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黑龍江

伊春市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8-19 15:30:43 來源:伊春市統計局 作者:stevenfiao 點擊:1062次

伊春市統計局

2005年2月18日

2004年,全市各地、各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市委九屆十二次全會精神,開拓創新,搶抓機遇,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目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全方位進行招商引資,積極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國民經濟呈現出結構改善、速度加快、效益提高的良好態勢,各項社會事業也取得新的進展。

一、綜   合

宏觀經濟保持快速增長。2004年,全市堅定實施生態立市和工業興市戰略,大力促進經濟轉型和振興,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實現1092023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3%,增幅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是實施“天保”工程六年來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244917萬元、498489萬元和348617萬元,分別增長6.1%、13.2%和9.4%。全年人均生產總值達8403元,比上年增加1153元。

經濟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3:42.6:34.4 調整為22.4:45.7:31.9。

五大優勢特色產業增勢強勁。在重點工作專題推進下,全市木材精深加工業、北藥業、綠色食品業、生態旅游業和畜牧業增加值實現324127萬元,增長23.9%。其中,木材精深加工業增加值實現188650萬元,比上年增長20.5%;北藥業增加值實現33480萬元,增長15.8%;綠色食品業增加值實現34488萬元,增長54.1%;生態旅游業增加值實現20845萬元,增長71.7%;畜牧業增加值實現46664萬元,增長22.5%。五大優勢特色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9.7%,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

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各項改革任務仍很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阻礙依然存在;經濟總量小,財政實力弱,收支矛盾突出;國有企業歷史包袱沉重,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少,管理不夠規范,科技含量低;經濟外向度低,出口產品單一,實際利用外資數額不大;接續產業的龍頭企業不強,產業化程度不高;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大,林區職工收入較低,生活還比較困難;經濟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二、農   業

在國家“一免兩補”政策推動下,農民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增收信心倍增,雖然全市部分地區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嚴重霜凍、蟲災和內澇等多種自然災害,但由于各地各部門采取積極有效的補救措施以及農作物播種面積增加,農業生產仍保持了穩步增長,農作物播種面積和產量創下歷史新高。

種植結構得到優化。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33180公頃,同比增長32.7%;蔬菜面積12140公頃,水果面積199公頃。全市糧食、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的種植比重由上年的82.0:17.1:0.9調整為84.4:14.4:1.2。綠色食品快速發展。全市已有7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2個產品獲得國際有機食品組織認證。

糧食產量大幅提高。全年糧食產量43.6萬噸,比上年增長51.5%。分品種看,水稻15.8萬噸,增長55.0%;玉米10.4萬噸,增長48.3%;小麥0.08萬噸,下降8.0%;大豆16.1萬噸,增長50.2%。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

2004年         比上年增長%

糧食(噸)       436411               51.5

其中:水稻     157751               55.0

小麥        755               -8.0

玉米     103666               48.3

大豆     161174               50.2

薯類      12161               69.4

蔬菜 (噸)        462302              28.1

水果(噸)        1280                5.3

林業生產保持穩步發展。堅持“三個決不”原則,全面停止了天然紅松林采伐,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強化了林木生產和資源林政管理,嚴肅查處了毀林、盜伐等涉林案件,有效地保護了森林資源。全市木材產量141.8萬立方米,比上年有所減少。更新造林面積19.8萬畝,森林撫育面積99.9萬畝。全市推行管護經營責任制的林場所192個,占林場所總數的89%,參加管護經營職工3.8萬人,落實管護經營面積315.6萬公頃。累計營造民有林78.66萬畝,當年營造18.66萬畝。實現退耕還林面積21.3萬畝。

畜牧業持續增長。全年畜牧業增加值實現46664萬元,同比增長22.5%,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比重為19%。主要畜產品產量和牲畜存欄數如下:

2004年      比上年增長%

肉類總產量(噸)    62728             8.8

其中:豬肉        29302             3.5

牛肉         6976             16.9

羊肉         1575             39.6

禽蛋產量(噸)      25694                9.2

牛奶產量(噸)      27391               58.3

肥豬出欄(頭)     382543                5.0

家禽出欄(百只)    118530               8.6

大牲畜年末存欄(頭)  102809              24.5

其中:奶牛          15285              1.2倍

豬年末存欄(頭)      250687              10.0

羊年末存欄(只)      371589              41.9

漁業生產比較穩定。漁業增加值實現3050萬元,同比增長10.0%。全年水產品產量3208噸。

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5.2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2775臺,小型拖拉機18331臺,農用排灌機械4670臺,農用水泵3833臺。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1531噸。農村用電量4458萬千瓦小時。農田水利建設繼續加強,農田旱澇保收面積1.42萬公頃。副標題[/!--empirenews.page--]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04年,全市工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步伐,強化企業管理,努力開拓市場,工業生產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全部工業增加值實現434254萬元,比上年增長15.9%。工業對全市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47.9%,成為推動全市經濟加快發展的主要因素。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即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增加值完成187911萬元,增長12.3%;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實現246343萬元,同比增長18.5%。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實現100859萬元,增長6.0%;集體企業增加值實現13093萬元,增長22.5% ;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加值實現15782萬元,增長9.1%。分輕重工業看,全年輕工業增加值46918萬元,增長20.8%;重工業增加值140993萬元,增長10.1%。全市重點考核的十種工業產品產量呈八增二降。

2004年       比上年增長%

人造板(萬立米)         40.1            19.6

家具(千件)             1461             8.9

水泥(萬噸)             57.1            -20.8

生鐵(萬噸)             32.6             1.8

鋼(萬噸)               76.0             5.3

鋼材(萬噸)             76.1             21.1

發電量(萬千瓦時)      48600             0.1

啤酒(千升)             20347            -3.7

混合飼料(噸)           16100            29

中成藥(噸)             523              5.9

工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200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04.0,比上年提高5.2個百分點。實現銷售收入483744萬元,比上年增長26.2%;利稅總額41233萬元,比上年增加6049萬元;虧損企業虧損額4770萬元,同比下降40.7%。

建筑業繼續保持穩定發展。2004年,建筑業增加值實現61784萬元,增長17.7%。全市三級及三級以上建筑業企業54個,實現利潤368萬元,實現稅金1832萬元。施工房屋面積75.6萬平方米。虧損企業4個,比上年減少4個,虧損面為7.4%,比上年減少了7.6個百分點。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2004年,全市進一步改善投融資環境,積極對上爭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多方籌措資金,從而保證了重點項目建設。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2472萬元,比上年增長28.3%。其中:地方投資完成200481萬元,增長38.8%,占全部投資的94.4%。從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投資159628萬元,增長81.9%;非國有經濟投資52844萬元,下降32.2%。從投資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設投資93821萬元,增長9.9%;更新改造投資71615萬元,增長53.5%;房地產開發投資41822萬元,增長32.5%;其他投資5214萬元,增長1.5倍。

投資結構得到優化。第一產業投資完成15128萬元,同比下降22.3%。第二產業投資完成82988萬元,同比增長65.8%。主要是續建和新開工了一批重點項目,如西鋼技改一期工程、伊春熱電廠收尾工程、伊春區天吉紡紗公司擴建工程、五營科力奧香菇露免疫飲品、五營遠東北藥和遠東電子等。第三產業投資114356萬元,同比增長18.9%。通鄉路、五湯路、網通改造、市容市貌建設等大項目有效地拉動了三產投資。

全年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06256萬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50.0%。全年竣工各類房屋面積46.6萬平方米,房屋面積竣工率53.0%。全年建成投產項目104個,其中,基本建設項目82個,更新改造項目20個,其他項目2個。項目建成投產率為55%。

五、交通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平穩增長。2004年,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保持了平穩發展態勢,全年增加值完成127490萬元,增長5.8%。

公路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綜合運輸能力增強。據交通和鐵路部門統計,全市公路運輸完成貨物周轉量14306萬噸公里,完成旅客運輸周轉量18508萬人公里。全年鐵路發送貨物168.8萬噸,運送旅客108萬人次。

郵電通信業持續發展。據郵電部門統計,全市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已達到78.1萬門,當年新增交換機容量1.6萬門,新增交換臺1臺。光纜線路長5535公里;城市電話用戶402643戶,增長23.8%;鄉村電話用戶67803戶,增長9%。年末移動電話用戶達21萬戶。全市電話普及率達到36.3部/百人。互聯網用戶達到56267戶,其中:寬帶用戶28212戶。

六、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消費品銷售增幅加快。2004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3376萬元,比上年增長7.4%,增幅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其中:市級消費品零售額263571萬元,增長7.5%;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9805萬元,增長6.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16681萬元,增長6.9%;餐飲業零售額65484萬元,增長9.4%;其他行業零售額1211萬元,下降6.5%。

市場物價有所上漲。據市城調部門調查,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3.4%。從分類看,食品類、煙酒及用品類、居住類和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衣著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和通訊類價格下降。各類商品和服務價格水平如下(%):

為2003年的%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3.4

服務項目價格總指數                   101.4

消費品價格指數                       104.0

其中:食品類                     109.2

煙酒及用品類                104.2

衣著類                      93.9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     98.8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        97.6

交通和通訊類                99.5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   101.6

居住類                     106.9副標題[/!--empirenews.page--]

七、對外貿易和旅游業

外貿進出口增勢強勁,招商引資力度加大。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市政府完善了《伊春市鼓勵外來投資優惠政策》和《伊春市引薦外資獎勵辦法》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組織了赴南方三省一市和五省一市招商引資活動,參加了第十五屆哈洽會、上海科博會和黑龍江(香港)活動周,舉辦了第四屆中國黑龍江(伊春)森林生態旅游節,使外貿進出口成效顯著,招商引資額成倍增長。據商務部門統計,全年進出口總額為5227萬美元,增長18.6%。其中:出口總額4600萬美元,增長13.5%;進口總額627萬美元,增長76.8%。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3973萬美元。在出口中,國有企業出口945萬美元,下降14.1%;外資企業出口3024萬美元,增長7.7%;私營企業出口612萬美元,增長3.2倍。在進口中,國有企業進口13萬美元,下降77.9%;外資企業進口587萬美元,增長1.2倍;私營企業進口26萬美元,下降20.3%。實際利用外資628萬美元,增長2.4倍。

森林生態旅游快速發展。全市以森林生態旅游和休閑渡假游為總體定位,使森林觀光、渡假、漂流、滑雪等旅游產品成為全市優勢旅游項目。加快了旅游景區景點開發建設和經營,借助外力求發展。據旅游部門統計,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數200.7萬人次,增長66.3%,實現旅游收入4.3億元,增長59.3%。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支平穩增長。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4638萬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4.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1715萬元,增長13.8%;基金收入2923萬元,增長16.2%。地方財政支出159113萬元,同比增長7.1%,其中,一般預算支出152450萬元,增長6.9%;基金支出6663萬元,增長16.2%。

金融形勢比較穩定。據金融部門統計,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575634萬元,比年初增加99127萬元,其中:企業存款余額187303萬元,增加40339萬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317102萬元,增加111505萬元。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898193萬元,減少14487萬元。其中,短期貸款686562萬元,減少22915萬元;中長期貸款191544萬元,增加13447萬元。年末貨幣累計凈投放116242萬元。

保險事業快速發展。據保險部門統計,全年保費收入35599萬元,增長24.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235萬元,增長0.2%;壽險保費收入31364萬元,增長28.2%。支付各類賠款及保證金4747萬元,下降10.8%。其中,財產險賠款2063萬元,下降6.5%;壽險賠款及保證金2684萬元,下降13.8%。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據教育部門統計,全市普通高等學校1所,本專科招生496人,在校生1924人;成人高等學校2所,本專科招生667人,在校生1396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2所,招生2301人,在校生6352人。高中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市普通高中13所,招生6564人,在校生18508人。高中階段教育入學率達40.77%。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到100%,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0.05%以下。全市初中學校83所,招生11753人,在校生55892人。普通小學237所,招生11933人,在校生76925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1%。普通初中和小學輟學率分別為1.78%和0.05%。特殊教育學校招生19人,在校生181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4104人。全市成人技術培訓學校培訓學員31068人次。

科技隊伍不斷壯大。據人事部門統計,2004年末國有企事業單位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1810人。其中事業單位9474人,企業單位32336人。

科技實力增強,經費投入加大。2004年全市實施科技項目47項,其中國家重點科技項目1項,經費支出60萬元;省重點科技項目17項,經費支出355萬元;市級重點項目29項,經費支出184萬元。

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取得新進展。全年共取得省部級科技成果3項,省級科學技術獎2項,市級科技成果25項,市級科技進步獎23項。全年受理專利18件,授權專利10件。技術市場活躍。全市共簽定技術合同4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2390萬元。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各項事業繼續健康發展。據文化、廣播、衛生及體育部門統計,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藝術館)18個,公共圖書館6個,藏書44.8萬冊,博物館1個。廣播電臺1座,中波發射機6部,中波發射機功率39.5kw。電視臺1座,電視發射機8部,電視發射機功率17kw ,有線電視用戶11.8萬戶,廣播覆蓋率為96.66%,電視覆蓋率為98.36%。年末全市共有檔案館19個,其中市級2個,縣區級17個,共存檔案16.1萬卷,3463件,已開放建國前檔案1587卷,建國后檔案31404卷。

衛生事業不斷進步。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83個,床位4866張。其中醫院37個,床位4402張;衛生院16個,床位337張。衛生技術人員5402人,其中醫生2349人,護師、護士1868人。全市共有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5個,衛生技術人員288人。婦幼保健機構9個,衛生技術人員146人。農村、鄉(鎮)共有衛生院16 個,床位337張,衛生技術人員336人。

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2004年,參加全國和省級運動會。共獲得獎牌130枚,其中金牌56枚、銀牌45枚、銅牌29枚。向省級優秀運動隊輸送運動員26名。全年共銷售體育彩票1568萬元。

十一、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加強。據環保部門統計,2004年,市級和一縣一市環境保護系統共有103人。各級環境監測站3個,環境監測人員31人。自然保護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全市共有自然保護區16個,生態示范區2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12447公頃,占全市總面積的12.6%。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面積為30533公頃;省級自然保護區7個,面積261509公頃;市級自然保護區7個,面積120405公頃。環境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大。年內設立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執行率達100%,建設項目“三同時” 執行率為100%。全年完成環境污染限期治理項目3個,總投資480萬元。

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全市有96家有污染的工業企業。已建成煙塵控制區79個,總面積114.8平方公里;環境噪聲達標區40個,總面積104.4平方公里。城市環境質量保持優良,全年達到國家二級空氣質量標準天數為348天。城市地表水水質達標率為55.6%,城市居民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十二、人口、就業與人民生活

全市人口持續下降。據公安部門戶籍統計, 2004年末全市總人口為1295726人,比上年同期減少7811人,下降0.6%。其中農業人口174988人,占總人口的13.5%;非農業人口1111688人,占85.8%;未落戶常住人口9050人,占0.7%。男性人口653983人,占總人口的50.5%;女性人口641743人,占總人口的49.5%;全市人口出生率為6.96‰,人口死亡率為4.8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

單位從業人員增加,職工平均工資水平提高。年末全市單位從業人員230266人,比上年末增加4561人。其中:國有單位從業人員160702人,減少470人;集體單位從業人員34746人,增加3865人;其他單位從業人員34818人,增加1166人。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177元,比上年增加257元。

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據市城調局市區百戶居民調查顯示,2004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463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工薪收入、經營性收入和不固定工作勞動人群收入分別增長10.2%、25.7%和40.3%。2004年,由于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實施“一免兩補”政策等原因,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創歷史新高,達3391元,比上年增加530元,增長18.5%。其中,種植業拉動人均收入上漲19.9個百分點,牧業拉動上漲0.6個百分點,外出打工等工資性收入拉動上漲2.9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據勞動部門統計,年末全市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為13.3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793人,安置就業再就業3.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5.4%。有257634名職工(含森工一次性安置)和89364名離退休人員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養老金發放率為100%。有192341名職工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

社會福利事業不斷發展。據民政部門統計,全市收養性福利機構34所,床位750張,收養人員700人。其中,民辦敬老院30所,床位300張,收養人員300人。城鎮服務設施250處,其中社區服務中心31個。全市城鎮已全部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有13.3萬名城鎮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濟,救災、救濟和低保資金到位率100%。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3815萬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420萬元。

城鄉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市用于住宅建設的投資4億元,竣工面積31.6萬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18.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8.09平方米。

注: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本公報數據不含農場系統。

3、全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4、三次產業結構按新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進行了調整。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婷婷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美女乳头 | 中文专区欧美三级在线 | 最新国产人妖TS视频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艾草网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