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極為艱難的一年。面對支柱產業市場持續低迷、主導產品量價齊降、融資瓶頸凸顯,改善民生和維護穩定壓力增大等多重困難交織疊加的嚴峻形勢,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沉著應對,攻堅克難,努力克服了經濟下行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困境中保持了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安定和諧、各項事業穩步發展的良好局面。
一、綜合
國民經濟低位運行。經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5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1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5.5億元,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164.6億元,下降22.0%;第三產業增加值120.2億元,下降6.0%。三次產業構成為36.7:36.6:26.7。
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效果明顯。全年實現新增就業25062人,完成年計劃的125.3%,失業人員再就業18458人,完成年計劃的123.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以內,比年計劃低0.3個百分點。
居民消費價格低位運行。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100.8%,比上年降低0.9個百分點。八大類商品呈“六升兩降”格局。“六升”的大類為:食品類價格同期上漲0.8%,衣著類價格上漲0.8%,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上漲0.9%,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上漲2.0%,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0.7%,居住類價格上漲0.5%。;“兩降”的大類為:煙酒類價格下降0.4%,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0.3%。
商品房銷售總額下降、價格回升。商品房銷售額10.2億元,下降0.5%;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為2769元/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9元/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為2524元/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8元/平方米。
二、農業
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0.45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6%;糧食總產量55.73億斤,同比增長7.07%。玉米、大豆、水稻產量分別為44.1、1.6、9.9億斤,經濟作物產量除烤煙增長外,其他作物都有不同程度減少。詳見表1。
表12014年經濟作物產量一覽表
指標
絕對數(萬噸)
增幅%
烤煙
0.5
8.5
甜菜
1.7
-43.7
水果
0.6
-28.8
蔬菜
22.9
-14.2
油料
0.6
-25.0
畜禽及水產品產量普遍下降。全年肉、蛋、奶產量分別為14.7萬噸、1.6萬噸、1.1萬噸,分別比上年下降40.6%、35.7%和71.2%。水產品產量1.1萬噸,增長7.8%。豬、牛、羊、家禽存欄量和出欄量全部下降。詳見表2。
表22014年全市畜牧業存、出欄量一覽表
指標
存欄
增幅%
出欄
增幅%
豬(萬頭)
92.08
-40.5
135.58
-33.9
牛(萬頭)
18.73
-60.1
14.88
-46.5
羊(萬只)
37.66
-40.7
27.91
-53.2
家禽(萬只)
553.06
-44.9
654.28
-55.8
綠色食品產業穩步發展。年末全市綠色食品農作物認證個數58個,比上年增加4個;綠色食品種植面積124.16萬畝,增長4.9%。
農業生產條件有所改善。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76.74萬千瓦,比上年增加7.5萬千瓦。農業機械保有量達62862臺,比上年增加1883臺。其中大型拖拉機保有量49199臺,比上年增加2527臺。全市綜合機械化程度達94.02%,比上年提高了1.07個百分點。全年農村用電量22141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加24萬千瓦小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64.49千公頃,比上年減少17.61千公頃。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和效益同步下降。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實現增加值78.6億元,比上年下降49.0%。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實現增加值21.2億元,下降71.2%;重工業實現增加值57.4億元,下降42.0%。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8.1億元,下降31.0%;小微型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0.5億元,下降69.9%。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3.2億元,下降82.6%。利潤-2.4億元,減盈增虧36.1億元;稅金15.6億元,下降62.7%。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地方工業實現利稅14.8億元,比上年下降79.9%,其中:利潤5.7億元,下降85.8%;稅金9.2億元,下降73.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04.8億元,下降52.7%。
工業產品產量有增有減。在全部工業企業13種主要工業產品中,全年產量比上年增長的僅有3種。詳見表3。
表32014年全部工業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一覽表
指標
計量單位
絕對值
比上年增長(%)
原煤
萬噸
1409.8
-8.1
精煤
萬噸
230.3
-36.0
生鐵
萬噸
176.9
-14.9
粗鋼
萬噸
168.8
-14.5
鋼材
萬噸
163.4
-12.4
焦炭
萬噸
165.8
3.7
發電量
億千瓦小時
95.6
5.9
水泥
萬噸
112.6
13.0
大米
萬噸
71.3
-62.4
精制食用植物油
萬噸
25.9
-67.1
發酵酒精
萬千升
2.5
-84.8
磚
萬塊
48060
-81.6
工業鍋爐
蒸發量噸
1251.1
-38.6
建筑業產值下降。全市資質以上的建筑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2.7億元,比上年下降33.8%。房屋建筑竣工面積44.3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9.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回落。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0億元,比上年下降66.4%。其中,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33.6億元,同比下降68.6%;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6.4億元,比上年下降19.8%。
五、國內貿易
城鄉消費品市場平穩。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9.7億元,比上年增長9.0%。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00.1億元,增長9.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6億元,增長7.8%。從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6.7億元,下降22.3%;零售業零售額89.2億元,增長12.3%;住宿業零售額1.2億元,增長10.5%;餐飲業零售額12.6億元,增長11.0%。
六、對外貿易
全年實現進出口總值13.2億美元,同比增長10.4%。出口12.6億美元,同比增長9.9%,其中,地方產品1.1億美元,同比增長28.1%;進口0.7億美元,同比增長22.0%。從貿易方式看,其中:一般貿易進出口8.4億美元,增長32.13%;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3.6億美元,同比下降5.54%。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公路運輸完成貨物周轉量147116萬噸公里。全年公路完成旅客周轉量63647萬人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為10.45萬輛。
全年完成郵電主營業務收入11.82億元,比上年增長7.36%。其中,電信主營業務收入10.1億元,增長7.45%;郵政主營業務收入1.72億元,增長6.83%。全市局用交換機總容量68.5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6.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81萬戶,小靈通用戶0.8萬戶,國際互聯網絡用戶28.8萬戶(包括撥號、專線和寬帶接入用戶)。
全年實現接待游客517萬人次,同比增長10.8%,實現旅游收入13.5億元,同比增長23.9%。
八、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入支出全面下降。全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2.6億元,比上年下降32.9%,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5億元,下降36.3%。地方財政支出108.8億元,下降0.8%,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03.5億元,增長0.6%。
金融存款、貸款增加。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22.7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年初增長16.8%。其中,單位存款余額152.2億元,下降6.8%;儲蓄存款余額452.4億元,增長24.3%。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527.4億元,比年初增長36.6%。其中,短期貸款余額358.4億元,增長72.3%;中長期貸款余額161.1億元,下降4.7%。
保險業務收入下降、賠付增長。全年保費收入50513萬元,比上年下降12.9%。其中,財產險收入8812萬元,比上年增長1.6%;壽險收入41701萬元,比上年下降15.4%。全年賠付額44715萬元,比上年增長66.3%,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7748萬元,比上年增長29.8%;壽險賠付金額36967萬元,比上年增長76.7%。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各級各類教育均衡發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所,招生1093人,在校生2964人,畢業生1538人。成人高校2所,成人高等教育招生2100人,在校生6120人,畢業生2000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8所,招生2538人,在校生6645人,畢業生3151人。普通高中13所,招生6868人,在校生20643人,畢業生7628人。普通初中67所,招生9466人,在校生28326人,畢業生10385人。普通小學109所,招生6522人,在校生50328人,畢業生9584人。特殊教育學校招生10人,在校生167人。幼兒園156個,在園幼兒16655人。
科技創新能力增強。2014年,我市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為重點,大力征集并積極組織我市企業申報國家、省級計劃項目,取得新成效。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戶,2014年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值71.17億元,編制下達并組織實施了2014年市級重點科技計劃項目32項。全年共獲得國家、省級專項資金1000萬元。
強化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市同心橡膠廠、紅興隆機械制造公司、集賢億豐油脂等三家公司被批準認定為省級專利優勢創建企業;輝桐農業機械制造公司、天成潤滑油、家園農貿公司、天鴻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等5戶企業實現了專利申請零的突破。
專利執法工作成效明顯。全年開展流通領域專利執法8次,檢查商業場所39家,檢查商品408件,查處專利假冒違法案件51起,對照省局下達給我市的執法工作任務(15件),超額幅度達到240%,比照去年同期的35件增長近46%。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事業進一步發展。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8個,公共圖書館5個,博物館6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79%;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80%。全市共有檔案館13個,已開放各類檔案10萬卷。全年出版報紙734萬份。
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266個,其中醫院54個,衛生院43個。衛生機構床位數9096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數7686張。衛生技術人員930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498人,注冊護士3674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6個,衛生技術人員165人。全市共有鄉鎮衛生院43個,床位842張,衛生技術人員731人。全市四縣、四區全部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新農合覆蓋率達到了100%,參合率達到99.51%,補償金額22231萬元,受益農民74萬人次。
體育事業邁上新臺階。2014年,市體育局成功舉辦了排球、乒乓球、毽球、羽毛球比賽,老年人圍棋、象棋、臺球比賽,第三屆“鴻基米蘭杯”汽車越野場地爭霸賽、2014年四國女子籃球爭霸賽、“舞動雙鴨山”快樂舞步爭霸賽、“舞動龍江”快樂舞步爭霸賽(雙鴨山站)、千人健步行活動等十余項群眾性單項賽事;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路徑工程。向省體育局爭取政策性項目支持8項,共計95套體育健身路徑工程,合計資金960萬元;培訓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42名,為117名省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統一配發了服裝。
參加全省第十三屆運動會的16個項目,獲得金牌38.4枚,銀牌14.2枚,銅牌15.9枚。僅射擊一項就獲得金牌13枚,銀牌3枚,銅牌4枚,創11項省青少年記錄,3人達一級運動員,名列全省射擊金牌榜第二名。女子手球蟬聯六屆省運會冠軍;參加了全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各項比賽,集賢縣第四小學,尖山區平行路小學,寶山區學校均獲得了優異成績;組織舉辦了全市太極拳、體育舞蹈裁判員培訓班,參加了全省柔道、摔跤新規則培訓班,授予太極拳21人,體育舞蹈8人為國家二級裁判員稱號。
體育彩票銷量突破1.52億元,比上年增長37%。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965元,比上年增長2.8%。城鎮恩格爾系數為29.2%。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4.60平方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533元,同比增長10.3%。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2014年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17.96萬人(其中:礦務局4.3萬人),其中機關、事業單位2.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2.20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53.48萬人,其中職工27.02萬人;離退休人員14.55萬人(其中:礦務局4.52萬人),其中企業13.62萬人。2014年全市城鎮居民31756戶、64944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農村20516戶、35742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公共衛生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不斷健全,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穩步推進。2014年,全市縣級以上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網絡直報率達到100%。脊灰疫苗查漏補種51人,接種率達到100%。開展8月齡-6周歲兒童麻疹疫苗查漏補種25人,接種率達到100%。
醫療服務質量得到有力提高。建立了13個醫療質控中心,促進了我市醫療質量的持續改進和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等配備了中醫醫師,提供中醫藥服務的比例分別為88.2%、87%、80.8%,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提升。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尖山區、嶺東區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已進入設計施工階段。建立4所健康小屋,完善寶清縣、尖山區、嶺東區和寶山區健康小屋標準化建設,城鎮居民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逐年提高。以公立醫院改革為契機,完善公立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分工合作機制,繼續開展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對口幫扶工作,目前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首診1836人次,轉診372人次,提高群眾“小病進社區、大病上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意識。在全市推行社區全科醫生團隊簽約服務工作,目前已簽約11171戶,簽約居民30253人,簽約率達4%。對高血壓、糖尿病、重型精神疾病等慢性病進行規范管理,管理人數共計9.5萬人,管理率逐年提高。普及健康教育達7.7萬人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全面開展衛生監督協管工作;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率和及時率達到100%。
社會福利體系建設實現新發展。年末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院床位達4920張,在院人員4089人,直接醫療救助12373人次,其中住院治療10357人次,門診救助人次2016;農村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人數37368人;城市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人數56785人;社會捐贈接收工作站33個,受益人次達2050人次。
十二、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
全市上下對節能減排工作,全力以赴、攻堅克難,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抓住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節能。加快節能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工藝的開發及推廣,進一步落實節能法規標準和監察措施,2014年全市萬元GDP能耗下降4.06%。
注: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及三次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公報中除GDP、郵電通信業、金融、保險業數據含農墾數據,其余數據不含。
4、2014年,公路運輸完成貨物周轉量和公路完成旅客周轉量兩個指標統計方法有改變,原為抽樣調查,現改為用收費站收費額和客運站售票額來推算;公路完成旅客周轉量這個指標,統計口徑有變化,市區至集賢縣福利鎮的公路客運改為城市公交,不統計在公路完成旅客周轉量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