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
2011年,浙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實施“八八戰略”和“兩創”總戰略,在國際經濟增長減速,國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宏觀環境下,著力穩增長、抓轉型、控物價、惠民生、促和諧,加快啟動實施三大國家戰略,積極幫助中小企業脫困解難,全省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民生進一步改善,實現了“十二五”發展的良好開局。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省生產總值為32000億元,比上年增長9.0%(見圖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8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640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4015億元,分別增長3.6%、9.1%和9.4%。人均GDP為58665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9083美元),增長7.1%。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上年的4.9∶51.6∶43.5調整為4.9∶51.3∶43.8。
圖12006-2011年全省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5.4%,其中居住類上漲5.3%,食品類上漲12.1%(見圖2、表1);商品零售價格上漲5.5%,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0.8%,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5.0%,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8.3%;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7.5%。
圖22006-2011年居民消費價格漲跌幅度
表12011年居民消費價格變動情況(上年=100)
2011年,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5925億元,比上年增長21%,增速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151億元,增長20.8%,增速比上年回落0.9個百分點。
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數94.6萬人,其中39.5萬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2%,比上年末下降0.08個百分點。
二、農業和農村建設
2011年,隨著我省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農林牧漁各業穩定增長,效益提升。
糧食、油料產量增長。全年糧食總產量為781.6萬噸,比上年增長1.4%;油料產量39.9萬噸,增長1.0%(見表2)。
經濟作物播種面積有增有減。全省蔬菜播種面積624.5千公頃,比上年增長0.9%;棉花21.7千公頃,增長4.5%;藥材31.6千公頃,增長3.2%;花卉苗木119.3千公頃,增長10.4%;果用瓜播種面積106千公頃,減少1.7%;甘蔗播種面積11.3千公頃,減少5.9%。
畜牧業、漁業生產穩步發展。生豬年末存欄1282萬頭、出欄1930萬頭,分別比上年增長2.7%、0.4%。全省肉類總產量176萬噸,比上年增長0.4%。漁業生產穩步增長,全省水產品總產量519.8萬噸(含遠洋),比上年增長8.7%,其中海水產品產量415.0萬噸,淡水產品產量104.8萬噸。
農業現代化水平穩步發展。全年凈增有效灌溉面積19.3千公頃,新增旱澇保收面積13.3千公頃,新增機電排灌面積3.5千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254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7%。
表22011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全省完成環境整治村3100個,培育建設中心村403個,受益農戶127.6萬戶。全省90%以上的村實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75%以上農戶家庭實現衛生改廁,55%以上村莊開展了生活污水治理,80%以上行政村完成村莊整治建設。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發展較快,累計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特色村(點)2765個,從業人員10.2萬人,營業收入70.5億元。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878億元,比上年增長10.9%,輕、重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0%和11.5%(見表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增加值1946億元,增長9.6%。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54427億元,增長21.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0940億元,增長12.3%;出口交貨值占銷售產值的比重為20.1%,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
表3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12253億元,比上年增長28.8%,高于工業總產值增幅7.4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率22.0%,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制造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624億元,增長13.4%,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24.1%,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汽車產量為33.7萬輛,增長4.7%,其中轎車產量為30.1萬輛,增長10.0%(見表4)。
表42011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080億元,比上年增長9.9%。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416億元,增長15.3%;股份制企業357億元,增長11.1%;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899億元,下降3.2%;私營企業1116億元,增長16.4%。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7.7%,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1869億元,比上年增長13.9%。資質以上建筑企業利潤總額415億元,增長19.2%;稅金總額450億元,增長24.0%。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14290億元,比上年增長24.8%。非國有投資9695億元,增長28.2%,占固定資產投資的67.8%,其中,民間投資8563億元,增長30.4%,占固定資產投資的59.9%。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97.0億元,比上年增長61.3%;第二產業投資5254億元,增長13.0%,其中,工業投資5212億元,增長13.1%;第三產業投資8939億元,增長32.6%。全年投資項目33309個,比上年增長7.3%,其中,新開工項目17864個,增長8.9%。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4494億元,比上年增長48.5%。商品房銷售額3728億元,下降16.4%。
五、國內貿易
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931億元,比上年增長17.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3%。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0025億元,增長17.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905億元,增長16.3%。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0680億元,增長17.3%;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250億元,增長18.5%。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銷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6.6%,石油及制品類增長40.5%,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21.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1.9%,中西藥品類增長18.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7.1%,日用品類增長14.1%,金銀珠寶類增長53.5%,通訊器材類增長31.7%,家具類增長57.1%。
年末全省有商品交易市場4212家,全年有形市場成交額1.4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1%。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705個,超十億元的市場210個,其中超百億元的市場25個。
六、對外經濟
2011年,進出口總額30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進口930億美元,增長27.3%;出口2164億美元,增長19.9%(見表5),出口總額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排位由2010年的第4位提升到第3位。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表52011年進出口主要分類情況
月度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月均出口180.3億美元,其中7月當月出口209.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民營企業對出口增長的貢獻率持續提高,出口129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8%,高于全省出口平均增速4.9個百分點,占全省出口總值的59.8%;對全省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71.6%,比上年提高6.8個百分點。對歐美市場出口增速明顯放緩,對新興市場出口快速增長(見表6)。
表62011年對主要市場進出口情況
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691個,比上年減少253個,合同外資205.8億美元,實際到位外資116.7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7%和6%。第三產業利用外資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合同外資94.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4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2%和30.3%,分別占外資總額的45.8%和46.3%。
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30.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經審批和核準的境外投資企業和機構共計568家,中方投資34.5億美元,增長2.5%。全年實際對外直接投資21.1億美元,下降19.5%。
七、交通運輸、郵電和旅游
2011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為1198億元,比上年增長9.9%。
全年鐵路、公路和水運完成貨物周轉量8627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21.3%;旅客周轉量1296億人公里,增長3.6%。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2.2億噸,增長8.9%,其中,沿海港口完成8.7億噸,內河港口完成3.6億噸,分別增長10.4%和5.4%(見表7)。
表72011年鐵、公、水路完成運輸量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898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51億元,電信業務總量747億元。
全年本地電話交換機容量2986萬門,比上年減少76萬門。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9605萬戶,比上年增加939萬戶。年末本地電話用戶1948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1168萬戶,農村電話用戶780萬戶;移動電話用戶5756萬戶,全年新增709萬戶。年末全省互聯網用戶數為4944萬戶。
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4080.3億元,比上年增長23.2%。其中,接待國內旅游者3.4億人次,增長16.3%,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85.3億元,增長24.3%;接待入境旅游者773.7萬人次,增長13%,實現旅游外匯收入45.4億美元,增長15.6%。
八、金融、證券和保險
2011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6089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0%,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增長12.0%。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5323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8%,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長13.7%。年末個人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2394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7%(見表8)。
表82011年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情況
全年新增境內上市公司40家,到2011年末,全省共有境內上市公司226家,居全國第2位,累計融資2448億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113家,占全國中小板上市公司總數的17.5%,居全國第2位;創業板上市公司26家,占全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的9.25%。
全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879.3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387.6億元,增長19.0%;人身險保費收入491.7億元,增長17.1%。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56.2億元。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187.4億元,壽險業務賠付支出48.6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賠付支出20.2億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2011年,全省擁有普通高校82所(含籌建2所)。全年研究生招生17565人,在學研究生51846人,畢業生13046人;普通本專科招生27.13萬人,在校生90.75萬人,畢業生23.84萬人。普通高考錄取率85.3%,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7%,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含技工學校)招生27.73萬人,在校生76.5萬人,畢業生21.43萬人;普通高中招生30.05萬人,在校生89.9萬人,畢業生27.71萬人;初中招生49.98萬人,在校生154.6萬人,畢業生57.59萬人。初中入學率為99.92%,鞏固率為99.99%。初中畢業升高中段的比例為98.16%,比上年提高0.19個百分點。小學招生62.88萬人,在校生344.06萬人,畢業生51.78萬人,小學畢業生升學比例為100%。義務教育入學率99.97%,鞏固率99.99%,完成率99.24%。特殊教育招生2174人,在校生13048人。全省擁有幼兒園9649所,在園幼兒187.14萬人。
預計全年全社會科技活動經費支出960億元,比上年增長15.3%;相當于生產總值的3%。研究和發展(R&D)經費支出相當于生產總值的比例為1.92%,比上年提高0.14個百分點。財政科技投入144.04億元,比上年增長18.7%;財政科技撥款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3.75%。
年末,全省有縣及縣以上的獨立研究開發機構146家,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0家,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12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6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試驗基地)173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1333家,企業研究院60家,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52家,擁有省級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124家,國家級示范生產力促進中心12家。全年專利申請17.71萬件,專利授權13.02萬件,分別比上年增長46.7%和13.6%。全年技術市場合同登記13857份,技術交易額68.3億元。
年末,全省有131家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其中國家檢測中心28個,產品質量、體系認證機構5個。有6384家企業獲得強制性產品認證47667張,有31098家企業獲得了管理體系認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73個,全年強制鑒定計量器具616萬臺(件)。全年測繪生產總值28.5億元,測繪基礎經費總投入3.45億元,完成1比10000比例尺地形圖測制與更新2822幅,1比5000比例尺地形圖642幅,提供各種比例尺地形圖10.85萬張。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共有藝術表演團體70個,群藝(文化)館、文化站1612個,公共圖書館97個,博物館100個。省市級廣播電臺、電視臺各12座,縣級廣播電視臺67家。有線電視用戶數1322.52萬戶,比上年增長11.1%;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9.20%和99.38%。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用戶數721.57萬戶。全省已有21部影片取得公映許可證,電視劇頒發發行許可證39部1304集,動畫片頒發發行許可證38部1181集15404分鐘。廣播影視業經營收入197.07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全年觀影2600萬人次,票房收入9.75億元,比上年增長36.5%。共完成29.95萬場農村電影放映任務。
全省14家圖書出版社,共出版圖書9958種,總印數3.2億冊;公開發行報紙71種,年發行量34.2億份,平均每千人每天擁有174份報紙;出版期刊220種,年發行量0.75億冊。全省共有綜合檔案館98個,已開放各類檔案11617個全宗,共計284.6萬卷,31.6萬件。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共有衛生機構1.67萬個(不包括村衛生室),其中醫院、衛生院1934個。醫院和衛生院床位17.69萬張,衛生技術人員29.99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1.81萬人,注冊護士10.87萬人。已設置城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08個、服務站6032個。
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工作和重大傳染病防控工作進一步加強。2011年,累計報告發生甲、乙類傳染病14.2萬例,發病率為261.76/10萬,比上年下降1.3%。“五苗”接種率保持在95%以上。全省孕產婦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6.35/10萬和7.37‰。
2011年,我省運動健兒共取得世界冠軍16個、亞洲冠軍7個、全國冠軍128個。共舉辦國際性體育競賽38項次、全國性競賽116項次。共有4個縣(市、區)和93個鄉鎮通過省級體育強縣、強鎮的檢查驗收。全年發行體育彩票60.7億元,比上年增加7.9億元,增長15.1%。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2011年人口變動抽樣調查,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463萬人,比上年增長0.3%。其中,男性人口2800.2萬人,女性人口2662.8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1.3%和48.7%。全年出生人口51.7萬人,出生率為9.47‰;死亡人口29.5萬人,死亡率為5.40‰;全年自然增長人口22.2萬人,自然增長率為4.07‰。
據對城鄉住戶抽樣調查,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7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3071元,扣除價格因素,分別比上年實際增長7.5%和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11年居全國第3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連續27年列各省(自治區)第1位(見圖3、4)。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437元,比上年實際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644元,實際增長8.9%。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4.6%,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7.6%,比上年上升2.2個百分點。
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為27283元,比上年增加3883元,增長16.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中位數為11553元,比上年增加1557元,增長15.6%。
圖32006-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實際增長速度
圖42006-2011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及實際增長速度
城鄉居民居住條件繼續改善。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6.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60.8平方米。城鄉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繼續增加(見表9)。
表92011年城鄉居民每百戶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社會保障范圍繼續擴大。2011年,全省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新增216萬人,達到1822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新增170萬人、63萬人,達到1514萬人、606萬人;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新增加135萬人、106萬人、114萬人,達到1611萬人、981萬人、97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新增98萬人,達到1312.5萬人。其中,農村1179.5萬人,城鎮133萬人,全省參保率超過90%。已有461萬名被征地農民參加社會保障;585萬人領取基礎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達到月人均1755元,居全國省區前列。
新農合制度不斷鞏固。年末,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871.2萬人,參合率為97.5%,新農合籌資標準比上年增加133元,達到每人每年379元,其中各級財政補助268元,農民個人繳費111元。所有縣(市、區)全部實行門診統籌,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全部達到60%以上,全省平均比例為63%,最高支付限額全部達到當地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以上。第三輪參合農民健康體檢率達58.5%。
社會救助體系更趨完善。2011年,全省在冊低保對象70.2萬人,其中城鎮8.8萬人,農村(未含五保)58萬人,共支出低保金15.5億元,比上年增長20%,平均保障標準為城鎮441.2元/月人、農村307.1元/月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7.1%和25.2%。醫療救助即時結報全面實施,各市、縣(市、區)共安排醫療救助資金5.3億元,支出6.5億元,救助困難群眾81.9萬人次,資助困難群眾參加新農合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23.1萬人。五保、“三無”對象集中供養率分別為97.3%和99.6%。全省投入資金16.5億元,新增各類養老機構床位數2.1萬張,新(改、擴)建305個鄉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和3020個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農村星光老年之家)。年內共發行各類福利彩票92.7億元,比上年增長26.3%,籌集公益金27.4億元。
十二、資源、環境保護和社會安全
2011年,全省水資源量為749.2億立方米。總供用水量222.5億立方米。完成造林更新面積63.3萬畝;更新造林20萬畝,低產低效林改造面積40.4萬畝。年末實有封山(沙)育林面積1216.3萬畝,森林覆蓋率為60.58%(含灌木林)。
全省有氣象雷達觀測站點9個,衛星云圖接收站點25個,區域自動氣象觀測站1505個。全省霾天平均日數117天。69個縣級以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占92.8%,基本保持穩定。11個設區市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天數比例在86.6%-98.4%之間,平均為93.1%。設區城市空氣二氧化硫平均濃度為0.030毫克/立方米,與上年持平。到2011年,八大水系、運河和湖庫地表水171個省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達到71.3%,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76%,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全省八大水系、運河和湖庫地表水省控斷面高錳酸鹽指數平均濃度為3.30毫克/升,比上年下降1.2%。2011年,全省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滿足功能要求比例為61.9%,與上年持平。
2011年末,縣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842萬噸/日。縣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4%,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7%。
2011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8%(見圖5),其中,千噸以上和重點監測用能企業能源消費比上年分別增長5.5%和5.7%,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4.5%和4.4%。2011年,初步核定化學需氧量下降2.81%、二氧化硫下降3.15%,均完成年度減排目標。
圖52006-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
2011年,全省累計建成6個國家生態縣、41個省級生態縣、43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7個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7個省級環保模范城市、274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完成更名的國家級生態鄉鎮238個,國家級生態村9個,省級生態鄉鎮939個。現有全國綠色學校49所、省級綠色學校1095所,國家級綠色社區27個、省級綠色社區702個,省級綠色企業549家,省級綠色飯店340家,省級綠色醫院167家,全國綠色家庭22戶、省級綠色家庭1688戶。國家園林城市(縣城、鎮)22個,省級園林城市36個。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進程,對1.8萬個村莊開展綠化建設,共創建省、市、縣三級綠化示范村5657個,其中省級綠化示范村1352個。生態修復和保護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廢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率由上年的90%提高到91%,生態葬法覆蓋行政村2.75萬個,覆蓋率由上年的83.2%提高到84.3%;公墓、墓地綠化覆蓋率達到74.3%。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35.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17平方米。2011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60平方公里。全年近岸海域共發生赤潮20次,累計面積約1502平方千米,與上年相比,全省海域赤潮發生次數下降2次,累計面積減少59%。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各類事故總量持續下降,連續8年實現“零增長”的目標。全年共發生各類事故24406起,死亡5904人,受傷21370人,直接經濟損失40479萬元,分別比上年下降7.0%、5.1%、8.6%和5.7%。其中,道路交通共發生事故20176起,死亡5107人,受傷21260人,分別比上年下降6.1%、4.4%和7.8%;火災事故共發生3521起,死亡69人,直接經濟損失7914萬元,分別下降6.7%、2.8%和2.9%。
注:
(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
(2)全省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第三產業增加值構成中,其他服務業包括信息傳輸和計算機服務,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等行業。
(4)2011年郵電業務總量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
(5)城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醫療機構許可證第一名稱統計。
(6)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生活消費總支出的比重。
(7)人均收入中位數: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收入水平從低到高順序排列,處于最中間位置的調查戶的人均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