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市統計局
2016年3月22日
2015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環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頂住經濟持續下行壓力,全市經濟穩中有進、穩中趨好,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民生事業持續進步,各項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721.3(GDP)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0.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3.2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493.2億元,增長9.9%;第三產業增加值214.9億元,增長11.3%。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生產總值97471元(折合15649美元),比上年增加279元,全社會勞動生產率150333元/人,比上年增加197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例,由2014年的1.8:71.2:27調整為1.8:68.4:29.8,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63.3%。
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指標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全市生產總值
721.3
10.1
第一產業
13.2
4.2
第二產業
493.2
9.9
第三產業
214.9
11.3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26.7
4.1
批發和零售業
39.6
7.2
住宿和餐飲業
16.1
7.4
金融業
30.8
22.2
房地產業
19.2
3.8
其他服務業
79.6
14.7
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2%。從八大類消費品價格情況看,食品類價格上漲1.6%;煙酒類上漲2.2%;衣著類上漲3.8%;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1.5%;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3.4%;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2%;交通和通信類下降1.9%;居住類下降0.3%。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0.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15.1%。
年末全市從業人員47.98萬人,增加0.27萬人。其中,第一產業9.05萬人,減少0.15萬人;第二產業18.35萬人,增加0.27萬人;第三產業20.58萬人,增加0.15萬人。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期末人數15.00萬人,減少0.58萬人;城鄉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和個體勞動者18.11萬人,增加2.07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1%。
二、農業
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22.43億元,增長4.3%,其中農業產值11.06億元,增長4.2%;林業產值1.92億元,增長3.0%;牧業產值4.33億元,增長5.7%;漁業產值3.74億元,增長2.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38億元,增長6.2%。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7150公頃,增長1.1%。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9045公頃,增長1.5%;棉花播種面積3658公頃,下降1.0%;油料作物播種面積8009公頃,下降0.2%;蔬菜播種面積4633公頃,增長2.3%。
全年糧食產量16.54萬噸,增長3.6%;油料產量1.92萬噸,增長2.1%;棉花產量0.38萬噸,增長2.2%;蔬菜產量11.4萬噸,增長2.6%。
全年肉類總產量1.92萬噸,增長4.3%;禽蛋總產量1.12萬噸,增長9.7%;全年水產品產量2.46萬噸,增長2.6%。
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38.64萬千瓦,增長1.4%。化肥施用量(折純)2.46萬噸,下降0.5%。農村用電量2.17億千瓦時,增長1.8%。全年有效灌溉面積23.9千公頃。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898.1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432.4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增長10.4%。工業經濟發展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9.8%,拉動GDP增長7.1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2.8%;股份制企業增長7.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22.7%。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0.8%;輕工業下降3.4%。從主導行業看,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6.9%;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3.9%;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5.1%;電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6.2%;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1.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0.9%。
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總產值625.2億元,增長8.3%,總量居全省第4位。
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指標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規模以上工業
432.4
10.4
其中:輕工業
12.2
-3.4
重工業
420.2
10.8
其中:國有企業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6.5
2.8
股份合作企業
0.2
-6.5
股份制企業
333.4
7.6
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
92.2
22.7
其中:國有控股企業
264.1
8.9
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
366.8
11.4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精煉銅(電解銅)131.1萬噸,增長0.1%;銅材158.1萬噸,增長18.3%;硫酸(折100%)468.7萬噸,下降5.4%;化學肥料總計(折純)104.1萬噸,增長2.2%;水泥熟料1895.3萬噸,增長3.2%;火力發電量151.7億千瓦時,下降5.3%。
2015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電解銅
萬噸
131.1
0.1
銅材
萬噸
158.1
18.3
硫鐵礦石(折含硫35%)
萬噸
231.1
2.8
水泥熟料
萬噸
1895.3
3.2
硫酸(折100%)
萬噸
468.7
-5.4
化學肥料總計(折純)
萬噸
104.1
2.2
鋼材
萬噸
147.8
1.6
布
萬米
921.2
5.0
服裝
萬件
975.7
-33.3
模具
套
2654
-3.5
發電量
億千瓦時
151.7
-5.3
水泥
萬噸
701.0
-4.5
電子元件
億只
48.3
3.6
焦炭
萬噸
222.7
30.4
電力電纜
萬米
3115.3
14.5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26.1億元,增長1.4%。實現利稅總額37.9億元,下降34.6%。其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15.4億元,下降52.2%。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402.8,下降27.4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96.9%,下降1.6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34.4%,上升9.4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53.8萬元/人,增長1.3%。
全社會建筑業完成增加值39.1億元,增長8.1%。全年房屋施工面積770.6萬平方米,下降15%;房屋竣工面積303萬平方米,增長3.5%。
四、固定資產投資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71億元,增長13.5%。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174.1億元,增長22.8%。其中,政府性投資129.5億元,增長34.3%;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投資44.6億元,增長22.9%。民間企業投資680億元,增長11.3%。外商投資17億元,增長12.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4.4億元,下降31.6%;第二產業投資424.4億元,增長20.8%;第三產業投資432.2億元,增長9.3%。分行業看,工業完成投資413.9億元,增長20.4%。其中制造業投資347.4億元,增長16.8%;交通運輸業、公共設施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67.9億元,增長32.8%。房地產開發投資97.3億元,下降26.7%;商品房銷售面積128.6萬平方米,增長6.4%;商品房銷售額70.4億元,下降24.0%。
全市500萬元及以上投資項目1666個,比上年增加162個,增長10.8%。在建項目平均規模8309萬元,比去年同期減少5673萬元。其中,新開工項目933個,增加210個,增長29%。皖能銅陵發電有限公司六期擴建第二臺百萬機組工程、銅陵有色集團控股公司冬瓜山銅礦床開采續建工程、銅陵化工集團新橋礦業有限公司露天轉地下開采工程、全威(銅陵)銅業科技有限公司資源配置中心、京福高鐵前站區及永豐至鐘嗚公路二期工程、壩白路改建二期工程、銅陵萬達廣場、龍湖城等36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順利開工;銅陵有色集團金神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年產8萬噸耐磨材料建設項目、銅都流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生產基地項目、京福高鐵、寧安城際、S320沿江公路銅陵段改建工程、銅陵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銅都大道三期等973個項目竣工投產或交付使用。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國內貿易
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8.8億元,增長10.5%。分城鄉看,城市零售額187.4億元,增長10.4%;鄉村零售額21.4億元,增長10.6%。分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類實現零售額170.4億元,增長10.4%;餐費收入實現零售額38.4億元,增長10.2%。
在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13.5%,飲料類增長4.1%,煙酒類下降18.1%,服裝鞋帽、針織紡織品類下降2.5%,日用品類下降1.0%,金銀珠寶類下降7.8%,家用電器及音像制品類下降6.7%,中西藥品類增長5.9%,石油及制品類下降15.1%,汽車類增長8.9%。
六、對外經濟和旅游
全年外商直接投資2.2億美元,增長14.0%;實際到位1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內資412.9億元,增長10.5%,在建1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287家,下降2%。
實現進出口總額45.8億美元,下降11.4%。其中,出口6.4億美元,下降24.9%;進口39.4億美元,下降8.7%。
全年旅游總收入72.63億元,增長19.19%。接待海外游客2.84萬人次,增長0.62%;接待國內游客1084.85萬人次,增長17.77%。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2家、國家級五星農家樂2個,年末全市共有星級飯店(賓館)13個,房間數1121間;共有旅行社29家,其中國際旅行社2家;旅游商品定點生產單位29個,旅游線路6條,旅游景區(點)16個。全市旅游飯店客房住宿出租率為56.8%。
七、交通和郵電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6.71億元,增長4.1%。
全年鐵路運輸旅客發送量94.98萬人,增長59.9%,貨物發送量68.7萬噸,下降20.2%。全市公路貨物周轉量26.0億噸公里,下降2.5%;公路旅客周轉量7.6億人公里,下降2.2%。港口貨物吞吐量8011.4萬噸,增長13.7%。
年末全市機動車擁有量14.2萬輛,增長11.2%,其中汽車擁有量9.32萬輛,增長19.2%。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7.69億元。其中,郵政業務收入0.78億元,增長15.0%%;電信(含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鐵通公司)業務收入6.9億元,下降1.3%。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達14.12萬戶,比上年減少2.7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74.1萬戶,比上年增加3.3萬戶;國際互聯網用戶34.1萬戶,新增4.5萬戶。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全年財政收入135.0億元,增長2.1%。其中,上劃中央財政收入66.3億元,增長1.6%;完成地方財政收入66.8億元,增長0.8%。在地方財政收入中,契稅、國內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分別增長0.2%、3.9%、7.2%、-14.0%。全年財政支出110.8億元,增長5.3%,其中節能環保支出增長47.5%,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增長24.6%,醫療衛生支出增長9.8%,公共安全支出增長6.6%,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6.4%,科學技術支出增長5.3%,教育支出增長5.2%。民生類支出93.2億元,增長7.4%,占財政總支出比重達84.1%。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人民幣,下同)809.9億元,比年初增加133.4億元,同比增長19.8%。其中,住戶存款376.7億元,比年初增加31.7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233億元,比年初增加15.3億元。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766.7億元,比年初增加128.5億元,同比增長20.1%。其中,住戶貸款113億元,比年初增加6.5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653.8億元,比年初增加122億元。
年末,我市直接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的上市公司有6家,上市公司流通股市價總值603.2億元。
全年保險業保費收入14.2億元,增長20.7%。全年保險賠款與給付6.6億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學生35658人,比上年增加2570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校學生11580人,減少2492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34980人,減少437人,其中高中在校學生15284人,增加274人;小學在校學生38271人,比上年減少437人。全年普通高校畢業生8963人,比上年增加1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畢業生7114人,增加4223人;普通中學畢業生12146人,減少1368人;小學畢業生6327人,減少20人。2015年成人高等學校在校生和畢業生分別為6470人和2378人。全年社會考生報名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2098人次,其中本科1756人次;全年自學考試畢業生數為55人,其中本科39人。
全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1家,全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3家,高新技術企業數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比重為52.0%,全市擁有國家級創新型企業2家、省級創新型企業11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22家,擁有29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實驗室、3個院士工作站、5個省級以上科技孵化器、8個生產力促進中心。全年獲批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07項,獲得上級資助資金4618.3萬元。全年有2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5項科技成果獲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全市申請專利3037件,其中申請發明專利1766件、實用新型1228件、外觀設計43件;授權專利1409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249件、實用新型1117件、外觀設計43件。
十、文化、衛生、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登記注冊的藝術表演團體5個;文化館(站)19個;公共圖書館5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74.95萬冊;檔案館6個,館藏檔案33.4萬卷冊,館藏資料2.88萬冊。全市擁有廣播電臺2座,電視臺3座,廣播人口覆蓋率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100%,有線電視入戶率63%。成功獲得2016年中國圖書館年會舉辦權。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72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6063張,其中醫院、衛生院病床5197張。全市衛生技術人員5870人,其中,執業醫師2218人,注冊護師、護士2674人。榮獲首批全國創建幸福家庭活動示范市稱號。
建成1個省級全民健身廣場、21條全民健身苑,命名3個社區體育俱樂部、18個省級示范晨晚練點。網上注冊社會體育指導員304人,歷年來注冊總數達2800人。組隊參加省年度11項青少年錦標賽,奪得金牌32枚、銀牌27枚、銅牌37枚。銅陵輸送運動員代表安徽省參加全國第一屆青年運動會,奪得舉重金牌1枚、田徑銀牌2枚、1個第五、1個第七。全年銷售體育彩票1.33億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總戶籍人口738015人,比上年末增加223人。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0.38‰,上升1.74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5.97‰,下降0.01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42‰,上升1.76個千分點。
全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51元,增長9.1%,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675元。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48元,增長8.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1936元,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2.0%,上升0.2個百分點。
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8元,增長9.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141元。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4.7%,上升1.6個百分點。
全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4.9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1.28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6.24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0.23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9.19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6.71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7.84萬人;2015年末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參保人數達7.23萬人。
全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2398人,全市共開展各類城鄉勞動者就業技能培訓人數8363人,新轉移農村勞動力人數4419人,當年為各類創業人員發放小額擔保貸款金額9673萬元,為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發放小額貸款金額8505萬元。
年末,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43萬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06萬人。2015年全市各種社會福利收養單位29個,擁有床位總數達3020張,在院人數1387人。全年銷售福利彩票10519.8萬元。年末,全市城鎮社區服務設施179個,社區從業人員2028人。
十二、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年城區空氣平均污染指數為80,優于和達到二級的天數287天,全年一級天數51天。一、二水廠和三水廠兩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年監測結果全部達標,水質達標率10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天井湖水質類別為Ⅲ類,湖水富營養化程度減輕。環境噪聲監測平均值55.0dB(A),17條主要交通干道晝間為66.9分貝。四項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削減1.72%、氨氮削減4.82%、二氧化硫削減11.46%、氮氧化物削減6.99%,超額完成年度削減目標任務。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PM10)及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分別為42、36、87.8和58微克/立方米。全年節能“雙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全市生產安全事故死亡23人。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52人,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10萬人事故死亡人數4.15人,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1.8人。
注: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全市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國家統計局對三次產業和行業實行相對分離的劃分標準,第一產業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服務業),第二產業指工業(不含開采輔助活動,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4]2011年國家統計制度改革,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項目和房地產。
[5]工業增加值增幅按可比口徑計算。
[6]恩格爾系數是指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全部消費性支出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