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大慶調查隊
2008年2月26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省委十次黨代會精神,按照市委全會和經濟工作會議各項部署,緊緊圍繞 “搶抓歷史機遇、力攀戰略新高、實現大慶可持續發展新跨越”的發展思路,大力推進各項改革,全市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充分體現出質效優先、又好又快的良性發展特征。
一、綜合
經濟總量穩步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22.4億元,比上年增長10.5%(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5.3億元,比上年增長3.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548.3億元,比上年增長10.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18.8億元,比上年增長15.8%。
結構調整又見成效。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006年的3.1∶85.7∶11.2調整為3∶85∶12;油與非油經濟比例由2006年的64.6:35.4調整為61∶39;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比例由2006年的84.5∶15.5調整為83.5∶16.5。
居民消費價格呈上漲趨勢,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有所回落。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比上年增長5.2%,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下降0.3%、食品價格上漲16.7%、衣著價格下降0.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價格下降1.8%、居住價格上漲1.7%;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04.9%,漲幅比2006年回落12.9個百分點。
勞動就業取得新進展。年末單位從業人員達55.0萬人,比上年增加3.4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比上年降低0.2個百分點。
二、農業
農業基礎地位不斷鞏固,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5.3億元,同比增長3.9%。
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2.3萬公頃,同比增長0.4%,新增播種面積0.2萬公頃。優質糧食種植面積達43.2萬公頃,同比增長0.9%;綠色特色和有機食品種植面積達23.3萬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37.5%。全市糧食總產量達230.1萬噸,同比下降10.6%。
畜牧業繼續承接良好發展勢頭,成為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全市實現畜牧業產值62.7億元,占第一產業總產值的53.0%;實現畜牧業增加值28.6億元,占第一產業增加值的50.9%。
林業生產穩定。全年實現產值1.5億元。造林686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10.2%,比上年增長0.2個百分點。
漁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實現產值5.2億元,水產品產量6.9萬噸。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07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1506.4億元,同比增長9.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430戶,實現增加值1425.4億元,同比增長9.8%。
規模以上工業重點行業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實現增加值1185.1億元,同比增長4.4%;石化行業實現增加值129.2億元,同比增長29.4%;農副產品加工業實現增加值22.6億元,同比增長17.5%;建材行業實現增加值11.6億元,同比增長37.4%;機械制造業實現增加值13.8億元,同比增長65.0%。
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繼續提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880.9點,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38.0點。
地方工業快速增長。全市地方工業實現增加值185.4億元,同比增長35.0%,占全市工業比重達到12.3%。
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注冊的企業達2180家,同比增長17.2%;實現技工貿總收入488.0億元,同比增長21.2%;實現工業總產值346.0億元,同比增長21.0%;實現工業增加值87.5億元,同比增長35.1%,占地方工業增加值的47.3%;實現利稅37.0億元,同比增長20.5%。高新區經濟對地方工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較強的拉動作用。2007年,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374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27.0億元,實現利稅22.6億元。
建筑企業全年完成施工產值 130.8億元,同比增長23.0%。按總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16.5萬元/人,同比增長23.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81.6億元,同比增長25.2%。其中,中省直企業完成投資351.9億元,同比增長35.1%;地方企業完成投資129.7億元,同比增長4.6%。從產業投向看,第一產業投資3.2億元,同比增長33.3%;第二產業投資368.2億元,同比增長27.7%,其中工業投資362.6億元,同比增長26.4%;第三產業投資110.2億元,同比增長17.4%。
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58.5億元,同比增長3.4%。商品房銷售面積230.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1%;其中住宅211.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1%。商品房銷售額60.6億元,同比增長17.7%。
五、國內外貿易和旅游
消費市場購銷兩旺。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2.0億元,同比增長19.7%。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68.3億元,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2.2億元,其他行業實現零售額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1%、10.0%和8.4%;按構成分,吃、穿、用、燒商品零售額分別為56.8億元、49.5億元、143.9億元、51.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2%、23.8%、12.2%和27.3%。
對外貿易大幅增長。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6.8億美元,同比增長53.2%。其中,出口3.8億美元,同比增長106.1%;進口3.0億美元,同比增長15.1%。全市GDP對外貿易依存度由2006年的2.1%提高到2007年的2.8%,經濟外向程度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有新進展,全年實際利用外資9266.5萬美元,同比增長109.2%。
旅游業繁榮興旺。全市緊緊圍繞“石油文化、特色溫泉、生態濕地”三大旅游品牌,主要旅游經濟指標實現新突破。全年共實現旅游業總收入13.4億元,同比增長13.6%。接待國內游客619萬人次,同比增長5.1%;接待海外游客1.1萬人次,同比增長12.5%。實現旅游外匯收入214.5萬美元,同比增長31.6%。
六、交通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全年公路客運量830萬人,同比增長5.5%,客運周轉量82248萬人公里,同比增長12.3%;全年公路貨運量2332萬噸,同比增長12.8%,貨運周轉量133709萬噸公里,同比增長164.7%;全年鐵路客運量1020萬人,同比增長6.9%,貨運量1363萬噸,與上年持平。
郵政電信業發展較快。2007年,全市郵政電信業實現營業收入24.3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郵政業務收入2.8億元,增長8.4%;電信業務收入21.5億元,增長8.8%。全年訂銷報刊38萬份,同比下降13.6%;收寄特快專遞46萬件,同比增長7.0%;發送函件264萬件,同比下降34.3%。年末固定電話用戶92.1萬戶,同比下降0.6%。移動電話用戶201萬戶,同比增長16.8%;互聯網用戶32.0萬戶,同比增長9.8%。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七、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入增長較快。全年地方財政收入(不含杜蒙,下同)87.6億元,同比增長45.4%。其中,增值稅5.5億元,增長40.2%;營業稅5.8億元,增長16.8%;企業所得稅5.3億元,增長32.9%;城市維護建設稅18.7億元,增長1.6%。全年地方財政支出111.0億元,同比增長38.4%。
金融運行平穩。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117.9億元,比年初增加101.0億元。其中,企業存款345.9億元,儲蓄存款608.6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24.2億元、35.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51.2億元,比年初增加31.8億元。全年貨幣凈投放64.4億元,同比增長5.0%。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快速發展。高等教育在校生規模擴大到6.6萬人,優質高中招生比例達到74.6%,高考成績保持全國領先。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達到8459人,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到96.7%。
2007年,全市共列入國家、省級科技計劃項目69項,獲得資金支持5673萬元,市本級安排科技計劃項目101項,安排資金4500萬元。目前,全市共有科研院所及分支機構78個,建成國家級技術檢測中心(站)4個,省部級檢測中心(站)10個,省部
級工程技術中心和研發中心7個,省級中試基地2個,重點實驗室59個,擁有科研儀器設備1007臺(套)?萍歼M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7%。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全年共創作文化藝術作品20部(首),獲省級獎勵17項,國家級獎勵3項。投資2.7億元、建筑總面積2.3萬平方米的大慶歌劇院正式投入使用,共接待國內外團體演出100余場,觀眾12萬人次。啟動“書香大慶”、“大慶之冬”、“激情之夏”、“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城市文化底蘊更加豐厚。數字電視用戶11.7萬戶,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100%和99.3%。
醫療衛生事業取得新進展。加強綜合醫院建設,培育發展特色?疲杏6項醫學科研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大力推行三級醫院領辦社區模式,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88個,覆蓋面達到96%,疾病預防控制力度不斷加大。
體育事業成績喜人。全年共獲得世界級體育比賽金牌6枚,銀牌1枚,國家級體育比賽獎牌53枚(金牌19枚、銀牌16枚、銅牌18枚),省級體育比賽獎牌341枚(金牌184枚、銀牌94枚、銅牌63枚)。
十、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實施了林業生態工程、水環境治理工程、大氣污染治理工程,初步實現了工業固體廢棄物、燃煤鍋爐房、化工氣體的達標排放。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60天,優良率為98.6%,在全國環境空氣重點監測城市中名列前茅。
十一、人口與計劃生育
人口總量繼續保持低速增長。年末全市總人口273.4萬人,凈增人口4.1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28.2萬人,四縣人口145.2萬人。隨著我市計劃生育工作的不斷加強、人們生育觀念的轉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市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繼續保持較低水平。全年出生人口26851人,出生率為9.90%。;死亡人口7759人,死亡率為2.86%。;自然增長率為7.04%。。
十二、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在崗職工總數52.4萬人,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9680元,同比增長10.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917.7元,同比增長8.5%。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1.3%、41.6%。
城鄉居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4.1平方米,與上年持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24.8平方米,住房磚瓦化率由上年的45.5%提高到46.2%。
注: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據,最終數據以統計年鑒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