工商企事業單位參加了財產保險,有121350戶居民參加了家庭財產保險,有82.6萬人參加了人身保險。全市全年共處理國內財產賠款案6145件,支付賠款6571萬元,各種滿期給付1423萬元,處理人身保險案4011,賠款869.9萬元,其中短期賠款509.4萬元。
九、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圍繞全市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目標,通過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不斷發揮出來。1997年,全市共組織實施各級各類科技項目64項。其中,火炬項目4項、星火項目5項、新產品試制項目23項、科技成果推廣項目10項、市級科技發展基金項目1項、市自籌資金計劃項目21項,總投資17313萬元。預計項目完成后年產值可達6.65億元,實現利稅2.83億元,將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1997全市共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9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8項。省級成果鑒定5項,其中應用成果4項,軟科學研究成果1項。市級成果認定15項。僅市炭素廠推廣應用炭素材料石墨化新技術一項,新增產量3000噸,新增產值3600萬元,實現利稅370萬元,節能增收120萬元。與此同時全市狠抓農業和農村科技進步,農技承包、科技示范園區均取得了新成績。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1997年,全市共有高等院校5所,中等專業學校12所,職業中學34所,為社會上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各個方面的專業人才。中小學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義務教育普及率、學生入學率以及鞏固率和畢業率均有較大提高,年末全市擁有普通中學287所,在校學生150614人,畢業生40183人,招收新生55123人,專任教師11393人;擁有小學2432所,在校學生357822人,畢業生54841人,招收新生64876人,專任教師16534人;幼兒園453所,在園幼兒65429人,專任教師2624人。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年末全市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7個,從業人員963人;劇院、影劇院等專業藝術表演場所8座,藝術表演團體演出2003場次,觀眾達469萬人次。全市縣區以上文化館11個,圖書館13個,藝術館1座,縣鄉文化站144個,共有從業人員170人,圖書藏量47萬余冊,全市擁有調頻廣播電臺9座,中波廣播發射臺2座,電視臺4座,有線電視臺9座,有線電視站13座,電視、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85%。全市市級單位共拍攝電視劇1部3集,全市共有全國刊號的報紙4種,省內刊號的報紙17種;全國刊號的期刊3種,省內刊號24種。全市市級報紙共出版2424萬份,各類雜志出版24.6萬份。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全市擁有衛生醫療機構286(不包括診所、保健所、醫務室個數1004個)個,病床級1.04萬張,其中醫院病床數0.83萬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37萬人,其中醫生0.65萬人。護師、護士0.35%萬人。農村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預防保健和衛生監督工作繼續加強,全市人民醫療保障又有了新的提高。體育事業成績優異,1997年,我市共有56名運動員代表山西參加第八屆全國運動會的比賽,有30名運動員取得了決賽階段的參賽資格,并在決賽中奪得金、銀、銅牌各1枚,另有9名運動員進入前八名,一共獲得82分,這一成績在全省各地市中排在第二。其中,男子標槍選手高文給以81.74米的成績勇奪八屆會運會冠軍,這是山西省32年來,首次在全國最高水平的競賽中奪得的1枚田徑金牌。在1997年度會省青少年比賽暨第十屆省運會資格賽的各項競賽中,我市運動員共獲得86位金牌,總成績繼續位居全省第二,其中:柔道、摔跤、舉重、體操和田徑五個項目位居全省第一名,此外,我市部分運動員參加了一系列全國及國際性比賽,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游泳和田徑運動員在全國性比賽中共獲得5枚金牌;兵兵球運動員成紅霍參加了第44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并獲得女子雙打第三名及單打第五名,在國際乒聯舉行的南斯拉夫和法國公開賽等國際性比賽中共獲得3枚金牌。與此同時,全市群眾體育和全民健身工作進一步發展,全年全市共組織全市性群體競賽活動20項次,承辦全省群體競賽活動1次,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97年全國群體工作表彰會上,又有8個單位和5名個人受到國家體委的表彰。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據1997年人口變動抽樣調查,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4.44%,死亡率為4.45‰,自然增長率為9.99‰,出生率、自然增長率與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全市總人口為283.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l59.7萬人,非農業人口l2.4萬人。家庭戶平均每戶人口數為3.4人。居民生活繼續得到改善,1997年,全市城鎮職工工資額達到38.36億元,職工年均工資達到5692
元,雖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人均可支配性收人為4438元,比上年增長6.70%,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2.79%。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527元,比上年增長5.74%,扣除物價實際增長1.87%。1997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763.38元(抽樣調查數),比上年增長16.9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扶貧攻堅工作取得重大成就,1997年,在全市4個國定貧困縣(陽高、廣靈、靈丘、天鎮)中,陽高、廣靈兩縣已整體越過溫飽線,按責任書提前兩年達標;省定攻堅區的44個鄉鎮、692個村、36.5萬人中,有9個鄉鎮、186個,5.4萬人越過溫飽線,加上1996年達標的23個鄉鎮、381個村、22.5萬人,全市省定攻堅區共有32個鄉鎮、567個村、28萬人越過溫飽。4個國定貧困縣農民人約純收入平均為1437元,比1996年增長25.8%。其中攻堅區44個鄉鎮平均達到1032.6元,超過1997達標線82.6元,比1996年增長13.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繼續增加。年末全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40.05億元,比年初凈增17.18億元,增長13.98%,其中城鎮居民儲蓄存款122.59億元,比年初凈增15.19億元,增長14.14%;農村居民儲蓄存款17.46億元,比年初凈增1.99億元整增長12.86%,居民的金融投資意識和消費意識進一步增強。
注:1.國內生產總值為季報測算數。
2.公安年報總人口269.68萬人,出生率1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