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市統計局
2021年3月30日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以及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統籌推進疫情防控、防汛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實現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為加快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新階段現代化幸福銅陵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GDP)1003.7億元,比上年增長3.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3]增加值56.5億元,增長1.2%;第二產業增加值455.5億元,增長4.3%,其中工業增加值378.6億元,增長4.0%;第三產業增加值491.7億元,增長2.0%。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5.5:45.6:48.9調整為5.6:45.4:49.0。
2016-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4]
新興動能加快成長。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7%,占比38.5%。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3.3%,占比40.9%,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分別增長41.4%、0.1%、64.6%、37.3%、2.2%和6.9%,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下降1.1%。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7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0.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6%。全市農民工共42.8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36.6萬人。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3.0%,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9.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0.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3.0%。
2020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指標
全市
居民消費價格(%)
3.0
其中:食品煙酒
9.5
衣著
0.5
居住
0.6
生活用品及服務
-0.1
交通和通信
-3.6
教育文化和娛樂
0.2
醫療保健
1.7
其他用品和服務
4.0
二、農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0.04萬公頃,比上年減少0.03萬公頃;棉花種植面積0.20萬公頃,減少0.03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2.32萬公頃,增加0.11萬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21萬公頃,增加0.07萬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56.3萬噸,比上年下降3.0%;油料產量5.8萬噸,增長11.7%;棉花產量0.2萬噸,下降23.8%;蔬菜產量31.1萬噸,增長3.9%。
2020年全市主要農產品產量及增速
產品名稱
產量(萬噸)
比上年增長(%)
糧食
56.3
-3.0
油料
5.8
11.7
?其中:花生
0.2
29.4
油菜籽
5.5
11.1
棉花
0.2
-23.8
茶葉
0.1
-0.7
蔬菜
31.1
3.9
水果
4.6
24.9
年末全市生豬存欄14.1萬頭,比上年增長5.4%;全年生豬出欄19.5萬頭,下降11.2%。肉類總產量3.8萬噸,比上年下降6.9%。禽蛋產量3.1萬噸,下降3.2%。水產品產量10.4萬噸,增長0.4%。
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85.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5.3萬噸,下降4.3%。農村用電量6.9億千瓦時,下降1.2%。全市灌溉面積7.7萬公頃。
三、工業和建筑業
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86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7%。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2.6%;股份制企業增長5.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0.8%。分門類看,采礦業增長1.8%,制造業增長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6.9%。分行業看,36個工業大類行業有17個增加值保持增長。其中,六大主導行業增加值“四升兩降”: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增長2.5%;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增長9.1%;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加值增長2.8%;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下降6.7%;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加值下降4.7%。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108.4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38.5億元,下降2.1%;股份制企業93.8億元,增長24.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4.6億元,增長3.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91.8元,比上年增加0.5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4%,提高0.5個百分點。
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增速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電解銅
萬噸
105.8
8.3
銅材
萬噸
154.9
-7.1
鋼材
萬噸
290.5
51.8
鋁材
萬噸
11.0
-19.8
硫鐵礦石(折含硫35%)
萬噸
180.7
7.1
硫酸(折100%)
萬噸
467.5
7.5
化學肥料總計(折純)
萬噸
72.5
24.8
電力電纜
公里
534656
198.8
印制電路板
萬平方米
888.3
10.0
布
萬米
3535.1
-2.3
服裝
萬件
1182.0
-2.1
模具
套
325587
15.4
水泥
萬噸
1118.7
0.9
水泥熟料
萬噸
3035.8
-1.4
電子元件
萬只
969854
20.2
黃金
千克
13864
14.1
白銀
千克
467861
15.8
銅金屬含量
萬噸
6.0
-6.4
大米
噸
45064
0.4
化學試劑
噸
132060
5.2
粗鋼
萬噸
326.0
11.1
鑄鐵件
噸
8420
-31.9
自來水生產量
萬立方米
8213
-8.8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77.2億元,比上年增長6.5%。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301家,比上年增加79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002.7萬平方米,增長4.0%;房屋竣工面積271.8萬平方米,下降2.4%。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81.5億元,比上年增長3.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60.1億元,增長0.6%;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9.6億元,下降3.6%;金融業增加值53.6億元,增長4.6%;房地產業增加值76.3億元,與上年持平;其他服務業增加值198.7億元,增長2.2%。
全年鐵路旅客發送量235.2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3.5%,貨物發送量75.0萬噸,下降13.4%。公路旅客運輸量474萬人,下降56.0%,貨物運輸量5176萬噸,增長4.5%。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8429.5萬噸,下降12.4%。
2020年全市各種運輸方式客貨運輸量及增速
指標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鐵路運輸
旅客發送量
萬人
235.2
-33.5
貨物發送量
萬噸
75.0
-13.4
公路運輸
旅客運輸量
萬人
474
-56.0
旅客周轉量
萬人公里
33993
-56.5
貨物運輸量
萬噸
5176
4.5
貨物周轉量
萬噸公里
289364
5.5
水路運輸
貨物運輸量
萬噸
7678
2.2
貨物周轉量
萬噸公里
3611925
2.9
年末全市機動車保有量26.4萬輛,比上年增長7.3%,其中汽車保有量21.8萬輛,增長9.0%。
全年電信業務總量93.7億元,比上年增長27.9%;郵政業務總量4.7億元,增長11.9%。國內包裹快遞1111萬件,增長23.7%。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16.5萬戶,比上年減少0.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34.2萬戶,增加2.6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51.3萬戶,增加4.2萬戶。
全年入境旅游人數0.2萬人次,比上年下降96.7%;國內游客1451.5萬人次,下降42.8%。旅游總收入106.8億元,下降49.7%,其中旅游外匯收入44.7萬美元,下降96.9%。年末全市有A級及以上旅游景點(區)20處,其中4A級景區9處。旅行社40家,其中國際旅行社2家。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0.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29.6%;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0.1%。工業投資增長2.2%,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2.5%。
2020年全市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行業
比上年增長(%)
農、林、牧、漁業
-39.8
采礦業
12.8
制造業
2.5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3.5
批發和零售業
-29.3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5.8
住宿和餐飲業
215.2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68.9
金融業
-9.5
房地產業
1.7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15.4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225.9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21.3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272.3
教育
20.1
衛生和社會工作
63.3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92.3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519.5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71.5億元,比上年增長1.4%。商品房銷售面積248.8萬平方米,下降0.6%;商品房銷售額137.8億元,下降3.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59.9萬平方米,增長8.8%。
六、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0.3億元,比上年增長2.8%。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95.7億元,增長1.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4.6億元,增長9.7%。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280.5億元,增長4.2%;餐飲收入69.8億元,下降2.6%。
2016-2020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
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比上年增長2.7%,飲料類下降13.7%,煙酒類增長0.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13.8%,日用品類增長10.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18.3%,金銀珠寶類下降16.9%,中西藥品類增長14.3%,石油及制品類下降14.2%,汽車類增長5.4%。
七、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7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出口9.5億美元,增長11.0%;進口66.8億美元,增長5.7%。
2016-2020年全市進出口額
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4.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5%。實際到位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內資676億元,增長7.1%。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1.8億元,比上年增長5.4%。財政支出182.5億元,增長8.0%。重點支出項目中,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增長13.2%,科學技術支出增長9.5%。民生類支出152.9億元。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639.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2%。其中,住戶存款余額990.8億元,增長14.3%;非金融企業存款376.1億元,增長8.9%。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336.0億元,增長10.3%。其中,住戶貸款308.7億元,增長9.7%;企(事)業單位貸款1027.3億元,增長10.5%。
202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貸款余額及增速
指標
年末數(億元)
比上年末增長(%)
各項存款余額
1639.9
14.2
其中:非金融企業
376.1
8.9
住戶
990.8
14.3
廣義政府
164.7
-2.9
各項貸款余額
1336.0
10.3
其中:住戶
308.7
9.7
???企(事)業單位貸款
1027.3
10.5
年末全市上市公司7家,比上年增加1家。流通股市價總值286.9億元。
全年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30.1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1.3億元,增長17.9%;人身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8.8億元,下降5.2%。全年賠款與給付12.7億元,增長25.3%。
九、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68元,比上年增長6.4%。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80元,增長4.9%;人均消費支出25826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食品煙酒支出增長0.3%,衣著支出下降3.4%,居住支出增長1%,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2.7%,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長5.2%,教育文化娛樂支出下降7.2%,醫療保健支出增長2.5%。城鎮常住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1%,與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城鎮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7.9平方米,比上年末減少0.4平方米。
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02元,比上年增長8.3%。人均消費支出10893元,增長5.3%。其中,食品煙酒支出增長5.1%,衣著支出增長3.5%,居住支出增長7%,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7.4%,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長3%,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增長3.5%,醫療保健支出增長5.3%。農村常住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2.9%,與上年基本持平。年末農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52.4平方米,比上年末減少1.1平方米。
2016-2020年全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3.1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6.0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6.9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4.0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8.2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26.2萬人。
年末,全市共有2.5萬人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十、教育、科學技術和文化
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3所,各類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6所,普通高中24所,初中58所,小學188所。
2020年全市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情況
指標
在校生數
(人)
畢業生數
(人)
普通高校
37963
9574
中等職業教育
8557
2912
普通中學
66536
23589
其中:高中
27282
9149
小學
67810
12525
全年社會考生報名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2729人次,其中本科2436人次。全年自學考試畢業生數182人,其中本科178人。
年末全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60家,比上年末凈增45家,其中當年新認定108家。
年末擁有省級以上各類研發機構118個,其中國家級質檢中心2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43個(國家級4個)、省級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個(國家級4個)、省院士工作站2個、省重點實驗室2個、省工程研究中心6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9個、省工業設計中心15個、省新型研發機構1個。
年末擁有省級以上生產力促進中心2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7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以上眾創空間9個,其中國家級5個;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20個。全年獲批省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08項,爭取上級財政科技撥款6080萬元;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獲得安徽省專利銀獎1項、優秀獎4項。
全年申請專利3615件,其中申請發明專利1025件、實用新型2285件、外觀設計305件;授權專利2382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355件、實用新型1699件、外觀設計328件。
年末全市擁有登記注冊的藝術表演團體5個,文化館(站)42個,公共圖書館6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251.3萬冊;檔案館6個,館藏檔案89.2萬卷冊,館藏資料5.6萬冊。年末全市有廣播電臺2座,電視臺3座。
十一、衛生、體育和社會服務
年末全市擁有各類衛生機構647個,其中醫院3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59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10152張,其中醫院8262張、衛生院病床981張。全市衛生技術人員10409人,其中,執業(包括助理)醫師4128人,注冊護師、護士4567人。
2016-2020年全市衛生技術人員數
年末各種社會福利收養單位64個,床位總數6085張,在院人數2543人。全年銷售福利彩票1.09億元。
全年在國內外比賽中,我市運動健兒共獲得55枚金牌、44枚銀牌、46枚銅牌。全年共開展全民健身活動290次,參加活動總人數25萬人次。年末擁有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5所,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所,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8所,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5所。全年體育彩票發行額1.76億元。
十二、環境和安全生產
年末森林面積7.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393.4萬立方米。
年末全市共有省、市、縣級環境監測站3個。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1.8%,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下降25.5%。
全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樅陽縣境內菜子湖、白蕩湖水質均為良好。
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45人。全年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7171起,發生火災事故207起。
注:
[1]本公報中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及各產業、行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國家統計局對三次產業和行業實行相對分離的劃分標準,第一產業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服務業),第二產業指工業(不含開采輔助活動,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4]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及有關制度規定,對2016-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數據進行了修訂。
[5]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及有關制度規定,對2016-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進行了修訂。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數據來自市公安局;城鎮實名制新增就業、失業人員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農民工人數、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居民消費價格、工業生產者價格、棉花種植面積及產量、糧食面積及產量、居民收支、人均住房建筑面積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銅陵調查隊;農業機械總動力數據來自市農業農村局;灌溉面積數據來自市水利局;進出口數據來自市商務局;外商直接投資數據來自市招商服務中心;鐵路旅客發送量數據來自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蕪湖車務段銅陵站;鐵路貨物發送量來自南京貨運中心銅陵營業部;港口貨物吞吐量、公路運輸、水運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郵電業務數據來自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銅陵市分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銅陵分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安徽有限公司銅陵分公司、中國聯通有限公司銅陵市分公司、安徽廣電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銅陵市分公司;旅游、文化數據來自市文化和旅游局;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金融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銅陵市中心支行;上市公司、流通股市價數據來自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保險業數據來自中國銀保監委員會銅陵監管分局;醫療保險數據來自市醫療保障局;教育、體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和體育局;科學技術數據來自市科學技術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居民保障、社會服務數據來自市民政局;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數據來自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環境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生產安全事故數據來自市應急管理局;火災事故數據來自銅陵消防救援支隊;其他數據均來自市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