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
2016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全省上下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扎實做好各項工作,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全省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舊動力加速轉換,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社會事業取得進步,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一、綜合
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086.2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78.5億元,增長0.7%;第二產業增加值33855.7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38152億元,增長9.2%。全省人均生產總值95259元,比上年增長7.5%。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持續提高,全年平均每位從業人員創造的增加值達159934元,比上年增加12620元。產業結構加快調整。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5.4∶44.5∶50.1,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6.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0%;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1.5%,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銷售收入4.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0.2%。經濟活力繼續增強。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51510.3億元,比上年增長8.0%,占GDP比重達67.7%,其中私營個體經濟占GDP比重為43.6%。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5.2%。年末全省工商部門登記的私營企業達222.9萬戶,當年新增50.1萬戶,注冊資本98090.7億元,比上年增長34.4%;個體戶438.8萬戶,當年新增77.6萬戶。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年末城鎮化率達67.7%,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區域發展協調性進一步提高。蘇中和蘇北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5.3%,沿海地區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8.4%。
就業形勢保持平穩。年末全省就業人口4756.22萬人,第一產業就業人口841.85萬人,第二產業就業人口2045.17萬人,第三產業就業人口1869.2萬人。城鎮地區就業人口3126.26萬人,城鎮新增就業143.2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0%。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6.49萬人。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77.82萬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3.12萬人。分流安置去產能職工2.31萬人,應屆高校畢業生年末總體就業率達到96.9%,扶持城鄉勞動者自主創業22.82萬人。
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3%,其中城市上漲2.4%,農村上漲1.8%。分類別看,食品煙酒上漲3.8%,衣著上漲1.8%,居住上漲1.2%,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1.6%,交通和通信下降1.2%,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0.9%,醫療保健上漲9.1%,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2.7%。在食品煙酒中,鮮菜上漲11.3%,畜肉類上漲11.1%,水產品上漲6.7%,禽肉類上漲1.2%,食用油上漲0.9%,糧食上漲0.2%,蛋類下降3.7%。工業生產者價格有所回升。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9%,降幅較上年收窄2.8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下降2.2%,生活資料下降0.7%。全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2.0%,降幅較上年收窄5.9個百分點。
表1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及其構成情況(以上年為100)
指標
全省
城市
農村
居民消費價格
102.3
102.4
101.8
食品煙酒
103.8
103.6
104.3
#糧食
100.2
100.3
100.0
衣著
101.8
101.8
102.0
居住
101.2
101.5
100.3
生活用品及服務
101.6
101.7
101.0
交通和通信
98.8
98.7
99.1
教育文化和娛樂
100.9
100.9
100.7
醫療保健
109.1
111.2
102.6
其他用品和服務
102.7
102.8
102.5
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如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突出,轉型升級任務艱巨,實體經濟困難較多,有效需求增長乏力,城鄉居民增收難度較大等。
二、農林牧漁業
種植業產品產量有所下降。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43.3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8萬公頃;棉花面積6.3萬公頃,減少3.1萬公頃;油料面積43.9萬公頃,減少3.7萬公頃;蔬菜面積143萬公頃,減少0.1萬公頃。受災害天氣影響,全年糧食總產量3466萬噸,比上年減產95.3萬噸,下降2.7%。其中,夏糧1216.5萬噸,下降4.3%;秋糧2249.5萬噸,下降1.8%。
林牧漁業總體穩定。全年造林面積2.8萬公頃,比上年下降34.3%。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45.9萬噸,比上年下降3.7%;禽蛋產量198.5萬噸,增長1.2%;牛奶總產量59萬噸,下降1.0%;水產品總產量524.7萬噸,增長0.5%,其中淡水產品373.4萬噸,海水產品151.3萬噸,分別增長0.1%和1.4%。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現代農業加快推進。全省高標準農田比重達到56%,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7%,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分別達到3.4萬家和7.4萬個。有效灌溉面積達406.7萬公頃,新增有效灌溉面積4.1萬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9.2萬公頃;新增設施農業面積3.4萬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4906.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7%。
表2主要農產品產量情況
產品名稱
產量(萬噸)
比上年增長(%)
糧食
3466.0
-2.7
棉花
7.4
-36.8
油料
131.9
-7.8
#油菜籽
93.6
-12.0
花生
36.7
4.7
蠶繭
4.0
-20.6
茶葉
1.4
-3.6
水果(含瓜果類)
893.0
-2.3
豬牛羊禽肉
345.9
-3.7
水產品
524.7
0.5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運行平穩。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7%,其中輕工業增長7.6%,重工業增長7.7%。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工業增長4.2%,集體工業增長5.5%,股份制工業增長9.3%,外商港澳臺投資工業增長5.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控股工業增長4.0%,私營工業增長10.6%。
企業效益穩步改善。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5%;利潤10525.8億元,增長10.0%。企業虧損面12.3%,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貢獻率、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分別為16.7%、6.7%和7.2%。
表3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情況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紗
萬噸
536.86
-0.7
布
億米
91.46
4.8
化學纖維
萬噸
1458.19
3.0
卷煙
億只
1027.68
-1.8
智能手機
萬臺
4998.80
30.2
彩色電視機
萬臺
1839.38
14.7
#智能電視
萬臺
921.25
21.0
家用電冰箱
萬臺
945.75
-4.1
房間空調器
萬臺
454.10
12.7
發電量
億千瓦時
4667.73
6.7
粗鋼
萬噸
11080.49
3.4
鋼材
萬噸
13469.72
2.9
十種有色金屬
萬噸
33.87
-14.8
水泥
萬噸
17989.78
0.3
硫酸
萬噸
349.66
3.1
純堿
萬噸
311.13
11.2
乙烯
萬噸
162.95
6.0
化肥(折100%)
萬噸
207.63
1.4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汽車
萬輛
144.89
14.3
#轎車
萬輛
73.77
9.2
#新能源汽車
萬輛
3.11
8.6
民用鋼質船舶
萬載重噸
1646.30
-22.2
太陽能電池
萬千瓦
3484.40
22.6
發電設備
萬千瓦
623.72
-12.6
光纖
萬千米
5447.41
17.6
光纜
萬芯千米
10053.51
6.9
微型電子計算機
萬臺
5285.18
-10.6
集成電路
億塊
453.96
22.9
程控交換機
萬線
0.68
-15.0
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汽車制造業實現產值7967.7億元,比上年增長13.1%;醫藥制造業產值3992.4億元,增長12.3%;專用設備制造業產值6450.7億元,增長8.4%;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產值17986.5億元,增長9.4%;通用設備制造業產值9401.6億元,增長6.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產值19438.7億元,增長2.3%。代表智能制造、新型材料、新型交通運輸設備和高端電子信息產品的新產品產量實現較快增長。全年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90.6%,服務器增長50.2%,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增長36.6%,智能手機增長30.2%,智能電視增長21.0%,太陽能電池增長22.6%。
建筑業穩定發展。全年實現建筑業總產值25791.8億元,比上年增長4.1%;竣工產值21270.4億元,增長4.1%;竣工率達82.5%;全省建筑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823.5億元,增長4.1%;建筑業勞動生產率為30.5萬元/人,增長2.5%;建筑業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21493.6萬平方米,增長2.7%;竣工面積74990.3萬平方米,減少2.4%,其中住宅竣工面積54532.7萬平方米,減少3.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緩中趨穩。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370.9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國有及國有經濟控股投資10444.3億元,增長5.1%;港澳臺及外商投資4692.8億元,增長20.3%;民間投資34233.7億元,增長6.8%,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69.3%。分類型看,完成項目投資40414.5億元,比上年增長7.1%;房地產開發投資8956.4億元,增長9.8%。
投資結構持續調優。第一產業投資293.1億元,比上年增長26.2%;第二產業投資24673.8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投資24403.9億元,增長7.1%。第二產業投資中,工業投資24544.4億元,增長7.9%,其中制造業投資22869.7億元,增長7.7%。技術改造投資14570億元,增長14.8%,占全部投資比重達29.5%;其中工業技改投資13603.9億元,增長10.2%,占工業投資比重達55.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8010.8億元,增長6.3%。
重點項目扎實推進。啟動實施民生保障、公共服務等五大領域200個項目,完成投資4000億元以上。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平穩運行。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707.1億元,比上年增長10.9%。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5768億元,增長10.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939.1億元,增長12.0%。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額25947.6億元,增長10.6%;餐飲收入額2759.5億元,增長14.0%。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12.5%,飲料類增長10.3%,煙酒類增長9.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9.1%,金銀珠寶類增長1.8%,日用品類增長6.5%,五金、電料類增長20.1%,書報雜志類增長10.2%,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9.2%,中西藥品類增長11.5%,通訊器材類增長16.9%,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6.2%,家具類增長14.8%,石油及制品類增長2.4%,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5.4%,汽車類增長10.5%。網上零售保持較快增長,全省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網上零售額增長44.8%。
六、開放型經濟
外貿形勢略有好轉。全年進出口總額33634.8億元,比上年下降0.7%。其中,出口總額21063.2億元,比上年增長0.2%;進口總額12571.6億元,下降2.2%。
表4進出口貿易主要分類情況
指標
絕對數(億元)
比上年增長(%)
出口總額
21063.2
0.2
#一般貿易
10253.4
6.4
加工貿易
9165.1
-0.2
#工業制成品
20300.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0.5
初級產品
338.6
7.1
#機電產品
13721.1
-1.7
#高新技術產品
7718.0
-5.2
#國有企業
1892.7
-0.8
外商投資企業
12305.7
2.3
私營企業
6473.2
-2.4
進口總額
12571.6
-2.2
#一般貿易
5849.9
12.7
加工貿易
5093.5
0.4
#工業制成品
10518.0
-3.2
初級產品
1541.5
-1.9
#機電產品
7557.3
-4.1
#高新技術產品
5199.6
-7.8
#國有企業
830.0
-6.2
外商投資企業
9210.2
3.5
私營企業
2346.0
-17.1
表5對主要國家和地區貨物進出口額及增長速度
國家和地區
出口額
(億元)
比上年增長
(%)
進口額
(億元)
比上年增長
(%)
美國
4732.5
4.7
811.7
-6.3
歐盟
3922.6
4.0
1495.8
0.5
東盟
2316.0
6.3
1559.2
2.3
中國香港
1799.5
-16.9
41.6
47.2
日本
1713.8
-1.7
1591.5
3.7
拉丁美洲
1114.3
-5.0
625.4
10.9
韓國
1100.9
6.4
2478.0
-4.6
中國臺灣
657.9
-22.9
1821.9
-1.0
印度
654.5
9.5
65.5
-16.4
非洲
507.7
-5.9
103.0
6.9
俄羅斯
254.9
18.1
53.5
36.4
境外投資較快增長。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859家,新批協議注冊外資431.4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245.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新批及凈增資9000萬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資大項目290個。全年新批境外投資項目1067個,比上年增長21.3%;中方協議投資142.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8.0%。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基本平穩。全年旅客運輸量、貨物運輸量分別比上年下降3.3%和增長2.3%,旅客周轉量、貨物周轉量分別增長1.6%和5.9%。全省機場飛機起降39.2萬架次,比上年增長14.1%;旅客吞吐量3726.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2%,貨郵吞吐量51.6萬噸,比上年增長6.3%。完成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21.6億噸,比上年增長3.7%,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4.5億噸,增長12.0%;集裝箱吞吐量1621.6萬標準集裝箱,增長1.0%。年末全省公路里程15.7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657.4公里,新增118.3公里。鐵路營業里程2721.9公里,鐵路正線延展長度4676.7公里。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1435.5萬輛,增長15.0%;凈增186.7萬輛,增長29.7%。年末個人汽車保有量1252.2萬輛,增長16.3%;凈增175.3萬輛,增長24.2%。其中,個人轎車保有量892.1萬輛,增長15.3%;凈增118.2萬輛,增長9.2%。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表6各種運輸方式完成運輸量
運輸方式
貨物周轉量
貨運量
旅客周轉量
客運量
絕對數(億噸公里)
比上年
增長(%)
絕對數
(萬噸)
比上年增長(%)
絕對數(億人公里)
比上年增長(%)
絕對數
(萬人)
比上年增長(%)
總計
7815.9
5.9
213831.6
2.3
1591.9
1.6
134604.2
-3.3
鐵路
282.5
-7.0
5335.0
5.3
672.7
9.6
17814.2
10.5
公路
2140.3
3.2
117166.0
3.4
779.9
-5.5
113493.0
-5.3
水路
4749.8
2.5
77495.0
-1.2
2.4
-11.5
2272.1
-5.0
民航
1.1
10.4
7.6
8.6
136.9
18.9
1024.9
1.6
管道
642.2
3.0
13828.0
7.4
-
-
-
-
注:民航運輸量數據僅指東航江蘇公司完成數。
郵政電信快速發展。全年郵政電信業務總量3431.2億元,比上年增長50.5%。分類型看,郵政行業業務總量663.7億元,增長28.6%;電信業務總量2767.5億元,增長56.8%。郵政電信業務收入1345.3億元,比上年增長8.1%。分類型看,郵政行業業務收入463.3億元,增長13.8%;電信業務收入882億元,增長5.4%。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288.6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708.3萬戶,比上年末減少264.7萬戶。分城鄉看,城市電話用戶1097萬戶,鄉村電話用戶611.4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8198.8萬戶,比上年末減少28.6萬戶。年末電話普及率達124.2部/百人,其中移動電話普及率為102.2部/百人。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4萬公里,新增1107.7公里。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2685.2萬戶,新增502.2萬戶。
旅游業較快增長。全年接待境內外游客68109.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4%;實現旅游業總收入10263.6億元,增長13.4%。接待入境過夜旅游者329.8萬人次,增長8.1%。其中:外國人218萬人次,增長8.5%;港澳臺同胞111.8萬人次,增長7.3%。旅游外匯收入38億美元,增長7.8%。接待國內游客67780萬人次,增長9.4%,實現國內旅游收入9952.5億元,增長13.5%。
八、財政、金融
財政收入保持增長。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121.2億元,同口徑增長5.0%;上劃中央四稅5295.4億元,比上年增長5.8%。
表7財政收入分項情況
指標
絕對數(億元)
比上年增長(%)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8121.2
5.0(同口徑)
#增值稅
1974.6
-2.5(同口徑)
營業稅
1325.1
-2.5(同口徑)
企業所得稅(40%)
978.8
6.7
個人所得稅(40%)
382.4
6.0
上劃中央四稅
5295.4
5.8
#國內消費稅
709.1
4.8
增值稅
2622.2
5.6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財政支出結構優化。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990.1億元,比上年增長3.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支出1845.1億元,比上年增長5.7%;公共安全支出632.5億元,增長21.6%;醫療衛生支出715.3億元,增長10.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07.2億元,增長8.2%;住房保障支出265.9億元,增長7.6%。
金融信貸規模擴大。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21106.6億元,比年初增加13233.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3%。其中,住戶存款比年初增加3337.5億元,同比多增476.1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比年初增加6344.6億元,同比多增2382.7億元。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91107.6億元,比年初增加12238.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5.5%。其中,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12169.2億元,同比多增6208.4億元;短期貸款比年初下降991.4億元,同比少增2516.2億元。
表8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情況
指標
絕對數
(億元)
比年初增
(億元)
比上年末增長
(%)
各項存款余額
121106.6
13233.6
12.3
#住戶存款
43900.5
3337.5
8.2
非金融企業存款
45277.9
6344.6
16.3
各項貸款余額
91107.6
12238.1
15.5
#短期貸款
29729.7
-991.4
-3.1
中長期貸款
54873.6
12169.2
28.4
#消費貸款
22397.9
6926.1
44.8
#住房貸款
19872.7
6517.7
48.8
證券交易穩定發展。年末全省境內上市公司317家,省內上市公司通過首發、配股、增發、可轉債、公司債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籌集資金2254.6億元,比上年增加1040.6億元。江蘇企業境內上市公司總股本2838.5億股,比上年增長31.8%;市價總值37174.1億元,增長1.2%。年末全省共有證券公司6家,證券營業部805家;期貨公司10家,期貨營業部140家;證券投資咨詢機構3家。全年證券市場完成交易額34.6萬億元。分類型看,證券經營機構股票交易額19.7萬億元,下降44.0%;期貨經營機構代理交易額14.9萬億元,下降51.3%。
保險行業快速發展。全年保費收入2690.2億元,比上年增長35.2%。分類型看,財產險收入733.4億元,增長9.1%;壽險收入1507億元,增長39.0%;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收入449.8億元,增長92.4%。全年賠付額915.1億元,比上年增長24.9%。其中,財產險賠付437.7億元,增長8.6%;壽險賠付404億元,增長50.6%;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73.5億元,增長19.8%。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八年保持全國第一。全省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1%,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90%以上的大中型企業建立了研發機構,省級以上眾創空間384家。全年授權專利23.1萬件,其中發明專利4.1萬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8.5件。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2.9萬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728億元,比上年增長4.0%。全省企業共申請專利33.9萬件。
高新產業較快發展。組織實施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173項,省資助資金投入13.5億元,新增總投入108.6億元。全省按國家新標準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1.2萬家。新認定省級高新技術產品9816項,已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147個。
科研投入比重提高。全社會研究與發展(R&D)活動經費198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61%,比上年提高0.04個百分點。全省從事科技活動人員118萬人,其中研究與發展(R&D)人員75萬人。全省擁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97人。全省各類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中,政府部門屬獨立研究與開發機構達144個。全省已建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170個,科技服務平臺294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126個,企業院士工作站344個,經國家認定的技術中心104家。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41所。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45.3萬人,在校生174.6萬人,畢業生48.2萬人;研究生教育招生5.3萬人,在校生16.2萬人,畢業生4.4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4.7%,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全省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65.3萬人(不含技工學校)。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9.2%,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特殊教育招生0.4萬人,在校生2.5萬人。全省共有幼兒園6867所,比上年增加108所;在園幼兒257.2萬人,比上年增加6.5萬人。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97.8%。
表9各類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情況
指標
招生數
在校生數
畢業生數
絕對數
(萬人)
比上年增長(%)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絕對數
(萬人)
比上年增長(%)
絕對數
(萬人)
比上年增長(%)
普通高等教育
50.6
1.2
190.7
1.9
52.5
-0.3
#研究生
5.3
4.1
16.2
3.8
4.4
2.1
普通高中教育
31.8
-0.4
95.2
-2.7
33.9
-8.2
普通初中教育
70.2
10.6
195.0
4.4
61.6
0.6
小學教育
93.5
1.6
522.2
4.5
72.2
11.6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服務水平提升。城鄉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基本建成,全民閱讀促進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年末全省共有文化館、群眾藝術館115個,公共圖書館114個,博物館312個,美術館25個,綜合檔案館117個,向社會開放檔案52.2萬件。共有廣播電臺8座,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21座,電視臺8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為100%。有線電視用戶2063萬戶。生產故事影劇片29部。全年報紙出版23.3億份,雜志出版1.2億冊,圖書出版5.6億冊。
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年末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2080個。其中醫院167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17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110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43.3萬張,其中醫院擁有病床34.8萬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51.9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19.6萬人,注冊護士21.8萬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技術人員0.6萬人,婦幼衛生保健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1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達99%以上。分級診療制度加快實施,基層診療人次占診療總數的比重達到60%。
體育事業保持穩定。江蘇體育健兒在里約奧運會和殘奧會取得優異成績。在重大比賽中獲世界冠軍22項,獲金牌67人次,獲銀牌44人次,獲銅牌62人次。
十一、環境保護、節能降耗和安全生產
生態建設穩步推進。年末全省設立自然保護區31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面積達53.6萬公頃。實施大氣治理重點工程,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2.1%,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提高3.4個百分點。切實加強水污染防治,推進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城市黑臭水體整治,104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Ⅲ比例提高9.9個百分點,太湖流域連續九年實現“兩個確保”。出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建立完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林木覆蓋率提高到22.8%,國家生態市(縣、區)達到45個。
節能減排扎實推進。積極推進生產方式綠色化轉型,加強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圓滿完成G20杭州峰會空氣質量保障任務。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及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削減均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8686起,死亡4819人,按可比口徑計算,分別下降3.1%和4.0%。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063,比上年下降13.7%。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總量緩慢增長。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998.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2.3萬人,增長0.3%。在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4025.66萬人,女性人口3972.94萬人;0-14歲人口1080.58萬人,15-64歲人口5896.39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1021.63萬人。全面兩孩政策平穩有序推進。全年人口出生率9.76‰,比上年提高0.71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7.03‰,與上年持平;人口自然增長率2.73‰,比上年提高0.71個千分點。
居民收入持續增加。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抽樣調查,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70元,比上年增長8.6%。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52元,增長8.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06元,增長8.3%。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7436元,增長9.3%。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按五等份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9436元,增長11.2%;中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8581元,增長11.8%;中等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7670元,增長10.1%;中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40363元,增長11.0%;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73201元,增長6.7%。全省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130元,比上年增長7.7%。
社保體系更加牢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全面展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取得突破,全民參保登記全面完成,社會保險主要險種覆蓋率達97%以上。年末全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人員)、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含退休人員)、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2726.07萬人、2486.73萬人和1538.12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長2.7%、2.4%和3.2%。年末享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離退休人員679.37萬人,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退休人員640.06萬人。年末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89.54萬人,領取基礎養老金人數1045.79萬人。年末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含人社部門經辦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1999.28萬人,比上年末增長26.1%。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首次統籌調整,人均上調6.9%。城鎮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報銷比例進一步提高,基本實現省內異地就醫聯網結算,新農合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到76%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實推進,新開工棚戶區(危舊房)和城中村改造27.4萬套、基本建成27.5萬套。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注:
(1)本公報使用的數據為快報數。
(2)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