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吉林

白城市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05 13:42:46 來源:白城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697次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科學發展、改革開放、改善民生等重點任務,繼續解放思想,奮力攻堅克難,堅持穩中求進、好字優先、又好又快發展,推動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民生狀況不斷改善。

綜合

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強勢增長。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6.5億元,增長33.1%;第二產業增加值107.7億元,增長16.0%;第三產業增加值105.9億元,增長19.4%。按年平均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14298元,比上年增長27.1%。

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三次產業結構由2007年的22.4:40.5:37.1調整為26.4:37.1:36.5。2008年,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1.3%,第二產業貢獻率為24.1%,第三產業貢獻率為34.6%。

財政收支實現較快增長,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全年全市完成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23.1億元,比上年增長28.7%。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10.9億元,增長30.4%。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支出60.5億元,比上年增長29.7%。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6.4億元;公共安全支出3.4億元;教育支出11.7億元;科學技術支出0.4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2.1億元;農林水事務支出10.7億元。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在上年較高的基礎上有所回落。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5.9,漲幅比去年全年下降0.8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0.8%;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上漲2.7%;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上漲4.1%;居住類價格上漲8.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1.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8.3%;衣著類、交通和通信類分別下降了1.8%和1.5%。

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6萬人,完成年計劃的123%;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46萬人,完成年計劃的123.6%;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5%以內,低于省定目標0.65個百分點;創業促就業成功項目646個,完成年計劃的143.6%;創建充分就業社區81個,完成年計劃的105.2%;解決零就業家庭比率100%;勞務輸出56.42萬人次,完成年計劃的112.8%;其中農村勞動力輸出46.1萬人,完成年計劃的115.3%;境外就業3315人,完成年計劃的110.5%;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89萬人,完成年計劃的115.6%。

繼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扶持農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農業經濟快速增長。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2.1億元,比上年增長47.9%。其中農業產值81.8億元,同比增長67.2%;畜牧業產值53.0億元,同比增長29.3%;漁業產值2.3億元,同比增長37.3%;林業產值2.9億元,同比增長14.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1億元,同比增長6.8%。2008年,全市糧食總產量312.4萬噸,同比增長70.0%, 其中玉米產量179.8萬噸,同比增長75.0%;水稻產量76.4萬噸,同比增長24.9%。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4.7萬公頃,其中水稻播種面積8.2萬公頃,玉米播種面積23.2萬公頃。畜牧業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增長。肉類總產量23.7萬噸,下降4.1%;禽蛋產量9.9萬噸,同比增長106.3%;牛奶產量21.7萬噸,同比增長15.4%。

農產品加工業、綠色食品產業迅速發展,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到2008年底,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065家,同比增長21.7%,加工產品共有17系列710個。全市農產品年加工能力達150萬噸,精深加工轉化率達到50%。糧食加工量達120萬噸,同比增長93%。到年底,全市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實現70億元,實現利稅7.5億元。全市投入園區建設資金5.7億元,新建農業科技園區20個、擴建農業科技園區24個。截止目前,全市農業科技園區發展到72個。全市庭院經濟發展農戶達到20.5萬戶,占農戶總數的65%,戶均收入達1260元。全市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新啟動省、市、縣、鄉推進村119個。共爭取省新農村建設啟動資金2000萬元,省市幫扶部門投入幫扶資金1640萬元。各級推進村圍繞生產發展、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共規劃項目432個,共完成投資19.33億元。

全市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產品33個,有機食品4個,無公害農產品174個,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面積達到220萬畝。

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工業生產和經濟效益繼續保持較好發展水平。全市全口徑工業完成增加值90.6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8.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2.4%。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01.7%,比上年提升35.0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6.6億元,比上年增長40.6%。

工業產銷銜接較好。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銷售產值143.2億元,比上年增長35.9%。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8.3%,其中重工業為99.1%,輕工業為97.8%。國有企業、外商及港澳臺和股份制企業分別為83.9%、100.6%和97.9%。

民營工業快速發展。截至2008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已有民營企業181戶,比上年末增加44戶,實現工業增加值2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4.5%,增幅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實現利潤3.1億元,比上年增長61.4%。

投資規模擴張拉動建筑業增長。全年建筑業完成增加值17.0億元,比上年增長19.1%。建筑業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33.24萬平方米,是上年水平的36%。

固定資產投資

大力實施投資拉動戰略,推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2億元,同比增長42.5%。其中城鎮投資完成161.5億元,同比增長32.05%;農村投資完成92.6億元,同比增長70.20%;房地產投資完成7.90億元,同比增長5.10%。

投資規模擴大,大項目強勁支撐作用繼續顯現。2008年全市500萬元以上項目個數為352個,比上年增加44個,同比增長14.28%,完成投資252.25億元,同比增長51.96%;1000萬元以上的施工項目293個,比上年增加61個,完成投資248.28億元,同比增長54.23%。

國內貿易

全市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消費需求持續較快增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14.1億元,比上年增長19.6%。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21.5億元;零售業零售額82.0億元;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0.6億元。按銷售地區分:城市消費品零售額67.1億元,增長20.1%;縣級消費品零售額14.6億元,增長21.5%;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32.4億元,增長17.6%。

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10500萬美元,同比增長56.7%。其中進口1083萬美元,同比增長3.8%;出口9417萬美元,同比增長66.5%。全市外貿進出口首次突破1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完成招商引資項目950項,實際到位域外資金200億元,同比增長25.0%。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額4035萬美元,同比增長97.4%;合同外資金額15492萬美元,同比增長271.3%,其中外商直接投資2651萬美元,同比增長130.1%。

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繼續發展。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8億元,比上年增長32.4%。截至2008年末,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8568公里。按行政等級分:國道185公里,省道869公里,縣道754公里,鄉道3564公里,專用公路31公里,村道3165公里。2008年全市公路專業養護里程1331公里。其中干線公路養護里程1054公里,農村公路養護里程277公里。全市公路專業養護里程中,洮北區轄區內完成175公里,大安市境內完成205公里,鎮賚縣境內完成328公里,洮南市境內完成263公里,通榆縣境內完成361公里。“村村通”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市全年新改建農村公路758公里。其中洮北區改建236公里,洮南市改建4.5公里,大安市改建210公里,通榆縣改建121公里,鎮賚縣改建186公里。

公路運輸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公路貨物運輸843萬噸,貨運周轉量46400萬噸公里。完成客運量1097萬人,客運周轉量46355萬人公里。

年末全市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9961公里,增長14.5%。程控、移動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63.2萬門。全市公網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59.5萬戶。公網固定電話用戶達到41.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17.9萬戶。

進一步加大了生態特色旅游資源開發建設力度。年初以來,市旅游局先后組織各縣(市、區)及旅游企業參加了2008年鄭州國內旅游交易會、中國北方十省市旅游交易會、東博會和蛟河紅葉旅游節等活動。共計組織策劃各類旅游節慶活動10余次,其中包拉溫都杏花節、濕地觀鳥節、嫩江冰雪節、向海文化旅游節、“自駕印象、暢游吉林”攝影征文大賽等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收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同時,廣泛宣傳白城特色旅游產品和旅游精品線路,逐步實現由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過渡。通過中國商務在線旅行網網站(CCOT)進行了網絡信息發布,實現了我市旅游市場宣傳促銷形式多樣化。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邀請蛟河市旅游企業到白城進行業務交流,提高了我市旅游在同行業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向海與阿爾山景區開展區域合作,延長了白城旅游經濟的產業鏈。

全市共有星級賓館14家,旅行社14家,AAAA級景區2處,AAA級景區1處,AA級景區4處。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02.9萬人次,同比增長21.3%,實現旅游收入9.2億元,同比增長34.8%。

金融保險

金融運行平穩,服務功能不斷增強。2008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09.2億元,比年初增加45.0億元。其中企事業存款余額36.4億元,比年初增加6.9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41.0億元,比年初增加30.0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79.4億元,比年初增加51.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23.7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32.4億元。現金收支相抵凈投放貨幣56.9億元。

保險事業進一步發展,保險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全年保費收入6.3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2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4.4億元,農業險保費收入0.7億元。全市賠款給付金額1.8億元。其中人身險給付金額0.2億元,財產險賠款金額1.2億元,農業險給付金額0.4億元。

全市金融保險業實現增加值2.9億元,比上年增長7.0%。

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研究開發成果喜人。全年共儲備各類項目64項,其中農業項目22項,工業項目27項,社發項目15項,專利項目7項。2008年,共申報國家、省級科技發展計劃項目30項。其中申報國家科技部4項,省科技廳26項。在申報的項目中,農業項目共申報國家、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0項,其中國家科技部3項,省科技廳17項;工業項目8項;省重點新產品項目1項;人才項目1項。現批準立項國家、省級項目12項,爭取項目經費315萬元。市本級科技立項工作,共實施科技發展計劃項目30項,其中農業18項,工業6項,社會發展3項,軟科學2項,專利補貼項目1項,市本級共投入項目研發經費83萬元。推薦省級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4項,獲獎1項。2008年共認定科技型企業及民營科研機構7戶。

高等教育規模繼續擴大。全市普通高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校2所,當年招生1990人,年末共有在校學生5513人;中等職業學校當年招生3781人,在校學生11713人。

積極發展高中教育。今年高考,我市取得了歷史性突破。2008年,全市參加高考人數為12525人,其中文科普本進線人數為1111人,占25.9%,重點進線人數為174人,占4.1%;理科進線人數為4359人,占53%,重點進線人數962人,占11.7%。

中小學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全市普通初中招生21826人,在校初中學生62713人,畢業生22708人;普通高中當年招生9887人,在校高中學生31511人,畢業生11236人;小學當年招生19619人,在校學生116913人,畢業生22998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005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生升學率100%。

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圖書、檔案事業成績斐然。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7個,文化館6個,博物館4個,公共圖書館6個。全市現有廣播節目5套,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0%;全市電視節目6套,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9%,市本級有線電視用戶達到9.1萬戶。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447個,其中醫院32個,衛生防疫機構5個,婦幼保健站(所)6個。年末衛生機構擁有床位6459張,比上年下降0.3%,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4353張,比上年下降25.5%。全市擁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8907人,醫生7851人。每萬人擁有醫生38.7人,擁有醫院床位21.5張。

全社會體育意識普遍增強。年內通過各級體育行政部門積極組織開展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動,目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已達83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41%。全民健身工程初具規模,共有體育健身廣場7個,鄉鎮農民健身場地36個,省級體育先進社區8個,白城游泳館、通榆體育公園、大安田徑場等新建擴建場地成為“民心工程”。

參加省內各項賽事成績突出,全年各訓練單位參加國內各項比賽共獲得金牌27枚,銀牌22枚,銅牌25枚。共向上級訓練單位輸送運動員52人(包括集訓隊員)。

環境保護和治理

大氣環境質量繼續改善。市區大氣總懸浮微粒年均值為0.202毫克/標立方米。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級聲級為51.5分貝,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級聲級為67.4分貝,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標準。水環境治理狀況良好,轄區內地表水水質達到了國家三類水體功能區的要求。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環境污染防治取得重要進展,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加劇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全市組織開展了清理整頓不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活動,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3260人次,檢查企業1160戶次,對違法排污、超標排污的單位分別進行了限期整改、關停、搬遷和取締;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全面完成,全年共完成減排COD 8338噸、 SO2 1876噸,已通過省環保廳復核驗收,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全部控制在省政府規定的限額以內,全市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全市現有自然保護區3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1個。全市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1.2萬公頃,占轄區面積比重達到12.12%,全市生態環境保護框架體系進一步鞏固。

城市建設和管理

全力推進棚戶區改造、水源地保護、污水處理廠續建、供熱管網改造等內容的民生民利建設工程。2008年,四項工程完成投資13.6億元,完成計劃的151%。完成棚戶區改造建設面積68萬平方米,完成投資12.86億元;水源地保護工程完成投資150萬元;建設廉租住房7萬平方米。

市區人均城市道路面積8.95平方米,用水普及率、供熱普及率和燃氣普及率分別達89.8%、78%和80.9%。市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7.6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29.9%。全年完成13個鄉鎮、69個村的規劃編制和修編工作;完成了8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省級推進村的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完成供水1000萬噸,水質綜合合格率、維修及時率、用戶滿意率分別為100%、100%和99%。加強了節約用水管理,計劃用水下達率和水表安裝率均達100%;節水器具驗收合格率和打井控制率達90%,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60%。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控制成效顯著。年末全市總人口202.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0.7萬人,農業人口122.2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7165人,出生率為8.4‰;死亡人口9704人,死亡率為4.8‰;全年凈增人口7461人,自然增長率為3.6‰。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得到改善。2008年,全年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6127元,比上年增長20.0%。居民儲蓄增量高于上年,年末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余額6951元,比上年末增加1467元。

據抽樣調查,2008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520元,比上年增長17.2%。2008年全市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0.2%,比上年上漲0.7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9.15平方米,同比增長22.2%。2008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519元,比上年增長23.4%。

全市養老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取得重大進展。2008年全市已參加養老保險人數達16.5萬人,實際繳費人數為15.7萬人,占參保人數的95%。全市養老保險費征繳達4.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3億元,增長90.6%。由養老保險統籌基金支付的月人均養老金達到832元。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為7.8萬人。

醫療保險進一步拓寬深化,積極擴大醫療覆蓋面,強化基金保險制度的實施。年末全市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67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3.5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3.5萬人。

年末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3.1萬人,比上年末凈增0.2萬人,領取失業救濟金人數0.8萬人。工傷保險參保11.1萬人,完成年計劃100.9%;其中農民工參保1.2萬人,完成年計劃102.3%;生育保險參保12.1萬人,完成年計劃100.8%。

社會福利事業不斷發展。全市低保對象19.0萬人,其中城鎮低保對象9.8萬人,農村低保對象9.2萬人。全市收養類單位年末床位6846張,收養5050人。全市有救助站5個,全年救助4977人次。全市社區服務設施417處,社區服務中心25個。農村敬老養老社會福利服務機構覆蓋率達到100%。

說明:1、本公報發表的數據為年度快報初步統計數。

2、本公報部分指標數據系有關部門(行業)提供。

3、本公報白城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自拍 | 亚洲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1级乱日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AV | 一级国产加日韩加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