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統計局
(2010年3月6日)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中央和省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挑戰和嚴重困難,統籌做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促發展”各項工作,國民經濟形勢總體回升向好,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展。
一、綜 合
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1917.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4%;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30.4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23.7億元,增長15.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62.9億元,增長15.2%,三次產業比重由2008年的18.1:47.9:34.0調整為17.2:48.2:34.6,二、三產業比重上升了0.9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5553元(按2009年年均匯率折算為3740美元),比上年增長14.3%。
全面小康進展順利。全面小康社會建設躍上了新臺階,初步測算,2009年全市全面小康綜合得分達93.3分,比上年增加3.3分。從四大類構成看:生活水平實現程度最好,達到95.3%,比上年提高6.0個百分點;經濟發展實現程度達94.4%,比上年提高5.5個百分點;社會發展實現程度達92.4%,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生態環境實現程度達92.4%,比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從具體指標看,25項指標中已有14項指標達標。各地全面小康建設均取得較大進展,其中東臺、大豐繼續走在全市的前列,預計綜合得分均突破96分。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農業生產連續六年實現豐收,2009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93.8億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農業327.0億元,增長6.1%;林業16.5億元,增長4.8%,牧業181.6億元,增長2.3%;漁業123.8億元,增長7.9%;農林牧漁服務業44.8億元,增長7.3%。糧食總產量創建國以來最高紀錄,2009年全市糧食總產達622.9萬噸,增長3.3%;棉花總產13.6萬噸,下降26.1%;油料總產36.0萬噸,增長7.0%。肉類總產量72.8萬噸,增長15.2%;水產品總產量94.6萬噸,增長0.5%。
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2009年,全市擁有農業產業化龍頭加工企業996個,比上年增加69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4097個,比上年增加1395個。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495萬千瓦,同比增長3.2%;大中型拖拉機1.27萬臺,增長14.4%;聯合收割機1.25萬臺,增長31.1%;機械植保作業面積1750萬畝。
高效農業規模擴大。2009年年末全市高效農業總面積達431萬畝,總量首次列全省第一。其中新增高效農業面積72.2萬畝,比年初增長20%;新增設施農業面積22.6萬畝,比年初增長27.6%。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持續增長。2009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3143.5億元,比上年增長22.6%。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14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其中輕工業增加值達283.2億元,增長13.5%;重工業增加值430.8億元,增長18.9%。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70.6億元,增長26.8%;利稅總額268.3億元,增長36.1%;利潤總額131.1億元,增長39.2%。
建筑業健康發展。2009年,全市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33.8億元,比上年增長22.9%。建筑業從業人數達35.4萬人,施工總面積達5367萬平方米,竣工面積達2445萬平方米,全員勞動生產率(產值)每人34萬元,全年新承接高層建筑739幢,其中超高層30幢。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快速增長。2009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00.3億元,比上年增長33.9%。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857.1億元,增長31.9%;規模以上工業投資825億元,比上年增長35.1%。全市規模以上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9.0億元,增長32.7%;第二產業完成投資826.1億元,增長34.6%;第三產業完成投資366.0億元,增長27.0%。
重大項目進展順利。2009年,全市八大類重點工程完成投資655億元,比上年增長80%。年末全市在建億元項目452個,比上年增加65個,完成投資510.7億元,比上年增長33.0%。
房地產業發展較快。2009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29.9億元,比上年增長19.2%。其中住宅投資100.6億元,比上年增長17.0%;商業營業用房投資25.9億元,比上年增長52.2%;辦公用房投資1.8億元,比上年增長12.3%。房屋建筑施工面積達1053.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6.9%。其中住宅878.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2.1%;房屋銷售面積501.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4.8%。其中住宅426.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1.1%;房屋銷售額154.6億元,比上年增長100.6%,其中住宅122.4億元,比上年增長95.6%。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運輸能力逐步增強。2009年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17870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5719公里,高速公路322公里,一級公路685公里,二級公路2157公里。全社會客運量10744萬人,比上年增長7.0%,旅客周轉量112.7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6.2%;全社會貨運量11857萬噸,比上年增長6.3%,貨運周轉量180.5億噸公里,增長6.2%。航空客運量16.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0.0%;航空貨郵運量1200噸,比上年增長115%。
郵電業務平穩發展。2009年,全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2.8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7.8億元,比上年增長7.5%;電信業務總量35.0億元,比上年增長9.8%。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219萬戶,比上年下降12%,其中市話年末用戶104.6萬戶,下降19%;農話年末用戶114.4萬戶,下降5%;全市移動電話用戶達409.9萬戶,比上年增長31%,計算機互聯網用戶達51.4萬戶,增長38.1%。
六、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消費增長勢頭強勁。2009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7.0億元,比上年增長19.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0.4%。分地域看,市本級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85.3億元,比上年增長17.9%;縣級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59.6億元,比上年增長24.1%;縣以下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02.1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為544.1億元,比上年增長15.6%;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為100.7億元,比上年增長41.5%。
市場物價基本穩定。2009年,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為99%。從八大類看,四升四降。其中煙酒及用品類和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均上漲0.9%,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1.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4.0%,食品類消費價格下降1.8%,衣著類下降1.3%,交通和通訊類下降1.9%。全市工業品出廠價格(PPI)下降1%。其中:輕工業下降1.1%,重工業下降0.9%;生產資料價格下降1.8%,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5%。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七、對外經濟和旅游業
對外貿易難中求進。2009年,全市完成進出口總額28.6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出口18.64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1.4%,進口9.9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5.0%。全市注冊外資實際到賬10.44億美元,同比增長10.6%,總量繼續保持蘇北第一。
旅游產業方興未艾。2009年,全市國內游客接待量達96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3%,海外游客接待量5.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4%,實現旅游總收入69.9億元、旅游創匯0.39億美元,比上年分別增長22.6%和11.8%。年底全市擁有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5家,國家2A 級以上旅游景區總數已經達到24家,其中4A級旅游景區3家,年內新增2家,3A級旅游景區4家,2A級旅游景區17家。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入再創新高。2009年,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311.8億元,比上年增長44.3%。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6.8億元,比上年增長40.5%,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均列全省第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99.7億元,比上年增長32.2%。
金融信貸快速增長。2009年,全市金融機構年末本外幣存款余額1658.6億元,比年初凈增347.6億元,增長26.5%。金融機構年末本外幣貸款余額達1053.11億元,比年初凈增323.1億元,增長44.3%。其中中長期貸款408.23億元,比年初凈增199.57億元,增長95.6%,增幅列全省第一。外匯存款余額1.96億美元,比年初增加0.65億美元;外匯貸款余額為2.86億美元,比年初增加0.97億美元。
保險事業穩步發展。2009年,全市擁有市級專業保險機構達到33家,其中產險14家,壽險19家。全市實現保費收入54.3億元,比上年增長21.9%。其中產險9.51億元,比上年增長26.1%;壽險44.83億元,比上年增長21.1%。全市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15.44億元。其中產險賠款支出6.39億元,壽險賠款支出9.05億元。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文化事業
科技創新成果輝煌。2009年,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85.3億元,增長15.6%。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3家。全年組織實施省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99項,爭取科技經費超1.32億元,其中:國家創新基金項目42項,獲國家科技經費2645萬元,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7項,獲省科技經費6700萬元。新增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00個。專利申請數4366個,授權數1928個。新增產學研合作關系315個。獲省科技進步獎4項,組織評定市科技進步獎149項。
教育事業蒸蒸日上。2009年,全市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為95.27%,列蘇北第二;小學和初中入學率均為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8.9%,比上年提升了2.1個百分點;高考質量穩中有升,全市高考本科上線人數13326人,占全省10.1%,本一達線5792人,占全省9.9%,列蘇北第一;職業教育年招生4.7萬人,在校生15萬人。
十、衛生和體育事業
衛生保健水平不斷提高。2009年,全市擁有衛生機構742個,其中醫院116個、衛生院14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0個、婦幼保健院(所)11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18376張,其中醫院擁有床位數12176張;衛生技術人員21077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9197人。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2009年,全市共獲各項省級比賽獎牌101枚,其中金牌36枚。在東亞運動會上,我市運動員屈琳勇奪女子跳水一米板、三米板兩枚金牌;在第十一屆全運會上,我市收獲2金1銀2銅,於秀敏奪得女子飛碟雙向冠軍,實現了我市運動員全運會個人項目金牌“零”的突破,參賽人數、個人成績等均超歷史;在全國青少年保齡球錦標賽中,我市運動員囊括了14枚金牌中的10枚。年內鹽城體育運動學校運動訓練專業成為省級示范專業,大豐市少體校成為全市首家省三星級體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總量保持平穩。2009年,年末全市戶籍人口812.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85.7萬人,比上年增加11.7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0.84%。,死亡率為7.53%。,自然增長率為3.31%……全市計劃生育率穩定在96%以上。
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9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891元,比上年增長12.8%;市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664元,比上年增長11.4%;人均消費支出12837元,比上年增長39.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650元,比上年增長11.4%;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770元,比上年增長11.6%;市區和農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1.8%和38.1%,比上年分別下降9.6個百分點和3.3個百分點,市區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積29.5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38.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平方米。
城鎮就業保持穩定。2009年年末全市城鎮從業人員數達到121萬人,比上年末凈增就業7.3萬人。其中城鎮單位從業人員51.8萬人,比上年增加1.5萬人;城鎮私營個體從業人員達59.5萬人,增加5.6萬人;社區公益崗位及靈活就業人數達9.0萬人,增加0.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6萬人,比上年增加0.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5%。
社會保障日益完善。2009年,全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覆蓋面分別達到97.0%、96.8%和96.8%。年末全市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57.7萬人,參加養老保險人數為76.7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106.7萬人。
十二、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市建設步伐加快。2009年,市區累計投入190億元,組織實施了154項城建重點項目,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解放路經過綜合整治,建成了蘇中、蘇北地區第一個快速公交系統,迎賓路拓寬和大慶路青年路西延、北環路等40多條道路建設任務全面完成,204國道、331省道市區段基本建成,市區路網日趨完善。人民路農貿市場、全民健身中心、科技館等一批公共設施建成運營,水街二期、迎賓館、國際會展中心相繼建成,內港湖等城南新區項目加快建設。2009年末大市區人口達163萬人,城市化率達46.3%,比上年提升1.5個百分點。
環境質量不斷改善。2009年,全市飲用水源水質持續好轉;空氣環境質量有所好轉,全市環境空氣質量良好天數329天,占比達90.2%;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6.64萬噸,比上年下降4.7%;二氧化硫(SO2)排放量3.94萬噸,比上年下降2.0%。
注:本公報部分指標值為快報數,最終年報數據以2010年《鹽城統計年鑒》公布數據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