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浙江

寧波市199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07 13:23:12 來源:寧波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336次

1995年,是實施“八五”計劃的最后一年。一年來,全市上下在中共寧波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緊緊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基本方針,圍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的宏偉目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文明一起抓,正確處理改革、開放、發展、穩定的關系,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明顯的成就,城鄉人民生活質量繼續改善,為“八五”計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初步統計,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3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9.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萬元大關,達12173元;全市財政收入53.1億元,比上年增長26。4%;五個縣(市)跨入全國百強縣之列,綜合經濟實力又有新的提高。

社會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重要問題是:農業的基礎地位還不夠穩固;經濟增長中結構和效益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物價漲幅依然較高;部分市民生活尚有不少困難。

一、第一產業

全市農村經濟在深化改革中進一步發展,農村投入增加,農田水利建設得到加強,糧田規模經營進展加快。全市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5.7億元,比去年增長7.5%,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4%。

“一優兩高”農業有新的發展,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農林畜牧業呈現較好的發展勢頭。全市農林畜牧業總產值67.1億元,比去年增長16.8%,其中種植業產值27億元,增長7.8%;;林業產值2.2億元,增長15.2%;牧業產值11.2億元,增長2.8%;漁業產值19.7億元,增長41.2%。“菜籃子”商品數量充足,多數農副產品有效供給增加。

農業機械化程度繼續提高,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05萬千瓦,比去年增長7.7%。全年農村用電量27億千瓦小時,比去年增長12.9%。化肥施用量12.3萬噸,比去年增長10.3%。

二、第二產業

全市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69.2億元,比上年增長22.5%,其中。工業增加值320.2億元,增長21.2%;建筑業增加值49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7.8%。

工業:全市工業系統全面實施“320”工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抓好產品結構的調整,依靠深化改革和科技進步,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工業生產呈現持續快速發展的態勢。全市工業共完成總產值1703.7億元(現行價),按可比價格計算,比去年增長47%。在全部產值中鄉及鄉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872.47億元,增長27.6%。各種經濟成分全面發展,國有工業完成產值242.87億元(含國有控股),增長12.5%;集體工業完成產值500.1億元,增長23.8%;其他經濟類型工業完成產值129.49億元,增長76.2%。輕重工業協調發展,輕工業完成產值486.35億元,增長28.8%;重工業完成產值386.11億元,增長25.9%。

技術開發取得明顯成效,產品檔次進一步提高。全市共開發新產品3016種,新產品產值率為11.7%。新增市級名牌產品28只,累計已達40只。國有大中型企業主導和骨干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占全市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數2.2%的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和稅利所占比重分別達到36.7%和49%。

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的企業改革邁出新的步伐。至年末,全市共組建工業企業集團113家,其中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核心的企業集團16家,并逐步實現集團股份化、股份集團化。年內全市新組建7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全市累計兼并企業200多家,有1535家老企業利用外資進行了嫁接改造。一批困難和虧損企業的職工得到妥善安置。這些措施有效的推動了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資產存量的優化配置,較好地發揮了規模經濟效益。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616.6億元,增長29.8%,實現利稅總額61.5億元,增長16.3%。產品質量穩定提高率達到95.4%。預算內工業企業虧損率比去年減少42%。但部分綜合經濟效益考核指標得分下降,經濟效益的整體水平有待提高。

建筑業:城市建設的加快為建筑施工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時機,建筑業生產經營繼續快速發展。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建筑施工面積達1366萬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409萬平方米,分別比上年增長40.6%和39.9%。建筑業改革的深化,使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按照增加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5603元/人。

三、第三產業

全市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83.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9%,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8%。

交通運輸業:1995年是我市交通年的第一年,也是我市交通建設的豐收之年。一年來,全市用于交通設施建設的總投資達9.3億元,新建公路106公里,改建高級、次高級路面122公里。甬江隧道、寧鎮一級公路、甬余復線余姚段和江北段主車道、329車道白沙至掌起段、34省道鄞縣至奉化段和桑州嶺隧道等相繼建成通車,明顯改善了寧波地區的交通狀況。全市完成社會貨物運輸量9524萬噸,其中鐵路507.4萬噸、公路7843萬噸,水路1173萬噸,民航0.5萬噸;社會旅客發送量1.97億人,比去年增長10.7%,其中民航客運發送量45.76萬人,增長43%。

寧波港貨物吞吐量躍上新臺階,全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853萬噸,位居我國大陸沿海港口第四位,北侖港首次接卸30萬噸特大型礦船“大鳳凰”輪,由此跨入全球十個能接卸30萬噸級礦船的深水良港行列。

郵電通信業:郵電通信事業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0.42億元,比上年增長36.6%。全年發送函件4821.7萬件,比上年增長6.9%,特快專遞49.91萬件,比去年增長54%。全年各類報刊累積發行117.6萬份,比去年下降6.2%。全年掛發長途電話7881.97萬次,比去年增長4%,其中國際及港、澳長途電話233.06萬次,增長14.3%。通訊傳輸手段日趨先進,年末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74097萬門。全年新發展電話用戶13.92萬戶。使全市電話用戶數達到41.78萬戶,其中市話23.98萬戶,農話17.80萬戶。電信業務已從傳統的電話、電報發展到移動電話、無線尋呼、可視圖文等20多種項目。至年末,移動電話用戶達到4.71萬戶,新增2.79萬戶;無線尋呼15.78萬戶,新增4.46萬戶。

國內貿易:全市貿易系統不斷深化改革。積極創建現代化企業制度,組建大型商貿企業集團,走向外貿一體化道路。大力發展連鎖商業,全市已有各類連鎖超市網點60家。同時繼續加快商業服務設施的改造建設,一批設施先進的大型時常競相崛起,購物環境大為改善。市場建設步伐加快,培育發展市場體系取得成效。全市累計已有各類商品市場616個,年成交額274.6億元。其中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有37個。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市場貨源充裕,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穩定增長。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225億元,比去年增長39.2%,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23.6%。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城市消費品零售總額128.6億元,比去年增長34.3%,縣及縣以下零售額96.5億元,增長46.4%。

國有、集體、個體商業全面發展。國有商業商品零售額45.73億元,比去年增長了7.1%;集體商業零售額42.78億元,增長14.9%;其他商業零售額123.9億元,增長54.1%。

高檔、耐用消費品和家用電器銷售量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全年的冰箱銷售量比去年增長51%,洗衣機增長50.3%,空調器增長40.7%,熱水器增長57%,脫排油機增長18.2%,摩托車增長14.6%。

金融保險:金融運行態勢平穩,存貸款繼續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462.4億元,比年初增長49.9%,其中儲蓄存款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貸款余額399.2億元,比年初增長43.3%。

金融組織體系日趨完善。市工商銀行成為全國系統內首批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3家試點之一;中國第一家臺資銀行---協和銀行正式掛牌營業,使我市金融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城市信用聯社成立,為發展我市城市合作金融探索了改革之路。至年底,全市各類金融機構已達1845個,金融從業人員超過1.8萬人。

金融市場活躍,融資渠道不斷拓展。年外匯交易量達10億美元,外匯結匯收入達19億美元。資金拆借市場容量擴大,全市金融機構同業拆借累計916億。全市資金融通總量達320億元,有價證券交易量達470億元,并如期完成7.39億元國庫券發行任務。

保險業務進一步發展。全市擁有保險公司3家,全年保險費收入6.75億元,比去年增長12.1%;保險賠額2.98億元,下降12.8%。

對外經濟:外向型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外貿出口持續增長。全年累計外貿自營進出口額34.79億美元,比去年增長38.4%。其中出口23.68億美元,比去年增長35.3%。口岸功能進一步完善。寧波口岸全年進出口總額52.15億美元,比去年增長39%,其中出口總值23.28億美元,增長38%。

利用外資實現規模、質量雙增長。全年共批準設立外資企業496家,總投資17.49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11.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99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增長49%和11%,每個項目平均現規模由上年的189萬美元提高到353萬美元飛仕達空調、寧波石油液化氣基地站、三星修造船等一批跨國公司落戶寧波。至年末,全市已累計批準三資企業3263家,總投資76.76億美元。全市試投產、在建和待建千萬美元以上項目134個,總投資43.62億美元。

對外經濟合作進展良好,我市的外經總量規模已占全省的一半。全年累計完成對外勞務承包合同營業額623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9%。年末在外勞務人數5671人,比去年增長39%,勞務輸出地已達28個國家和地區。批準籌建境外企業及辦事處31家,批準外商在甬設立辦事機構34家。

國際旅游業:旅游業取得較大發展。全市接待境外游客8.0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其中,外國人3.91萬人次,增長5.1%,同時成功舉辦了’95寧波民族風情游暨經貿交流活動。

科技:科技隊伍繼續擴大,全市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5.6萬人,每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289人。按照“科教興市”戰略,出臺了《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若干意見》和《寧波市科技發展“九五”計劃呼2010年長期規劃》。堅持科技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全年實現新興產業產值62億元,利稅9.3億元。有12個火炬計劃項目通過驗收,實現新增產值2.87億元。全市共安排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360項,其中國家級62項。取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76項,這些成果大部分已在生產上推廣應用,并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專利工作發展迅速,有330件科技發明獲中國專利權。專利實施率達50%以上。技術市場穩步發展,全年簽訂技術合同1534份,全同成交額達1.1億元,比上年增長34.5%。

教育: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全市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4186所,在校生89.2萬人,比上年增長2.3%。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規模繼續擴大。全市有普通高等學校4所,招收本、專科學生3169人,畢業生2521人,增長12.9%;在校學生9764人,增長17.7%。年末有成人高等學校5所,普通高校舉辦夜大學3所,在校學生1.1萬人。全市現有普通中等專業學校21所,在校學生1.8萬人,有普通中學389所,在校生25.7萬人。小學1945所,在校生41.3萬人。應屆高中畢業生升學率為60.9%,比上年上升8個百分點。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8%。新建希望學校49所,結對扶助學生4500人。全市有幼兒園1712所,在園(校)幼兒15.2萬人。幼兒入園率78.8%。

文化:文化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寧波晚報創刊,寧波廣播有線電視臺、寧波電視臺18頻道正式開播,寧波電臺新中波發射臺提前建成,在省第六屆戲劇節中獲16類58項獎,其中4臺戲獲優秀演出獎,市越劇團赴港演出獲得成功,市歌舞團赴日本參加了國際民間藝術節。一批文化設施加快建設。天一閣書畫院主體工程結頂;廣電中心、廣電大廈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文化中心正抓緊籌建。至年末,全市有電影放映單位355個,藝術表演場所10個,群藝館、文化館(站)176個,圖書館9個,藝術表演團體11個。全年出版各類報紙9391萬份,各類期刊19萬冊,圖書59萬冊。廣播電臺平均每天播放51小時,其中自辦節目47小時30分;電視平均每周播出390小時05分,其中自辦節目362小時05分;廣播人口覆蓋率達到95%,電視人口覆蓋率90%,有線電視用戶65萬戶,比上年增長73%。

衛生:衛生事業繼續發展。全市衛生機構床位達1.32萬張。比上年增長1.7%。專業衛生人員達2.2萬人,其中醫生8716人,增長3.2%。完成了市第三醫院和中醫院門診樓改造,市醫療中心二期工程全面施工。農村衛生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七個縣(市)、區達到農村初級衛生保健標準;農村飲用自來水人口達到80%,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改修建防疫站、婦保所和農村衛生院39個,竣工業務用房4.8萬平方米,完成了排除鎮(鄉)衛生院危房的任務。

體育:體育事業進一步發展。舉辦了4項全國正式比賽。組隊參加全國城市運動會、省首屆縣級田徑運動會等全國和省各類正式比賽25次。寧波籍運動員獲得世界冠軍1個,全國冠軍8個,省冠軍131個,29人破14項省紀錄。向省輸送優秀運動員10名。全民健身計劃啟動,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163萬人,占總人口31%。全市有99%學校開展《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活動,達標學生96.8%。體育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網球中心建成,擁有3萬人看臺的標準體育場主體工程澆搗完工,市體育中心建設已投資9900萬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四、“兩區一島”開發

“兩區一島”開發建設又有新的進展。一年來,“兩區一島”積極營造新的機制和功能優勢,其先行、示范、帶動、輻射的作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繼續保持良好勢頭。

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311”工程基本完成,招商引資又有了突破性進展。全年新批三資企業44家,總投資8.21億美元,協議利用外資6.7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6億美元。大項目穩步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有了較大的進展,全長12.4公里的高等級公路通途路主車道竣工通車,引水工程建設進展順利,通訊、供電、供熱能力進一步提高,小區開發與大區發展交相呼應,寧波港口新城區雛形初現。

寧波保稅區的形象建設和經濟實力繼續加強。32層國貿大廈及海關大樓等設施的建成,使保稅區面貌一新。至年末,保稅區內累計批準設立企業1614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260家,總投資3.5億美元。

大榭島開發區啟動開發。全區開發土地53.2萬平方米,轉讓土地6.3萬平方米。跨海浮橋、1號路、環島濱江路建成通車,跨海公鐵大橋開工在即。全年共批準設立企業1033家,總投資20.09億元。

五、固定資產投資

按照國家宏觀調控的要求,并著力于高速投資結構和提高效益,全市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有所控制。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55億元,增長38.1%,增幅比上年回落5個百分點。城鎮集體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8.3億元,增長43.7%。其中:基本建設投資63億元,比上年增長61.5%;更新改造投資19.5億元,增長54.8%;房地產開發投資71.6億元,增長41.8%。

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向重點項目、城市基礎設施和第三產業傾斜。城市基礎設施完成投資29.6億元,比上年增長2.7倍,第三產業投資完成120.08億元,增長40.8%。重點工程取得實質性進展17項在建設重點項目當年守成投資14.05億元,為年計劃的123.4%。浙江腈綸廠建成投資,60萬噸水泥粉磨站、正大糧油、興洋毛毯、35萬噸白板紙等項目進展順利。

六、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舊城改造步伐加快。市區完成了中山路、百丈街、中興路、環城西路等干道的拓寬改造,新建了中興東二路,并對中山東路、江廈街、長春路、興寧路等主要街道實施整修和綠化,使市容市貌有了較大的改觀。房地產開發取得了成效,市區安居工程第一批建筑面積14.2萬平方米的住宅已建成并交付使用。

公用事業大力發展。全年完成市政建設投資6.3億元。新辟無人售票公交線4條,延伸線路4路,完成公交客運總量1.4億人次。完成南郊水廠10萬噸擴建工程量的80%,全市年供水總量2.6億噸。液化氣用戶達到13.4萬戶。太陽公寓管道液化氣開通,紅梅小區和明樓小區管道液化氣工程進展順利,居民液化氣使用率達到73.9%。

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寧波市姚江水污染防治條例》開始實施。整治重點污染源取得成效,市區有19個廢水治理工程基本完工,市區煙塵控制區建設達100%,并通過省級驗收。市區噪聲達標面積為28.03平方公里,覆蓋人口36.9萬人,占市區建成區面積的47%。全市工業廢氣處理率為83.6%,工業廢水處理率為74.5%,工業用水達標排放率為66%,工業固體廢物綜合治理率為98.8%。完成三江六岸清障綠化1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7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22.4%。

七、物價

市場物價調控成效顯著。全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加強宏觀調控、抑制通貨膨脹的各項方針政策,抓好“米袋子”、“菜籃子”工作,進一步整治流通秩序,對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服務項目價格實行監審,加強市場物價管理,使全年物價漲幅明顯回落。市區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和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分別為112.6%和119.1%,漲幅分別比上年回落了5.4和4.4個百分點,較好地實現了預期調控目標。

由于連續幾年需求過快增長,流通秩序不規范以及物價調控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因素影響,全年市場物價總水平漲幅仍然偏高,特別是食品類、衣著類和服務項目類價格上漲較快,價格仍在較高的水平上徘徊。

八、人口和人民生活

至年末、全市總人口526.2萬人,人口出生率11.4‰,死亡率為6.2‰,自然增長率為5.2‰。

寧波市區總人口114.24萬人,比上年增長1%;市區非農業人口63.21萬人,比上年增長3.3%。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生活質量繼續提高。市區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6804元,比上年增加1177元,增長20.9%,扣除同期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5%。在總體收入水平較快增長的同時,由于物價漲幅較高,部分城市居民實際收入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350元,比上年增長24.8%,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8.4%。

城鄉居民居住條件繼續改善。年末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8.58平方米,住房配套率由上年末的68%提高到71.5%;農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積33.6平方米。

勞動領域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勞動就業局勢穩定。經勞動部門審核的職業介紹所88家,比上年增加28家,全年凈安置城鎮待業人員9793人。年末城鎮失業率2.1%。年末全市職工人數為79萬人,其中國有單位職工38萬人,集體經濟單位職工31萬人,其他經濟類型單位職工10萬人。城鎮個體勞動者和私營企業從業人員35.52萬人。

社會福利事業不斷發展。年末共有社會福利事業單位238個,床位6485張,收養5364人;城鄉各種社會救濟對象得到國家救濟的達62809人次。社會養老保險統籌面繼續擴大,年末參加統籌的職工和離退休人員達到56.8萬人。全市建立社會保障網絡93個,社會服務設施1256個,比上年增長43%。

注:1、公報中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公路中國內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青青草原国产在线大伊人 |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网 | 色综合久久综合国产精品 | 思思久久99热这里精品66 | 永久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