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浙江

寧波市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07 13:29:44 來源:寧波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2558次

2005年,是寧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執行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全力實施省委“八八戰略”、市委“六大聯動”和建設“平安寧波”戰略部署取得明顯成效的一年。一年來,全市人民在中共寧波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積極應對各種新形勢和新挑戰,迎難而上,奮力拼搏,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全面完成了年初市人代會提出的各項任務。全市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經濟活力顯著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

一、綜合

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初步核算,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44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5%。第一產業增加值128.8億元,增長1.8%;第二產業增加值1353.5億元,增長11.8%,其中工業增加值1201.8億元,增長12.2%,第二產業對全市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2%,仍是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第三產業增加值964.1億元,增長15.2%。三次產業比為5.3:55.3:39.4,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達38733元(按現價匯率折算超過4700美元)。

就業再就業成效顯著。全市新增就業崗位13.3萬個,開發社區公益性崗位5764個。全年用于促進再就業資金支出達3.5億元。組織2.8萬名失業人員、7.5萬名農村勞動力開展再就業培訓和轉移培訓,培訓就業率在60%以上。全市共7萬名失業人員在政策幫扶下實現再就業,其中就業困難人員1.8萬名。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5%,已連續三年下降,就業形勢繼續保持穩定。

價格總水平溫和上漲。市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農村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7%;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5.5%;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8.2%;房屋銷售價格上漲6.2%。

二、農業

農林牧漁各業生產繼續平穩發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207.4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農業91.1億元,下降1%;林業5.3億元,增長17%;畜牧業33億元,增長12.2%;漁業75.3億元,增長2.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7億元,增長11.6%。各業產值中,林牧漁業產值所占比重達到54.7%。由于晚稻成熟期遭遇水稻褐飛虱災害,糧食產量減少。全年糧食產量80.1萬噸,比上年減少4.3%;其中谷物產量68.1萬噸,比上年減少6.2%。

城鄉產業聯動加強。新一輪農業產業基地建設開始啟動,農業結構和布局進一步優化,產業層次和市場競爭力逐步提升。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92家,其中省級16家、國家級6家。農業龍頭企業技改貼息補助工作穩步推進,共下達市級技改補助資金1550.8萬元,縣(市)區配套649萬元。大力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百萬農民素質培訓工程加快推進,全市共投入農民培訓專項資金6800萬元,培訓各類農村勞動力25.3萬人次,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就業市場體系基本建立。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市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5936.7億元,比上年增長18.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721.4億元,比上年增長24.1%。其中,國有控股工業1195.1億元,增長23.8%;股份制工業741.4億元,增長27.4%;私營工業1377.6億元,增長21.2%;外商投資工業822.3億元,增長28.1%;港澳臺商投資工業857.1億元,增長34.8%。輕工業總產值1743.5億元,增長20.1%;重工業2978億元,增長26.7%,輕重工業之比由上年的1:1.67變化為1:1.71。工業產銷銜接良好。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為98.4%,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效益增速趨緩,部分行業表現較佳。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4533.3億元,比上年增長24.8%;實現利潤254.4億元,實現利稅428.1億元,分別增長3.4%和4.8%。反映工業經濟效益整體水平的綜合指數為208.14分,同比呈下降趨勢。全市36個行業大類中有16個行業利潤增長在10%以上。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行業效益較好,實現利潤增幅分別為10.5%和22.9%。

建筑業生產增長較快。全市完成建筑業增加值151.7億元,比上年增長9%;建筑業總產值712.4億元,比上年增長19.5%;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64.3億元,占全市建筑業總產值比重為9%。全年完成建筑業施工面積8776.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8%;竣工面積3018.7萬平方米。按建筑業總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4.1萬元/人。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快。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70.4億元,比上年增長25.1%。第一產業投資2億元,下降12.7%;第二產業投資755.8億元,增長38.5%,其中工業投資完成752.5億元,增長38.2%,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54.9%;第三產業投資612.6億元,增長11.9%。限額以上投資完成1302.6億元,增長28.5%。投資結構逐步優化,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設備工器具投資所占比重達26.1%,比上年提高5.6個百分點。

房地產開發投資健康發展。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58.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增速回落17個百分點。土地購置面積和土地開發面積分別完成176.7萬平方米、268.4萬平方米,分別下降51.2%和17.6%;竣工房屋面積624.6萬平方米,增長6.4%,其中住宅481.5萬平方米,下降1.5%;商品房銷售面積為466.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面積為380.2萬平方米,占81.5%,分別下降9.7%、10.9%。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持續走高。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9.8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實現247.4億元,增長15.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

大型商品交易市場交易活躍。年成交額億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場達95個,比上年增加3個;實現成交額915億元,增長13.7%。連鎖經營高速增長。規模以上零售、餐飲業連鎖總店達28個,其中零售業24個,餐飲業4個。實現銷售額69.5億元,增長42.9%。

六、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再上新臺階。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334.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5%;其中出口222.3億美元,增長33.5%;進口112.6億美元,增長19.6%。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分別達到53.4%和15.4%,分別高于全省平均14個和7.5個百分點。

利用外資質量有新提高。新批合同利用外資42.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3.1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和10%。外資項目的平均單項規模由上年的743萬美元擴大到1022萬美元,增長37.6%。全市新批第三產業項目125個,合同利用外資6.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1.4%;實際利用外資3.2億美元,增長28.8%。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勢頭良好。全年對外承包勞務完成營業額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0%;新批境外企業97家,增長18.3%;其中新批境外加工貿易項目14個,增長40%。

七、港口、交通、郵電和旅游

港口發展保持強勁態勢。全市新建成沿海碼頭泊位1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9個,新建集裝箱泊位7個。新增吞吐能力1634萬噸、280萬標箱,全年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2.7億噸和520.8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9%、30%,繼續保持大陸港口第二和第四位。集裝箱全年新開航線40條,累計達到147條,國際遠洋干線吞吐量占全部吞吐量87%;9200萬標箱的“地中海帕海拉”輪成功靠泊,標志著寧波港步入國際重要節點港。

交通建設實現重大跨越。全年交通建設完成投資124.4億,同比增長6.9%。新增高速公路42.3公里,總里程達到226公里。全市公路里程達到8113公里,全年新建公路589公里,新建橋梁263座。全社會運輸量穩步增長,旅客運輸量達到2.9億人次,旅客周轉量104.2億人公里;全市貨運量1.7億噸,貨運周轉量745.1億噸公里,同比分別增長9%、34.5%。民航旅客進出港吞吐量達到237萬人,同比增長28%,寧波櫟社機場正式批準為國際機場。

郵電通信業持續快速增長。完成電信業務收入為71.5億元,增長14.3%;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339.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467.1萬戶,全市電話主線普及率達到59.9線/百人,國際互聯網用戶170.5萬戶,增長64%。完成郵政業務總量5.5億元,增長8.4%。

旅游業實現大幅增長。全年旅游總收入258.2億元,比上年增長25.8%。接待國內游客2352萬人次,增長17%,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38.4億元,增長23.8%。接待入境游客43.8萬人次,增長36.1%;入境旅游外匯收入2.5億美元,增長62.1%。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良好,財政支出結構優化。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66.5億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16.4%。其中中央財政收入254.1億元,增長15%;地方財政收入212.4億元,增長18.0%。全市一般預算支出264.8億元,比上年增長22.6%。各項重點支出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支出增幅,其中科學支出、基本建設支出、醫療衛生支出、科技三項費用、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費分別比上年增長51%、36%、33%、32.6%和32.4%。

金融存貸款適度增長,信貸結構繼續調整。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達到3916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791.9億元,增長22.7%。城鄉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達1503.1億元,增長19%。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達到3089.4億元,比上年增長18.7%。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959.8億元,增長19.2%。中長期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增速回落。中長期貸款余額為1033.2億元,增長16.7%,增幅回落16.4個百分點;個人住房消費貸款年末余額為240.7億元,增長11.7%,增幅回落35.6個百分點。

保險業務平穩健康發展。全年保費收入51.2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2.3億元,增長19.2%,人身險保費收入28.9億元,增長3.4%。共支付各類保險賠款及給付17億元,增長31.9%。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科技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全年共獲得授權專利3985項,其中發明專利157件。通過鑒定的科技成果達到323項,有12項成果獲得省政府科學技術獎,1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市擁有市級以上科技創業中心10家。以“兩院兩校”為重點的國內科技合作全面展開,全年共引進高新技術項目310項,引進、共建技術開發機構2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累計分別為66家和294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4家。企業工程技術中心新增市級18家,省級9家,國家級1家。

教育事業取得新成就。全市擁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2544所,在校學生122.7萬人。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100%;全市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達到94.2%,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全國高校統考報名錄取率達80.7%,位于全省前列;在甬高校數達到15所,普通高校在校學生11.1萬人,較上年增長15%;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42%,比上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繼續發展。基本實現了全市農村行政村通有線廣播電視,新增光纜2841公里,新增有線用戶8.1萬戶;光纜通村3150個,通村率99.6%。擁有綜合檔案館12家,館藏檔案104.5萬卷,比上年增長21.1%。

衛生保健服務網絡不斷完善。年末各類衛生機構開放病床達1.8萬張,擁有專業衛生人員3.2萬人。全市共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50個,平均每1.5萬居民擁有一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實現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十分鐘服務圈”。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競技體育取得較好成績,參加世界、亞洲比賽獲得4金、1銀、2銅,參加全國賽獲得26金、20銀、34銅。群體性體育活動深入開展,全市體育社團128個,共承辦和參加了1000余項群眾性體育賽事和活動。繼續實施“市民健身工程”和“農村小康體育工程”,新建健身路徑660條,全市健身路徑總數達1700余條。

十一、城建、環境

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環境與公共設施建設完成投資66.4億元。新建、擴建城市道路83公里,市區啟動“五橋四路”項目。加大內河整治力度,總投資達5000萬元。積極應對因持續高溫干旱和頻繁的臺災汛情,中心城區供水量達到21100萬噸,日平均供水量81.1萬噸,同比增長12.7%,日最高供水量98萬噸。社會客運中巴車的公交化改造工作進展順利,收購社會客運中巴線17條,開辟、調整、延伸公交線路51條,投入公交車輛499輛,改造資金約14600萬元。全年新增園林綠地約250公頃,其中市區約100公頃。完成了居住區占綠毀綠專項整治工作,城區累計完成復綠面積達3.6萬平方米。拆遷非成套房10萬平方米,建成經濟適用房50萬平方米。

穩步推進生態市建設。大力開展生態工程建設,北侖電廠脫硫工程完成投資的14.2%,鎮海電廠油改氣項目總投資23.1%,江東南區污水處理廠完成30%的工程量。編制完成《甬江流域污染防治規劃》,科學規劃污染防治措施;確定了寧波化學工業區等3家工業園區和中華紙業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為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全市有105家單位通過ISO14001環境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寧波保稅區通過省級ISO14001示范區驗收。鞏固擴大煙控區和噪聲達標區工作成果,全市建成煙控區25個,面積356.3平方公里。大氣環境和城市噪聲環境質量保持良好水平,環境空氣Ⅰ、Ⅱ級優良天數330天,占全年總天數的90.4%,城市區域環境噪聲52.6分貝,交通干線噪聲68.2分貝。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社會保障

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人口素質不斷提高。年末全市總人口556.7萬人,比上年增加4.01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13.4萬人。人口出生率為8.12‰,死亡率6.04‰,自然增長率2.08‰。

城鎮居民生活質量穩步提高。據抽樣調查,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8元,比上年增長9.6%。市區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11758元,增長4.2%。市區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7.8%。市區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達18.4平方米。

農村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改善。據抽樣調查,農民人均純收入7810元,比上年增長11.3%。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623元,增長8.5%。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1%。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50.4平方米。

社會保障取得新進展。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待遇水平逐步提高。全市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1.3萬人,比上年凈增17萬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6萬人,凈增11.5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75.8萬人,失業保險金標準上調至469元/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啟動,全市參保鄉鎮109個,參保人數達351.4萬人,參保率達92.2%。失地農民保障措施逐步健全,被征地村覆蓋率達到83.6%,參保人員46.4萬人。城鄉低保和社會福利工作得到加強。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7萬人;共有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167個,床位數1.5萬張,收養人員1.2萬人,直接接受社會捐款978.5萬元。

注:

(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字均為初步統計數;

(2)全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全市人均生產總值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

(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全部國有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

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指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項目;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餐飲指:

批發業:年末從業人員20人以上,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

零售業:年末從業人員60人以上,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

餐飲業:年末從業人員40人以上,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以上。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精品偷拍 |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 |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无遮挡 | 亚洲欧美丝袜久久精品 | 午夜打电话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