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市委、市政府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帶領全市上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加快建設浙江生態屏障、現代田園城市、美麗幸福家園,全年全市經濟運行穩健,質量效益提升,社會民生和諧穩定。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產總值1380.0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7.40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622.74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669.86億元,增長8.9%。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增長8.4%,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長7.0%,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6.1%,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0.1%,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6.0%。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為6.3:45.1:48.6。全市人均生產總值按戶籍人口計算為53561元,合7933美元,比上年增長7.0%;全市人均生產總值按常住人口計算為63492元,合9404美元,比上年增長6.1%。
市區居民消費價格一季度比上年同期上漲1.8%,上半年上漲1.9%,前三季度上漲1.8%,全年上漲1.9%,其中食品煙酒下跌0.3%,衣著上漲1.5%,居住上漲4.7%(見表1)。
表1居民消費價格變動情況(上年=100)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1.9
一、食品煙酒
99.7
#食品
99.0
#糧食
102.5
菜
90.5
畜肉類
92.9
二、衣著
101.5
三、居住
104.7
四、生活用品及服務
100.2
五、交通和通信
101.3
六、教育文化和娛樂
103.9
七、醫療保健
102.4
八、其他用品和服務
100.5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13.1%,其中:重工業產品出廠價格上漲17.9%,輕工業產品出廠價格上漲3.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16.3%,其中:黑色金屬材料類上漲20.2%,有色金屬材料電線類上漲28.3%,燃料、動力類上漲28.2%,化工原料類上漲10.8%。
全市新增就業人數3.98萬人,有1.79萬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7%,比上年末下降0.12個百分點。
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174.48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1.28億元,增長13.2%。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實現稅收收入89.09億元,增長11.0%,其中增值稅23.47億元,增長21.6%;營業稅及改征增值稅14.09億元,增長8.0%;企業所得稅10.03億元,增長13.7%,個人所得稅4.50億元,增長39.4%。
二、農業和農村建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89.02億元,按可比價比上年增長2.2%。
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13553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07149公頃,油料播種面積38916公頃,蔬菜種植面積41152公頃,果用瓜種植面積6167公頃。
全年糧食總產量70.65萬噸,下降0.5%。油料產量7.16萬噸,增長2.7%,其中油菜籽產量6.59萬噸,增長3.2%。蔬菜產量111.07萬噸,增長2.6%。食用菌產量12.70萬噸,下降5.6%。果用瓜產量17.81萬噸,增長1.9%。茶葉產量8257噸,增長10.0%。水果產量84.71萬噸,增長1.4%,其中柑橘產量59.33萬噸,增長0.2%。
全年肉類總產量22.41萬噸,比上年下降4.3%,其中豬肉17.27萬噸,下降6.6%。全年生豬出欄211.92萬頭,下降12.8%。家禽出欄3652.83萬只,增長1.8%;禽蛋產量3.73萬噸,增長8.4%。蜂蜜產量2.10萬噸,下降11.0%;蜂皇漿產量68.75噸,下降7.9%。牛奶產量181.00噸,下降17.0%。水產品產量6.86萬噸,增長3.8%。
全年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355個,受益農戶4.97萬戶;開展省級農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試點村70個。至年末,建制村已全部實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開展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村1403個,占建制村總數的94%。在建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20個,保護利用一般村106個;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縣1個、示范鄉鎮9個、特色精品村28個。農家樂特色村161個,特色點(各類農莊、山莊、漁莊)221個,經營農戶2803戶,直接從業人員1.21萬人,接待游客3921.45萬人次,全年營業收入21.17億元。全年“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培訓5.19萬人,其中,各類農村實用人才2.11萬人,農村富余勞動力2.58萬人,實現轉移就業0.5萬人,轉移就業率為97%。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年末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979家,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億元以上的企業286家;大中型企業92家。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524.3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完成產值1724.72億元,增長19.9%,其中:重工業1244.53億元,增長23.2%;輕工業480.19億元,增長12.1%。規上工業銷售產值1662.44億元,增長18.7%,產銷率96.39%,比上年下降0.94個百分點。全年完成工業出口交貨值131.60億元,增長19.2%。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機械行業實現產值359.42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化工行業324.21億元,增長24.4%;黑色金屬冶壓業198.80億元,增長44.4%;造紙行業181.73億元,增長18.5%;電力生產供應業129.97億元,增長7.8%;建材行業87.72億元,增長23.6%;有色金屬冶壓業80.47億元,增長91.0%;食品加工業41.92億元,增長5.4%;食品制造業24.01億元,增長5.1%;紡織業40.02億元,增長7.7%;通信設備制造業25.97億元,下降44.3%;木材加工業56.56億元,增長9.5%;飲料制造業32.70億元,增長9.4%。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49.35億元,增長5.9%,占規上工業的38.9%;裝備制造業增加值78.35億元,增長5.4%,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0.4%;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58.06億元,增長13.4%,占規模以上工業的15.1%。主要工業品產量見表2。
表22017年主要工業品產量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紗
萬噸
13.99
0.5
輕革
萬平方米
1396.13
-1.2
人造板
萬立方米
14.04
-8.0
機制紙及紙板
萬噸
167.08
2.7
硫酸(折100%)
萬噸
30.47
10.7
燒堿(折100%)
萬噸
45.32
3.5
尿素(折含氮100%)
萬噸
0.53
-90.3
單晶硅
萬噸
0.11
72.4
飲料
萬噸
27.61
25.9
飼料
萬噸
50.57
7.1
塑料制品
萬噸
3.41
4.3
銅材
萬噸
0.77
-10.3
水泥
萬噸
1680.91
5.1
硅酸鹽水泥熟料
萬噸
1013.09
3.3
氣體壓縮機
萬臺
17.09
24.8
滾動軸承
萬套
3530.00
21.5
變壓器
萬千伏安
2747.46
18.5
粗鋼
萬噸
466.51
2.5
鋼材
萬噸
431.86
-3.8
發電量
億千瓦時
76.40
1.7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48.71億元,增長44.3%,其中利潤98.89億元,增長56.8%。分行業看,機械行業實現利潤11.73億元,下降8.3%;飲料行業7.93億元,下降23.5%;化工行業17.84億元,增長246.6%;造紙行業14.32億元,增長66.3%;建材行業9.07億元,增長109.0%;竹木加工業2.43億元,下降15.4%;農副食品加工業1.48億元,增長74.3%;黑色金屬冶壓業9.68億元,增長405.3%。
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98.5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全市建筑業企業313家,其中:具有一級資質企業28家,二級資質企業96家。全年建筑業實現總產值461.03億元,增長8.0%,超億元產值的企業92家。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47.78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投資30.39億元,增長14.0%;第二產業投資363.75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投資653.64億元,增長12.8%。
全年完成工業投資363.75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制造業投資301.30億元,增長5.6%。木材加工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等9個行業的投資增長20%以上,通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20個行業比上年下降;有13個行業年投資額超10億元,其中7個行業年投資額超20億元: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54.85億元、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43.24億元、非金屬礦物制品業25.96億元、木材加工業23.46億元、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23.32億元、造紙及紙制品業23.08億元、通用設備制造業21.70億元。
全年完成基礎設施投資434.17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投資254.01億元,增長12.3%;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投資58.70億元,增長8.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81.77億元,下降18.3%;教育設施投資18.53億元,增長91.2%;文化藝術業投資7.55億元,增長70.6%;衛生設施投資9.38億元,下降11.7%;體育設施1.50億元,下降24.5%。
全市有省集中開工項目108個,年內全部開工入庫,至年末完成投資199.7億元。
年內柯城航埠低碳小鎮、常山云耕小鎮獲批第三批省級創建特色小鎮,江山木藝時尚小鎮獲省級培育小鎮。至年末,全市共培育和創建了28個省、市級特色小鎮,其中省級創建類特色小鎮7個,省級培育類特色小鎮2個。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58.54億元,比上年增長27.6%,其中住宅投資114.06億元,增長35.7%。本年房屋施工面積870.40萬平方米,增長5.8%;竣工面積243.37萬平方米,下降3.3%。商品房銷售面積287.47萬平方米,增長17.8%,其中:住宅銷售220.36萬平方米,增長12.3%,商業營業用房銷售21.31萬平方米,增長34.7%。商品房銷售額276.06億元,增長49.4%,其中住宅銷售額232.22億元,增長52.6%,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21.99億元,增長8.4%。
年內全市棚戶區改造開工6335套,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3.4%。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4977套,完成任務的101.4%;竣工4108套,完成任務的104.5%;交付入住4597套,完成任務的101.0%;新增低收入家庭租賃補貼489戶,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370.5%。
五、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7.89億元,比上年增長11.3%。
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71.78億元,增長14.9%。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6.46億元,增長11.0%;商品零售165.32億元,增長15.1%。按類值分:糧油、食品類增長14.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47.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6.4%,汽車類增長7.8%,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5.4%。
全市共培育電子商務產業基地32個,入駐電商企業1120家,其中限上電商企業數51家。全年共實現網絡零售額194億元,增長62.2%;居民網絡消費131.1億元,增長30.4%。跨境網絡零售出口額2.8億元。
六、對外經濟
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366.54億元,比上年增長29.3%。其中:出口261.64億元,增長28.9%;進口104.90億元,增長30.4%。
全市有出口實績的企業797家,比上年增加24家,其中當年新啟動出口業務企業153家,增加13家。出口額在100萬元以上企業591家,其中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283家,比去年增加32家。
全市出口排前三位的市場依次是:東盟、歐盟、美國。對東盟出口36.70億元,增長29.6%;對歐盟出口35.48億元,增長26.2%;對美國出口33.04億元,增長21.7%。對這三大主要市場出口額合計占全市出口總額的40.2%。
在主要商品出口中:機電產品出口75.91億元,增長27.6%;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1.31億元,下降1.8%;化工醫藥產品出口67.12億元,增長29.3%;服裝、紡織品出口24.04億元,增長17.6%。
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5家,合同利用外資5.7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6.6%;實際利用外資0.74億美元,增長21.1%。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完成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7.4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4%。
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11569.36萬噸,比上年增長13.4%,其中:鐵路301.40萬噸,增長33.8%;公路11263萬噸,增長14.6%;水運4.9萬噸,增長11.4%;民航601.8噸,下降5.9%。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運輸量5782.75萬人,比上年增長7.2%,其中:鐵路546.67萬人,增長19.2%;公路5210萬人,增長6.0%;水運5.82萬人,增長35.4%;民航20.26萬人,下降2.7%。
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38.53萬輛,比上年增長16.4%,其中:載客汽車34.00萬輛,增長17.5%;載貨汽車4.04萬輛,增長11.6%。私人汽車34.51萬輛,增長15.4%。全市摩托車擁有量16.03萬輛,增長27.7%。年末共有城鄉公共汽車營運車輛1425輛,運送乘客10208.07萬人次,其中城市公共汽車621輛,運送乘客6358.7萬人次。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100%。年末共有出租汽車848輛。
年末各類公路里程8403.0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2.37公里,一級公路362.35公里,二級公路739.73公里,村道3909.93公里。
全年郵電業務收入(含快遞)22.73億元,與上年同期持平,其中郵政業務收入(含快遞)6.16億元,增長3.5%;通信業務收入16.57億元,下降1.0%。全年郵政傳送函件421.3萬件,包裹2.7萬件,訂銷報紙累計3989萬份,訂銷雜志累計180萬份。年末全市共有快遞企業65家,全年實現業務收入4.05億元,下降2.1%;快遞收件5681.1萬件,增長1.7%,其中國際收件18.1萬件,增長74.5%;快遞派件5107.2萬件,增長21.0%。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38.64萬戶,比上年增長4.3%。年末移動電話用戶(辦卡數)336.73萬戶,比上年增長14.5%。電話普及率(固定電話用戶和移動辦卡用戶)146部/百人。互聯網用戶(不含手機)83.85萬戶,互聯網普及率達到89.78%。
全年旅游總收入449.40億元,比上年增長25.5%,其中:接待國內旅游6479.11萬人次,增長21.4%,國內旅游收入449.03億元,增長25.6%。住宿設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數13480人,增長100.7%,住宿設施接待入境游客收入551.60萬美元,增長49.4%。全市擁有星級飯店25家,星級飯店客房間數3439間。至年末,全市共有A級旅游景點59個,名勝風景區4個。
八、金融、證券和保險
全年完成金融業增加值89.4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1%。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135.0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1%,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2112.33億元,增長11.4%。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926.50億元,增長16.3%,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1921.98億元,增長16.3%。年末住戶本外幣存款余額1058.12億元,增長5.9%。
年末共有證券營業部22家,與上年持平,全年證券交易量4644.16億元,比上年下降12.5%;實現傭金收入1.69億元,下降22.2%;期末保證金余額12.28億元,下降28.0%;托管市值310.73億元,增長9.9%;實現利潤0.68億元,下降48.7%;新開證券帳戶37175個,下降42.8%。全市與券商簽約企業91家,掛牌上市企業42家,其中,主板上市企業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37家。
年末共有保險機構38家,全年保費收入58.41億元,比上年增長19.9%,其中:壽險保費收入37.68億元,增長27.4%;財產險保費收入20.73億元,增長8.3%。支付各類賠付額18.32億元,增長7.4%,其中:壽險業務賠付額6.51億元,增長6.1%;財險業務賠付額11.81億元,增長8.2%。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市擁有普通高校2所,其中本科1所、專科1所,在校生13576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3所,在校生2.83萬人。普通高中29所,在校生3.90萬人。普通初中67所,在校生7.35萬人。小學200所,在校生13.34萬人。特殊教育7所,在校生514人。全市擁有幼兒園538所,在園幼兒7.27萬人。
全市學前教育入園率97.34%,小學入學率100%,初中入學率100%,初中畢業升高中段的比例97.87%,高中段毛入學率96.83%,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4.41%。15年教育普及率98.46%,“三殘”兒童入學率95%。
全市有普通高校專任教師723人;普通高中專任教師3492人,學歷合格率99.46%;初中專任教師5600人,學歷合格率100%;小學專任教師8880人,學歷合格率100%;幼兒園專任教師4221人,學歷合格率99.48%;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1636人,學歷合格率95.05%;特殊教育專任教師167人,學歷合格率98.80%。
全市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36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252家。國有獨立研究開發機構16個,企業技術開發機構375個。全年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1項、市級科技進步獎40項。當年專利申請受理8241項,專利申請授權4146項,其中發明493項。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科學技術支出9.05億元,比上年增長19.3%。
年末擁有產品質量檢驗機構81家,法定計量技術機構5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84727件,其中:貿易結算用計量器具57253件,安全防護用計量器具21376件。全年檢驗特種設備17390臺(件),其中:電梯6471臺,壓力容器4509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2個,藝術表演場所建筑面積11500平方米。公共圖書館7個,面積26158平方米,藏書量2648.73千冊。博物館5個,面積29967平方米。文化館7個,面積20592平方米。文化站102個,面積96943平方米。有廣播電臺6座,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1%。電視臺6座,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1%。數字電視用戶數74.96萬戶。全年城市影院觀看電影觀眾264.23萬人次,票房收入7992.92萬元。全市日均發行《衢州日報》5.2萬份,《衢州晚報》5.5萬份。年有綜合檔案館7個和國家專門檔案館1個,面積36918.75平方米,館藏檔案全宗1151個。全年查閱檔案、資料2.51萬人次,44648卷/件次。
年末共有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1792家,共有病床床位13968張,衛生技術人員17406人,其中醫生6784人。年末共有疾病控制中心7個,公共衛生人員242人。孕產婦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3.77/10萬和3.69‰。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5.12%。
全年舉辦市、縣運動會354次,參加人次14.17萬人。在全國及全省各類體育比賽中,全市共獲金牌230枚、銀牌188枚、銅牌189枚。年內成功承辦世界青年暨女子小金屬球錦標賽、2017年全國健美操錦標賽、2017年全國中小學國際跳棋錦標賽等重大賽事。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戶籍總人口257.81萬人,其中男性人口131.58萬人、女性人口126.22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1.0%和49.0%。全年出生人口3.41萬人,出生率為13.21‰;死亡人口2.47萬人,死亡率為9.59‰;全年凈增人口0.94萬人,自然增長率為3.62‰。根據全市5‰人口抽樣調查結果推算,全市常住人口為218.5萬人,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55.7%。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78元,增長9.8%,扣除價格因素增長7.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77元,增長9.4%,扣除價格因素增長7.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5元,增長9.8%,扣除價格因素增長7.8%。全體居民生活消費支出16794元,增長5.8%,扣除價格因素增長3.8%。其中,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為21934元和12181元,增長5.1%和6.4%,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3.1%和4.4%。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8.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78.8平方米。
表32017年常住居民每百戶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單位
城鎮居民
農村居民
洗衣機
臺
94
71
電冰箱
臺
104
101
空調器
臺
169
98
摩托車
輛
12
22
家用汽車
輛
42
25
彩色電視機
臺
163
160
固定電話
部
34
26
移動電話
部
251
255
家用電腦
臺
88
46
年末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180.43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9%,其中:企業職工參保人數68.99萬人,增長6.9%;機關事業參保人數8.55萬人,增長1.7%;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2.88萬人,下降1.1%。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238.01萬人,下降0.8%,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4.33萬人,增長1.9%;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73.68萬人,下降1.7%。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28.79萬人,增長8.3%;全年享受失業保險待遇人數9328人,下降6.3%。參加工傷、生育保險的職工分別37.65萬人和32.40萬人,分別增長0.9%和10.1%。正常繳費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均水平超過3600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135元。
年末擁有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124個,床位19892張,在院人數5870人。農村五保人員集中供養率98.55%,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率100%。
年末在冊低保對象84399人,其中,城鎮4992人,農村79407人,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為每人每月612元和459元。低保資金(含各類補貼)支出2.87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全年支出醫療救助資金1.44億元,比上年增長18.0%。
十二、資源、環境和社會公共安全
全年完成造林更新面積1.972千公頃,比上年下降30.1%,其中,人工造林0.525千公頃,跡地更新1.447千公頃。森林撫育面積8.456千公頃,完成義務植樹331萬株。新植珍貴樹木259.6萬株,重點建設珍貴彩色森林1.48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為71.5%(2009年普查數據)。
全市地表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為100%,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全市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全市區空氣質量(AQI)優良天數比例86.8%;PM2.5濃度平均值為每立方米42微克。市區區域環境噪聲52.2分貝,符合功能區要求。
初步預計,全年全市萬元GDP綜合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3.5%以上,五項減排指標年度計劃目標(化學需氧量削減3.8%,氨氮削減3.6%,二氧化硫削減4%,氮氧化物削減4%,VOCs重點工程減排量0.1萬噸)可全面完成。
全市共新增省級綠色家庭23戶、省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3個。建成公益林優質林分面積370萬畝,完成平原綠化擴面17921畝。
全年自然災害受災人口34.53萬人次,倒塌房屋341間,無因災死亡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34.98千公頃,其中絕收面積2.06千公頃。因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6.64億元,其中農業經濟直接損失3.74億元。
全年共發生各類事故(包括工礦商貿企業、道路交通、水上運輸、漁業船舶、鐵路運輸事故)210起,死亡155人,受傷126人。其中,較大事故2起(道路交通領域)、死亡7人,事故數和死亡人數均與上年持平。從行業領域來看,工礦商貿領域共發生事故31起、死亡29人;道路交通領域共發生事故179起、死亡126人。未發生造成人員傷亡或經濟損失大于100萬的生產經營性火災事故。水上運輸、漁業船舶、鐵路運輸等行業領域未發生事故。據調查,全市群眾安全感滿意率97.28%,列全省第3位。
十三、城市建設
全市城區面積773.2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136.0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83.66萬人(含暫住人口)。全市日供水能力119.28萬立方米/日(含自建設施供水),全年供水總量13120萬立方米(其中公共供水11509萬立方米)。全市用氣人口80.92萬人,燃氣普及率96.72%(按城區人口計算),其中:液化氣供氣量32690噸,人工煤氣供氣量429萬立方米,天然氣供氣量16142萬立方米。全市共有污水處理廠9座(含企業),日處理能力29.6萬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率94.92%。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率100%。市區人均城市道路面積33.86平方米。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46%,建成區綠地率35.80%,全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24平方米(城區范圍)。
注: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
2、全市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統計指標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以上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指標范圍為500萬以上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