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溫州調查隊
(2021年3月23日)
2020年是溫州發展史上極不平凡、極具挑戰、極其不易的一年。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復雜變化,特別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市上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化“三強兩促”,加力“奮戰奮進”,以“六比”攻“六重”,抓“六穩”促“六保”,經濟運行回升向好,質量效益持續改善,社會事業健康發展,民生福祉不斷增進,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2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87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3.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59.8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2834.5億元,增長3.1%;第三產業增加值3876.6億元,增長3.7%。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為2.3∶41.3∶56.4。按照我國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規定,地區生產總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經最終核實,2019年,全市生產總值現價總量為6608.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2%,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為2.3∶42.1∶55.6。
2020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833.7萬人。從性別看,男性人口431.4萬人,女性人口402.3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1.7%和48.3%。
全年市區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2.0%。其中:食品煙酒、其他用品和服務、衣著、生活用品及服務、教育文化娛樂同比分別上漲6.4%、4.9%、2.5%、1.5%和1.5%;居住同比持平;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同比分別下降0.3%、2.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2.1%。
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4.2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4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79%。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深化。2020年四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已恢復至79.2%。規模以上工業中,八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6.5%,按可比價格計算占19.8%。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1.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2.2元,下降0.3元。工業技改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生態環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設施投資分別增長26.4%、20.3%、5.0%。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比上年末下降8.1%,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積下降2.6%。
發展效益效率提升。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62.5億元和60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7%和4.0%。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27.2億元,比上年下降5.3%,其中民生支出763.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74.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19.7億元,增長13.4%,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利潤總額分別增長27.7%、14.6%。全年規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16.2萬元/人,同比提高9.5%。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639.1億元,增長3.9%;利潤總額86.9億元,增長4.4%。
二、農業和農村
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產值254.1億元,比上年增長2.4%。分行業看,種植業產值113.2億元,增長2.7%;林業產值7.0億元,增長4.6%;畜牧業產值41.6億元,下降2.0%;漁業產值86.7億元,增長3.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6億元,增長7.3%。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63.0萬畝,增長0.6%;糧食產量65.6萬噸,增長3.1%。在經濟作物中,蔬菜播種面積107.0萬畝,增長3.0%;油菜籽10.4萬畝,增長4.0%;中草藥材播種面積14.1萬畝,下降2.0%;果用瓜18.0萬畝,增長0.8%;花卉種植面積2.4萬畝,增長20.9%。
表12020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指標
產量(萬噸)
比上年增長(%)
水果
61.8
1.4
#園林水果
32.7
2.8
蔬菜
172.4
4.3
油菜籽
1.4
4.7
糖料
3.6
6.5
茶葉
0.7
3.9
中草藥材
4.5
-2.2
全年水產品總產量64.0萬噸,增長3.3%,其中,海水產品產量59.4萬噸,增長1.8%。國內海洋捕撈產量38.7萬噸,下降7.3%;海水養殖產量19.9萬噸,增長19.3%,遠洋漁業產量實現零突破,達到0.9萬噸。
鄉村振興建設全域推進。全年落實西部生態休閑產業帶項目311個,培育西部生態休閑產業帶旅游精品線56條,帶動鄉村旅游人數達4101萬人次,新建鄉村振興示范帶37條,續建鄉村振興跨區域精品帶2條。開展美麗田園創建“六見成效”行動,累計整治田塊577個,創建美麗田園48.4萬畝,集中整治長期失管農田869處、面積1.12萬畝,建設農業標準化管理房2186個。建成美麗鄉村示范鄉鎮13個、新時代美麗鄉村791個,新時代美麗鄉村覆蓋率為53.6%。新增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村397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行政村覆蓋率達85%。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963家,實現工業增加值1106.5億元,增長3.2%。其中輕工業增加值372.2億元,下降3.2%,重工業增加值734.3億元,增長6.3%。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5288.3億元,增長0.6%,其中出口交貨值646.9億元,下降7.9%。
表2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指標
單位數(家)
規上工業增加值
實績(億元)
比重(%)
總計
5963
1106.5
100.0
其中:輕工業
2664
372.2
33.6
重工業
3299
734.3
66.4
其中:國有企業
9
28.1
2.5
集體企業
11
1.5
0.1
股份合作制企業
138
8.8
0.8
有限責任公司
248
121.4
11.0
股份有限公司
57
123.4
11.2
私營企業
5384
742.7
67.1
港澳臺投資企業
45
20.9
1.9
外商投資企業
70
59.1
5.3
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5.4%、6.6%、8.0%,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分別達60.9%、53.2%、26.4%。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高端裝備、環保、健康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5%、7.4%、7.0%、12.4%。規上工業新產品產值增長7.0%;新產品產值率為38.1%,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568.4億元,占GDP的比重為8.3%。年末具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的建筑企業1059家。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4.9%。全市民間投資增長2.4%,其中民間項目投資增長18.6%;工業投資增長22.0%,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5.8%;服務業投資增長2.1%。64個全省集中開工項目進場施工,省“152”工程落地開工44個。
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1.5%。房屋施工面積5871.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積4182.8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1204.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045萬平方米。
五、國內貿易和旅游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97.8億元,比上年下降2.7%。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飲料類、文化辦公用品類、中西藥品類、家具類分別比上年增長28.3%、26.5%、23.8%、6.6%和2.5%。升級類商品消費需求持續釋放,可穿戴智能設備、新能源汽車、計算機及其配套產品分別增長32.1%、29.3%和24.5%。全市網絡零售額2030.2億元,增長6.1%;居民網絡消費額1428.4億元,增長6.5%。
全年接待海內外游客1194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294.1億元,分別恢復至上年水平的87%和83.4%。其中,接待國內游客11939.1萬人次,實現收入1293.1億元,分別恢復至上年水平的87.3%和84.6%;接待海外游客2.9萬人次,實現海外創匯0.14億美元。
六、對外經濟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189.7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進口311.7億元,增長43.8%;出口1878.1億元,增長11.4%,出口占全國10.5‰,比上年提高0.7個千分點。民營企業出口1789.5億元,增長13.6%,占全市貨物出口總額的95.3%,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848.1億元,增長17.6%。全市市場采購貿易出口額403.8億元,增長48.0%,占全市出口總額的21.5%。全市累計獲自營進出口權企業達23062家,比上年末增加2939家,其中本年度自營出口超千萬美元企業數達561家,比上年末增加45家,出口超5000萬美元企業數68家。
表32020年貨物進出口主要分類情況
指標
實績(億元)
比上年增長(%)
貨物進出口總額
2189.7
15.1
貨物出口額
1878.1
11.4
#一般貿易
1444.6
5.0
加工貿易
22.9
-36.0
#鞋類
204.0
-32.2
服裝及衣著附件
98.5
-12.1
#機電產品
894.3
14.9
#高新技術產品
60.9
14.1
貨物進口額
311.7
43.8
#一般貿易
299.3
48.2
加工貿易
7.0
-27.3
全年實際使用外資3.2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2%;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1.23億美元,占比達37.7%。在“一帶一路”沿線建成俄羅斯、越南、烏茲別克斯坦3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塞爾維亞、烏茲別克斯坦、印尼3個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全市境外投資中方投資總額達2.88億美元,新批境外投資項目30個,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1.89億美元,占全部境外投資比重65.6%。
七、交通、郵電和電力
年末公路總里程1508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66公里,一級公路620公里,二、三級公路1979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年末實有公共汽(電)車營運車輛4606輛,年載客量2.5億人次,年末實有出租車6993輛。
年末機動車保有量270.3萬輛,比上年末增長4.6%;其中汽車保有量248.6萬輛,增長5.8%;私人汽車保有量216萬輛,增長5.8%,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3.91萬輛,比上年末增長64.1%。全年公路和水路完成貨物周轉量535.9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1.7%;旅客周轉量48.2億人公里,下降46.3%。鐵路客運量1808.7萬人次,下降36.3%;貨運量226.7萬噸,下降49.3%。航空旅客吞吐量878.7萬人次,下降28.5%;貨郵吞吐量7.4萬噸,下降9.3%。溫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7401.5萬噸,下降1.8%,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494.3萬噸,增長51.4%;集裝箱吞吐量101.1萬標箱,增長26.0%。
全年電信業務總量1242.8億元,同比增長23.6%。年末固定電話用戶數121.9萬戶,移動電話用戶數1223.1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401.8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1056.8萬戶。
全市郵政業務總量289.1億元,增長20.1%。全年函件779.3萬件,包裹20.4萬件,匯兌1.6萬筆,訂銷報紙9265.4萬份,訂銷雜志264.8萬份。全市快遞業務量13.6億件,增長25.3%。
全市電力系統最高負荷1017.91萬千瓦,增長13.3%。全年用電量449.5億千瓦時,增長1.9%。其中工業用電量253.3億千瓦時,下降1.6%;建筑業用電量11.7億千瓦時,增長4.9%;服務業用電量73.1億千瓦時,增長2.9%;居民生活用電量110.5億千瓦時,增長9.8%。
八、金融、證券和保險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5270.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1%,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15032.0億元,增長14.3%。年末住戶人民幣存款余額8550.4億元,增長12.5%。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3639.1億元,增長17.5%,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13565.3億元,增長17.7%。
表42020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情況
指標
2020年末數(億元)
比上年末增長(%)
各項存款余額
15032.0
14.3
#住戶存款
8550.4
12.5
非金融企業存款
3859.8
28.2
各項貸款余額
13565.3
17.7
#住戶貸款
7144.7
15.0
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
6411.2
20.6
2020年全市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9家,累計達41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2家,累計掛牌企業達92家;新增區域性資本市場掛牌企業223家,累計達899家;新增股份有限公司239家,累計達1738家。全年證券交易額39472億元,期貨交易額31363億元。全市民間融資綜合年化利率指數(簡稱溫州指數)為15.2%,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
全年保費收入300.8億元,比上年增長2.4%。其中人身險保費收入200.4億元,增長2.7%;財產險保費收入100.3億元,增長2.0%。各類賠款和給付支出88.5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人身險賠付29.5億元,增長13.1%;財產險賠款59.0億元,增長3.5%。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市共有小學571所,招生10.24萬人,在校生63.31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小學生均校舍建筑面積8.68平方米。共有初中337所,招生9.64萬人,在校生28.23萬人。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積19.68平方米。全市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8所,招生3.25萬人,在校生8.95萬人;普通高中102所,招生4.47萬人,在校生12.67萬人,畢業生3.85萬人。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1所(其中本科獨立學院2所),在校生12.07萬人。義務教育中小學專任教師6.05萬人,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專任教師0.54萬人。全市共有幼兒園1386所,在園幼兒29.91萬人。
年末全市擁有國家高新區1家、省級高新區2家;國家級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5個、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7個;國家級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孵化器)4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22個(其中星創天地6個),省級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孵化器)9個、省級眾創空間58個(其中星創天地13個)、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0家;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創建14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省級企業研究院192家(其中省級企業重點研究院15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484家、市級企業研發中心1369家。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31家,有效高新技術企業2401家,新培育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287家,累計10340家。全年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為36490件和52204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為7190件,增長85.5%。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站184個,文化館12個,博物館54個,公共圖書館12個,電影放映單位113個,城市書房102家,百姓書屋73家,文化驛站210家,文化禮堂3013家。公共圖書館藏書14280.8千冊,比上年增加506.8千冊。全年院線電影放映64.3萬場次,觀眾1088.9萬人次;農村數字電影放映5.25萬場次,觀眾620萬人次。年末擁有人類非遺代表性項目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4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45個,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79個(保護單位963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7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6人,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33人。
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802家,其中醫院150家,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66家,村衛生室2208家,各類診所(衛生所、醫務室)2414家,門診部403家。年末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43790張,衛生技術人員74146人,增長5.5%;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1472人,注冊護士31386人,分別增長4.4%和7.4%。全年醫院年診療3282.9萬人次,下降15.4%。孕產婦死亡率7.95/10萬,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34‰,嬰兒死亡率2.03‰。
全市共有公共體育場館36個,獨立設置的業余體校9所,各類公共體育場所26596個。全年全市共舉辦全國性以上賽事和活動2項。年新增公共健身設施1330個,年末擁有公共健身設施26596個。全年新建村落健身路徑222條,累計8032條。新建各類球場462個,累計13074個。全年發行體育彩票17.9億元。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25元,比上年增長4.9%,扣除價格因素增長2.8%。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63481元和32428元,增長4.1%和7.3%,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2.1%和5.2%。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2713元,增長14.1%。
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4283元,比上年增長0.5%,扣除價格因素下降1.5%。其中,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39860元和21544元,增長0.1%和1.1%,扣除價格因素分別下降1.9%和0.9%。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28.0%和35.4%。年末全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53.4平方米,其中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50.7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59.7平方米。年末每百戶城鎮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59.6輛,每百戶農村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35.4輛。
全市設鄉26個,鎮92個,街道67個。社區居委會(含居委會)699個,村委會2951個。年末實有社會團體3794個、民辦非企業單位5511個、基金會70個。
全年全市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40.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13.9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29.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69.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44.5萬人,參加工傷保險313.4萬人,參加生育保險166.4萬人。全市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水平為2801元;全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月標準195元;全市社會保險基金(五大險種)支出總額586.2億元。
年末全市在冊低保對象11.14萬人,其中城鎮0.93萬人,農村10.21萬人,低保資金(含各類補貼)支出10.40億元。新增各類養老機構床位數0.56萬張,其中投入運營的養老機構床位數0.1萬張,新增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42個。全市全年共辦理結婚登記39922對、離婚登記15535對;辦理收養登記51件。
十二、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其他社會事業
全年全市平均降水量為1428.3毫米(折合降水總量172.6億立方米),全市水資源總量為83.9億立方米。
全市已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區)2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區)5個;自然保護區4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1個,縣級1個;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個。
全年市區環境空氣質量達到一級標準的有122天,達到二級標準的有233天。全年市區PM2.5年均濃度為2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28微克/立方米)下降10.7%;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97.0%,與上年同期持平。全市地表水市控及市控以上站位76個,水質達到Ⅰ至Ⅲ類的站位51個,達到功能區水質目標的站位60個。市區區域環境噪聲晝間等效聲級平均值54.9分貝;交通噪聲等效聲級平均值67.9分貝。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能耗總量同比增長3.1%,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0.1%。其中,八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量同比增長3.7%,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6%。
全市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09起、死亡111人,比上年分別下降25.9%和24.5%。其中,道路運輸領域共發生事故50起、死亡55人,比上年分別下降45.7%和40.9%;工礦商貿(含生產經營性火災)發生事故52起、死亡47人,比上年分別持平和下降7.8%。
注:
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均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人口數據將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發布公報,與人口相關計算指標的數據暫缺。
2.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服務業統計范圍包括: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行業法人單位;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的房地產業(不含房地產開發經營),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行業法人單位;以及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社會工作行業法人單位。
4.貨物進出口等數據來自溫州海關。
5.“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6.實際利用外資采用部統計口徑。
7.電信業務總量按2015年不變價計算。
8.郵政業務總量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