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統(tǒng)計局
國家統(tǒng)計局杭州調查隊
2019年,全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fā)展理念,堅持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干好一一六、當好排頭兵”目標,全力推動穩(wěn)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保穩(wěn)定,著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經濟社會發(fā)展實現穩(wěn)中有進、進中提質,“十三五”規(guī)劃主要指標進度符合預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進展。
一、綜合
(一)經濟增長。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qū)生產總值15373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326億元,第二產業(yè)增加值4875億元,第三產業(yè)增加值10172億元,分別增長1.9%、5.0%和8.0%。三次產業(yè)結構調整為2.1:31.7:66.2(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和我國GDP核算制度規(guī)定,2018年杭州GDP修訂為14307億元,三次產業(yè)增加值結構為2.1:32.8:65.1)。全市人均地區(qū)生產總值達152465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2102美元)。
數字經濟持續(xù)引領。數字經濟核心產業(yè)增加值3795億元,增長15.1%,高于GDP增速8.3個百分點,占GDP的24.7%。數字內容、軟件與信息服務和電子商務分別增長16.3%、15.7%和14.6%。
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9378億元,占GDP的61.0%,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年末,全市私營企業(yè)63.2萬戶,比上年末增長14.0%;個體工商戶61.0萬戶,增長19.6%。
(二)財政收支。
全年財政總收入3650.0億元,增長5.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66.0億元,增長7.7%,其中稅收收入1791.2億元,增長8.5%,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91.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52.9億元,增長13.7%,其中民生支出1535.3億元,增長15.2%,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8.6%,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2012-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及增速
(三)市場價格。
全年市區(qū)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3.1%,其中醫(y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7.0%、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6.3%。商品零售價格上漲3.1%。工業(yè)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0%,工業(yè)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3.2%。
市區(qū)居民消費價格漲跌幅(%)
項目
2018年
2019年
市區(qū)居民消費價格
2.3
3.1
1.食品煙酒
2.7
6.3
其中:糧食
0.7
1.1
鮮菜
8.6
3.4
畜肉類
-2.3
23.1
鮮瓜果
5.2
14.6
2.衣著
1.4
1.3
3.居住
3.7
0.9
4.生活用品及服務
0.6
3.0
5.交通和通信
1.3
-1.0
6.教育文化和娛樂
1.5
4.3
7.醫(yī)療保健
2.0
7.0
8.其他用品和服務
0.0
2.8
(四)人口就業(yè)。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36.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5.4萬人,其中城鎮(zhèn)人口813.3萬人,占常住人口的78.5%,比上年末提高1.1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為11.1‰,自然增長率為6.0‰。全市戶籍人口795.4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1.65‰,自然增長率為6.97‰。全市新增城鎮(zhèn)就業(yè)人員34.0萬人,安置失業(yè)人員再就業(yè)6.4萬人。年末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1.8%。
2019年末常住人口數及其構成
指標
年末常住人口數(萬人)
比重(%)
常住人口
1036.0
-
其中:城鎮(zhèn)
813.3
78.5
鄉(xiāng)村
222.7
21.5
其中:男性
530.7
51.2
女性
505.3
48.8
其中:0-14歲
133.7
12.9
15-64歲
769.7
74.3
65歲及以上
132.6
12.8
二、農業(yè)和農村
全年農林牧漁業(yè)增加值333億元,增長2.1%,其中農業(yè)210億元、林業(yè)48億元、漁業(yè)31億元,分別增長2.5%、3.9%和2.2%;農林牧漁專業(yè)及輔助性活動7.0億元,增長9.2%;牧業(yè)37億元,下降5.0%。
全年糧食總產量49.6萬噸,蔬菜產量340.1萬噸,水果產量82.6萬噸,水產品產量21.4萬噸,肉類產量19.6萬噸。市級“菜籃子”基地541個,其中新建27個。新啟動4個省級重點歷史文化村、72個市級精品村、7個風情小鎮(zhèn)、8條精品示范線建設。農家樂(民宿)接待游客8489.8萬人次,實現經營收入80.8億元,分別增長23.3%和18.5%。農村電商銷售額142.6億元,增長18.8%。
全年培訓農村實用人才14426人。累計創(chuàng)建省級“田間學校”51家、市級農民教育培訓實訓基地67家。
三、工業(yè)和建筑業(yè)
全年工業(yè)增加值4288億元,增長5.3%,其中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3531億元,增長5.1%。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中高新技術產業(yè)、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裝備制造業(yè)增加值分別增長8.5%、13.1%和7.8%,占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的61.7%、37.6%和46.5%;八大高耗能行業(yè)增加值占比23.6%,下降0.3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1914億元,增長0.3%,新產品產值率42.8%,工業(yè)產品產銷率為98.5%。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實現利潤1087億元,增長10.7%。規(guī)上工業(yè)全員勞動生產率35.2萬元/人,比上年增長8.7%;規(guī)上工業(yè)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2%,降幅比上年擴大1.3個百分點。
2012-2019年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及增速
全年建筑業(yè)增加值588億元,增長1.6%。
四、交通運輸和郵電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yè)增加值398億元,增長4.4%。
全年貨運量3.6億噸,增長3.2%。客運量2.1億人次,增長3.8%。至年末蕭山國際機場開通航線301條,其中國際航線63條,港澳臺航線6條。航空客運吞吐量達4011萬人次,貨物吞吐量69.0萬噸,分別增長4.9%和7.7%。地鐵客運量6.3億人次,增長19.3%。
年末社會機動車保有量297.6萬輛,增長3.3%。民用汽車保有量269.0萬輛,增長12.7%,其中私人汽車216.2萬輛,增長4.1%。
全年郵政企業(yè)和規(guī)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yè)實現業(yè)務收入402.3億元,增長10.3%,其中快遞業(yè)務收入326.8億元,增長10.2%。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33.1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817.9萬戶;寬帶用戶554.5萬戶。
2019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運量和客運量
指標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全社會貨運量(萬噸)
36384
3.2
鐵路(萬噸)
537
35.8
公路(萬噸)
31732
3.7
水路(萬噸)
4073
-4.0
航空(萬噸)
41
9.8
全社會客運量(萬人次)
20888
3.8
鐵路(萬人次)
8874
17.8
公路(萬人次)
9360
-6.7
水路(萬人次)
610
1.1
航空(萬人次)
2044
4.5
五、金融
全年金融業(yè)增加值1789億元,增長9.1%。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45287.0億元,增長13.8%;貸款余額42245.2億元,增長15.4%。
2019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及增速
指標
年末數(億元)
比上年末增長(%)
各項存款余額
45287.0
13.8
其中:住戶存款
11901.3
16.7
非金融企業(yè)存款
20280.3
16.5
各項貸款余額
42245.2
15.4
其中:住戶貸款
16518.0
18.5
非金融企業(yè)及機關團體貸款
25375.5
13.6
其中:短期貸款
8113.7
5.7
中長期貸款
14683.2
16.4
票據融資
1627.3
44.5
年末上市公司192家,其中境內上市146家;全年新增上市公司22家,IPO融資162.3億元,增長64.6%。中小板上市公司34家,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43家。
全年保費收入846.3億元,增長27.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70.9億元,增長14.5%;人身險保費收入575.4億元,增長34.7%。支付各類保險賠款243.1億元,增長19.9%,其中財產險162.1億元,增長21.1%;人身險81.0億元,增長17.4%。
六、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開發(fā)
(一)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6%,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2%,交通投資增長16.9%;高新技術產業(yè)投資增長8.4%。從產業(yè)投向看,第二產業(yè)投資增長6.2%,其中工業(yè)投資增長5.6%;第三產業(yè)投資增長12.2%。
(二)房地產開發(fā)。
全年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增長10.7%,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2.6%,辦公樓投資增長13.4%,商業(yè)營業(yè)用房投資下降5.9%。年末房屋施工面積11996萬平方米,增長2.1%;新開工面積2435萬平方米,下降10.1%;竣工面積1728萬平方米,增長5.5%。商品房銷售面積1514萬平方米,下降9.7%。
2019年房地產開發(fā)和銷售主要指標
指標
實績數
比上年末增長(%)
房地產開發(fā)施工面積(萬平方米)
11996
2.1
其中:住宅(萬平方米)
6263
1.7
房地產開發(fā)竣工面積(萬平方米)
1728
5.5
其中:住宅(萬平方米)
964
14.5
商品房銷售面積(萬平方米)
1514
-9.7
其中:住宅(萬平方米)
1284
-3.4
七、國內貿易
全年批發(fā)和零售業(yè)增加值1225億元,增長3.3%;住宿和餐飲業(yè)增加值234億元,增長4.0%。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15億元,增長8.8%,按消費類型統(tǒng)計,商品零售5505億元,增長8.8%,餐飲收入710億元,增長8.6%。限額以上批零單位可穿戴智能設備零售額增長38.4%,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增長21.7%;限額以上批零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增長20.0%,占限額以上批零單位商品零售總額的25.5%。
2012-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八、對外經濟
(一)對外貿易。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5597億元,增長6.7%,其中出口3613億元,增長5.7%,進口1984億元,增長8.5%。高新技術產品出口569億元,增長9.7%,機電產品出口1550億元,增長6.1%。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1177億元,占出口總額32.6%。服務貿易出口124.9億美元,增長19.0%。
全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952.1億元,增長28.8%,其中出口658.8億元,進口293.3億元,分別增長26.4%和34.6%。
2012-2019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及增速
(二)利用外資。
全年新引進外商投資企業(yè)736家,其中總投資3000萬美元以上企業(yè)118家。實際利用外資69.4億美元,增長1.7%,其中第二產業(yè)11.5億美元,下降7.8%,第三產業(yè)57.9億美元,增長3.8%。至年末,126家世界500強企業(yè)來杭投資219個項目。
(三)對外合作。
年末全市設立各類境外投資企業(yè)(機構)2237個,增長11.4%。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yè)額27.4億美元,增長6.0%。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zhí)行額71.9億美元,增長3.9%。
九、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一)人民生活。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61元,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7%。按常住地分,城鎮(zhèn)、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66068元和36255元,增長8.0%和9.2%,扣除價格因素增長4.8%和5.9%。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0016元,增長7.1%。按常住地分,城鎮(zhèn)、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44076元和26296元,增長5.9%和8.6%,扣除價格因素增長2.7%和5.3%。
2019年全市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支主要指標
全體居民
城鎮(zhèn)居民
農村居民
指標名稱
絕對數(元)
增速(%)
絕對數(元)
增速(%)
絕對數(元)
增速(%)
人均可支配收入
59261
9.0
66068
8.0
36255
9.2
(一)工資性收入
34136
8.9
37845
7.9
21601
9.1
(二)經營凈收入
6584
8.2
5849
10.4
9067
6.4
(三)財產凈收入
8111
12.6
10045
10.6
1574
14.1
(四)轉移凈收入
10430
7.4
12329
5.3
4013
14.8
人均消費支出
40016
7.1
44076
5.9
26296
8.6
年末城鎮(zhèn)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8.2平方米,每百戶居民家庭擁有家用汽車62.6輛、空調250.2臺,分別增長4.9%和2.9%,每百戶居民家庭擁有家用電腦89.8臺,下降10.6%。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74.1平方米,每百戶居民家庭擁有家用汽車52.7輛、空調211.4臺,分別增長3.5%和2.4%,每百戶居民家庭擁有家用電腦60.2臺,下降14.5%。
(二)社會保障。
年末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參保人數、城鎮(zhèn)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704.7萬人和671.1萬人,增長5.0%和6.1%;年末失業(yè)、職工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486.7萬人和556.7萬人,增長5.9%和7.0%。主城區(qū)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調整至每人每月1041元,增長9.0%。年末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0.25萬人,全年發(fā)放困難家庭救助金8.88億元,增長3.6%。
社會保障相關待遇標準
2019年
2018年
失業(yè)保險金最低標準(市區(qū)城鎮(zhèn)居民)
1608元/月
1608元/月
城鄉(xiāng)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市區(qū)不含臨安)
1041元/月
955元/月
城鄉(xiāng)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桐廬、淳安、建德)
833元/月
764元/月
城鄉(xiāng)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臨安)
989元/月
860元/月
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市區(qū))
2010元/月
2010元/月
(三)社會福利。
年末全市擁有城鄉(xiāng)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服務照料中心2898個。擁有各類福利院、敬老院320所,床位7.36萬張,收養(yǎng)人員3.05萬人。兒童福利機構8個,床位1040張。全年發(fā)行各類福利彩票30.27億元,下降2.8%。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一)科學技術。
全年發(fā)明專利申請量和發(fā)明專利授權量分別為43356件和11748件,增長18.7%和14.4%。累計擁有市級以上企業(yè)技術中心749家,其中國家級42家;國家技術創(chuàng)新示范企業(yè)11家,省級技術創(chuàng)新示范企業(yè)11家。科技企業(yè)孵化器178家,其中國家級41家,省級92家。眾創(chuàng)空間180家,其中省級132家。全年簽訂技術合同總量15612項501.1億元,分別增長12.7%和31.8%。
全年研究與試驗發(fā)展(R&D)經費支出占地區(qū)生產總值比重3.4%左右。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科技支出148.2億元,增長25.4%。
(二)教育。
年末全市擁有普通高等學校40所,在校學生51.9萬人,增加2.2萬人,其中研究生7.2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67.3%;普通高中87所,在校學生11.8萬人,增加0.4萬人;職高和中等專業(yè)學校37所,在校學生6.1萬人,與去年持平;初中269所,在校學生24.4萬人,增加0.9萬人,初中畢業(yè)生升入各類高中比例為99.75%;小學489所,在校學生61.7萬人,增加2.6萬人;幼兒園1020所,在園幼兒35.0萬人,增加0.7萬人,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為99.1%。累計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28.7萬人。各級各類中外合作辦學項目70個,其中市屬高校項目8個,高中段學校項目7個。
十一、文化旅游、衛(wèi)生健康和體育
(一)文化旅游。
全年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增加值3735億元,增長15.6%。年末全市擁有文化館(不含省)14個,公共圖書館15個(不含省)。博物館、紀念館75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8處。全年制作電視劇7部357集,網絡電視劇6部,網絡電影13部,網絡動畫片2部。放映電影274萬場次,電影票款收入15.8億元。年末有線電視注冊用戶298.1萬戶。“杭州刺繡”等24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入選首批浙江省傳統(tǒng)工藝振興目錄。
全年旅游休閑產業(yè)增加值1191億元,增長12.1%。旅游總收入4005億元,增長18.3%;旅游總人數20813.7萬人次,增長15.1%,其中接待入境過夜游客113.3萬人次,增長5.7%。年末各類旅行社895家,增長5.5%。星級賓館126家,其中五星級23家。A級景區(qū)103個,其中5A級3個。
(二)衛(wèi)生健康。
全年健康產業(yè)增加值975億元,增長12.5%。年末擁有各類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5925個,其中醫(yī)院343個,比上年末分別增長10.2%和8.5%。各類專業(yè)衛(wèi)生技術人員12.7萬人,其中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4.9萬人,注冊護士5.5萬人,分別增長8.2%、8.9%和10.2%。擁有床位8.6萬張,其中醫(yī)院床位8.0萬張,分別增長5.5%和6.4%。全市醫(yī)療機構完成診療人數14640.7萬人次,增長5.5%。全市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1.65‰和2.35‰。孕產婦死亡率為2.75人/10萬。
(三)體育。
全年運動員獲得國際性比賽獎牌50枚,其中金牌23枚,銀牌11枚;全國性獎牌410枚,其中金牌160枚,銀牌114枚。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跳臺滑草體能大比武單項第一名。舉辦杭州馬拉松、國際(杭州)毅行大會、首屆中國-新西蘭青少年高爾夫球團體對抗賽、2019年杭州國際網球邀請賽等本土國際品牌賽事。
全年銷售體育彩票33.97億元,下降21.8%。
十二、城市建設
全年境內公路總里程達到166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32公里。年末主城區(qū)公共交通運營線路402條,其中新辟線路15條,優(yōu)化線路45條。地鐵運營里程135.4公里,在建里程381公里。
全市用電量817億千瓦時,增長2.5%,其中三次產業(yè)用電679億千瓦時,增長1.6%;城鄉(xiāng)居民生活用電138億千瓦時,增長7.0%。
全市新建成停車泊位100021個,其中公共泊位11271個。
十三、環(huán)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年市區(qū)空氣優(yōu)良天數287天,優(yōu)良率78.6%。市區(qū)PM2.5平均濃度37.7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值41微克/立方米,上升2.5%;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值7微克/立方米,下降22.2%。市控以上斷面達標率98.1%,提高1.9個百分點。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6.84%。
全年共發(fā)生各類事故229起、死亡190人,分別下降27.3%和38.5%。
公報注釋:
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為年度初步數據。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分項與合計不等的情況。
2.全市地區(qū)生產總值和各產業(yè)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三次產業(yè)劃分執(zhí)行國家統(tǒng)計局2018年修訂的《三次產業(yè)劃分規(guī)定(2012)》。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登記失業(yè)率、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市人力社保局;私營企業(yè)、個體工商戶、專利數據來自市市場監(jiān)管局;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農業(yè)園區(qū)、美麗鄉(xiāng)村、農家樂(民宿)數據來自市農業(yè)農村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貨物進出口數據來自杭州海關;低保、社會服務和救助、福利彩票數據來自市民政局;公路里程、公交運營線路數據來自市交通局;航空客運吞吐量、貨郵吞吐量、通航線路數據來自蕭山機場;地鐵運營數據來自市地鐵集團;停車泊位數據來自市建委;生態(tài)建設、環(huán)境監(jiān)測數據來自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各類事故發(fā)生起數、死亡人數來自市應急管理局;實際利用外資數據來自市投資促進局;對外承包工程、服務貿易數據來自市商務局;用電量數據來自國網杭州供電公司;戶籍人口、機動車擁有數據來自市公安局;郵政業(yè)務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貨幣金融數據來自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保險業(yè)數據來自中國保監(jiān)會浙江監(jiān)管局;博物館、紀念館數據來自市園林文物局;科技創(chuàng)新、高新技術企業(yè)、研發(fā)中心、眾創(chuàng)空間數據來自市科技局;旅游、藝術表演團體、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數據來自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電影、動畫片數據來自市委宣傳部;上市公司數據來自市金融辦;衛(wèi)生數據來自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醫(yī)療保險數據來自市醫(yī)療保障局;體育數據來自市體育局;建設用地數據來自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森林覆蓋率數據來自市林業(yè)水利局;價格、城鄉(xiāng)居民收支、人均住房面積、百戶居民耐用品數據來自國家統(tǒng)計局杭州調查隊;其他數據均來自市統(tǒng)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