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構建和諧通遼為目標,繼續加快“三化”進程,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更加注重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萬眾一心,開拓進取,卓有成效地推進了通遼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一、綜合
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50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2億元,增長9%;第二產業增加值251億元,增長35%;第三產業增加值197億元,增長18%。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為18.6:45.6:35.8,產業比重進一步優化。
經濟效益穩步提高,財政狀況明顯改善。全市財政總收入實際完成55.10億元,同比增長45.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4.53億元,同比增長42.4%,人均財政收入1781元,比上年增加了552元。
市場物價受食品類價格拉動漲幅較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了5.2%,其中城市上升4.1%,農村牧區上升6.4%。分項目來看,食品、居住、交通和通訊、煙酒及用品、衣著等類別價格水平分別比上年同期上漲15.6%、1.8%、1.1%、0.4%、0.8%;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等類別價格水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9%、0.1%、0.3%。
勞動就業工作進一步加強,年末全市單位從業人員22.41萬人,其中:在崗職工22.38萬人。截至2007年12月末累計安置各類城鎮失業人員6.1萬人,其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3.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
二、農業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年末全市實有耕地面積103.78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59萬公頃。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04.37萬公頃,比上年增加3.04萬公頃,增長3.0%。在農作物播種面積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0.40萬公頃,占總播種面積77.0%,比上年增加2.29萬公頃;油料作物播種面積5.90萬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5.7%,比上年減少0.75萬公頃;蔬菜播種面積6.69萬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6.4%,比上年減少0.15萬公頃。
糧食產量較上年增加。全年糧食產量435.15萬噸(87.03億斤),比上年增產5.91萬噸(1.18億斤),增長1.4%。其中:玉米362.83萬噸(72.57億斤);水稻25.42萬噸(5.08億斤);小麥7.04萬噸(1.41億斤)。
主要經濟作物中,油料、甜菜產量均比上年有所減產。油料產量10.16萬噸,比上年減產0.5萬噸;甜菜產量2.74萬噸,較上年減產0.22萬噸。
蔬菜生產品種進一步優化,新特、精細品種增加,單產效益明顯提高。蔬菜總產量280.05萬噸,比去年增長2.3%,其中葉菜類產量96.68萬噸。特種作物生產進一步發展,藥材產量1.48萬噸,蔬菜大棚33113個,面積28422畝。
畜牧業生產穩步增長。牧業年度牲畜實有頭數1419.60萬頭(只),比上年增加119.11萬頭(只)。年末全市家畜實有頭數1029.82萬頭(只),比上年末減少7.09萬頭(只),同比下降0.7%,其中大小牲畜750.49萬頭(只),比上年末減少4.7萬頭(只),同比下降0.6%;豬279.33萬頭,減少2.39萬頭,同比下降0.8%。全年肉類總產量達到65.42萬噸,比上年增長6.2%,其中:豬肉34.99萬噸,比上年增長10.1%;牛肉13.27萬噸,比上年增長11.3%;羊肉6.85萬噸,比上年增長6.4%。
續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措施,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全年爭取國家林業生態建設資金3.41億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5.5萬畝,完成造林165萬畝,人工種草面積104.8萬畝。
農田水利建設進一步加強,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1.7萬公頃,年末實有有效灌溉面積924.9萬公頃;年內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0.87萬公頃,年末實有節水灌溉面積451.67萬公頃。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幾年來項目建設的成果開始集中呈現,工業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2007年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完成213.44億元,增長36.0%。
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64.20億元,增長25.1%。分經濟類型來看,國有企業增加值29.18億元,增長31.5%;集體企業增加值12.59億元,增長185.3%;股份合作企業增加值5.46億元,增長6.0%;股份制企業111.72億元,增長40.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37.01億元,增長23.8%。分輕重工業來看,全年輕工業增加值83.08億元,增長30.6%;重工業增加值130.36億元,增長39.8%。
工業生產產銷狀況良好,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7.44%,比上年低0.1個百分點;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405.94,比上年提高100.21個點;實現利潤46.39億元,比上年增長31.1%。
優勢主導產業拉動作用明顯加快。六大主導產業累計完成增加值191億元,占規模企業增加值的89.5%。其中能源及原材料工業增加值69億元,占規模企業增加值的32.3%;食品工業增加值33億元,占規模企業增加值的15.5%;玉米深加工工業增加值37億元,占規模企業增加值的17.3%;建材工業增加值18億元,占規模企業增加值的8.4%;非資源類產業增加值33億元,占規模企業增加值的15.5%。
建筑業生產穩步增長,企業經濟效益進一步好轉。全市60戶資質等級建筑企業,實現建筑業總產值40.42億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積
211.28萬平方米,其中新開工面積171.02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76.66萬平方米,竣工產值15.23億元。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07年我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使我市的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規模不斷擴大。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4.61億元,同比增長32.4%。其中:國有單位投資完成175.74億元,占49.6%。
按三次產業劃分,第一產業投資完成12.08億元,同比增長23.1%;第二產業投資完成205.13億元,同比增長22.5%,其中工業投資完成204.49億元,同比增長23.2%;第三產業投資完成137.40億元,同比增長51.7%。
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工業技改投資力度繼續加大。農林牧漁業完成投資12.08億元;制造業完成投資82.55億元;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完成投資87.12億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投資53.45億元;房地產業完成投資35.53億元;公共設施管理業完成投資16.92億元;教育業完成投資2.97億元;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完成投資2.99億元。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新增生產能力:原煤開采690萬噸/年;鉛鋅采礦103.4萬噸/年;鐵礦開采14萬噸/年;電解鋁生產11.5萬噸/年;城市道路擴建長度76.53公里;新增各類院校建筑面積80887平方米,學生席位23310個;新建公路658.5公里,改建公路2473.55公里。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交通、郵電
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全年實現增加值41.46億元,同比增長34.2%。
鐵路運輸線路總長度1600公里,全年實現貨運周轉量495.21億噸公里,比上年增加100.89億噸公里,增長25.6%;客運周轉量39.75億人公里,比上年增加4.09億人公里,增長11.5%;公路貨運周轉量4171.23百萬噸公里,比上年增加1081.43百萬噸公里,客運周轉量1528.23百萬人公里,比上年增加72.77百萬人公里。民航旅客發運量31132人,發運行李、貨物和郵政180.45噸;旅客周轉量2547.52萬人公里,貨物、郵政和行李周轉量14.64萬噸公里;總運輸線路長度達1736公里。
郵電通信業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9.8億元。全市有郵政機構154個,郵路總長度4060公里,農村投遞路線14016公里。年末全市移動電話用戶達到80萬戶,固定電話用戶35萬戶。據城鄉住戶調查資料顯示,百戶城鎮居民擁有固定電話73.13部,移動電話156.97部;百戶農牧居民擁有固定電話59部,移動電話91部。
六、國內貿易
2007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3.15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62.50億元,增長20.7%;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分別為35.40億元和35.25億元,增速達19.2%和19.6%。分行業看,批發業28.39億元,增長21.0%;零售業83.62億元,增長18.9%;住宿和餐飲業18.99億元,增長21.9%;其它行業2.15億元,同比增長33.8%。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經濟效益狀況繼續改善。全年商品銷售總額53.36億元,其中:批發企業37.89億元,零售企業15.47億元。
七、對外經濟
2007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8513萬美元,同比增長24.8%。其中進口總額3880萬美元,同比增長162.0%;出口總額4633萬美元,同比增長8.0%。進出口相抵,實現貿易順差753萬美元,同比下降55.3%。日本、德國、俄羅斯、韓國、香港是我市的主要出口市場,占全市外貿出口總值的61.1%,呈全面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民營企業出口占據主導地位,出口額達3380萬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73.0%,領跑全市對外貿易。
在出口中,一般貿易依然是增長最快的貿易方式,全年出口4091萬美元,比加工貿易出口多3549萬美元,同比增長17.3%,高于同期外貿出口9.3個百分點,占全市外貿出口總值的88.3%,較去年同期提高了7.1個百分點。
從出口商品種類來看,2007年我市出口商品共十一大類、40個品種。農畜產品出口額2547萬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55.0%,同比增長16.7%。其中雜糧雜豆出口1158萬美元,同比增長20.4%。工業制品出口2086萬美元,同比下降1.3%。我市特色產品如紅干椒、玻璃出口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出口額分別為100萬美元和516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6.0%和46.0%,發展勢頭較好。化工原料如碳化硼的出口出現高速增長的勢頭,積極帶動了我市加工貿易等工業經濟的發展,出口額達到738萬美元,同比增長5.2倍。
利用外資形勢繼續看好,2007年實際利用外資4788萬美元,同比增長32.3%。
八、旅游
2007年我市旅游業繼續發展壯大。全市旅游總人數達到286.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實現24.7億元人民幣,接待海外旅游者10153人次,旅游創匯530.7萬美元,分別比去年增長了50.2%、51.9%、54.3%、69.9%。
旅游企業投資力度加大,招商投資工作取得突破,全年引資額達2.76億元,比去年增長近1倍。實施了哈薩爾圣地、牽手草原、青龍山洼、新鎮度假村、怪山滑雪場等一批旅游景點建設項目,完成了大青溝、山地草原、珠日河、阿古拉、大樂林寺等景區(點)修繕、擴容工程。
旅游企業隊伍不斷擴大。截至今年年底,我市已有A級景區8家,其中AAAA級1家;星級飯店17家,其中三星級以上5家;旅行社28家,其中組團社2家。
九、金融、保險業
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穩定增長。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31.16億元,比年初增長13.5%。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35.84億元,增長12.6%。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89.02億元,增長11.8%。其中短期貸款161.30億元,同比增長2.3%;中長期貸款124.18億元,同比增長26.4%。
保險業收入減少,全年保費收入27512萬元,比上年下降16.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6715萬元,同比下降32.2%;壽險保費收入20797萬元,同比下降9.6%。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2956萬元,其中財產險賠款2147萬元;壽險賠款及給付10809萬元。
十、文化、教育和衛生
年末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9個,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77.08萬冊,博物館3個。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36座,通廣播的鄉77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5.79%。縣、鄉電視臺81座,通電視的鄉77個,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4.32%,比上年增加1個百分點。
2007年我市教育事業穩步發展,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進一步提高,學生輟學率進一步下降。全市普通高等學校1所,在校生15985人,招生4712人;普通高中招生21403人,在校生65218人;初中招生38739人,在校生131589人;普通小學746所,專任教師18376人,招生38099人,在校生221301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306人,從事特殊教育的專任教師42名;幼兒園21所,幼兒教育班1261個,在園(班)幼兒29611人。學齡人口受教育程度進一步改善,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100%,畢業生升學率100%,輟學率為0.02%,比上年度下降0.13個百分點;初中畢業生升學率72.5%,輟學率為0.8%,比上年度下降1.27個百分點。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不包括診所)534個,在全市衛生機構中,醫院38個、衛生院151個、采供血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8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0個。醫療床位6581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6019張,占91.5%。衛生技術人員10447人,其中執業醫師5143人,占49.2%,注冊護士2579人,占24.7%。
十一、環境保護
環保事業發展加快,全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年末全市環保系統共有職工251人,環保機構23個。環境監測站9個,環境監測人員91人。自然保護區60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個。自然保護區面積4938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8.3%。生態示范區3個,全部為國家級示范區。建成環境噪聲達標區2個,達標區面積9.1平方公里,年內設立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執行率達100%,環境法制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
十二、人口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9.46萬人。年出生人口3.51萬人,出生率為11.35‰,年死亡人口1.69萬人,死亡率為5.4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9‰,比上年高0.6個千分點。其中,城鎮人口108萬人,占35%;鄉村人口201萬人,占65%。全市戶籍人口316.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7.53萬人,非農業人口118.67萬人;蒙古族人口147.67萬人,占46.7%;男性人口161.23萬人,女性人口154.97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4:1。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隨著各項增加居民收入措施的落實,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農畜產品價格上漲,城鄉居民收入有了明顯提高。
全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007年達到17143元,比上年增加3235元,增長23.3%,其中:國有單位人均16407元;集體單位人均15570元;其他單位人均21382元。
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150元,比上年增長19.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021元,增長18.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342元,增長14.4%;人均消費支出3119元,增長19.6%。
居民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19.85平方米,比去年增加1平方米;農牧民人均居住面積21.0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高于城鎮居民0.16平方米。
社會保障事業進一步鞏固提高。全市養老保險企業職工及個體勞動者參保人數為17.66萬人,全年征繳養老保險費4.81億元。全市所有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及部分企業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的職工及離退休人員達27.68萬人,比上年增長17.9%,參保率穩步提高。
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全市擁有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89個,其中:社會福利院2個,光榮院3個,農村敬老院80個。擁有床位2774張,年末在院人數2050人。全市社會保障機制進一步健全,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達到83955人,有35815戶低收入家庭得到救助;農村有130763人得到救濟。
注: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據。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