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二屆五次全會精神,繼續實施旅貿牽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推進“六大工程”建設,全市宏觀經濟出現了重要轉機,經濟增長加快,社會全面進步,實現了“十五”計劃的良好開局。
一、綜 合
國民經濟穩定增長。初步統計,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03161萬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6082萬元,增長8.1%;第二產業增加值167751萬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369328萬元,增長8.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705元,增長4.5%。
產業結構有所調整。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3.1%、20.9%、46%,與上年比較,第一產業增加值比重上升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下降1.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上升0.4個百分點。
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產業化進程不快,龍頭企業弱小。工業經濟效益較低,產品競爭能力差。對外經濟和旅游業牽動能力較弱,面臨入世壓力較大。經濟發展中結構性矛盾和需求不足等問題依然制約著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農 業
堅持大力調整農業經濟結構,狠抓綠色、特色作物種植,戰勝了低溫、干旱和病蟲等多種自然災害,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了穩定增長。
種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糧食總產量達104.5萬噸,比上年增長14.6%(統計口徑,含四個勞改農場,下同)。分品種看,大豆增長26%、玉米增長6.7%、小麥下降15.3%、水稻下降22.9%;經濟作物中,亞麻和甜菜分別增長74.2%和55.6%,油料下降73.4%。
綠色食品產業迅速發展。全年完成綠色食品播種面積3.8萬公頃,產量8.6萬噸,產值達21000萬元。
林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完成幼林撫育面積43102公頃,完成造林面積4146公頃。繼續深入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完成封山育林面積655378公頃。
畜牧業繼續發展。全年大牲畜存欄增長9.4%;肉類總產量28043噸,比上年下降4.2%;水產品產量5831噸,增長1.7%。
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94.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4%。擁有農用拖拉機45228臺,與上年持平。化肥施用量(折純量)41588噸,下降6.6%。農村用電量9336萬千瓦時,增長1.3%。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0340公頃,增長38.6%。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速度加快、效益有所好轉。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即全部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8342萬元,比上年增長2.6%。從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3764萬元,增長2.5%,輕工業完成增加值14578萬元,增長1.3%。從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36313萬元,下降8.9%;非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24344萬元,增長6.3%。其中,集體工業增加值833萬元,下降76%;股份制工業增加值4161萬元,增長12.6%;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加值605萬元,下降21.9%。從隸屬關系看,中省直工業實現增加值15167萬元,下降2.1%;地方工業實現增加值33175萬元,比上年增長5.1%。
工業經濟效益繼續好轉。全市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41.5,比上年提高18.4個百分點,構成中的七項指標均好于去年,總資產貢獻率2.9%,提高0.5個百分點;資本保值率109.6,提高11.4個百分點;流動資金周轉率1次,加快0.1次;成本費用利用率-2.7%,提高4個百分點;企業勞動生產率6103元/人,增長2%;產品銷售率為90.9%,提高1個百分點;資金負債率79.4%,下降2個百分點。全市實現工業利稅總額11519萬元,比上年增加9067萬元,其中:利潤總額-3885萬元,比上年減虧703萬元,稅金15404萬元,增長13.6%。全年虧損企業虧損額6600萬元,比上年減虧3354萬元。其中,地方工業虧損額1900萬元,比上年減虧2607萬元;納入省扭虧增盈的130戶企業實現整體扭虧。
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9000萬元,比上年下降6.4%。施工單位工程個數100個,其中,投標承包工程67個,占全部工程個數的67%。施工房屋面積411817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9%;房屋竣工面積195666平方米,下降51.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認真貫徹中央各項擴大內需政策,積極籌措資金、加大重點項目投資,使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1297萬元,比上年增長11.7%。從投資渠道看,基本建設投資137983萬元,增長43.9%;更新改造投資26730萬元,增長5.8%;房地產開發投資6023萬元,下降18.8%;其它投資6186萬元,下降51.3%;城鎮工礦區私人建房4384萬元,增長46.8%;小城鎮、鄉村投資19991萬元,下降44.5%。從隸屬關系看,地方項目完成投資10701萬元,增長6.6%;中央、省項目完成投資62265萬元,增長66.3%。從重點項目看,全年省級重點項目4個,完成投資53759萬元,增長10.1倍。其中,202國道完成投資35000萬元,富地營子水庫完成投資2404萬元,黑河機場完成投資7355萬元,聯通六期工程完成投資9000萬元。
投資結構繼續改善。全年農林牧漁業、水利業投資628萬元,增長100%;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投資42604萬元,增長40.8%。全年新增固定資產109475萬元,比上年下降15.2%。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55.3%。商品房峻工面積51866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50681平方米,分別下降29.8%和8.6%。
五、國內貿易和物價
全市消費品市場貨源充足,居民消費行為趨向成熟,消費品市場呈現穩中見旺態勢。全市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266631萬元,比上年增長8%,增幅比上年提高4.9個百分點,是1998年以來的最高增幅。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145898萬元,增長7.3%,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20733萬元,增長8.9%。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08278萬元,增長11.3%;餐飲業零售額22504萬元,增長13.5%;其它行業零售額35849萬元,下降10%。
從商品類別看,吃的商品零售額119984萬元,增長1%,占零售總額的45%;穿的商品零售額61325萬元,下降1%,占零售總額的22.9%;用的商品零售額74657萬元,增長1%,占零售總額的28%。
市場物價小幅回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比上年上漲1.5%。
六、對外經濟
由于受俄政策調整和國內糧食市場沖擊影響,對外貿易發展速度緩慢。全市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12784萬美元,比上年下降12.9%。其中,出口總額8765萬美元,增長7.7%;進口總額4019萬美元,下降38.6%。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總額5044萬美元,下降28.9%。民間貿易進出口總額7551萬美元,增長0.7%。一般貿易189萬美元,增長117.2%。影響對外貿易下降主要因素:一是國外進口大豆擠占國內市場,我市從俄進口大豆貿易額大幅度減少;二是受俄方政策調整的影響,廢鋼進口大幅度下降;三是化工原料進口下降,減少進口總額1692萬美元。一般貿易雖然增幅較大,但因總量小,對進出口總額拉動不大。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旅游業取得長足發展。共接待國內外游客63.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8%。邊境旅游出入境人數96035人次,下降31.6%。其中,出境51878人次,下降28.7%;入境44157人次,下降34.8%。國內旅游總收入31000萬元,增長9.5%。
七、交通和郵電業
全市交通運輸業平穩發展。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綜合運輸能力明顯增強。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的貨物周轉量98383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9%。其中,鐵路25432萬噸公里,增長12.5%;公路69890萬噸公里,增長7%;水運3052萬噸公里,增長10%;航空9萬噸公里,增長31.2%。完成旅客周轉量42340萬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0.9%。其中,鐵路19002萬人公里,下降22.4%;公路23207萬人公里,增長16.2%;水運131萬人公里,下降25.6%。
郵電通迅業平穩增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5456萬元(2000不變價),比上年增長21.2%。年末本地電話用戶23.8萬戶,增長88.8%。全市電話普及率45.3%,比上年提高33.1個百分點。計算機互聯網用戶達2.3萬戶,比上年增長12.6%。
八、財政金融
財政收支狀況明顯好轉。全年地方財政收入37022萬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4490萬元,增長5%;財政支出114825萬元,增長31.8%,其中一般預算支出111083萬元,增長30.5%。
金融運行平穩。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77684萬元,比年初增長10.9%。企業存款132725萬元,比年初增長0.8%。城鄉居民儲蓄存款787442萬元,比年初增長12.5%,其中,城鎮居民儲蓄存款710523萬元、農村居民儲蓄存款76919萬元,分別比年初增長11.5%和22%。年末金融各項貸款余額1093268萬元,比年初增長2.9%。其中,短期貸款932346萬元,比年初增長3.9%;中長期貸款149111萬元,比年初下降0.7%。年末貨幣累計凈投放196474萬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市高等教育在校生2185人,比上年同期增長20.5%。普通高中167所,在校生100753人,增長12.5%。職業中學9所,在校生2724人,下降27.5,小學校749所,在校生115809人,增長12.4%。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8.5%。
科技事業穩步發展。全年科技經費支出667萬元,科技市場活躍。全年共簽定科技合同34項,比上年增長61.7%,成交金額1047萬元,增長2.1%。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4個,
文化館(站)7個,圖書館6個,電視臺6座,廣播臺6個。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91.3%,廣播人口覆蓋率達到94%。黑河日報年發行量1.8萬份,比上年增長12.1%。
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年末共有衛生機構19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35個。衛生機構床位數6194張,其中醫院、衛生院5616張。衛生機構技術人員7624人,其中醫生3546人,護師、護士1396人。全市共有衛生防疫機構23個,衛生技術人員468人。婦幼衛生機構23個,衛生技術人員232人。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年共獲國家級比賽金牌6個、銀牌8個、銅牌24個;獲省級比賽金牌24個、銀牌27個、銅牌24個。全市共舉辦體育運動會7次,參加人數達1.1萬人次。
十一、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事業加快發展。全市環境保護系統共有233人,各級環境監測站6個、環境監測人員60人。有自然保護區20個,建成環境噪聲達標區12個,面積達43.1平方公里。完成工業企業環境污染治理項目9個,總投資243萬元。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
十二、人 口
人口緩慢增長。據公安部門統計,2001年全市人口出生率7.3‰,死亡率3.3‰,人口自然增長率4‰。年末,全市總人口172.9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0.8%。其中,城鎮人口61.1萬人,增長13.3%,占總人口比重35.4%;鄉村人口111.8萬人,下降4.8%,占總人口比重64.6%。男性人口89萬人,增長1.1%,占總人口比重為51.4%;女性人口83.9萬人,增長0.5%,占總人口比重為48.6%。
十三、勞動就業與人民生活
勞動就業工作有所加強,職工平均工資大幅度增長。年末,全市從業人員51.4萬人,比上年增長1.1%。在崗職工14萬人,比上年下降10.2%。在崗職工工資總額116219萬元,比上年增長17.4%;平均工資8165元,增長29%。由于糧食增產,畜牧業生產形勢好,價格上揚,農民收入出現恢復性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2225元,比上年增長3.4%。城鄉居民居住條件繼續改善。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8.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17.9平方米,增加0.1平方米。
社會保障事業迅速發展。全市參加養老保險職工59879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81512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職工49389人。
注:1、本公報國內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為初步統計,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2、建筑業數據為四季度報表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