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全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62戶,其中本年新增6戶企業。總專包建筑業總產值實現94398.8萬元,比上年下降20.1%
房地產開發。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48322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6.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0197平方米,增長61.4%。商品房銷售額19821萬元,增長68.4%,其中:住宅銷售額16087萬元,增長80.6%。
五、國內貿易
消費市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4 %。分行業看,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同比下降16.2%,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零售額同比增長19.5%。
熱銷商品。在全區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統計的17類商品中飲料類同比增長132.2%,煙酒類同比增長26.9%,糧油、食品類同比增長5.0%。
六、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全區進出口總額完成3.3億元,同比增長30.1%,其中:進口額完成3807萬元,同比增長10%;出口額完成29007萬元,同比增長33.3%。
招商引資。實際利用境外資金15萬美元,同比增長15.4%。全區1000萬元及以上利用內資項目到位資金13.8億元,同比增長38.7%;新簽1000萬元及以上利用內資項目19個,同比增長11.8%。
七、交通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全區公路客運量30萬人次,同比增長66.7%,民航客運量31.6萬人次,同比增長225.4%。全年公路貨運量368萬噸,同比增長9.5%,民航貨運量50噸,同比增長316.7%。
民用車量。年末全區民用汽車保有量6.7萬輛,同比增長8.9%,其中:私人汽車6.0萬輛,同比增長9.0%;民用轎車3.5萬輛,同比增長7.6%,其中:私人轎車3.3萬輛,同比增長7.6%;年末摩托車0.98萬輛,同比下降1.3%。
郵政電信。全區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完成1153.41萬件,同比增長15.5%,其中:快遞業務量完成379.98萬件,同比增長40.2%;快遞業務收入完成0.81億元,同比增長27.7%。全區電信業營業收入3.9億元,同比增長12.2%。
八、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支。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8億元,比上年增長7.4%,其中:稅收收入7.3億元,增長10.7%。在稅收收入中,國內增值稅完成1.6億元,下降14.4%;企業所得稅完成2.2億元,增長52.3%;個人所得稅完成3057萬元,增長28.5%。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13.4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20.6%,衛生健康支出增長44.2%,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5.7%,公共安全支出增長68.2%,教育支出增長75.1%。
金融市場。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528.4億元,同比增加14.9億元。其中:住戶存款375.4億元,同比增加36.7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51.3億元,同比減少12.8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82.1億元,同比增加15.4億元。其中:住戶貸款82.3億元,同比增加2.1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99.8億元,同比增加13.3億元。
保險收入和賠付。全區保險保費收入12.9億元,比上年下降2.2%,其中:財險業務2.7億元,上升3.2%;人身險業務10.1億元,下降3.6%。賠付支出4.7億元,比上年上升27.6%,其中:財險業務賠付1.3億元,上升19.1%;人身險業務給付3.3億元,增長31.3%。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全區共有普通中學33所,招生2805人,在校生9363人,畢業生3335人。普通小學14所,招生1515人,在校生9153人,畢業生1511人。公辦幼兒園35個,在園幼兒2602人。大興安嶺職業學院招生1941人。其中專科 1888人、中專53人;學年末在校學生1941人,其中專科1901 人,中專53人。
科技研究。全區科技活動取得新進展,全區高新技術企業存量是1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存量是118家,現有眾創空間0個、科技企業孵化器3個、在孵企業 60家。全區授權專利128件,有效發明專利111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 3.603件。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產業。全區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8個,公共圖書館8個,博物館8個。中短波轉播發射臺2座、調頻發射臺25 座、電視轉播發射臺25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為100%。
醫療衛生。全區共有衛生機構284個。其中:醫院35個、衛生院33個。衛生機構編制床位2840張,實有床位2839張。衛生技術人員328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47人;注冊護士1430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個,衛生監督檢驗機構8個。全區共有診所(醫務室)111個。
體育比賽。我區運動員在參加省級及以上比賽中成績顯著,全年共獲得錦標賽金牌35枚、銀牌13枚、銅牌23枚,共計71枚獎牌。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居民收入。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26元,比上年增長4.8%。
社會保障。全區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2.2萬人(不含離退休人員),機關事業養老保險人數1.9萬人,參加醫療保險人數33.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7.5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7.3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7.8萬人。
注:1.本公報中2023年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及各行業增加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涉及歷史年份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及各行業增加值等有關數據,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及有關規定進行了修訂。工業數據均為快報數。
3.資料來源:本公報中戶籍人口數據來自公安局;糧食產量、畜牧業生產、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居民收入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大興安嶺調查隊;就業情況、社會保障數據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民政局;農業生產條件數據來自農機總站;營林生產數據來自林草局;對外經濟數據來自商務局;交通運輸數據來自交通運輸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民用車輛數據來自交警支隊、農機總站;郵政數據來自郵政管理局;財政收支數據來自財政局;金融市場數據來自人民銀行大興安嶺地區中心支行;保險收入和賠付數據來自銀保監局;教育事業數據來自教育局、大興安嶺職業學院;科技研究數據來自科技局、市場監督管理局;文化產業、體育比賽數據來自文體廣電旅游局;醫療衛生數據來自衛健委;其他數據均來自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