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統計局
(2020年6月14日)
2019年,大連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和大連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市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社會民生持續改善。
一、綜 合
經遼寧省統計局統一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7001.7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58.5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2799.9億元,增長11.9%;第三產業增加值3743.3億元,增長2.9%。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5%,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0%,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3.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9995.7元,比上年增長6.4%。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2.8億元,比上年下降1.6%,其中稅收收入498.3億元,下降7.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16.3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用于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728.4億元,占全部支出的71.7%。
戶籍人口598.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4866人。在戶籍人口中,全年出生人口4.98萬人,出生率為8.35‰;死亡人口4.44萬人,死亡率為7.44‰;自然增長率為0.91‰。
全年新注冊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05378戶,比上年下降7.7%,其中新注冊登記各類企業43918戶,增長3.4%;新注冊登記個體工商戶61127戶,下降14.3%;新注冊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333戶,下降14.4%。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6萬人。扶持創業帶頭人1643人,帶動就業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5%。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4%,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3.3%,服務價格上漲0.8%。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0.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比上年下降0.2%。
表1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指標
以上年價格為100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2.4
其中:消費品價格指數
103.3
服務價格指數
100.8
其中:食品煙酒
105.9
衣著
102.0
居住
100.8
生活用品及服務
100.7
交通和通信
98.6
教育文化和娛樂
101.5
醫療保健
102.3
其他用品和服務
102.2
二、農 業
全年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924.7億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農業產值278.5億元,增長3.6%;林業產值6.1億元,增長99.1%;牧業產值187.8億元,增長0.4%;漁業產值378.6億元,增長3.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3.7億元,下降1.6%。
全年糧食總產量118.3萬噸,平均每畝單產300.1公斤,分別比上年增長6.8%和7.5%。水果總產量179.5萬噸,增長0.9%。蔬菜及食用菌總產量167.6萬噸,下降5.5%。肉產量76.1萬噸,增長1.7%。禽蛋產量26.4萬噸,增長7.9%。奶產量7.1萬噸,增長11%。地方水產品總產量221.2萬噸,增長2.4%。
年末累計建成都市型現代農業園區95個。“三品一標”有效認證(登記)總數721個。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9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150家,示范家庭農場76家。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235.8萬千瓦,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1%。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386.7億元,比上年增長14.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1%。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控股企業下降2.1%,民營控股企業增長54.1%,外商控股企業增長12.7%。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4.3%,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3%,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9.7%。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中,原油加工量4089.8萬噸,比上年增長51%;鋼材118.5萬噸,下降7.2%;水泥1018.7萬噸,增長18.9%;汽車6025輛,下降65.3%;滾動軸承7170.2萬套,下降12.7%;民用鋼質船舶140.2萬載重噸,增長13.9%;起重機5.1萬噸,下降4.1%;鐵路機車389輛,增長30.5%;數字激光音、視盤機189.0萬臺,增長4.6%。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9.3%,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6748.3億元,比上年增長6.1%;利稅總額941.6億元,下降17.5%;利潤總額556.5億元,下降31.5%。
全年資質以上建筑業總產值736.3億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公有制企業237.1億元,增長5.2%;非公有制企業499.2億元,下降0.4%。
四、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48.7億元,比上年增長1.8%。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類值中,全年汽車類零售額232.5億元,比上年下降4.8%;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127.6億元,增長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68.3億元,下降15.8%;糧油、食品類零售額63.6億元,比上年增長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43億元,增長14.3%;中西藥品類零售額32億元,增長10%;日用品類零售額21.2億元,下降4.5%;金銀珠寶類零售額16.2億元,增長5.6%;化妝品類零售額14.4億元,增長0.3%;煙酒類零售額11.4億元,增長10.7%;通訊器材類零售額10.6億元,增長4.6%;飲料類零售額5.7億元,增長7.8%;家具類零售額4.5億元,下降20.2%;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4.3億元,下降17.2%;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3.5億元,增長1.4%;五金、電料類零售額3.4億元,下降2.4%;書報雜志類零售額2.8億元,下降6.9%;機電產品及設備類零售額1.1億元,下降72.5%;建筑及裝潢材料類零售額0.7億元,下降2.5%;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類零售額0.02億元,下降6.3%。
全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零售額44億元,比上年增長799%。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下降19.8%。分投資渠道看,建設項目投資下降33.9%,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61.8%,第二產業投資下降34.8%,第三產業投資下降6.1%。分經濟類型看,民間投資下降9.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下降56.8%,國有控股投資下降11.6%。高技術產業投資下降33.9%。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3%。
全年房地產開發施工面積3855.6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6%;竣工面積292.9萬平方米,下降10.2%。商品房銷售面積658.9萬平方米,下降15.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602.7萬平方米,下降14.1%。商品房銷售額788.8億元,下降12%,其中住宅銷售額725.8億元,下降9.6%。
六、對外經濟貿易
全年新增外商投資企業241家,新增合同外資額24.3億美元。新批投資總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外資項目13個,其中投資超億美元的項目4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2.8%。中國香港、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分列實際使用外資來源地的前五位。
全年進出口總額4352.8億元,比上年下降7.5%。其中,進口2438億元,下降13.3%;出口1914.8億元,增長1.2%。機電產品出口722.8億元,下降8.4%。一般貿易出口723.4億元,增長0.7%,占37.8%。民營企業出口690.8億元,增長4.5%,占36.1%。前六大主要出口市場是日本、韓國、美國、中國臺灣、德國、中國香港。
表2進出口額完成情況
指標
絕對數
(億元)
比上年增長
(%)
進出口總額
4352.8
-7.5
進口額
2438.0
-13.3
其中:一般貿易
1322.8
1.8
加工貿易
486.5
3.5
其中:機電產品
387.1
-30.6
高新技術產品
251.5
-39.7
出口額
1914.8
1.2
其中:一般貿易
723.4
0.7
加工貿易
1056.5
4.3
其中:機電產品
722.8
-8.4
高新技術產品
513.0
36.2
全年備案境外投資項目46個,協議投資總額13.9億美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下降39.7%。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3%;對外勞務合作人員實際收入總額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8.8%。
全年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金額4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0.9%;執行金額16.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2%。年末擁有外包企業1156家,從業人員16.2萬人。
七、交通運輸和郵電
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客貨換算周轉量5503.4億噸公里,比上年下降18.3%。其中,貨物周轉量5411.6億噸公里,下降18.5%;旅客周轉量243.3億人公里,增長2.6%。
全年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3.7億噸,比上年增長4.3%;集裝箱吞吐量875.8萬標箱,下降10.3%。擁有集裝箱班輪航線92條,其中外貿航線80條,內貿航線12條。全年空港旅客吞吐量2008.0萬人次,增長7.0%;純貨郵吞吐量17.4萬噸,增長7.1%。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全年航班起降15.4萬架次;航線總數達到275條,其中國內航線248條,國際和地區航線27條,與121個國內外城市通航。
表3貨物、旅客周轉量及港口貨物吞吐量
指標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貨物周轉量
億噸公里
5411.6
-18.5
其中:公路
億噸公里
275.7
1.2
水運
億噸公里
4938.2
-20.6
民航
億噸公里
1.1
3.1
旅客周轉量
億人公里
243.3
2.6
其中:公路
億人公里
44.7
-2.5
水運
億人公里
5.4
-0.1
民航
億人公里
117.1
5.2
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
億噸
3.7
4.3
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
萬標箱
875.8
-10.3
全年郵政業務總量43.4億元,比上年增長17.7%。快遞業務量1.7億件,增長9.5%。電信業務總量575.3億元,增長51.5%。年末移動電話用戶889.2萬戶,下降0.5%。年末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200.4萬戶,增長10.6%,其中固定互聯網光纖寬帶接入用戶183.5萬戶,增長15%;移動寬帶用戶787萬戶,增長0.5%。
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169.5萬輛,比上年末增長7.0%,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148.3萬輛,增長7.1%。民用轎車保有量100.8萬輛,增長5.3%,其中私人轎車93.5萬輛,增長5.5%。
八、金 融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4633.6億元,比年初增加629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4163.8億元,增加673.3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2526.3億元,比年初增加486.7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1997.5億元,增加618.5億元。全年銀行間外匯市場共辦理外匯交易1575筆,成交金額折合142.6億美元。全年跨境人民幣結算379.9億元。
全年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371.2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財產險87.6億元,增長7.6%;人身險283.7億元,增長11.7%。支付各類保險賠款及給付95.4億元,下降7.6%。其中,財產險46.8億元,下降1.1%;人身險48.6億元,下降13.1%。
全年證券交易所各類有價證券成交金額25446.8億元,比上年增長21.7%。其中,A股成交額13048億元,增長39.4%;債券現貨及回購成交額11976億元,增長9.5%;基金成交額349.2億元,下降37.4%。
全年期貨(期權)成交量13.6億手(單邊),比上年增長38%,占全國期貨(期權)市場的34%;成交額68.9萬億元(單邊),增長32%,占全國期貨(期權)市場的24%。日均持倉728萬手,增長24%,占全國期貨(期權)市場的41%。全年交割量35萬手,增長32%。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年末共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6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17個、技術創新中心71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25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5個。擁有科技企業孵化器45個,備案眾創空間80家。全年專利申請量21178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7908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1.28件。專利授權量12479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810件。技術交易合同額210.4億元,比上年增長24.2%。
年末共有檢驗檢測機構235個,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6144張。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7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63.6萬臺件。全年制定、修訂地方標準36項。
截止2019年9月份,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30所,本、專科在校生29.1萬人;成人高等院校7所,在校生5.1萬人;中等職業學校71所,在校生5.9萬人;普通高中76所,在校生8.7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652所,在校生49.6萬人;幼兒園1322所,在園幼兒16.5萬人。學前3年幼兒毛入園率為94.6%,小學入學率為99.7%,初中入學率為99.9%,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100%。
十、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年末共有公共圖書館13個,文化藝術館12個,國有博物館11個,紀念館2個,美術館1個,市直專業藝術表演團體4個。全年專業藝術院團演出580場,其中國外演出80場次。年末共有報紙3種,期刊56種,出版社(含音像出版社)6家。年末有線電視用戶總規模124.5萬戶,其中有線數字電視用戶124.5萬戶。全年放映電影81.2萬場(次),比上年增長2.1%;觀眾1539.6萬人次,下降10.1%;電影票房5.2億元,下降4.7%。
全年接待國內游客10268.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6%;接待海外過夜游客114.4萬人次,增長3.7%。旅游總收入1657億元,增長15.1%。年末擁有旅游星級飯店(賓館)119家,旅行社474家,國家A級旅游景區56個。全年舉辦展會141個,比上年增長7.6%;展出面積149.2萬平方米;參觀人數1029.7萬人次。
年末共有各類衛生機構(不含村衛生室)3436個,其中醫院200個,衛生院9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53個。實有床位48749張。衛生從業人員6937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56954人。每千戶籍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8.17張、執業(助理)醫師3.80人、注冊護士4.51人。全年總診療量3519.3萬人次。醫療機構平均床位使用率為73.28%。人均期望壽命81.49歲。孕產婦死亡率為7.15/10萬,嬰兒死亡率為1.84‰。
全年舉辦全民健身活動2100場,參加人數230萬人次。大連籍運動員參加國際大賽獲金牌5枚,參加遼寧省年度比賽獲金牌262枚。銷售體育彩票20.3億元。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城鎮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6468元,比上年增長6.7%;年人均消費支出31485元,增長5.2%。農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4元,比上年增長10.3%;年人均消費支出11547元,增長2.9%。
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在職職工參保人數21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5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56.5萬人,減少45.7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60.1萬人,增加4.5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63.9萬人,增加7.7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67.3萬人,增加2.7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2.6萬人,增加10.9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163.3萬人,減少18.1萬人。
全年歸集住房公積金217.7億元,比上年增長7.1%。運用住房公積金305.9億元,其中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3.3萬戶、116.7億元,提取使用住房公積金60.3萬人、189.2億元。
年末共有城鄉社區養老服務中心370個。各類收養性社會服務機構350個,提供收養服務床位5.1萬張,全年收養各類人員2.6萬人。2.41萬城鎮居民和3.56萬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投入臨時救助等專項救助資金0.07億元,保障各類困難群眾0.38萬人次。銷售社會福利彩票14.4億元,籌集福彩公益金4.38億元。
十二、資源和環境
人工造林面積4.1萬畝,其中荒山造林0.9萬畝,更新造林及退化林分修復2.7萬畝,干雜果經濟林0.5萬畝;完成農村“四旁”植樹401萬株。森林撫育10萬畝。育苗面積2399.5公頃,生產苗木1.8億株。森林覆蓋率41.5%,林木綠化率50%。
全年新建各類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13項,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萬畝,治理河道長度10公里,除險加固小型水庫2座。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2823.1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67.33%。能源加工轉換效率86.6%,回落2.8個百分點。重點耗能工業企業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綜合能耗提高2.53%,原油加工單位綜合能耗提高0.74%,噸水泥綜合能耗下降0.86%,電廠火力發電標準煤耗下降0.50%。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561.5億千瓦時,增長9.1%,其中核能發電量327.3億千瓦時,占58.3%,增長8.5%。
全年市區空氣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均符合國家二級標準(GB3095-2012)。空氣質量指數(AQI)二級以上(優良)天數302天,其中一級(優)天數111天。
全年城市水源地碧流河水庫、英那河水庫、轉角樓水庫各評價指標年均值均符合地表水Ⅲ類標準;碧流河和英那河各斷面水質均符合相應功能區標準。優良海水水質占比98.3%。區域聲環境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3分貝,功能區聲環境監測點次達標率晝間為93.3%、夜間為72%。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年快報初步統計數,部分指標數據在年報時可能還有調整。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及各行業增加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等有關數據,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及有關規定進行了修訂,2019年上述數據同比增速以修訂后數據為計算依據。
3.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
4.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七大產業中的工業相關行業。
5.高技術制造業包括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信息化學品制造業。
6.裝備制造業包括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
7.由于統計制度規定的口徑調整、統計執法、剔除重復數據、企業改革剝離等因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財務指標增速及變化按可比口徑計算。
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中限額以上單位: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由于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范圍每年發生變化,為保證本年數據與上年可比,計算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等各項指標同比增長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數與本期的企業(單位)統計范圍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數據存在口徑差異。
9.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建設項目起點為500萬元及以上項目。
10.民間投資是指具有集體、私營、個人性質的內資企事業單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的企業(單位)建造或購置固定資產的投資。
11.郵政業務總量按2010年價格計算。
12.電信業務總量按2015年價格計算。
13.原保險保費收入是指保險企業確認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
14.中等職業教育包括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
15.總診療量指所有診療工作的總人次數,包括門診、急診、出診、預約診療、單項健康檢查、健康咨詢指導(不含健康講座)等。
16.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統稱“三品一標”。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戶籍人口數據來自市公安局;戶籍人口出生死亡、衛生健康等數據來自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城鎮就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新農村合作醫療數據來自市醫療保障局;企業注冊登記、質量檢驗、專利等數據來自市市場監管局;物價、城鄉居民收入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大連調查隊;林業數據來自市自然資源局;水產品數據、現代農業、“三品一標”等數據來自市農業農村局;灌溉面積等數據來自市水務局;對外經濟貿易數據來自市商務局;公路、水運、海港等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民航數據來自市政府口岸辦;空港數據來自大連國際機場;郵政、快遞等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電信、移動電話、互聯網寬帶數據來自市通信管理局;銀行數據來自人民銀行大連市中心支行;保險數據來自銀保監會大連監管局;證券數據來自證監會大連監管局;期貨數據來自大連商品交易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眾創空間、技術合同等數據來自市科學技術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文化場館、電視、旅游數據來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報紙、電影數據來自市委宣傳部;會展數據來自市貿促會;體育數據來自市體育局;住房公積金數據來自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社會服務、城鄉低保、福利救助等數據來自市民政局;空氣質量、水質達標等環境監測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其他數據來自市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