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府的領導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四大精神,緊緊圍繞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這一主旋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扎實工作,開拓前進。一年來,改革開放和現人化建設邁出新的步伐,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取得積極成效,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301億元,比上年增長34%,為改革開放十五年來經濟發展最快的一年。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市場物價漲幅高;交通、電力持續緊張,“瓶頸”約束難以緩解;企業生產、發展資金依然緊張。
一、第一產業
1993年是國家放開糧油收購價格的第一年,各級采取各種措施加強農業投入,扶持農業發展,農業生產發展態勢良好。全年第一產業增加值41億元,比上年增長8.9%。
發展“一優兩高”農業取得一定成效,在耕田面積調減的情況下,多種經營發展較快。廣大農民依靠科學種田,立體種植、地膜覆蓋、配方施肥、優良品種等已得到廣泛的普及應用,提高了土地的產出率。
全年農業總產值合計54.90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其中農業產值31.86億元,增長6.9%;林業產值1.78億元,增長29.4%;牧業產值10.41億元,增長10.7%;漁業產值10.85億元,增長26.8%。主要農副產品如豆類、蔬菜、禽蛋、水產品等的生產和供應保持較高水平。但由于播種面積減少等原因,另有一些主要農副產品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減產。
農田水利建設繼續加強,姚江流域治理一期,橫山水庫擴容、黃壇水庫除附險增容等工程基本完成,平潭、梅溪等水庫正在抓緊建設。1993年全市新建標準海塘31公里,累計已達282公里。但濫占耕地現象依然突出,不利于農業生產的穩定增長。
二、第二產業
1993年,全市第二產業增加值188億元,比上年增長42.1%。其中,工業增加值170億元,增長43.7%;建筑業增加值18億元,增長23.8%。
工業:我市工業系統繼續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工業生產在上年高速運行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07億元,增長45.6%,其中鄉及鄉以上工業產值477.7億元,增長33.2%。全年實現工業銷售產值485.3億元,增長44.2%。在工業銷售產值中,國有工業銷售產值147.5億元,比上年增長29.5%;集體體所制工業銷售產值298億元,增長49.3%;其他經濟類型工業銷售產值39.8億元,增長71.6%。全年完成工業出****貨值98.1億元,比上年增長76.4%。
在生產發展的同時,工業經濟效益有所提高。工業產品銷售率達96.3%,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全市工業資金利稅總額44.9億元。
企業改革繼續向縱深發展。老企業嫁接成效顯著;有50多家企業進行了貫徹《條例》新機制運行和稅利分流、比照中外合資企業等試點。按照國家規范,改組和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63家。一批“小微虧”企業被兼并、拍賣、出售和轉讓。
建筑業:隨著我市開發、開放步伐的進一步加快,投資規模迅速擴大,建筑施工企業的生產規模、速度、效益不斷提高。1993年,全市建筑業總產值39.7億元,比上年增長1.1倍。建筑施工面積128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5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43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91萬平方米。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按總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72.24萬元/人。
三、第三產業
1993年,寧波市第三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72億元,比上年增長29%,發展速度創近十五年以來的最高紀錄。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也由上年的23%提高到24%。在第三產業中,運輸郵電業增加值16億元,比上年增長26.6%;商業、飲食業和物資供銷業增加值23億元,增長27%;金融保險業增加值12億元,增長18%
運輸郵電:隨著生產建設速度加快,我市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各種運輸工具的客、貨運輸量全面增長,運輸網絡進一步拓展,全年新建、改建公路250公里,櫟社機場新增航線3條,并開通了港龍航空公司香港至寧波包機。港口貨物吞吐量再上一個臺階,1993個首次突破了五千萬噸大關,達到5321萬噸。
郵電通信事業加快發展。全市郵電業務總量5.11億元,比上年增長72.5%。程控電話擴容、移動通訊二期工程以及長途電信樞紐大樓等先成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我市的通信能力。年末市內電話用戶10.65戶,比上年凈增3.35萬戶;農村電話7.94萬戶,凈增3.02萬戶。同時,移動通信繼續發展。年末,移動電話用戶達到7961戶,比上年末凈增6514戶;無線尋呼用戶5.80萬戶,凈增3.84萬戶。
國內貿易:大市場的培育、建設步伐加快,流通企業的改革不斷深化,全市已建成各類商品市場550多個,綜合性生產資料市場18個,試辦了期貨經紀有限公司和寧波保稅區石化交易所。路林市場、望湖橋市場、輕紡城和邱隘羊毛衫市場等相繼竣工開業,慈溪周巷副食品市場和余姚塑料市場成交額均超過10億元。此外,房地產、金融、勞動力、技術等要素市場也日趨活躍。
消費品市場商品供應充裕,購銷持續旺盛。全市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26億元,比上年增長41%,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5%。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農業生產資料零售額11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居民消費品零售額102億元,增長46%;社會集團零售額13億元,增長33%。國有、集體、個體商業全面增長。國有商業企業商品零售額36億元,比上年增長38.9%;集體所有制商業企業商品零售額26億元,增長18.5%;個體商業商品零售額28億元,增長53.2%。大件、高檔耐用商品銷售量有較大幅度增長。彩色電視機銷量比上年增長38.7%,電冰箱增長33.1%,洗衣機增長37.6%。
生產資料市場繼續繁榮活躍,全年縣及縣以上物資供銷企業購銷額135.7億元,比上年增長50.7%,銷售額141.9億元,比上年增長51.6%,主要生產資料銷售量中,鋼材銷售132.5萬噸,比上年增長22.8%;煤炭394萬噸,增長6.9%。
對外經濟:對外貿易持續、快速增長。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自營出口11億美元,增長41%。我市出口額占全省出口額的比重由上年的21%提高到25%。出口創匯大戶迅速增加,全市有12家三資企業自營出口額超過500萬美元。出口商品品種增加,商路拓展,全年開發出口新商品130個,出口到達的國家和地區也由1992年的109個增加到119個。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碩果累累。全年簽訂榮務及工程承兇合同89項合同總金額323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3%,全年完成營業1638額萬美元,年內新派勞務人員2228人次,勞務外派已涉足25個國家和地區。全年新批境外企業34家,其中,非貿易企業22家,項目總投資1449萬美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金融保險:通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加強宏觀調控的各項措施,整頓金融秩序,嚴肅金融紀律,金融形勢不斷好轉,各項存、貨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年末金融系統各項存款余額201.3億元,比年初增加40.8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余額98億元,比年初增加18.8億元。年末各項貸款余額211.6億元,比年初增加51.3億元。金融市場初具規模,證券交易活躍。全年各類有價證券成交額達66億元,比上年增長5.67倍;外匯調劑市場交易額9.2億美元,增長31%。短期資金同業拆借總額622億元,增長1.5倍。年末全市共有金融機構1486家,比上年增加155家。
保險事業進一步發展。全年各類保險承保總額797億元,比上年增長57.5%。保險業務種類比上年擴展12種。全市有1.27萬戶企業,87.97萬戶居民家庭參加了財產保險,142.36萬人次參加各種人身保險。保險業務總收入逾4.48億元。全年共處理國內財產賠款及給付1.4億元,處理人身保險賠款3.02萬件,支付賠款及給付0.24億元。
土地轉讓、房地產開發:1993年全市對外出讓土地總面積1063萬平方米。年末共有房地產開發公司189家,全年施工面積55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204萬平方米。
國際旅游:國際旅游業欣欣向榮。1993年來我市參觀、游覽、考察、經商的國際友人迅速增加,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6.6萬人次,比上年增加57%。旅游外匯收入7300萬外匯券人民幣,增長82%。
科技、教育、文化:科技、教育、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科技體制改革,促進了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科技事業呈現了好勢頭。全年共實施市級以上星火計劃、火炬計劃、科研攻關等科技項目378項,通過鑒定或驗收254項,共取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89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17項。有429件發明創造被授予國家專利權。開發市級以上科技新產品303項,其中50%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科研院所的實力有所增強。1993年底,全市共擁有2個部屬科研分所,16個市屬科研院所,縣屬年7個,民辦科技機構有137家,從業人員1337人。年末全市擁有科技人員10.6萬人,其中全民單位9.3萬人,集體單位1.3萬人。
技術市場有較大發展。全市共簽訂技術合同1796份,協議金額712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8%和94.8%。
技術合作日趨活躍,國際科技交流有了新發展。引進項目24項,其中國家批準22項。引進外國專家30人。全市組織出國科技交流8次,共79人;8次組團進行各專業的培訓進修,派遣人員280人。開展國內科技橫向聯合和展銷洽談6次,科技產品展覽促銷協議100余份。
教育事業取得新的進展。全市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4059所,在校學生84.29萬人,比上年增長5.8%,占全市總人口的16.2%。普通高等教育規模繼續擴大。全市有普通高等學校5所,招收本、專科學生3184人,比上年增長67%;畢業生1708人,增長18%;在校學生7258人,增長37%。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繼續發展。全市有普通中等專業學校19所,招生6071人,比上年增長53.5%,在校學生13608人,增長29.3%;各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校學生39401人,占高中階段在校學生總數的59%。基礎教育穩步發展。全市有普通中學399所,在校學生22.98萬人。初中畢業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為18.7%,升入職業高中比例為20.1%,升入中專、技術學校比例為9.2%。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中專、職業高中、技校)與普通高中招生比為1:0.67,高中畢業生升學率近60%
至1993年底,全市有1641個鄉鎮(含城市街道)98%人口的地區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小學2234年,在校學生40.4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7%,畢業率98.2%,畢業生升學率99.1%。普通初中學生輟學率2.7%。
成人教育事業有較快發展。年末有成人高等學校5所,招收專科學生2941人,在校學生5215人,比上年增長59%;成人中專18所,招生2684人,在校學生4322人,增長47%;成人技術培訓學校畢、結業學生19.27萬人次;成人中小學在校學生1.6萬人。
學前教育事業繼續穩步發展。全市有幼兒園1299所,在園(校)幼兒園15.89萬人,幼兒入園率達70%。
此外,私人辦學,企業辦學、黨派社團辦學、國有民辦等民間辦學形式正在逐步興起,改變了由國家統辦教育的局面。
文化、新聞、出版、廣播和電視事業起到了宣傳群眾、鼓舞群眾的作用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年末全市有電影放映單位455個,其中影劇院73個,文化館12個,圖書館9個,藝術表演團體11個。1993年《寧波日報》擴為8版。全年出版各類報紙6176萬份,各類雜志11.7萬冊。廣播臺二套節目平均每天播放31小時40分,其中自出節目30小時40分;電視臺節目平均每日播出13小時36分,其中自辦節目4小時36分。年末布區有線電視終端已達5.4萬多戶,可收看12個頻道。
衛生體育:衛生事業有新的發展。全市醫院床位達1.25萬張,比上年增長2.9%,年內共家庭病床1515張。全市有專業衛生人員2.06萬人,比上年增長1.22%,其中醫生8045人;增長3.79%。農村衛生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新增飲用自來水人口14萬人。急性傳染病總發病率比上年下降25.30%。體育事業取得新的成績,1993年,我市運動員在省以上各類比賽中共獲金牌111枚,銀牌96枚,銅牌111枚。寧波籍運動員在第七屆全國運動會上獲金牌5枚,占浙江省代表團金牌總數的36%。在第二屆省老年人運動會上,我市獲得7項團體優勝獎,25項個人優勝獎,成績名列全省首位。在全國第七屆運動會上,我市有6個單位被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3人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工作者”稱號。
四、利用外資與“二區一島”開發
利用外資又有新的突破。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倍多,其中利用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2202萬美元。全年批準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015個,協議利用外資10.7億美元。年末全市累計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已達2088項,總投資46億美元。項目規模擴大,全年新批項目中,總投資在1千萬美元以上的達39個,超過前十年的總和。外商投資領域拓寬,結構優化,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以及基礎設施、基礎產業的投資項目增多。老企業“嫁接”邁出大步,全市已有嫁接型三資企業1262家。投產三資企業效益明顯提高,全市663家投產三資企業總產值68億元,利潤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倍和1.7倍。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引資步伐加快,全區已累計批準三資企業275家,總投資20.45億美元,協議利用外資17.46億美元,已有130家三資試投產,完成工業總產值18.63億元。寧波保稅區各項工作已全面展開,1993年累計引進外資項目152項,總投資達2億美元,國際貿易功能開始發揮,全年通過保稅區海關進出口貿易額近1億美元,在全國13個保稅區中位列第三。大榭島的開發建設工作正抓緊進行,跨海大橋,多功能自用碼頭及水、電等基礎設施工程均已通過設計和可行性研究階段并將陸續開工建造。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固定資產投資和城市建設
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6億元,比上年增長65.7%。其中國有單位投資42.91億元,增長32.5%;集體所有制單位投資44億元,增長83.3%;私人投資14.58億元,增長17%;商品房建設投資24.85億元,增長2.38倍。在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中,中央項目投資9.26億元,下降29.4%;地方項目投資33.65億元,增長74.5%。
投資結構繼續得到調整,用于第三產業的投資增長迅速。在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三產業投資20.6億元,比上年增長121%,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8.8%上升到48%。用于能源、原材料工業投資6.3億元,用于交通、郵電通信部門的投資為8.32億元,增長122%
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全市在建20個國家、省、市重點工程項目,完成投資11.94億元。象山大目涂圍墾、鎮海石化總廠二期、北侖港電廠一期2號機組、浙化善高公司離子膜燒堿工程等9個重點工程項目年內已建成投產
城市建設以規劃為龍頭,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舊城改造步伐明顯加快。全年用于道路、煤氣、給排水等城市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投資2.63億元,比上年增長52.6%。完成了姚隘路、翠柏路、彩虹南路、中興北路、蒼松路等道路工程,建成了三臺1000立方米石油液化氣貯氣罐;完成了大契水廠、江東水廠擴建工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改造的藥行街人民路等“四路”工程完成簽約,藥行街改造開始全面動遷。
舊城改造步伐加快。全年完成拆遷面積60萬平方米,在建房屋面積26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80萬平方米,有5600戶居民一次性搬入新房。居民住宅成套率達到58%,完成了對人均居住面積3平方米以下特困戶的解困工作
城市公用事業有了新的發展。年末全市有公交結路43條,比上年末增加4條;實有公交運營車輛362輛,比上年末增加87輛;客運量9917萬人次,平均每天客運量為27.17萬人次。城市日供水能力達到51萬噸,自來水年售水總量1.37億噸,用水普及率達到97.6%,比上年提高6%。全年液化氣供應總量32296噸,比上年增長17%
城市綠化:人均公共綠地現積2.3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15.4%
環境保護工作繼續推行市長環境目標責任制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認真開展環保執法檢查,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加強重點污染單位環境管理鎮海石化總廠被評為“全國工業污染防治十佳企業”。建設農業生態村成績顯著,奉化市滕頭村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環保500佳”稱。
六、物價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價格體系和價格管理體制改革的力度進一步加大,放開了大部分鋼材及部分統配煤炭的出廠價格;提高了鐵路貨運價格和電力價格;放開了統配水泥的出廠價格;提高了原油價格;繼續放開了糧油購銷價格;服務項目價格多數放開。國家定價范圍進一步縮小,市場調節比重進一步擴大。全年市場物價總水平漲幅較高,尤其是服務項目價格漲勢較猛
1993年全市零售物價指數122.8%,其中:食品類126.5%;衣著類116.4%;日用品類106.0%;文化娛樂品類104.3%;書報雜志類127.2%;藥及醫療用品類100.4%;建筑裝潢材料類149.7%;燃料類152.6%
全年職工生活費用價格指數126.0%,其中,服務項目價格指數149.5%
全年能源、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132.3%,產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13.6%。
七、人口與人民生活
1993年末,全市總人口519.98萬人,比上年增長3.26萬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5.03‰,比上年上升0.74‰,城鄉居民總戶數182.79萬戶,比上年增加2.7萬戶,戶均人口為2.84人
寧波市區人口111.84萬人,比上年增加1.4萬人。人口總數增長率為12.7‰,其中,非農業人口為59.29萬人
隨著我市經濟的持續快迅發展,城鄉居民的收入有較快增長,根據抽樣調查資料,1993年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3793元,經止年增加1285元,增長51.2%,扣除同期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20%,成為改革開放十五年來收入提高最快的一年。在總體收入水平較快增長的同時,由于物價漲幅過高,仍有17%的城市居民實際收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2060元,比上年增長26.8%,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6.5%。
勞動領域的各項改革取得一定的成績,勞動就業服務體系已逐步建立。1993年,各級職業介紹所發展到167個,全年城鎮新安排就業12184人,年末城鎮失業率為1.73%。勞動合同制有了較大進展,全市國有經濟單位合同制有了較大進展,全市國有經濟單位合同制職工達10.9萬人,占全部職工的26.8%
養老保險社會統籌面繼續擴大,社會福利事業不斷發展。全市已有46.61萬職工和9.18萬離退休人員參加統籌。全市城鄉各類社會福利院達218個,床位5735張,收養人數4721人。城鄉各種救濟對象得到國家救濟4.80萬人次。全市建立社會保障網絡94個,社區服務設施1238個。
居民居住條件繼續有所改善。全年城鎮住宅投資21.44億元,竣工新建住宅209.37萬平方米。市區人均居住面積8.5平方米,居民住宅成套率為58%。液化氣新開戶2.5萬戶,城市氣化率達65.5%。農民人均居住面積達31.4平方米
注:國內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