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新一輪解放思想大討論為動力,認真落實中央、省各項方針政策,多舉克難,奮力拼搏,有效應對各種嚴峻挑戰和困難,全市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的良好態勢,各項社會事業取得豐碩成果,為提前八年將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綜 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325.3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43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218.32億元,增長14.3%;第三產業增加值98.56億元,增長11.7%。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生產總值44870元(折合6459美元),全社會勞動生產率73351元/人,比上年分別增加5032元和7685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例,由2007年的2.7:67.7:29.6變化為2.6:67.1:30.3,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61.6%。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2007年上漲6.1%。分類看,食品類價格上漲16.1%,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上漲1.0%,衣著類價格下降1.0%,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1.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價格與上年持平,交通和通訊類價格下降0.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6%,居住類價格上漲2.6%。
工業品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4.9%。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8.8%。
年末全社會從業人員44.50萬人,比上年增加0.3萬人。其中,第一產業9.84萬人,減少0.81萬人;第二產業16.15萬人,增加0.56萬人;第三產業18.51萬人,增加0.55萬人。單位在崗職工10.85萬人,增加0.08萬人;城鄉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和個體勞動者9.14萬人,增加0.7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
據對全市80家企業景氣調查,2008年一、二、三季度企業景氣指數分別為175.63、169.67和113.21;企業家信心指數分別為127.66、119.68和110.37。四季度企業景氣指數為50.38,企業家信心指數為46.66。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機快速蔓延、國內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影響,我市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企業效益下滑;二是經濟運行的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環境、資源、成本約束趨于嚴重,需要進一步優化調整經濟結構,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二、農 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14.24億元,同比增長11.5%,其中,農業產值7.65億元,增長13.5%;林業產值1.13億元,增長3.1%;牧業產值2.51億元,增長11.3%;漁業產值2.05億元,增長13.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90億元,增長3.5%。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3931公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3902公頃,增長12.4%;棉花播種面積為5390公頃,增長5.8%;油料作物播種面積8315公頃,增長16.2%;蔬菜、瓜果播種面積5167公頃,增長1.5%。
全年糧食產量14.64萬噸,比上年增長11.3%;油料產量1.85萬噸,增長21.2%;棉花產量0.60萬噸,增長4.3%;蔬菜、瓜果總產量12.48萬噸,減產3.9%。
全年肉類總產量1.43萬噸,比上年增長6.7%;禽蛋總產量0.48萬噸,比上年增長4.8%;全年水產品產量1.98萬噸,增長6.0%。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大支農投入力度,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37.01萬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純)2.01萬噸,增長1.9%。農村用電量1.36億千瓦時,增長2.8%。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200.5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5.3%,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7.9%,拉動GDP增長8.9個百分點。其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664.36億元,同比增長14.3%;實現工業增加值187.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8%,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4.0%。
全市大中型工業企業增長較快,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573.1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6.3%,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71.6%,成為推動我市工業生產快速增長的主要力量。2008年,全市26種主要工業產品中,銅產量為49.46萬噸,增長10.7%;化肥產量(折純)為55.31萬噸,增長2.4%;水泥產量為526.60萬噸,增長39.5%;硫酸產量為278.58萬噸,增長20.9%;黃金產量為10365千克,增長36.6%。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91.51億元,比上年增長9.8%;產品銷售率98.8%,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實現利稅41.23億元,比上年下降27.4%,其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16.88億元,下降45.8%。2008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45.1,比上年下降2.4個百分點。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完成增加值17.82億元,比上年增長3.8%。三級及以上建筑企業實現利稅總額2.49億元,增長39.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352.26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0.59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70.68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19.68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175.03億元,比上年增長47.5%。其中,城鎮投資138.42億元,增長44.9%;農村非農戶投資4.36億元,增長80.9%。從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55億元,增長336.2%;第二產業投資95.33億元,增長33.1%;第三產業投資78.16億元,增長67.2%。從行業看,工業完成投資94.68億元,增長32.8%。其中拉動工業投資高速增長的采礦業完成投資9.52億元,增長175.8%;制造業完成投資50.36億元,增長50.6%。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32.25億元,比上年增長55.2%。商品房屋銷售額12.71億元,下降35.1%。
金隆35萬噸電解銅擴建、全威25萬噸銅線桿、浩榮電子600萬張覆銅板、國電銅陵電廠一期兩臺60萬千瓦發電機組、沿江高速等30項重點項目建成或基本建成;我省首臺100萬千瓦燃煤發電機組總投資42億元的銅陵皖能電廠六期擴建一期工程、海螺1.2萬噸水泥熟料生產線、精達與美國里亞公司合作的6萬噸電磁線、華納公司萬噸銅箔等32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63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分城鄉看,城市零售額60.59億元,增長23.7%;縣零售額4.55億元,增長23.4%;縣以下零售額5.49億元,增長22.3%。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55.85億元,增長22.9%;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4.48億元,增長26.2%;其他行業零售額0.3億元,增長14.2%。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37.1%,化妝品類增長138.1%,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43.7%,金銀珠寶類增長42.5%,日用品類增長37.0%,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類增長75.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5.1%,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5.7%。石油及制品類增長23.6%,汽車類增長215.3%。
六、對外經濟和旅游
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5家,比上年增加3家。合同外資額1.4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26.0%。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0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4%;實際利用市外內資100.9億元,比上年增長72%。
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34.7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7%。其中,出口1.92億美元,下降5.6%;進口32.80億美元,增長20.6%。外貿多元化戰略穩步推進,截止2008年底,與我市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已達114個。
全年旅游總收入16.7億元,比上年增長18.0%,占GDP比重為5.1%。其中,旅游外匯收入300萬美元,增長7.2%;接待海外游客10368人次,增長28.0%;接待國內游客300萬人次,增長18.1%。年末全市共有星級飯店(賓館)18個,房間數1453間;共有旅行社23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家;旅游商品定點生產單位10個,旅游線路6條,旅游區(點)12個。全市旅游飯店客房住宿出租率為54.6%。
七、交通和郵電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0.22億元,比上年增長6.7%。
全年鐵路運輸旅客發送量83萬人,比上年下降17.8%,貨物發送量166萬噸,下降10.3%。全市地方交通貨物周轉量111.2億噸公里,增長2.7%。其中,公路貨物周轉量6.8億噸公里,增長0.7%;水路貨物周轉量104.4億噸公里,增長2.9%。地方交通旅客周轉量10.8億人公里,增長0.9%。港口貨物吞吐量2872萬噸,增長0.4%。
年末全市機動車擁有量6.32萬輛,比上年增長9.4%,其中汽車擁有量2.71萬輛,增長17.8%。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4.52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郵政業務收入0.42億元,下降19.1%;電信(含移動公司、聯通公司、鐵通公司)業務收入4.1億元,增長3.8%。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達20.75萬戶,比上年減少1.37萬戶;PHS(小靈通)用戶3.04萬戶,減少1.1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46.35萬戶,新增5.93萬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5.53萬戶,新增0.49萬戶。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全年財政收入69.26億元,比上年增長37.7%。其中,上劃中央財政收入45.47億元,增長40.4%;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3.79億元,增長32.8%。在地方財政收入中,增值稅、營業稅分別增長11.2%和28.4%。分級次看,市直組織收入51.38億元,增長38.6%;區級共組織收入10.65億元,增長25.3%;銅陵縣組織收入7.23億元,比上年增長53.0%。全年財政支出34.89億元,增長32.8%,其中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增長23.7%,科學技術支出增長10.8%,教育支出增長15.6%。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人民幣,下同)261.87億元,比年初增加33.80億元,增長14.8%。其中,企業存款82.43億元,下降7.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45.81億元,增長27.0%。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為249.39億元,比年初增加52.01億元,增長26.4%。其中,短期貸款96.29億元,增長5.8%;中長期貸款135.60億元,增長38.2%。
年末,我市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的上市公司有6家,上市公司流通股市價總值73.04億元。
全年保險業保費收入6.18億元,比上年增長32.0%。全年保險已決賠款和滿期給付2.05億元,比上年增長18.1%。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大力實施教育民生工程建設,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全年全市76008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交學雜費2164.5萬元。多措并舉,不斷擴大普通高中辦學規模,改善辦學條件。完成20所農村中小學校舍標準化改造,消除各類危房22776平方米。2008年末,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學生24098人,比上年增加953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校學生11892人,增加308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43666人,減少1915人,其中高中在校學生14417人,減少219人;小學在校學生44301人,比上年減少2401人。2008年,普通高校畢業生4916人,比上年增加89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畢業生3243人,增加1247人;普通中學畢業生15255人,減少817人;小學畢業生9091人,減少684人。2008年成人高等學校在校生和畢業生分別為4891人和1693人。全年社會考生報名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11130人次,其中,本科8455人次;全年自學考試畢業生數為359人,其中,本科298人。
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切實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大力推進國家火炬計劃銅陵電子產業基地建設,組建銅加工產學研合作聯盟。2008年爭取省級以上科技計劃55項,獲得上級資助資金1750萬元。全年科技計劃共立項86個,安排科技三項經費3900萬元。2008年,全市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究與實驗發展(R&D)經費支出85989萬元,比上年增長1.3%。全市專利申請數達到295件,其中發明專利131件,實用新型120件,外觀設計44件。
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302.4億元,比上年增長19.2%。年末全市民營科技企業206家。
十、文化、衛生、體育
繼續推進文化建設大發展大繁榮,成功舉辦第十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建成一批村級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社區文化活動室,完成銅文化博物館新館規劃選址工作,全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2008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站)25個;公共圖書館2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43.32萬冊;檔案館3個,館藏檔案21.8萬卷冊,館藏資料2.68萬冊。年末全市擁有廣播電臺2座,電視臺2座,衛星收轉站107座,廣播人口覆蓋率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8.6%和100%,有線電視入戶率41.3%。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完善,城鄉衛生基礎條件明顯改善。2008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70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5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3237張,其中醫院、衛生院病床3088張。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4223人,其中,執業醫師1729人,注冊護師、護士1686人。
全市人民支持體育、參與體育的氛圍日益濃厚。成功地舉辦了市第十屆運動會暨第二屆體育大會。全年完成12個項目省常規賽參賽工作,我市體育健兒共獲獎牌44枚,其中金牌30枚。體育產業發展迅速,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全年銷售體育彩票3082萬元,獲得體彩公益金227.4萬元。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公安年報,全市年末總人口73.8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401人。2008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為8.46%。,比上年下降0.58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5.28%。,上升0.19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22%。,下降0.73個千分點。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73元,比上年增長14.4%。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9605元,增長4.4%,其中,食品支出增長9.4%,衣著支出下降4.2%,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下降7.9%,醫療保健支出增長23.7%,教育文化娛樂支出下降2.6%,交通和通訊支出增長28.1%,居住類支出增長0.2%;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1.8%,比上年增長1.9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5.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573元,比上年增長20.8%。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115元,增長24.0%,其中,食品支出增長20.0%,衣著支出增長12.4%,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下降2.4%,娛樂教育文化支出增長7.2%,交通和通訊支出增長0.9%,居住類支出增長81.1%。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7.1平方米,比上年減少0.2平方米。
2008年,全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7590元,增長18.0%。城鄉居民人均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19766元,比上年末增加4115元。
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年末,全市有69.29萬人次的職工參加養老、失業、工傷、醫療和生育保險。其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3.66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4.0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1.04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3.16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7.43萬人。2008年末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參保人數達2.45萬人。
繼續加大就業再就業工作力度,認真落實促進就業再就業各項政策,多渠道增加就業崗位,全市新增就業再就業1885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8855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1260人。全市共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473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2200人,為下崗失業人員辦理小額擔保貸款3993萬元。
繼續深入開展“低保規范化建設年”活動,進一步提升低保工作規范化管理和服務水平。2008年末,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33萬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0.88萬人。全市各種社會福利收養單位20個,擁有床位1185張,在院人數837人。全年銷售福利彩票4030.8萬元。社區建設不斷加強,工作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城鎮社區服務設施253個,社區從業人員5328人。繼續加大雙擁工作力度,雙擁工作體系不斷健全,退役士兵安置力度不斷加大。
十二、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污染減排工作扎實推進,生態市建設取得積極進展。2008年,全市環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資額1.44億元,“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達11.89億元。重點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3.6%,工業廢氣排放達標率92.8%,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82.4%。城區空氣質量好于二級以上的天數達到344天,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4%,城市飲用水水質達標率為100%。經省環保局初步核定,全年化學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別為10076噸和40790噸,完成省控制指標。節能降耗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萬元GDP能耗為1.993噸標煤,比上年下降4.41%。
全年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23人;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十萬人死亡人數為10.09人;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為5.238人。全年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78起,發生火災事故60起。
注:
1、公報中部分數字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恩格爾系數是指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全部消費性支出的比重。
4、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幅按可比口徑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