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源市統計局
2009年3月3日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各項工作,克服內外部環境的各種不利因素,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效益顯著提升,金融形勢平穩,內外貿易大幅增長,城鄉居民收入顯著增加,全市經濟保持了快速增長。
一、綜合
全市生產總值完成275億元,按可比價增長21.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7億元,增長10.4%。第二產業增加值145.2億元,增長25.7%,其中全部工業增加值113.1億元,增長27.5%;建筑業增加值32.1億元,增長20%。第三產業增加值92.1億元,增長20.5%。三次產業構成為13.7:52.8:33.5,其中,第一產業下降了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長1.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下降0.5個百分點。一、二、三次產業對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分別為9.7%、58.8%和31.5%。
全市生產總值增速高于上年1.1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增速5.7個百分點。全市人均生產總值22298元,增長27%。
縣區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生產總值合計為173.7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63.2%。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
表一、全市及分縣區生產總值
計算單位:億元
表一、全市及分縣區生產總值(續表)
二、財政收支
全市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20.01億元,增長44%。其中,市本級財政收入完成15億元,增長41.3%。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1.7億元,增長39.6%。全口徑財政收入增長速度高于全省增速12.8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為7.3%,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占全省財政收入的2.4%,比上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全市財政支出40.97億元,增長34.2%。市本級支出為23.78億元,比上年增長38.6%,其中教育支出2.95億元,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88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88億元,三項支出占全部地方財政支出的45.0%。
三、農業
2008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為16.2萬公頃,比上年減少0.6%。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15.5萬公頃,減少0.6%。糧食總產量達137.8萬噸,比上年增長4.1%。
全市預計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4.6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其中,農業產值23.4億元,增長7.3%;林業產值1.1億元,增長22.2%;牧業產值39.2億元,增長28.1%;漁業產值0.23億元,增長1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6億元,增長50%。
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60.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1%;大中型農用拖拉機3948臺,增長217.6%;農用運輸車7791輛,增長10.8%;農用化肥施用量(實物量)14.4萬噸,增長6.7%。
2008年,全市完成跡地更新造林面積994.2公頃,比上年增長41.4%;木材產量90720立方米,比上年增長21.3%。
全年肉類總產量為21萬噸,比上年增長3.4%;禽蛋類產量6.8萬噸,增長6.3%;奶類產量1.4萬噸,增長7.7%。全年水產品產量為2376噸,減少6.3%;水產品養殖面積0.36萬公頃,減少14.3%。
四、工業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97個,完成工業總產值313.13億元,同比增長33.1%。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262.65億元,增長36.9%;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3.24億元,增長116.8%;利潤總額完成9.39億元,增長40%,應交增值稅6.74億元,增長29%。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實現101.68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實現增加值14.46億元,增長6.3%。股份制企業實現66.08億元,增長22.8%。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實現5.91,增長2.3%。
支柱和優勢行業相繼發展壯大。從主營業務收入看,農副產品加工業為39.4億元,煤炭開采業為37.1億元,通用設備制造業為19.4億元,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業為17.9億元,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為17.5億元,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為13.0億元,紡織業和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17.1和13.7億元,上述行業占全部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66.7%。煤炭開采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業、醫藥制品業、電力熱力供應業貢獻的稅收比重較大,分別占全市應交稅金的34.7%、11.9%、10.8%、7.2%和7.7%,合計占全市應交稅金的72.3%。
全市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83.9%,比上年提高17.2個百分點,總資產貢獻率為10.9%,比上年增加1.6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24.4%,增加14.3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為61.2%,增加2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次數為3.2次,加快0.3次;成本費用利潤率為3.72%,上升0.07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125721元/人,提高13.9%;產品銷售率為97.5%,增加2.25個百分點。
表二、2008年全市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表
全年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258戶,實現工業總產值243.31億元,比上年增長37.7%,實現工業增加值68.73億元,增長24.3%,實現稅金3.01億元,增長19.0%,民營工業總產值占全部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77.6%,應交稅金占全部規模工業的比重為44.7%。
五、固定資產投資與建筑業
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1.1億元,比上年增長42.6%。人均固定資產投資為24396元,其中,農村完成投資58.0億元,增長67.1%,城鎮完成投資243.1億元,增長37.7%。
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投資增長45.0%,增幅高于全市水平2.4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完成投資132.1億元,比上年增長12.9%。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3.4億元,增長34.3%。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為4.2:62.5:33.3,投資額分別為12.5、188和100.5億元。第二產業投資比重比上年降低7.8個百分點。
全年資金來源為299.3億元,其中,國家預算資金1.6億元,占資金來源0.5%,國內貸款28.9億元,占9.7%,利用外資5.7億元,占1.9%,自籌資金249.6億元,占資金來源的83.4%。年內施工項目545個,其中:500萬元以上的項目509個;本年新開工項目400個,本年投產項目131個。全年各類房屋施工面積528.8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301.5萬平方米。全年房屋施工面積350.5萬平方米,增長48.9%;竣工面積34.8萬平方米,下降43.7%。商品房銷售面積36.4萬平方米,增長26.4%,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35.7萬平方米,下降15.0%。全年商品房銷售額7.6億元,比上年降低9.5%,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7.5億元,下降9.5%。
全市完成建筑業增加值32.1億元,比上年增長20.0%。資質以上建筑施工企業施工面積214.6萬平方米,增長28%。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業健康有序發展。全市共有公路客運營運線路284條,比上年增加2l條,跨省線路30條,跨市線路55條,增加6條,高速公路線路25條,增加5條,客運線路平均日發班次1357次,在30個鄉鎮、518個村的通車到達率為100%。全市共有公路里程3986公里,比上年增加107公里。其中,一級公路195公里,二級公路555公里,三級公路69公里,四級公路3060公里。全市有公路客運站68個,貨運站4個。客貨運輸總量有所增加,全年公路貨物運輸量2117萬噸,增長8.0%,貨物周轉量57253萬噸公里,增長39.8%(均為營業性運輸,不含企業非營業性運輸);公路旅客運輸量2110萬人,增長5.1%,旅客周轉量55572萬人公里,增長5.9%;鐵路貨物運輸量394.1萬噸,增長6.6%;鐵路旅客運輸量59.5萬人,增長4.8%。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電信業務總量5.74億元,增長20.0%。實現郵政業務總量6424萬元,比上年增長3.5%。全年發送信函192萬件,國內特快專遞物品22.1萬件,國際特快專遞766件。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1.9億元,比上年增長17.5%(按可比價增長)。
全年來本市旅游人數為69.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3.1%,占全省的1.52%。旅游總收入6.28億元人民幣,增長39.3%,占全省的1.39%。入境旅游人數為72人次,增長4.4%,旅游外匯收入6.02萬美元,增長0.7%。
七、內外貿易與市場價格
全市消費市場規模繼續擴大,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4億元,比上年增長25.0%。其中,市的零售額52.8億元,增長26.9%;縣及縣以下零售額22.6億元,增長20.8%。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66.7億元,增長26.9%;零售業實現零售總額64.9億元,增長26.4%,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實現8.6億元;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8.7億元,增長28.0%。
外貿進出口總值689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1.7%。其中,出口總值3694萬美元,增長28.0%;進口總值3202萬美元,增長132.3%。在出口總值中,一般貿易3359萬美元,增長33.3%;加工貿易335萬美元,比上年下降8.5%。進口總值中,一般貿易2215萬美元,增長105.3%;加工貿易31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4%;其他貿易674萬美元,增長23倍。
全市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同比增長110%,引進域外資金106億元,增長63%。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5.8%,漲幅高于上年0.8個百分點。分類別看,食品類價格上漲13.1%,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上漲3.3%,衣著類價格下降2.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4.0%,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2.3%,交通和通訊類價格下降2.5%,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6.0%,居住類價格上漲6.7%。
生產領域價格繼續上漲。2008年全市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8.8%,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7.9%,漲幅均高于上年2個百分點。
八、金融保險業
金融機構運行平穩。200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42.3億元,比年初增加17.7億元,其中短期工業貸款余額為19.6億元,比年初增加5.3億元;商業貸款余額32.9億元,比年初增加2.1億元;農業貸款余額為19.4億元,比年初增加1.8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為32.2億元,比年初增加2.4億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73.1億元,比年初增加19.1億元,其中企業存款余額為30.6億元,比年初增加2.1億元;儲蓄存款余額為127.4億元,比年初增加18.8億元。
保險事業發展良好,全年實現保費收入4.92億元,比上年增長68.8%。賠付1.1億元,比上年增長40.2%。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年共申報國家、省各類科技計劃項目50項,得到批準30項,項目申報批復率達60%,高于全省18%的平均水平。彤坤新能源科技公司與東北師大合作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磷酸亞鐵鋰材料研制成功,獲省科技成果一等獎,吉東種業玉米吉東28號栽培技術獲省科技成果二等獎。鋰電池材料及動力電池被批準列為全省2009年10個重大轉化項目之一。重點核心技術研發取得重大突破,麥達斯鋁業鋁擠壓生產線具世界先進水平,產銷量占國內市場的80%。利源鋁材、金翼蛋品、亞東制藥、迪康藥業等100多個規模以上企業與科研單位建立新型合作關系,提升了全市科技創新能力。全年高新技術企業完成增加值68.8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25%。
教育事業不斷發展。2008年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2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0所,共有小學448所,初級中學59所,高級中學9所,全市九年制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100%。
各類民辦教育加快發展。全市共有民辦小學3所,民辦高中1所,民辦中學l所。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904人,在校生3496人,畢業生541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4940人,在校生11251人,畢業生1727人。普通高中招生6791人,在校生19144人,畢業生5954人。初中招生12711人,在校生41009人,畢業生14444人。小學招生10155人,在校生60063人,畢業生12813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2181人。特殊教育招生25人,在校生250人,畢業生34人。
全市初中入學率99.55%;高中階段入學率57.52%。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十、文化、體育和衛生
2008年末,全市擁有文化館4個,群眾藝術館1個,公共圖書館3個,博物館2個。全市擁有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廣播電視臺2座,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6.0%。全年出版報紙1.2萬份,出版各類雜志與圖書有較大增加。
2008年,我市體育代表隊在國家級體育競技比賽中取得了較好成績,在全國青少年柔道比賽中,我市選手獲得第五名和第七名,在全國青少年摔跤比賽中,我市選手也獲得第五名和第七名,在省級體育競技比賽中獲得金牌32枚、銀牌25枚、銅牌22枚。
2008年末,全市擁有醫療衛生機構數189個,其中:市縣級醫院1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個。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技術人員5773人,比上年增加31人,其中執業醫師2084人,比上年減少45人;執業助理醫師323人,減少18人,注冊護士1874人,減少3人。各類醫療機構實有床位4583張,萬元以上醫療設備1318臺。全年醫療總收入35801萬元,增長18.2%,總支出35516萬元,增長17.7%。全年診療人次數231.7萬人,比上年增長2.1%,治愈率76.13%,比上年下降3個百分點;好轉率21.61%,比上年上升2.7個百分點。
十一、環境保護和城市綠化
污染物總量控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08年實現削減化學需氧量2179噸(計劃削減:1800噸),二氧化硫削減2373噸(計劃削減:2200噸),分別占應削減總計劃的121%和108%,全面完成了我市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
環境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高。2008年市區空氣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濃度年均值為0.095毫克/立方米、0.027毫克/立方米,符合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全市5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都達到國家三類水體標準。
工業污染防治取得明顯成效。今年吉林省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發展有限公司、遼源利源鋁業集團有限公司、吉林省大志禽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完成了廢水治理工程。我市現有工業企業共有污染防治設施264臺套,全部正常運行。我市共開展了11家重點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工作。
2008年受理環境信訪投訴案件402件,結案率為100%,滿意率為97%。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我市現有1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1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2個。
2008年,我市綠化工作立足于提高城市綠化品位,加大綠化工作力度,全市城區植樹75.7萬株,其中,市區臨街兩側植樹1.9萬株,新建綠地1.1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2%,全市建成區綠地面積達到1251公頃,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0.0%,比上年增長3%,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0.5%,比上年增長3.1%。
全市城區新建福民大路、礦北大街等道路,工農橋和福民橋等建設面積達9萬多平方米。河濱、龍山水廠和110公里城區供排水管網及22棟棄管樓供排水管網改造結束,城區熱網改造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提高了城市功能。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08年末,全市戶籍總戶數41.9萬戶,全市戶籍總人口為123.3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5.60萬人,占總人口的45.1%;農業人口67.73萬人,占總人口的54.9%。人口出生率為7.39‰,死亡率為5.32‰,自然增長率為2.07‰。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646元,比上年增長16.7%;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5011元,增長17.2%。
2008年末,我市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127.4億元,比年初增加18.8億元,人均儲蓄存款余額10330元,增長17.4%。
2008年末,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達13.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達9.6萬人。全年有5.8萬名離退人員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18.4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數21.2萬人,工傷保險人數11.0萬人,生育保險人數7.3萬人。全市共有收養單位33個,收養人數2786人,其中,敬老院31個,收養2493人;福利院2所,收養人數293人。全市享受城鎮低保人數10.7萬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8萬人。
2008年末,城鎮就業人員27.89萬人,比上期增加0.13萬人。其中,單位就業人員9.74萬人,增加0.1萬人,私營個體就業人員13.35萬人,增加0.02萬人,社區公益崗位和靈活就業人員4.8萬人。全年城鎮開發就業崗位41896個,新增就業人數35102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3650人,到私營經濟就業的人員為10669人,占新就業人員的30.4%。期末實有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1277人,比上年增加551人;登記失業率為3.56%,比上年下降0.01個百分點。
全市勞務輸出人數159001人,其中:農村勞動力輸出137979人,境外就業人數5098人。
注:1.本公報發表的數據為年度快報初步統計數據;
2.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本公報部分指標數據系有關部門(行業)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