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麗水調查隊
2018年3月20日
2017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圍繞“打好五張牌、培育新引擎、建設大花園”的新定位新要求,全面推進“綠色發展、科學趕超、生態惠民”,大力實施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美麗麗水、民生改善、改革創新五大行動,全市經濟穩中向好,社會和諧穩定,較好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
一、綜合
2017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69.2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0.11萬人,鄉村人口189.17萬人;男性人口138.41萬人,女性人口130.86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1.4%和48.6%。全年出生人口39205人,出生率為14.59‰;死亡人口24649人,死亡率為9.18‰;自然增長率為5.42‰。
初步核算,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GDP)1298.20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9.4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56.9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41.79億元,分別增長3.7%、6.3%和7.7%,第三產業對GDP的增長貢獻率為53.0%。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9:44.9:47.2調整為7.7:42.9:49.4。人均GDP為59674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8838美元),增長5.6%。
2017年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5%,其中:消費品價格同比上漲1.2%,服務價格同比上漲2.1%,工業品價格上漲2.4%。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7%。
2017年財政總收入180.46億元,比上年增長9.5%;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2.91億元,同口徑增長11.5%。民生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一般公共預算民生類支出299.37億元,增長12.9%。
2017年新增城鎮就業18386人,其中7795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605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6%,比上年下降0.21個百分點。
二、農業和農村
2017年糧食播種面積82.97千公頃,比上年下降1.8%;糧食總產量45.67萬噸,比上年下降0.4%。油菜籽播種面積7.93千公頃,下降1.4%;蔬菜47.51千公頃,增長0.6%;花卉苗木1.28千公頃,增長6.3%;中藥材4.77千公頃,增長3.4%;果用瓜3.09千公頃,增長1.4%。
生豬年末存欄43.06萬頭,年內出欄73.87萬頭,均比上年下降2.6%;全年肉類總產量8.86萬噸,下降0.7%;水產品總產量2.19萬噸,增長3.9%。
2017年新建糧食生產功能區70個,累計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511個,總面積45萬畝。累計建成現代農業園區89個,總面積76.87萬畝。其中,現代農業綜合區13個,主導產業示范區28個,特色農業精品園48個。
新培育農產品旅游地商品生產經營主體234家、農產品旅游地商品292個,實現營銷額32.3億元。新增綠色、有機和無公害認證農產品132個,新增地理標志農產品2個。“麗水山耕”區域公用品牌背書農產品累計達695個。
年末,建制村全部實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縣1個、示范鄉鎮10個、特色精品村29個。累計發展農家樂特色村193個,特色點(各類農莊、山莊、漁莊)297個,經營農戶3881戶。全年農家樂(民宿)共接待游客2787.8萬人次,增長25.6%;實現營業收入31.2億元,增長34.0%。“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培訓67206人,其中,各類農村實用人才16579人,農村富余勞動力8428人,實現轉移就業6785人。年末金融系統涉農貸款余額868.87億元,增長7.1%。林權抵押貸款余額達60.79億元,增長11.1%。
2017年,新增麗水綠谷智慧小鎮、青田千峽小鎮、遂昌湯顯祖戲曲小鎮、云和木玩童話小鎮等4個省級創建小鎮,累計達到12個,實現縣(市、區)全覆蓋。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7%。銷售產值增長9.5%,其中出口交貨值增長19.7%。
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0.7%、13.7%、12.8%、4.2%,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1%、25.7%、27.0%、10.5%,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率36.6%,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10大傳統制造業產業增加值增長5.9%。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比上年下降4.8%。其中,高新技術、裝備制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利潤總額分別增長14.9%、0.9%和4.7%。勞動生產率20.17萬元/人,比上年提高8.3%。
2017年建筑業增加值95.27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具有資質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總產值360.7億元,增長13.7%。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903.84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民間投資499.36億元,占比55.2%。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19.53億元,比上年增長1.5%;第二產業投資213.38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投資670.93億元,增長13.2%。投資項目2857個,比上年增長18.7%,其中新開工項目1940個,增長16.6%。
2017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90.46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其中住宅投資127.12億元,增長14.5%。商品房銷售面積265.75萬平方米,增長10.4%;商品房銷售額244.15億元,增長17.5%。
五、國內貿易
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5.96億元,比上年增長11.3%。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06.15億元,增長11.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29.82億元,增長8.7%。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544.14億元,增長8.9%;餐飲收入額91.82億元,增長27.4%。網絡零售額259.8億元,增長39.4%;居民網絡消費162.5億元,增長31.9%。
年末已登記商品交易實體市場100個,交易額為336.35億元,比上年下降5.3%。其中,1億元以上市場43個,成交額306.20億元;10億元以上市場10個,成交額212.63億元。
六、對外經濟
2017年全市貨物進出口總額222.84億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出口205.00億元,下降1.8%;進口17.84億元,增長3.9%。對“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出口77.75億元,增長4.5%。
2017年服務貿易進出口額93.95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出口78.50億元,增長16.1%。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占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的29.7%,比重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
新設外商直接投資項目25個,比上年減少11個;合同外資3.6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17億美元,分別增長11.8%和下降2.1%。
七、交通運輸、郵電和旅游
2017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1.89億元,比上年增長4.9%。
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1553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9公里。公路和水運完成貨物周轉量78.44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5.4%;公路和水運旅客周轉量12.28億人公里,下降18.0%。鐵路客運量578.03萬人,增長21.1%;貨運量188.80萬噸,增長27.2%。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35.89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1.8%,其中個人汽車32.96萬輛,增長12.3%。民用轎車保有量31.39萬輛,增長12.6%,其中個人轎車29.72萬輛,增長12.9%。
2017年全市郵政企業和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0.03億元,增13.9%;業務總量22.34億元,同比增長22.0%。
年末,移動電話用戶267.95萬戶,其中使用3G、4G移動電話用戶233.41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76.60萬戶,增加10.34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214.89萬戶,增加38.61萬戶。全市快遞業務量8502.79萬件,比上年增長13.6%。
2017年實現旅游總收入644.37億元,增長20.3%。其中國內旅游收入572.67億元,增長20.7%;旅游外匯收入10.62億美元,增長15.3%。2017年成功創建龍泉寶溪景區1家4A級景區,累計創建20家4A級景區。
八、金融、證券和保險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309.0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4%,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增長8.6%。年末住戶本外幣存款余額1392.75億元,增長9.8%。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734.07億元,增長11.5%,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長11.6%。年末主要農村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382.66億元,比年初增加46.26億元。
年末境內上市公司3家,累計融資40億元。其中,主板上市公司1家,占全省主板上市公司的0.2%;中小板上市公司2家,占全省中小板上市公司的1.6%。
2017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48.51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7.98億元,增長4.6%;人身險保費收入30.53億元,增長16.7%。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6.51億元,下降2.8%。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10.89億元,人身險賠付支出5.62億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市小學214所,招生2.53萬人;在校生16.24萬人,比上年減少2.5%。初中74所,招生2.82萬人;在校生7.82萬人,比上年增加4.5%。全市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7所,招生0.96萬人,在校生2.93萬人。普通高中22所,招生1.16萬人,在校生3.38萬人,畢業生1.07萬人。
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含獨立學院及籌建院校)。本科、?普猩壤秊54.4%、45.6%;高考錄取率為93.33%,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50.89%。
義務教育中小學專任教師1.57萬人,比上年增長1.2%。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比例分別為45.9%和81.3%。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例為36.5%。
全市幼兒園487所,比上年減少6.6%。在園幼兒7.95萬人,比上年增長2.1%。幼兒園專任教師0.51萬人,比上年增加146人;幼兒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9.78%。
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5家,累計289家。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95家,累計690家。全年專利申請量1.09萬件,比上年增長37.0%;授權量0.57萬件,增長15.2%,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333件,增長2.2%。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科技支出7.27億元,比上年增長14.3%。新增“浙江制造”標準6個。有效期內年末累計省名牌產品96個,比上年增加1個。
全年有44家企業獲得205張3C證書。法定計量技術機構9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22.2萬臺件。157家企業獲得了管理體系認證。
十、衛生和文化體育
年末,全市衛生機構1699個(含村衛生室、診所),其中,醫院54個,鄉鎮衛生院18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8個,診所(衛生所、門診部、醫務室)542個,村衛生室835個。衛生技術人員19067人,比上年末增長3.6%,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913人,注冊護士7676人,分別增長8.8%和4.0%。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3256張,增長3.9%。醫院年診療1011.67萬人次,增長5.3%。孕產婦死亡率7.03/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72‰,嬰兒死亡率2.85‰。
全市公共圖書館10個,文化館10個,文化站173個,博物館18個。有線廣播電視用戶數46.2萬戶,比上年下降8.6%。
全市綜合檔案館10個。館藏各類檔案1728個全宗,共計139萬卷118.9萬件,其中已開放全宗1257個,共計80.1萬卷。
2017年麗水運動員在各類國際性、洲際性、全國性比賽中共獲得世界青年錦標賽冠軍3個,全國各類比賽冠軍27個。全年銷售體育彩票4.16億元,增長3.7%。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29元,比上年增長9.6%,扣除價格因素增長8.0%。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8996元和18072元,分別名義增長8.4%和9.8%,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6.8%和8.2%。
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156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2%。其中,城鎮常住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為27017元和15222元,增長6.8%和9.2%。
年末城鎮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5.5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3平方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60.7平方米,增加2.5平方米。年末每百戶城鎮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35.2輛,比上年末增加1.2輛;每百戶農村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17.7輛,增加3.4輛。
年末全市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68.6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75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2.0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9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3.1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78.1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5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6.7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38萬人。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累計參保人數3.02萬人。正常繳費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2123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135元。
年末在冊低保對象8.56萬人,其中,城鎮0.73萬人,農村7.83萬人。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為每人每月378.17元和302.37元,分別增長2.9%和14.2%。新增各類機構養老床位數1362張,新建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46個。
2017年發行各類福利彩票5.24億元,籌集公益金1.44億元。
2017年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374套,竣工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489套。
十二、資源、環境保護和社會安全
2017年全市平均降水量為1512.3毫米,比上年減少23.0%。水資源總量171.74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減少7.0%;人均水資源量為7856.42立方米,比上年減少32.1%。
2017年完成更新造林面積5576.3公頃。其中,人工造林1280公頃,無林地和疏林地封育252公頃,跡地更新4043公頃。森林撫育面積30831公頃,完成義務植樹422.37萬株。全市森林覆蓋率為80.79%(含灌木林)。
全市年平均氣溫18.8度。市區PM2.5濃度平均為33微克/立方米,日空氣質量(AQI)優良天數比例為93.2%。
全市96個地表水斷面Ⅰ~Ⅲ類水質斷面占99%,無劣Ⅴ類水質斷面?h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缧姓䥇^域河流交接斷面中,滿足水環境功能區目標水質要求斷面占100%。
全市城市污水處理率95.75%,比上年提高2.67個百分點。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城市用水普及率100%,城市燃氣普及率99.46%。
年末,累計建成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2個,國家級生態縣(市、區)6個,省級生態縣(市、區)9個,省級環保模范城市2個。國家級生態鄉鎮92個,省級生態鄉鎮165個,國家級、省級生態鄉鎮占比分別達到53.2%、95.4%。
全市建成區綠地面積3808.74公頃,其中公園綠地面積1253.99公頃,建成區綠地率35.7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70平方米。
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比上年下降11.8%,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6.6%。
2017年因山洪爆發等自然災害倒塌房屋490間,損壞房屋1680間。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85起、死亡147人、受傷88人,同比分別下降25.4%、26.9%和40.9%。未發生各類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注釋:
(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全市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人均生產總值按年平均常住人口口徑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