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安徽

黃山市200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08 12:16:52 來源:黃山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068次

黃山市統計局

2003年2月26日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立足市情、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經濟總體實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明顯進步。全市人民正以實現“三最”目標的具體行動,向十六大描繪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進。

一、綜合

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總體運行質量逐步改善。初步統計,2002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6.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7億元,增長1.5%;第二產業增加值30.0億元,增長12.0%;第三產業增加值46.7億元,增長10.8%。超額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經濟增長目標。

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的比例由上年的22.1:30.2:47.7調整為20.4:31.1:48.5。農業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大力調整種養結構,實施“退耕還林”,發展生態農業和綠色食品,努力提高農產品的市場化份額。工業結構調整加快,大力加強技術進步和創新,不斷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園區工業經濟加速發展,著力培植新的工業經濟增長點。隨著基礎設施和交通環境的進一步改善,以旅游業牽頭的第三產業強勁發展。

各項改革不斷深入。繼續實施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推動了國有資本的有序退出。重視和加強社會保障工作,不斷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失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扎實穩妥地推行城鄉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加快推進農村醫療衛生保障制度的建立,投融資體制改革、企業分配制度改革等多項改革均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地方黨政機關的機構改革基本完成,市級黨政機關行政編制精簡30.0%。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總量不大,產業結構層次較低,總體經濟實力仍較薄弱,經濟運行質量有待繼續提高,財政增長、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壓力較大,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仍需進一步完善。

二、農業

全市農業總產值31.2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其中,種植業繼續向提高經濟作物比重傾斜,糧、經比例由98年的5.0:35.0調整為59.0:41.0左右。在品質結構方面,農產品優質率達70.0%。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0.0%。

以實施退耕還林,國債項目等重點工程為依托。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積23.48萬畝,接近上年造林面積的三倍。其中:退耕還林18.48萬畝。全年完成育苗面積1991畝,可出圃苗木3083萬株,是上年的三倍。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2002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50.7萬千瓦,增長2.8%。農用拖拉機1.29萬臺,增長10.6%。農村用電量8734萬千瓦時,增長5.5%,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為34957噸,農藥使用量為2201噸。全年財政支農資金累計達9595萬元,為穩定我市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鄉鎮企業有新的發展。2002年末,全市鄉鎮企業3.88萬戶,其中:個體獨資企業1.34萬戶,個體工商戶2.24萬戶。全年鄉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2.1億元,同比增長10.5%。鄉鎮企業中的一些骨干企業產品結構和管理水平明顯提高,29戶企業取得ISO9000、ISO14000質量體系認證的;17戶企業獲得自營出口權的,被省市認定為二級高新技術企業9戶,黃山市汽車電器有限公司獲得科技部“國家863計劃CIMS應用示范企業”的稱號。

三、工業與建筑業

全市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45.24億元,增長16.6%,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9.26億元,同比下降3.1%;集體企業完成18.81億元,增長20.7%;股份合作企業完成0.21億元,增長9%;股份制企業完成19.95億元,增長25.3%;外資及港澳臺企業完成1.44億元,下降21.6%。輕、重工業協調發展,輕工業完成25.90億元,重工業完成19.33億元,分別增長17.8%和15.1%,輕、重工業的比例為57:43。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均較上年有不同程度提高。

規模以上工業運行質量有所上升。工業實現利稅總額2.23億元,增長1.4%,實現利潤1.04億元,增長3.8%。產品銷售收入26.48億元,增長5.1%。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23.2,比上年提高7.8個百分點。

建筑業快速發展,房屋建筑裝飾裝修業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全社會建筑業完成增加值8.2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0.4%。全市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筑業企業實現利潤800萬元,同比增長33.6%;稅金總額180萬元,增長10.2%。施工工程項目1365個,其中投標工程380個,占全部施工工程的27.8%;施工面積175.1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1.3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04.7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98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加快。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61億元,比上年增加6.33億元,增長20.2%,增幅連續5年保持在20.0%以上。其中,國有單位完成投資16.39億元,同比增長10.5%,占全社會投資43.6%。在全社會投資中,全市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基建、更改、其他和房地產)累計完成29.48億元,同比增長23.4%。從規模以上項目的計劃管理渠道來看,基本建設完成投資14.71億元,同比增長26.8%,更新改造投資完成6.05億元,同比增長11.1%,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8.03億元,同比增長32.2%。此外,農村非農戶和農村個體完成投資7.19億元,同比增長11.4%。

全市在建的基建和更改項目302個,比上年末增加38個,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223個,比上年末增加43個,本年全部投產項目個數139個,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新安大橋改建、黃山機場擴建、徽杭高速公路等一批重點工程項目進展順利。從投資的行業分布來看,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訊業完成的投資額最大,投資額8.90億元,增長14.5%;采掘業和制造業完成投資2.86億元,增長46.3%;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完成投資2.22億元,增長45.5%;教育、文化藝術和廣播影視業完成1.0億元,增長80.3%;金融和保險業完成0.21億元,增長8.9倍;地質勘察和水利管理業完成0.28億元,增長30.6%;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完成1.64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房地產開發規模繼續擴大,發展勢頭迅猛。在我市投資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數已由上年末的62家發展到73家。商品房建設投資4.87億元,增長52.0%;住宅投資3.52億元,增長67.3%。完成開發土地面積28.28萬平方米,增長77.4%;施工房屋面積112.28萬平方米,增長27.6%。商品房銷售面積27.16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3.52億元,繼續保持上年較高的銷售勢頭。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

全市交通郵電業實現增加值8.1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9.0%,增速較上年快2.2個百分點。

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綜合運輸能力有所增強。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1470萬噸,比上年增長2.29%。其中:鐵路22.1萬噸,下降14.7%;公路1436萬噸,增長3.0%;水運11.7萬噸,下降31.5%;民航0.51萬噸,增長75.9%。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運輸量2702萬人,比上年增長15.3%。其中:鐵路106.0萬人,增長3.0%;公路2443萬人,增長16.8%,水運112.2萬人,下降0.1%;民航41萬人,增長9.9%。

郵電通信業繼續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36億元,增長23.6%。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76億元,增長10.6%;電信業務總量1.74億元,增長34.1%。信函891.43萬件,增長5.6%其中,國內889.05萬件,國際2.38萬件;電報3.8萬份,增長5.6%。網絡信息技術不斷普及和提高,2002年IP網(互聯網)用戶3.5萬戶,增長49.6%;全市市話交換機總容量達30萬門,增長23.5%;年末市話用戶數達到25萬戶;全市移動電話發展到17.6萬戶。其中,當年新增5.5萬戶。

六、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05億元,增長8.45%。按城鄉分,城市市場消費品零售額13.59億元,增長9.6%;農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10.56億元,增長5.3%。按營業方式分,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20.41億元,增長7.1%;餐飲業實現零售額6.10億元,增長16.3%;其它行業實現零售額0.32億元,增長1.4%。

商品交易市場成交活躍。全市商品交易市場43處,成交額11.17億元。其中,消費品綜合市場9處,成交額3.63億元;農副產品市場27處,成交額6.73億元;工業消費品市場4處,成交額0.14億元。

市場價格總水平基本保持平穩。2002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為97.4%

七、對外經濟和旅游業

出口平穩增長,招商引資力度加大。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全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586萬美元,同比下降15.2%;其中,出口總值2373萬美元,增長2.0%,進口總值1213萬美元,下降36.3%。在外貿出口構成中,生產企業仍是外貿出口的主體,全年出口額1193萬美元,占全市出口額比重為50.3%,同比增長52.6%。外貿企業自營出口額206萬美元,下降17.7%,三資企業出口974萬美元,下降24.7%。由于加大了對外招商引資的力度,全年共批準合同利用外資項目20項,是上年的3倍;批準合同外資金額5922萬美元,增長6.7倍;外商直接投資806萬美元,增長30.9%。年末實有注冊登記的外商投資企業72家。其中,中外合資企業45家,中外合作企業4家,外商獨資企業23家。與此同時,對內招商引資取得可喜成果。2002年全市共引進內資項目227個,實際到位資金9.22億元,增長43.2%。全年新開工建設項目202個。其中,省外項目145個,實際到位資金7.1億元。

旅游業取得進一步發展。全市實現旅游總收入25.1億元,增長19.64%。其中,旅游創匯5900萬美元,增長17.24%。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706.3萬人次,增長13.92%,其中國內游客674.7萬人次,增長13.62%;入境游客31.61%,增長20.65%。2002年,全市新增四星級酒店3座,三星級酒店6座,組建涉外旅游車(段)公司6個,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進一步提高。旅游景點建設和旅游商品開發工作有新的突破,民營投資旅游開發資金3186萬元。古城巖、鮑家花園、上豐花果山等一批新景點繼續開發開放;黃山、齊云山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入增長較快,財稅征收力度加大。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0.35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一般預算財政收入7.95億元,比上年增長6.1%。在財政收入構成中,來自于稅收的收入4.61億元,比上年增長11.0%。以稅種結構看,隨著非農產業的發展,增值稅和營業稅增加較快,分別比上年增長9.9%和20.2%。財政總支出14.06億元,比上年同比增長24.0%,其中,一般預計支出11.74億元,同比增長12.0%。財政支出結構向公共支出項目傾斜,其中,基建支出增長8.42倍,社會保障支出增長46.0%,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支出增長24.3%。

金融形勢穩定。2002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20.2億元,比年初增加18.06億元,同比多增3.81億元。其中,銀行存款余額92.80億元,比年初增加16.23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5.54億元,比年初增加9.82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67.61億元,比年初增加14.3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31.13億元,比年初增加7.47億元。居民個人消費信貸余額達到5.1億元,與年初增1.7億元。

保險事業發展迅速。全年全市保費收入2.58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0.63億元;人身險保險費收入1.94億元。賠款支出金額0.51億元,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0.40億元,人身險給付金額0.11億元。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高新技術產業化力度加強。組織申報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認定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1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高新技術產品5個,認定市級高新技術產品6個,國家級重點火炬計劃項目1項,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4項,國家級重點新產品1項,省級重點新產品3項。全市重點加強對“安徽省車用儀表及電器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紅旗世紀星轎車電子式汽車組合儀表”、微處理器MCD芯片等項目的實施。積極培育以永佳集團為主體的“精細化工及包裝材料產業化基地”,促進永佳高新技術科技園建設,抓好“液體農藥軟包裝材料”、“高阻隔真空鍍鋁薄膜”等綠色環保包裝材料及“高檔熒光顏料”等項目的實施。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取得成效。主要有低產茶園改造技術應用,無性系茶樹新品種繁育,香料植物引種示范及推廣,低產板栗園技術改造,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技術研究與推廣,三元雜交豬推廣,蠶桑優質高產實用新技術綜合配套應用,名特優水果引進、試種、推廣等。

專利申請有較大增長。全年共受理專利申請達31件,累計專利申請量達201件。科技交易活躍。成功舉辦2002皖港(黃山)生物醫藥科技論壇暨投資洽談會,我市簽約合同4項,成交金額為2180萬元。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黃山學院成功實現“專升本”,當年招生1996人,(其中本科生618人,專科生1378人),招生總數較上年增加252人,在校學生5199人,增長16.5;中等專業學校4所,在校學生2753人,下降24.6%;普通中學134所,在校學生79470人,增長1.8%;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占高中階段在校生的54.6%。共有小學878所,在校學生132722人,下降3.2%。學齡兒童入學率99.4%,初中入學率達97.0%以上;普通初中和小學學生輟學率分別為2.34%和0.30%。普通中學體育運動場面積達標的學校數50所,建立校園網的學校數18所,計算機275臺,學校藏書量117.2萬冊。小學體育運動場面積達標的學校數71所,建立校園網的學校數18所,計算機1286臺,學校藏書量99.4萬冊。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文化、廣播、衛生和體育

全市共有各類文化活動場所和機構169處。其中,影劇院3處,博物館7處,公共圖書館73處。藏書346.82千冊,其中古藏書0.97千冊,圖書322.47千冊,文化館8個,文化站141個,藝術表演團體4個,演出場次243次,觀眾達10萬人次。

全市鄉鎮通廣播率為100%,當年新增通廣播行政村13個;行政村通電視率為100%,喇叭常響率達85%;新增與區縣城區有線電視光纜網聯網的行政村6個;新增有線電視用戶終端16450個。

全市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衛生所室)238處,比上年增加18處,其中:衛生防疫機構8處,婦幼保健機構7處。年末全市衛生機構人員5453人,其中:各類衛生技術人員4428人。全市擁有醫療床位4392張,其中,醫院3875萬張。

2002年在參加全省第十屆運動會中,我市運動員在各項比賽中共獲得金牌16枚,銀牌9枚,銅牌16枚,團體總分794.5分的戰績,改寫了我市在全省運動會上金牌和團體總分連續三屆墊底的歷史。承辦全省第四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參加的運動員、裁判員、工作人員、演職人員等1500多人。開展“新體育、新生活”為主題的全民健身、“聯通杯”女子趣味運動會、“世紀花園杯”風箏大賽等活動。全年共銷售電腦體育彩票900萬元,超額完成300萬元,同比增長50.0%。

十一、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

全市上下繼續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加強城市功能建設,中心城區實施黃山火車站轉盤至率水橋路燈安裝工程和主干道路燈的改造。完成濱江東路、阜上南路水泥路面的澆灌,前園路、黃山東路及濱江路弱電管網下地等工程。中心城區綠地面積已達76公頃,城市供水、供氣、供電、供熱、公交等能力繼續增強,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環境質量繼續保持穩定,中心城區二氧化硫年平均值0.005mg/立方米,二氧化氮平均值0.019mg/立方米,總量浮微粒TSP平均值0.114mg/立方米,空氣環境指數保持30以下,達一級標準。主要流域水質附合功能區劃要求,飲用水質達標率99%。主要城區的區域噪聲平均值為52.3分貝,達到城市功能區劃標準。

十二、人口與人民生活

人口增長繼續處于低速增長。據公安部門統計,年末全市總人口為146.89萬人,增長0.06%。其中,市轄區人口41.21萬人,增長0.40%。總人口中,全市非農業人口為30.08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0.5%,較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非農業人口為116.82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1868人,出生率為8.08‰;死亡人口8882人,死亡率為6.05‰;全年自然增長人口298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03‰。

城鄉居民收支有所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提高居民收入和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多方采取措施,取得明顯成效。在職職工收入有較大幅度增長,足額發放國企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包括代繳社保費)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保障力度加大,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有所提高,城鎮居民收入繼續增長,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質量進一步改善。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0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2.3%,按新的口徑直比增長5.3%,人均消費性支出4907元,按可比口徑增長3.87%。農民人均純收入2424元,增長3.86%。

城鄉居民居住條件繼續改善。年末城區人均居住面積19.5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0平方米。農村農民人均居住面積29.4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0平方米。

勞動就業基本穩定,工資水平繼續提高。2002年末全市職工人數10.91萬人,同比下降7.1%。全年職工工資總額101.11億元,同比增長17.1%;職工平均工資9139元,同比增長25.1%。全市大力開展再就業培訓工作,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開展了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培訓申請和勞動事務代理“一站式”服務,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再就業工作會議精神,全年共培訓下崗失業人員3298名,勞動力市場共提供了近2萬個就業崗位,報名應聘人員2.07萬人,介紹成功1.4萬人。年末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較上年下降0.14個百分點。

注:1、公報中數字均為初步統計數。

2、國內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幅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欧美午夜福利 | 在线jyzzjyzz免费视频 | 婷婷中文字幕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第亚洲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