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統計局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年,也是改革創新的突破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經濟環境,全市人民在通化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積極變化,“十二五”規劃開局良好。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80.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6.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8.8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08.1億元,增長20.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93.4億元,增長14.8%。人均GDP達到34515元,增長16.7%。
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比例為10.1:52.3:37.6。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4%、63.1%、3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單位能耗降低20.7%。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6%,八大類別指標呈現“六升兩降”。食品類價格上漲12.1%,其中糧食價格上漲14.1%;居住類價格上漲4.1%;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上漲3.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3.5%;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0.8%;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0.1%;衣著類價格下降2.1%;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0.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7.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9.5%。
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全年完成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83.51億元,增長35.4%。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48.13億元,增長41.5%,增幅高于上年10.7個百分點。全年稅收收入67.71億元,增長34.1%。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支出140.63億元,增長17.3%,增幅低于上年11.1個百分點。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4.69億元,增長18.8%;教育支出19.50億元,增長22.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3.41億元,增長12.0%;醫療衛生支出9.98億元,增長40.0%;環境保護支出8.34億元,增長73.5%;公共安全支出7.51億元,增長8.6%;農林水事務支出17.65億元,增長5.0%;城鄉社區事務支出8.12億元,增長18.7%;交通運輸支出5.79億元,下降9.0%;住房保障支出8.51億元,增長13.4%。
年末全市全社會從業人員達到107.0萬人,比上年增長6.9%。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06萬人。在城鎮新增就業人員中,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06萬人。年末全市尚有城鎮登記失業人數0.95萬人,登記失業率為3.9%,與上年持平。
二、農業
農業實現較快發展。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40.7億元,增長22.7%。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29.3萬公頃,增長7.1%;糧食總產量170.6萬噸,增長10.9%。其中,玉米產量105.9萬噸;水稻產量57.0萬噸。
全年完成牧業產值52.2億元,增長10.0%。全年牛出欄總量達到22.4萬頭,增長8.9%;生豬出欄總量達到70.5萬頭,增長6.5%;家禽出欄總量達到1618.7萬只,增長7.1%;羊出欄總量達到17.2萬只,增長1.0%。肉類總產量14.0萬噸,增長8.5%;禽蛋產量3.8萬噸,增長6.5%;牛奶產量7329.0噸,增長6.3%。
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42.9萬千瓦。主要農業機械與設備中,大中型拖拉機8452臺、排灌機械2.6萬臺、農用水泵1.4萬臺。農村用電量達到30324.2萬千瓦時。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1年工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實現增加值31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9.8%。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33戶。
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醫藥、冶金、食品三大支柱行業完成增加值201.0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64.6%。其中,醫藥工業完成增加值140.9億元;食品工業完成增加值36.9億元;冶金工業完成增加值23.2億元。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5.3%、11.9%、7.5%。
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民營企業357戶,實現增加值309.2億元,增長36.0%,增幅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6.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50.7億元,增長57.1%。
工業效益顯著改善。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56.9億元,比上年增長103.2%。其中,三大支柱行業實現利潤45.7億元,比上年增長170.4%。
全年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147.0億元,比上年增長6.8%;實現工程結算收入136.7億元,比上年增長1.6%;實現利稅總額12.5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建筑施工面積750.7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85.8萬平方米,下降10.3%;竣工面積326.9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357.7萬平方米,下降52.2%。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81.7億元,比上年增長32.5%,其中城鎮以上投資541.0億元,增長35.2%。投資億元以上的施工項目194個,完成投資額308.9億元,增長124.8%。
全年完成工業投資325.4億元,比上年增長42.8%,對全社會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68.3%。從支柱行業看,冶金行業完成投資13.8億元,下降16.9%;醫藥行業完成投資108.0億元,增長86.9%;食品行業完成投資74.9億元,增長161.0%。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81.8億元,比上年增長6.7%。商品房銷售面積195.3萬平方米,增長0.6%,其中銷售住宅159.2萬平方米,下降6.4%。商品房空置面積100.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0%。商品房銷售額59.7億元,增長29.2%。
五、國內貿易
2011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90.7億元,增長17.7%,增幅比上年下降1.7個百分點。
六、對外經濟
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7140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3.9%。其中,實現進口總額53913萬美元,增長91.1%;實現出口總額17489萬美元,下降18.3%。在出口總額中,松子仁出口3533萬美元、鋼材出口3340萬美元、收藏品及古董出口2867萬美元,分別占出口總額的20.2%、19.1%、16.4%。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515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0.1%,其中外商直接投資5815萬美元,增長16.1%。全年實際引進外省資金352.6億元,比上年增長34.3%。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2011年,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52.3億元,比上年增長15.8%。
全市交通運輸完成貨物運輸量2745萬噸,其中鐵路運輸完成貨物發運量1337萬噸,公路運輸完成貨物發運量1408萬噸。全市交通運輸完成旅客運輸量7819萬人,其中鐵路運輸完成旅客運輸量372萬人,公路運輸完成旅客運輸量7447萬人。
年末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6277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8公里。等級公路達到6230公里,其中一級公路235公里,二級公路977公里,三級公路1288公里,四級公路3730公里。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達到12.11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3.3%,其中,載客汽車達到8.39萬輛,增長19.0%;載貨汽車達到2.22萬輛,增長11.6%。
全市實現郵電業務總收入14.11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其中,郵政業務實現收入1.94億元,增長18.3%。在郵政業務中,全年函件收入1183.8萬元,增長18.3%;特快專遞收入3400萬元,增長9.7%。電信業務實現收入12.17億元,增長9.2%。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達到48.7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207.1萬戶。全市每百人擁有固定電話21.6部,每百人擁有移動電話91.6部。全市互聯網用戶達到24.3萬戶。
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475.1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7%。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9.84萬人次,增長32.0%;接待國內旅游者465.3萬人次,增長18.5%。全年旅游收入48.54億元,比上年增長28.7%。其中,國內旅游收入47.36億元,增長28.8%;旅游外匯收入1820.18萬美元,增長27.4%。
八、金融和保險業
2011年全市金融保險業實現增加值15.4億元,比上年增長8.7%。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637.60億元,比年初增加74.79億元。其中,單位存款203.95億元,比年初增加31.75億元;個人存款423.14億元,比年初增加39.36億元;財政性存款10.03億元,比年初增加4.64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87.11億元,比年初增加45.4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235.33億元,比年初增加27.40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138.33億元,比年初增加10.38億元。
截止2011年末,全市已有開展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18家,全年保費收入16.75億元,比上年下降6.7%。其中,壽險收入13.98億元,下降4.1%;財產險收入2.77億元,下降15.2%。全年支付各類保險賠款給付總額1.49億元。其中,壽險給付0.44億元,給付率3.1%;財產險賠款支出1.05億元,賠付率37.9%。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2011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學生11319人,比上年增加536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18464人,比上年減少3678人;其中,普通中專在校學生7182人,比上年增加989人;成人中專在校學生855人,比上年減少259人;職業高中在校學生10427人,比上年減少4408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08707人,比上年減少3047人。其中,高中在校學生43632人,比上年增加2580人;初中在校學生65075人,比上年減少5627人。全市小學在校學生132187人,比上年增加1075人。
全年我市共申報省各類科技計劃項目78項,已列入省各類科技計劃項目53項,共獲得資金支持4349萬元。向省推薦并通過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戶,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3戶。全年共推薦省級科技進步獎12項,有7個項目獲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
全年專利申請量335件,授權204件。收集優秀專利項目32項,向省知識產權局申請到專利項目費用補貼32項,補貼金額共計14萬元。
年末為社會出具公正數據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56戶,其中,經授權的國家級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有1戶,省級產品質量檢驗機構3戶,市級產品質量檢驗機構15戶,縣級產品質量檢驗機構37戶。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影劇院9個、藝術表演團體6個、群眾藝術館2個、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8個,圖書館藏書761千冊。共有調頻電視發射臺10座,中波廣播發射臺3座。全年制作電視節目3950小時,制作廣播節目18890小時。電視綜合覆蓋率99.03%,其中農村電視綜合覆蓋率98.35%;廣播綜合覆蓋率98.64%,其中農村廣播綜合覆蓋率98.29%。
截至2011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646個,其中醫院39個、衛生院90個,婦幼保健院(所、站)8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6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個,衛生監督檢驗機構3個,診所467個,衛生所、醫務室22個。衛生技術人員10928人,其中執業醫師4453人、執業助理醫師673人、注冊護士3471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9683張。鄉鎮衛生院床位2585張,衛生技術人員2332人。
截至2011年末,全市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3家。全市共有115.3萬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9%。共籌集資金2.7億元;已有49.8萬參合農民受益,支付補償資金2.3億元。
在第八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上獲得銅牌1枚;在全國比賽中獲得金牌4枚、銀牌2枚、銅牌3枚,特別是新開展的女子跳臺滑雪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吉林省比賽中獲得金牌31枚,為第十七屆省運會開了好頭。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總人口為226.0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73萬人,出生率為7.65‰,比上年下降0.41個千分點;死亡人口1.33萬人,死亡率為5.90‰,比上年下降2.39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75‰,比上年上升1.98個千分點(上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23‰)。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04元,增長13.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716元,增長17.4%。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34.0%,低于上年4.6個百分點。
年末全市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達到46.9萬人,比上年末增長5.1%,其中城鎮從業人員參保人數28.7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4%,離退休人員為18.2萬人,增長16.7%。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8.8萬人,增長0.5%。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11.4萬人,增長3.1%。其中,城鎮職工參保人數為45.7萬人,增長0.8%;城鎮居民參保人員為65.7萬人,增長4.7%。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3.4萬人,增長15.5%。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4.7萬人,增長6.8%。
十二、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環境保護事業不斷發展。2011年全市共完成污染減排COD4900噸,SO21308噸,全面完成了省定減排任務。2011年,在環保專項檢查行動中,出動人員260人次,檢查企業103家,下達整改通知3份,實施行政處罰1件,關閉企業1家。通化市區大氣環境質量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大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30天,比2010年增加15天。2011年,通化市區哈泥河飲用水源和各縣(市、區)飲用水源水質均達到國家飲用水源水質標準,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安全生產形勢基本穩定。2011年,全市工礦商貿、道路交通、消防火災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250起,死亡106人,同比分別下降0.4%和21.5%。工礦商貿發生事故5起,死亡5人,同比分別下降58.3%、87.8%。其中:煤礦未發生事故,非煤企業發生事故5起,死亡5人,同比分別下降50%、77.3%。道路交通發生事故332起,死亡101人,同比分別下降8.3%、1.9%。火災事故913起,同比上升4%;無人員死亡,同比下降10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說明:1.本公報發表的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本公報部分指標數據系有關部門(行業)提供。
3.本年個別指標統計口徑有所改變。從2011年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的起點標準從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起點標準從項目計劃總投資額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徑計算的。
4.本公報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