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積極應對不利形勢,圍繞“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全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勵精圖治,扎實工作,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各項事業加快推進,科技水平明顯提高,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一、經濟總量
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GDP)實現103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05.8億元,同比增長4.9%,拉動GDP增長0.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21.8億元,同比增長5.9%,拉動GDP增長3.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03.7億元,同比增長8.5%,拉動GDP增長2.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分別為20.0%、50.5%和29.5%。人均GDP達到34143元,比上年增加2013元。
二、農林牧漁業
2013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458.5億元,可比價增長5.1%。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實現205.8億元,可比價增長4.9%。
農業生產取得新成績。一是糧食生產奪得好收成。2013年全市糧食總產量按國家統計局遼寧調查總隊確認數為369.0萬噸;二是蔬菜生產邁出新步伐。全市蔬菜產量達369.4萬噸,比上年增長0.3%。其中,設施蔬菜產量為100.2萬噸,比上年增長16.7%;三是特色產業開發扎實推進。全市果樹株數達3641萬株,比上年增加80萬株,增長2.2%;水果產量達34.9萬噸,比上年增長0.5%,全年榛林面積達121.2萬畝,其中,當年新增8萬畝,榛子產量達3.7萬噸。
林業生產取得新成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積20860公頃,四旁植樹達104.5萬株。實現林業產值15.1億元,可比價增長18.9%;實現林業增加值8.2億元,可比價增長6.6%。
畜牧業生產取得新突破。全市建成并通過省驗收的標準化養殖小區180個,有16個畜禽養殖小區被確定為國家菜籃子項目養殖基地,昌圖生豬、肉牛,開原生豬、肉雞被省確定為全省畜牧優勢主導產業。2013年,全年牛出欄126.5萬頭,羊出欄91.8萬只,豬出欄485.5萬頭,家禽出欄17215萬只,分別比上年增長3.3%、8.0%、8.8%和1.3%。全年肉類總產量達113.3萬噸,比上年增長1.3%。其中,豬牛羊肉產量71.6萬噸,比上年增長6.4%。全市實現畜牧業產值272.1億元,可比價增長4.7%。實現畜牧業增加值115.2億元,可比價增長6.4%。
漁業生產取得新發展。全年水產品產量達2.0萬噸,比上年增長42.9%。水產品養殖面積(含清河水庫、柴河水庫,不包括昌圖)8513公頃。實現漁業產值4.7億元,可比價增長30.5%。實現漁業增加值4.7億元,可比價增長7.8%。
農業機械化水平穩步提高。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57.9萬千瓦,同比增長5.3%;全市機耕面積55.3萬公頃,機播面積50.0萬公頃,機收面積達23.4萬公頃。
三、工業
工業經濟穩定增長。全市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0.4%,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工業總產值比上年下降2.2%;輕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7.2%,重工業總產值比上年下降2.2%;大中型企業工業總產值比上年下降7.8%。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比上年增長0.9%。產品銷售率為98.1%。在銷售產值中,輕工業增長8.0%,重工業下降1.8%。按可比價格計算,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5%。
全市以沈鐵工業走廊建設為標志的工業園區日新月異、發展勢態強勁,園區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已逐步形成,壯大全市工業經濟和強市效能日漸顯現。18個重點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已達823戶,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的51.4%;全年完成的工業總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61.8%;完成的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61.0%。
201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86.9億元,同比增長0.3%;盈虧相抵實現利潤208.9億元,同比下降0.8%;利稅總額331.2億元,同比下降0.6%。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有升有降。全年原煤產量1870.1萬噸,比上年增長1.5%;發電量204.6億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1.9%;飼料344.7萬噸,比上年增長43.6%;鋼材17.3萬噸,比上年下降33.2%。
四、建筑業和房地產開發業
2013年建筑業增加值完成49.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1.6%。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完成施工產值311.8億元,比上年增長8.7%。
房地產開發業平穩發展。全年開工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共有163家。全年房屋施工面積1998.2萬平方米,竣工面積574.0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494.5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82.8億元。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44.4億元,同比增長15.3%。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001.8億元,同比增長15.1%,農村非農戶固定資產投資42.6億元,同比增長18.2%;建設項目投資800.4億元,同比增長15.7%,房地產開發投資244.0億元,同比增長13.7%。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經濟投資176.0億元,同比增長447.5%;非國有經濟投資868.4億元,同比下降0.6%。
投資結構進一步改善。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5.5億元,同比增長355.5%;第二產業完成投資595.7億元,同比下降7.5%,其中,工業完成投資581.0億元,同比下降6.8%;第三產業完成投資433.2億元,同比增長67.5%,其中,房地產業投資253.1億元,同比增長16.5%。三次產業投資之比由上年的0.4:71.1:28.5調整為1.5:57.0:41.5。
全年新增固定資產858.0億元。新增主要生產能力:水泥286萬噸/年,改建公路37公里,城市污水處理能力1萬噸/日。
六、交通、郵政和電信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實現增加值41.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8%。全社會貨物運輸量完成8860萬噸,比上年增長7.4%,貨物周轉量完成1364000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2.6%;公路客運量4947萬人,比上年增長1.0%,旅客周轉量136890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3.5%。(以上數據為公路數據)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2013年底,全市擁有各級公路1373條計6796.6公里。在公路總里程中,國家級公路3條計109.2公里,占總里程的1.6%;省級公路6條計520.8公里,占總里程的7.7%;縣級公路30條計766.4公里,占總里程的11.3%;鄉級公路290條計2216.4公里,占總里程的32.6%;村級公路1039條計3127.6公里,占總里程的46%;專用公路5條計56.2公里,占總里程的0.8%。縣級以上公路計1396.3公里,占總里程的20.5%。全市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81.3公里。在各級公路總里程中等級公路達到6768.1公里,占總里程的99.6%;黑色路面里程3995.2公里,占總里程的58.8%;晴雨通車里程6796.6公里,占總里程100%;綠化里程3252.6公里,占宜林里程47.9%。全市1175個行政村,已實現村村通達通暢。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14022萬元,比上年下降25.0%。在郵政業務中,全年完成函件131.7萬件,比上年下降22.4%;特快專遞15.2萬件,比上年下降13.0%;全年電信業務總收入157127萬元,比上年增長4.6%。年末固定電話用戶44.4萬戶,比上年減少5.2萬戶,下降10.5%;移動電話用戶達252.5萬戶,比上年增加24.8萬戶,增長10.9%。年末寬帶用戶數達32.2萬戶,比上年增加5.9萬戶,增長22.4%。
七、國內貿易
國內貿易持續增長,城鄉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2013年全市批發零售業實現增加值50.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0.3%。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實現826.1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商品銷售額206.3億元,同比下降17.4%;限額以下批發零售企業商品銷售額619.8億元,增長16.4%。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50.1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其中:城鎮零售額實現229.2億元,鄉村零售額實現120.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6%和10.3%;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零售額實現100.0億元,比上年增長14.0%。
八、對外經濟貿易及旅游
實際利用外資穩步增長。全年新簽項目3個,比上年下降62.5%;合同外資額5555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實際利用外資5553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8.1%。
外貿出口增長較快。全市進出口總額完成8542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2.9%,其中:進口完成2181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6.5%;出口完成6361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7.0%。
全年共接待國內旅游者171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2%;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83.2億元,比上年增長31.5%。接待入境旅游者7.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3%;實現旅游外匯收入468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8%。
九、市場價格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1.8%,分類別看,食品類價格比上年上漲2.3%,其中:糧食價格上漲2.8%,干豆及豆制品價格上漲5.4%,牛肉價格上漲24.4%,羊肉價格上漲8.5%,豬肉價格上漲0.3%,鮮蛋價格上漲4.8%,水產品價格上漲2.6%;煙酒類價格上漲1.3%;衣著類價格上漲1.1%;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0.4%;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1.3%;交通和通訊類價格上漲0.6%;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3.2%;居住類價格上漲1.7%。
十、財政、稅收和金融
2013年全市財政收入小幅下降。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03.6億元,同比下降9.6%。其中:各項稅收收入完成77.5億元,同比下降9.5%;非稅收入完成26.1億元,同比下降9.7%,稅收收入與非稅收入比為74.8:25.2;市本級完成8.5億元,增長29.7%;縣(市)區完成95.1億元,下降12.0%。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19.2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教育支出27.9億元,同比下降17.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6.4元,同比增長20.9%;市本級支出58.9億元,增長55.1%;縣(市)區支出160.2億元,下降1.3%。
銀行業平穩運行,各項存貸款呈穩定增長態勢。2013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17.4億元,比年初增加87.7億元,同比增長10.6%,其中:單位存款余額199.6億元,比年初增加4.8億元,同比增長2.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00.2億元,比年初增加79.7億元,同比增長12.8%。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702.3億元,比年初增加88.0億元,同比增長14.3%,其中:短期貸款余額335.0億元,比年初增加30.3億元,同比增長9.9%;中長期貸款余額332.5億元,比年初增加38.1億元,同比增長12.9%。票據融資余額34.8億元,比年初增加19.7億元,同比增長130.5%。
全市保險業務得到較快發展。全年實現保費收入22.9億元,同比增長27.9%。其中:壽險收入15.6億元,同比增長27.5%;財產險收入7.3億元,同比增長27.6%。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和給付總額6.6億元,同比增長20.0%。其中:壽險給付和賠款3.3億元,同比增長43.5%;財產險賠款3.3億元,同比增長6.5%。
十一、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鐵嶺縣農村學前教育連鎖辦園模式在全省推廣,沈陽南寧幼兒園分園正式開園。鐵嶺高中獲北大招生推薦資格,成立了“周恩來班”。鐵嶺師專、遼寧工程職業學院對外合作辦學邁出新步伐,遼寧職業學院被列入國家示范性職業院校建設計劃。我市榮獲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特別貢獻獎。全年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為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6.0%;普通高中在校生42403人,同比下降2.0%;普通中專在校生4978人;職業高中(職業中專)在校生12665人;省農廣校在校生3308人;普通高等院校(含五年制中專)招收學生數6484人,在校生達18487人;獨立設置成人高等學校(開放教育)在校生2039人;普通高等學校成人教育學院(開放教育)在校生593人;成人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在校生約30萬人次;特殊教育在校生381人。
科技事業成績顯著,高新產業生機勃勃。2013年全市擁有市級科研機構10個,從事科研活動241人,科研經費支出1958萬元;全年組織實施各類課題項目15項。全市已經省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43家,本年新培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2家;到2013年末全市高新技術產值實現602.3億元,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實現17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9.1%和28.1%。吸納技術簽訂合同235項,成交額1.8億元;輸出技術簽訂合同22項,成交額3444.6萬元;專利申請量806件,其中,發明專利達258件,專利授權525件,發明授權36件。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二、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得到進一步的繁榮和發展。2013年全市擁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4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9個,文化站90個,博物館2個(含紀念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2個。全市有公共圖書館9個,公共圖書館面積21658平方米,藏書46萬冊;接待讀者56萬人次,為讀者舉辦各種活動135次,參加人員達5.4萬人次。
專業藝術工作成績斐然。以半市場化運作方式成功舉辦了“美麗家園幸福鐵嶺”2013年迎春文藝晚會。成功舉辦了首屆鐵嶺魏燮均獎“星悅南岸杯”書法作品展、高其佩獎“星悅南岸杯”及全國魏燮均學術研討會。群眾文化工作亮點紛呈,先后成功舉辦了元宵節廣場舞蹈展演暨有獎謎語競猜活動、焰火晚會等系列文化活動,豐富了節日期間群眾文化生活。2013年“鐵嶺歡歌”城鄉廣場文化系列群眾活動全市共舉辦各種類型規格演出987場,受眾達300萬人次,“鐵嶺歡歌”已經成為我市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重要載體。由市民間藝術團創作表演的二人轉《鏗鏘玫瑰》參加遼寧省道德模范曲藝匯演榮獲表演“一等獎”,相聲《我要當明星》榮獲中國曲協舉辦第八屆河南寶豐馬街書會曲藝邀請賽“一等獎”,小品《讓座》榮獲“二等獎”。藝術團部分演員參加了電視劇《男媒婆》、《美麗鄉村我的家》的拍攝工作。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有新進展,銀崗書院、西豐城子山山城遺址、開原團山子山城遺址、昌圖四面城遺址等四家文物保護單位被國務院正式批準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實現了我市“國保”單位零的突破。
衛生事業邁出新步伐,衛生技術人員整體素質顯著提高。2013年末全市衛生機構3094個,其中:縣以上醫院25個,個體診所905個。共有醫療床位10067張。衛生技術人員12083人,其中:執業醫師4803人,執業助理醫師1052人,注冊護士4257人,其他技術人員3224人。年末全市衛生防疫、防治機構24個,專業技術人員566人;婦幼衛生機構7個,專業技術人員203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17個,鄉鎮衛生院92個。
體育事業欣欣向榮,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發展,競技體育水平穩步提高。圓滿完成了十二運鐵嶺賽區組委會火炬傳遞、競賽組織、興奮劑檢查和市場開發等各項工作任務。中國排球協會授予市政府“組織最優、保障最佳”榮譽。組織舉辦世界行走日?鐵嶺市第七屆萬人健走活動,拉開了我市2013年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帷幕。組織舉辦鐵嶺市迎全運倒計時100天全民健身展示大會,來自各級健身操指導站、太極拳指導站的8個健身隊伍2000余人進行了精彩的表演。繼續實施了“百萬農民健身工程”,2013年“百萬農民健身工程”已全部完成,共為農村行政村配套健身器材144套,覆蓋率達到全市行政村總數的90%。參加省年度比賽,取得了3枚金牌,6枚銀牌,12枚銅牌。我市有10名運動員代表遼寧參加了十二運,取得了一金、二銀、一銅、42分的好成績。2013年體育彩票銷售總銷量達1.22億元,創歷史新高。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3年末,全市總人口達301.9萬人,在總人口中,市轄區人口43.9萬人,占14.5%;縣(市)人口258.0萬人,占85.5%;農業人口199.1萬人,占66.0%;非農業人口102.8萬人,占34.0%。2013年全市出生率為6.65‰,死亡率為5.8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83‰。
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0576元,比上年增加1989元,增長10.7%;農民人均純收入11869元,比上年增加1300元,增長12.3%。
社會保障工作取得新成績。全市實現實名制就業5.9萬人,普惠制就業培訓2.0萬人,城鎮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以下,不斷擴大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6.7萬人、81.4萬人、24.6萬人、26.8萬人、23.3萬人。新農保適齡人員參保率達到了96%。全年共籌集就業資金2.2億元落實了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創業帶頭人和農村轉移勞動力等各項優惠政策。對下崗失業人員創業提供資金支持,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570萬元,全年共召開招聘會71場,達成就業意向2.9萬人。全年我市共發放養老金27億元,確保了按時、足額發放。目前城鎮企業退休職工人均養老金水平達到1502元。全年為農民工討回被欠工資7200萬元,涉及農民工1萬余人。
社會福利事業扎實推進。城鄉低保標準進一步提高,城市低保月保障標準由365元提高到400元,農村低保年保障標準由2410元提高到2650元。全市共下撥城鄉低保資金3.8億元,救助城鄉低保對象18.2萬人。下撥五保供養金5052萬元,保障全市1.36萬名五保對象的基本生活。集中供養五保對象年人均標準由4600元提高到5000元,分散供養五保對象年人均標準由3000元提高到3300元。同時,為7.3萬戶困難群眾發放電價補貼437萬元,發放取暖補貼3951萬元;為1998戶困難家庭免除殯葬服務費189.8萬元;為300名貧困大學生發放助學補貼90萬元。全額資助城鄉低保對象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并實現“一站式結算”。全市共下撥城鄉醫療救助資金1684萬元,救助城鄉困難群眾12.6萬人次。投入資金178萬元,對全市1.4萬名城鄉低保對象、五保對象進行了免費體檢。全市共興辦福利企業131家,安置殘疾職工3700余人。雙擁優撫安置工作穩步推進,全市共發放優待撫恤金8000余萬元,發放軍休干部房改補助資金580余萬元,發放自主就業經濟補助資金638.4萬元。
積極開展了“慈善蓓蕾行動”、“春蕾慈善行動”等慈善救助活動,共為45名患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提供了免費治療,為1500名貧困小學生發放了學習用品。投入資金90萬元,全額資助6萬戶農村困難家庭參加住房保險。“兩節期間”開展了“送溫暖、獻愛心”社會捐贈活動,共為13.2萬名貧困對象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4316萬元,戶均救助額達到580元。
十四、城市建設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總體環境有了明顯改善。2013年全市城市市政設施建設投入11.5億元,修建道路59.7萬平方米。鐵嶺中心城區投資11.1億元,維修、擴建了24條主次干道。植樹30萬株(老區),綠化覆蓋面積2242公頃,新增綠地469公頃,公園綠地91公頃。城市用水普及率97.7%,供水管道長度913.1公里,年供水總量3491.2萬立方米;城市供氣總量4364萬立方米;新增煤氣用戶37726戶,燃氣普及率97.4%;城市供熱能力1538兆瓦,供熱總量797.8萬吉焦,供熱面積2101.4萬平方米。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城市面貌展現全新形象,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創造性地實施了以單戶城鎮化為主的新型城鎮化,已有9086戶農民在凡河城區選房。凡河城區功能進一步完善,市醫院凡河院區正式對外開診,22個便民商業網點開業,東北民俗文化園、興隆大船超市、綜合客運樞紐站等投入運營,76家事業單位遷入。老城區提升改造工程進展順利,靠山屯棚改回遷樓竣工,沙子溝棚改工程開工建設,改造街路97條、40萬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熱面積300萬平方米,龍山體育公園、鐵西匯工休閑廣場建成并投入使用,站前廣場改造工程獲中國園藝杯金獎。我市以全國第三名的成績,成功入選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開發區,結束了我市沒有國家級開發區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