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
2017年2月21日
2016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啟動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攻堅克難,開拓奮進,保持了經濟平穩健康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一、綜合
年末全省戶籍人口7027萬人,比上年增加77.9萬人;常住人口6195.5萬人,增加51.9萬人。城鎮化率52%,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13.02‰,比上年上升0.1個千分點;死亡率5.96‰,上升0.02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7.06‰,上升0.08個千分點。
2016年末全省人口及構成
指標
年末數(萬人)
比重(%)
年末戶籍人口
7027.0
年末常住人口
6195.5
其中:城鎮
3221.0
52.0
鄉村
2974.5
48.0
其中:0-15歲
1196.4
19.3
16-59歲
3897.0
62.9
60周歲及以上
1102.2
17.8
其中:65周歲及以上
743.5
12.0
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GDP)[2]24117.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567.7億元,增長2.7%;第二產業增加值11666.6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9883.6億元,增長10.9%。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1.2:49.7:39.1調整為10.6:48.4:41,其中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1.1%。全員勞動生產率55420元/人,比上年增加4558元/人。人均GDP39092元(折合5885美元),比上年增加3095元。
2016年全省生產總值及增長速度
指標
絕對數(億元)
比上年增長(%)
地區生產總值
24117.9
8.7
其中:第一產業[3]
2567.7
2.7
第二產業
11666.6
8.3
第三產業
9883.6
10.9
其中:農林牧漁業
2693.2
3.4
工業
9901.6
8.7
建筑業
1783.5
5.7
批發和零售業
1775.9
6.8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826.8
3.9
住宿和餐飲業
458.0
7.2
金融業
1447.0
15.1
房地產業
1124.1
12.0
其他營利性服務業
2083.1
18.0
其他非營利性服務業
2024.7
8.1
年末全省就業人員4361.6萬人,比上年增加19.5萬人。其中,第一產業1383.5萬人,減少12.7萬人;第二產業1245.5萬人,增加13.4萬人;第三產業1732.6萬人,增加18.8萬人。城鄉私營企業就業人員和個體勞動者1056.2萬人,增加136.8萬人。全年城鎮實名制新增就業66.9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1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2%,比上年上升0.06個百分點。全省農民工總量1878.4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380.1萬人。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8%,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3.7%。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8%。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1.6%。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下降0.8%,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6%。
2016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指標
全省
城市
農村
居民消費價格(%)
1.8
1.8
1.6
其中:食品煙酒
3.7
3.4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4.4
衣著
0.8
1.0
0.4
居住
1.1
1.9
-0.3
生活用品及服務
0.2
0.4
-0.2
交通和通信
-2.4
-2.7
-1.7
教育文化和娛樂
2.3
2.2
2.6
醫療保健
3.6
4.6
2.1
其他用品和服務
2.3
2.3
2.3
二、農業
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6644.6千公頃,比上年擴大11.7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731.1千公頃,減少41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183.4千公頃,減少49.1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920.2千公頃,擴大20.4千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3417.5萬噸,比上年減產120.6萬噸,下降3.4%。其中,夏糧1387.7萬噸,減產27萬噸,下降1.9%;秋糧1932.1萬噸,減產82.1萬噸,下降4.1%。油料產量214.8萬噸,下降5.7%。棉花產量18.5萬噸,下降20.9%。
2016年全省主要農產品產量及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絕對數(萬噸)
比上年增長(%)
糧食
3417.5
-3.4
油料
214.8
-5.7
#花生
90.7
-3.9
油菜籽
116.8
-7.5
棉花
18.5
-20.9
烤煙
2.8
-31.8
蠶繭
2.9
-2.7
茶葉
11.2
-0.7
蔬菜
2774.7
2.2
水果
1043.5
1.3
年末全省生豬存欄1468.6萬頭,比上年下降4.6%;全年生豬出欄2874.9萬頭,下降3.5%。肉類總產量411.4萬噸,下降1.9%,其中豬牛羊肉產量278.7萬噸,下降4.5%。禽蛋產量139.5萬噸,增長3.6%。牛奶產量32.7萬噸,增長6.7%。水產品產量235.8萬噸,增長2.3%。
年末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6867.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4%。農用拖拉機234.1萬臺,減少1.1%;農用運輸車66.1萬輛,減少0.4%。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327萬噸,下降3.4%。農村用電量161.6億千瓦時,增長3.1%。有效灌溉面積4463.7千公頃,新增63.3千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48.9千公頃。
三、工業和建筑業
年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19382戶,比上年凈增1413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8%,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4.3%,股份制企業增長8.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6.4%。分門類看,采礦業增長4.2%,制造業增長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0.2%。
規模以上工業中,40個工業大類行業有36個增加值保持增長。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21.6%,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0.8%,汽車制造業增長18%,醫藥制造業增長13.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2%,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增長11.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0.3%,金屬制品業增長10%,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9.1%,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8.2%,食品制造業增長8.1%,紡織服裝、服飾業增長7.2%,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5.8%,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5.8%,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0.9%,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4.1%。六大工業主導產業增加值增長9.6%,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9%,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9.7%。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6.4%,首批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工業總產值增長18%。
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主要產品產量中,原煤下降8.7%,發電量增長7.7%,粗鋼增長1.4%,鋼材下降3.8%,水泥增長2%,彩色電視機、家用洗衣機、家用電冰箱分別增長9.1%、16.3%和5.8%,房間空調器下降0.3%,汽車增長25.9%。隨著“調轉促”步伐加快,新產品加速涌現。新能源汽車增長38.6%,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增長19%,鋰電池增長3.5倍,工業機器人增長56.5%,智能手機增長9.1倍,光纖增長66%。
2016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紗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萬噸
114.9
5.1
布
億米
16.5
7.2
化纖
萬噸
35.3
26.4
飲料酒
億升
17.8
-7.7
卷煙
億支
1003.2
-20.9
彩色電視機
萬部
1277.1
9.1
家用洗衣機
萬臺
2006.4
16.3
家用電冰箱
萬臺
3058.8
5.8
房間空調器
萬臺
3113.9
-0.3
能源生產總量
萬噸標準煤
8941.5
-8.0
原煤
萬噸
12235.6
-8.7
發電量
億千瓦時
2206.2
7.7
柴油
萬噸
197.5
-29.5
生鐵
萬噸
2242.7
-1.3
粗鋼
萬噸
2731.3
1.4
鋼材
萬噸
3225.8
-3.8
十種有色金屬
萬噸
218.5
10.3
水泥
萬噸
13390.8
2.0
平板玻璃
萬重量箱
3264.2
23.8
硫酸
萬噸
655.5
4.0
純堿
萬噸
88.7
15.3
化肥
萬噸
290.9
-6.1
化學農藥
萬噸
19.6
-1.1
合成洗滌劑
萬噸
81.3
2.4
金屬切削機床
萬臺
8.1
-0.7
汽車
萬輛
159.7
25.9
電力電纜
百萬米
4011.7
-4.8
橡膠輪胎外胎
萬條
4792.0
69.4
新能源汽車
輛
49192
38.6
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
萬輛
53.4
19.0
鋰電池
萬只
15138.9
349.4
工業機器人
套
2813
56.5
智能手機
萬臺
648.2
908.5
光纖
千米
85109
66.0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078.9億元,增長12.3%,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1個利潤增長。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通用設備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醫藥制造業等14個利潤超50億元的行業,合計實現利潤1636.8億元,占全部工業的78.7%。企業虧損面由上年8.5的%下降到7.3%,虧損企業虧損額由上年增長28.7%轉為下降62.5%。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實現利潤197.7億元,增長5.5%。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0126.4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1353.4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4590.7萬平方米,減少963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5]26758.1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其中,工業及信息化產業技術改造投資6363.2億元,增長10.5%;基礎設施投資5285.9億元,增長26%;民間投資18375.4億元,增長6.5%。分區域看,皖江示范區投資18438.4億元,增長11.7%;皖北六市投資7017.8億元,增長1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6.6%,第二產業增長9.7%,第三產業增長13.6%。分行業看,工業投資增長9.6%,其中制造業增長9.4%,制造業中裝備制造業增長16.8%。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增長8.1%。
2016年全省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及增長速度
行業
投資額(億元)
比上年增長(%)
農、林、牧、漁業
813.6
6.6
采礦業
232.9
-28.1
制造業
10361.9
9.4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993.2
28.4
建筑業
154.0
17.9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1841.4
25.3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299.2
15.7
批發和零售業
926.9
-3.0
住宿和餐飲業
275.1
7.6
金融業
92.0
27.8
房地產業
5763.8
2.3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653.6
51.3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345.0
32.6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2589.2
27.7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105.0
9.9
教育
375.0
37.6
衛生和社會工作
231.3
3.1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241.4
19.8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463.3
35.3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4603.6億元,比上年增長4%。商品房銷售面積8499.7萬平方米,增長37.7%;商品房銷售額5035.5億元,增長49.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2401.4萬平方米,下降4.3%。建成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30.2萬套。
全年共安排億元以上重點項目4796個,當年完成投資13025.3億元。開工建設引江濟淮工程、江巷水庫、合安高鐵、鄭阜高鐵、合肥康寧10.5代玻璃基板等2205個項目,建成投產投運鄭徐客專、望東長江公路大橋、青弋江分洪道、合肥軌道1號線、馬鞍山圓融LED芯片、池州普洛康裕制藥、蕪湖奇瑞1.0L發動機、六安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等1529個項目。
年末煤炭產能15061萬噸;發電裝機容量5732.7萬千瓦,其中燃煤火電4668.5萬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912萬千瓦。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00.2億元,比上年增長12.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4%。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064.7億元,增長12.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935.5億元,增長12.6%。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8914.2億元,增長12.2%;餐飲收入1086.1億元,增長12.4%。全省納入統計的352家開展網絡零售業務的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實現網上商品零售額220.2億元,增長68.4%。
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吃、穿、用類商品零售額分別比上年增長17.6%、4.8%和10.9%,糧油類增長9.6%,肉禽蛋類增長18%,服裝類增長7.6%,日用品類增長18.8%,中西藥品類增長8.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1.9%,家具類增長20.3%,通訊器材類增長1.8%,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3.4%,汽車類增長15.2%,石油及制品類增長6.6%。
六、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443.8億美元,比上年下降7.2%。其中,出口284.8億美元,下降11.7%;進口159億美元,增長2.1%。從出口經營主體看,生產型企業出口下降11.3%,貿易型企業出口下降15.4%。從出口商品看,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下降9.6%和10.4%。
2016年全省出口主要分類及地區分布
指標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絕對數(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
出口額
284.8
-11.7
其中:機電產品
154.2
-9.6
其中:高新技術產品
59.7
-10.4
其中:一般貿易
204.0
-11.8
加工貿易
71.9
-10.2
其中:對亞洲
122.5
-12.0
對歐洲
57.7
-6.9
對北美洲
58.5
-3.5
對非洲
17.2
-20.3
對拉丁美洲
23.3
-27.7
對大洋洲
5.6
-21.3
全省億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資項目5454個,當年實際到位資金9903.3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267個,下降7.6%;合同利用外資41.1億美元,增長4.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47.7億美元,增長8.4%。到2016年底,來皖投資的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增加到73家,其中當年新引進1家。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金額30.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2%;完成營業額30.9億美元,增長14.9%。當年外派勞務人員10044人,下降4.3%。全年新批境外企業(機構)121個,實際對外投資12.4億美元,增長28%,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0.7億美元。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旅客運輸量8.1億人,比上年下降6.5%;貨物運輸量36.5億噸,增長5.5%。旅客運輸周轉量1231.4億人公里,下降2%;貨物運輸周轉量10883.2億噸公里,增長4.8%。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5.1億噸,增長8.1%,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616.7萬噸,下降2%。全省民航機場旅客吞吐量912.9萬人次,增長12%,其中合肥新橋機場旅客吞吐量739.2萬人次,增長11.8%。
2016年全省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運輸量及增長速度
指標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旅客運輸量
億人
8.1
-6.5
其中:鐵路
億人
1.0
21.3
公路
億人
7.0
-9.7
水運
萬人
212
14.7
旅客運輸周轉量
億人公里
1231.4
-2.0
其中:鐵路
億人公里
693.3
8.2
公路
億人公里
491.3
-14.5
水運
億人公里
0.4
5.1
2016年全省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及增長速度
指標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貨物運輸量
億噸
36.5
5.5
其中:鐵路
億噸
0.9
-8.3
公路
億噸
24.5
6.0
水運
億噸
11.1
5.6
貨物運輸周轉量
億噸公里
10883.2
4.8
其中:鐵路
億噸公里
706.2
-2.5
公路
億噸公里
4915.7
4.1
水運
億噸公里
5261.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6.5
年末全省民用汽車擁有量598.1萬輛,比上年增長16.7%,其中私人汽車507.6萬輛、增長20%。民用轎車擁有量341萬輛,增長23%,其中私人轎車318.3萬輛、增長25%。
全年新增高速公路294公里、一級公路667公里、鐵路營業里程62.3公里。到2016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達4543公里、一級公路達3833公里、鐵路營業里程達4124.4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營業里程1354公里。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274.1億元,比上年增長56.3%。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099.2億元,增長55.7%;郵政業務總量174.9億元,增長50.5%。快遞業務量6.9億件,快遞業務收入70.6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72.3%和53%。
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613.9萬戶,減少125.5萬戶;移動電話用戶4426.5萬戶,增加154.4萬戶。每百人擁有電話(含移動)82部,增加0.3部。年末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計算機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075萬戶,增加187.1萬戶。
全年入境旅游人數485.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2%,其中外國人282.9萬人次、增長9.2%,港澳臺同胞202.5萬人次、增長9.2%。國內游客5.22億人次,增長17.7%。旅游總收入4932.4億元,增長19.7%。其中,旅游外匯收入25.4億美元,增長12.4%;國內旅游收入4763.6億元,增長19.7%。年末全省有A級及以上旅游景點(區)556處。皖南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區旅游收入2594億元,增長18.8%。
八、財政和金融
2016年,全省財政收入4373億元,比上年增長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673億元,增長8.9%。全部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3498億元,增長5.6%,其中增值稅和營業稅[6]增長6.6%、企業所得稅下降1.1%。財政支出5530億元,增長5.6%,其中民生支出4626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3.7%。從重點支出項目看,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增長9.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11%,科學技術支出增長73%,教育支出增長6%。全年33項民生工程累計投入825.5億元,惠及6000多萬城鄉居民。
全年社會融資規模6283.5億元,比上年增加2708.9億元,增長75.8%。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0856.2億元,比上年增加6373.3億元,增長18.5%。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12923.5億元,增長25.9%;住戶存款余額18857.6億元,增長10.8%。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0180.7億元,比上年增加4691.7億元,增長18.4%。其中,境內短期貸款9160億元,增長9.7%;境內中長期貸款18469.9億元,增長21.9%,中長期貸款中住戶貸款8334.6億元,增長32.8%。
2016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貸款余額及增長速度
指標
年末數(億元)
比上年末增長(%)
各項存款余額
40856.2
18.5
其中:非金融企業
12923.5
25.9
住戶
18857.6
10.8
廣義政府
8126.6
27.9
各項貸款余額
30180.7
18.4
其中:住戶
10482.9
29.2
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
19680.5
13.3
其中:境內短期
9160.0
9.7
境內中長期
18469.9
21.9
全年上市公司通過境內市場累計籌資1035.7億元,比上年增加759.6億元。其中,首次公開發行A股5只,籌資62.2億元;A股再籌資(包括配股、公開增發、非公開增發、認股權證)934.8億元;上市公司通過發行可轉債、可分離債、公司債籌資38.7億元。到2016年底,全省有上市公司93家,上市公司市價總值10896.7億元,比上年減少3%。
全年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580.1億元。
全年全省境內證券經營機構代理成交額50474.6億元,期貨經營機構代理成交額160627.1億元。
全年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876.1億元,比上年增長25.4%,其中,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12.8億元,增長14.4%;人身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563.3億元,增長32.4%。賠款和給付357.5億元,增長29.1%。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175.1億元,增長24.9%;人身險業務賠款和給付支出182.4億元,增長33.4%。
九、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98元,比上年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56元,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人均消費性支出19606元,增長13.8%,其中食品煙酒支出增長10%、衣著增長6.2%、居住增長13.6%、生活用品及服務增長20.7%、交通和通信增長21.3%、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增長16.7%、醫療保健增長18.3%。城鎮常住居民恩格爾系數[7]為32.5%,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年末城鎮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6.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2平方米。
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20元,比上年增長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287元,增長14.6%。其中,食品煙酒支出增長9.7%,衣著增長7%,居住增長18.3%,生活用品及服務增長29%,交通和通信增長20.8%,教育文化娛樂增長13.7%,醫療保健增長15.3%。農村常住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4.2%,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年末農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9.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6平方米。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省參加城鎮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分別為892.2萬人和1621.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448.5萬人,全年累計為16.9萬名失業人員發放了不同期限的失業保險金。全省參加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546.3萬人和517.6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431.9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業人口5121.2萬人,參合率為102.5%。
年末54.4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49.8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41.3萬人。全年民政部門直接救助87.6萬人次,資助參加基本醫療保險395.7萬人。
十、教育、科學技術和文化
年末全省有研究生培養單位21個,在學研究生51738人。普通高校109所,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14.5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6.9%,比上年上升6.3個百分點。各類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374所,在校生78.2萬人。普通高中672所,在校生110.7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0%,比上年降低2個百分點。初中2800所,在校生194.2萬人,初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99.68%。小學8284所,在校生430.4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97%。各級各類成人學校畢業生[8]44.9萬人。
2016年全省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情況
指標
招生數
(萬人)
在校生數
(萬人)
畢業生數
(萬人)
研究生
1.9
5.2
1.6
普通本專科
33.1
114.5
30.8
中等職業教育
30.6
78.2
32.9
普通高中
35.9
110.7
38.8
初中階段
67.7
194.2
62.1
小學
73.6
430.4
66.9
年末全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24.6萬人,比上年增長1.9%。科研機構4817個,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辦機構1224個。從事研發活動人員21.3萬人。全年用于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475億元,增長9.9%;相當于全省生產總值的1.97%,比上年提高0.01個百分點。
全省有國家大科學工程5個;有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23個,省級(含重點)實驗室106個,部屬(含院屬)實驗室51個;有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90家,其中國家級34家。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8個,其中國家級4個。有高新技術企業3863家,其中當年新認定964家。
全年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560項。主要科技成果有:安徽省農作物病蟲監測預警平臺的構建和應用、淮北礦區深部軟巖特性和軟巖巷道支護技術研究、鋼鐵企業電能質量控制與綜合節電運行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大數據驅動的中小河流洪水精細化預報預警技術等。受理申請專利172552件,授權專利60982件,比上年分別增長35.1%和3.3%。年末全省有效發明專利39104件。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12969項;成交金額217.7億元,比上年增長14.3%。
年末全省有縣以上產品質量檢驗機構1569個,其中系統內205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24個;有產品質量、體系認證機構18個,當年完成強制性產品認證的企業1572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90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549.7萬臺(件)。當年制定國際標準5項、國家標準120項,制定修訂地方標準170項。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70個、安徽名牌產品1445個。
全年省測繪檔案資料館為社會各界提供各種比例尺地形圖22612幅、測繪基準成果2299點(次),航空航天遙感891760[9]平方千米、數據量6060GB;完成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生產與更新31614幅、地理國情動態監測140000平方千米、“天地圖·安徽”地圖網站數據更新43.8GB。
年末全省擁有文化館122個,公共圖書館122個,博物館171個(含民營博物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437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0處、合并國保項目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08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2項,省級名錄343項。年末市級以上廣播電視臺4座、廣播電臺14座、電視臺14座。中波發射臺和轉播臺23座。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89%,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03%,有線電視用戶878.1萬戶。全年出版報紙98種,總印數9.57億份;期刊(雜志)180種,總印數0.52億冊;圖書9829種,總印數2.51億冊。有各級國家檔案館139個,館藏檔案資料2663.2萬卷(件、冊),庫館總建筑面積35.3萬平方米。
十一、衛生、體育和社會服務
年末全省有醫療衛生機構24386個,其中醫院1039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2271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0]984個,其他衛生機構9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衛生院137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908個,村衛生室15276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1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7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20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13個。全省衛生技術人員29.1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2萬人,注冊護士12.6萬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4.3萬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28.2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26.7萬張。全年醫療衛生機構共診療2.72億人次。
全年在國際國內重大比賽中,我省運動健兒共獲得32枚金牌、34枚銀牌、42枚銅牌。其中,在里約奧運會獲1金2銅,創造了我省歷史上境外奧運會的最佳戰績。“全民健身、健康安徽”系列主題活動蓬勃開展,全年共舉辦百人以上的群眾體育健身活動2246次,參加活動總人數299.9萬人次。全年銷售體育彩票52.1億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省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1296個,床位16.3萬張,收養各類人員8.7萬人。不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8559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276個,社區服務站3091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68.2億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9.3億元。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省已發現的礦種為128種(計算到亞礦種為160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24種(含亞礦種),其中能源礦種6種,金屬礦種22種,非金屬礦種94種,水氣礦種2種。全年地質勘查部門開展各類地質(科研)項目(省級)158項。新增查明資源儲量的大中型礦產地10處,新增探明儲量礦種1種(鎳礦)。
年末全省有省、市、縣級環境監測站87個。全年16個省轄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4.3%,比上年下降3.6個百分點;有1個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全省PM10年均濃度為7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8%。已建成縣級以上自然保護區104個,其中國家級8個、省級30個、市級2個、縣級64個。當年人工造林面積94.5千公頃。年末森林面積3958.5千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26145.1萬立方米,森林蓄積量22186.6萬立方米。
全年能源消費量12695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2.9%。電力消費量增長9.5%。單位GDP能耗下降5.3%。
淮河干流安徽段水質以Ⅲ類為主,總體水質優,主要支流總體水質輕度污染。長江干流安徽段以Ⅱ類水質為主,總體水質優,主要支流總體水質良好。巢湖湖區整體水質輕度污染,9條主要環湖支流整體水質中度污染。新安江干、支流水質優。全省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7%。
全年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77人,比上年下降12.5%;工礦商貿企業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987人,下降3.4%;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為0.073人,下降45.5%。全年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2795起,發生火災事故10181起。
注: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及各產業、行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國家統計局對三次產業和行業實行相對分離的劃分標準,第一產業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服務業),第二產業指工業(不含開采輔助活動,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4][5]2011年國家統計制度改革,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項目和房地產開發投資。
[6]因“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增值稅、營業稅與上年不可比,故合并計算。
[7]恩格爾系數是指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全部消費性支出的比重。
[8]不包括培訓的農民工數據。
[9]從2016年起,我省將地理國情監測列入常規性監測計劃,每年全省范圍內監測一輪。
[10]鄉鎮級計生服務所與鄉衛生院、縣級計生服務站與婦保所合并,導致機構單位數大量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