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福建

廈門市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08 16:58:24 來源:廈門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2688次

2006年,廈門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國家整體經濟發展戰略布局和區域經濟發展,科學謀劃,奮力爭先,積極發揮經濟特區先行先試的龍頭帶動作用,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扎實推進新一輪跨越式發展,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市經濟建設沿著上升的軌道運行,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同時,仍面臨著一些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題,主要是:經濟總量偏小、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增強、島內外發展仍不均衡、經濟增長方式亟待繼續優化等等。

一、綜合

經濟總量

經濟較快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1162.37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增幅在全省九個設區市和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均位居第一。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29億元,下降14.2%;第二產業增加值627.95億元,增長17.8%;第三產業增加值516.13億元,增長16.7%。三次產業比例為1.6︰54.0︰44.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49887元,比上年增長12.7%,折合美元6257美元。萬元生產總值(gdp)耗電888.1千瓦小時,比上年減少5.7千瓦小時,萬元生產總值(gdp)耗水19.5噸,比上年減少1.3噸。

財政收支

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275.17億元,比上年增長31.2%,在全省九個設區市中總量和增幅均位居第一,財政收入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3.7%,比全省水平高出近10個百分點,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143.91億元,增長38.6%;上劃中央“四稅”收入131.26億元,增長23.9%。在地方級收入中,工商稅收96.04億元,增長34.2%;企業所得稅17.94億元,增長31.8%。全年財政支出159.13億元,比上年增長25.1%。其中,建設性支出59.37億元,增長21.7%;經常性支出90.71億元,增長24.6%。

價格

價格總水平保持平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0.85,比上年上漲0.85%(詳見表1),增幅比上年回落0.15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品價格指數為100.43,服務價格指數為102.12;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為100.32;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95.60,其中,輕工業產品出廠價格指數95.28,重工業產品出廠價格指數96.21。

區域經濟

各區經濟發展更趨協調。各區實現生產總值分別為:思明區348.95億元,比上年增長14.6%;湖里區339.84億元,增長15.1%;海滄區180.89億元,增長21.7%;集美區148.73億元,增長15.2%;同安區90.62億元,增長20.3%;翔安區53.34億元,增長21.9%。島外四區生產總值占全市的40.7%。全市六個區全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均在40%以上、區級財政收入增幅均在30%以上、合同利用外資增幅均在50%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幅均在20%以上。

二、農村經濟

農業生產繼續調優調減。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0.19億元,比上年下降14.0%。其中農業產值12.05億元,下降12.5%;林業產值0.13億元,下降10.3%;牧業產值9.65億元,下降1.8%;漁業產值8.36億元,下降26.8%。全年糧豆總產量7.48萬噸,比上年下降20.8%;蔬菜總產量50.9萬噸,下降17.1%;水果總產量2.95萬噸,下降18.9%;肉蛋奶總產量8.62萬噸,增長0.3%;水產品總產量12.09萬噸,下降28.0%。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強。全市35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年產值120.86億元,比上年增長10.7%。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吸納本地工2.63萬人,本市農民從產業化組織得到的收入為16.26億元,增長7.9%,農民從中實現人均收入2082元。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完成156個農村義務教育和公共衛生項目,整合56所學校;農村自來水入戶率95.8%,有線電視入戶率68.0%,開通了覆蓋18萬戶農戶的農村信息服務網;建立、完善了市、區、鎮、村四級動物疫病防范網絡;與工業區開發相配套,實施“金包銀”工程,舊村改造和環境整治取得新進展。通過政策扶持,安排好農村富余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加大轉移力度,全年完成培訓7390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2.42萬人次。全年農民參加農村養老保險新增1.47萬人。

“金包銀”工程進展情況良好。全年有12個行政村先后啟動了“金包銀”工程、“金包金”工程。截至2006年底,已有133幢開工、完成建筑面積52.14萬平方米,累計封頂87幢、封頂面積32.07萬平方米。率先啟動“金包銀”工程的翔安區西亭村已有16棟樓房(建筑面積5.26萬平方米)交付使用。同時,1800多米村莊內道路已硬化,路燈已經進村,排水、排污、垃圾清理等設施在建,村里的公園、籃球場、老年活動中心、文化中心等也已開始建設。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

工業園區建設快速推進。火炬(翔安)產業區、同安工業集中區、軟件園二期、集美機械工業集中區、海滄石化工業集中區等五大工業園區建設快速推進,全年完成投資51.32億元,一大批標準廠房相繼竣工交付使用,島內工業企業向島外工業園區遷移取得成效。

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443.80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2366.91億元,增長20.8%,工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6.8%,直接拉動gdp增長8.1個百分點。其中輕工業產值798.11億元,增長16.6%;重工業產值1568.80億元,增長23.2%。

高新技術企業繼續領先發展。全市85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323.27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5.9%,比上年增長22.0%,高出全市工業增幅1.2個百分點,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貢獻率為45.3%,拉動全市工業增長9.4個百分點。

三大支柱行業繼續穩定發展。三大支柱行業全年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791.48億元,比上年增長22.2%,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75.7%。電子、機械、化工行業全年分別完成工業總產值864.84億元、568.79億元、357.85億元。

產值超億元工業企業是全市工業發展的主力。全年產值上億元的工業企業283家,增加39家,共完成產值1974.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3.4%,凈增產值300.3億元。全年累計產值超50億元企業有6家,共完成產值717億元,比上年凈增112億元。

工業經濟效益有所回落。受成本和市場因素影響,2006年廈門市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64.71,比上年下降5.31個百分點。總資產貢獻率11.89%,下降1.03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2.17次,減緩0.06次;成本費用利潤率5.93%,下降1.17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57.59%,上升2.04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109.19%,下降4.62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9.7萬元/人,凈增3650元/人;產銷率99.10%,下降0.1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128.48億元,比上年下降3.1%。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主要工業產品生產情況:筆記本計算機135.03萬臺,增長33.9%;移動通信手持機(手機)1358.78萬臺,增長16.5%;彩色電視機422.17萬臺,增長20.2%;合成纖維單體121.93萬噸,增長8.7%。

建筑業

建筑業保持快速增長。建筑業全年實現增加值68.92億元,比上年增長33.0%。全年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84.51億元,增長36.9%,其中,建筑工程產值162.60億元,增長45.4%,安裝工程產值11.77億元,下降26.4%;當年建筑企業新簽合同價款204.68億元;建筑企業期末從業人員11.23萬人,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74萬元/人。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62.10億元,比上年凈增260.48億元,增長66.5%,增幅比上年提高34.7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基礎建設投資274.65億元,增長59.2%,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41.5%,對全社會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39.2%;城鎮工業投資146.91億元,增長25.1%,其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完成投資26.38億元,下降24.7%,城鎮制造業完成投資120.53億元,增長46.3%;城鎮交通運輸業完成投資114.71億元,增長98.5%;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投資38.27億元,增長72.7%,其中教育行業完成投資25.52億元,增長62.6%,衛生行業完成投資6.28億元,增長71.5%,文化體育行業完成投資6.22億元,年增長1.3倍。

房地產投資快速增長。全年完成房地產投資213.93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32.3%,比上年增長87.5%,對全市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39.8%,拉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8個百分點。全年拍賣土地42幅,總成交額達到145.31億元;全年土地購置費完成108.57億元,增長1.5倍;商品房新開工面積640.70萬平方米,增長7.9%;商品房施工面積1996.95萬平方米,增長31.1%;商品房銷售面積433.27萬平方米,增長32.6%;商品房銷售金額274.70億元,增長52.8%;商品房空置面積為46.92萬平方米,下降28.1%。

重點項目投資進展順利。全市共安排106個重點建設項目,年度計劃總投資249億元,項目數比上年增加36個,計劃總投資增加125億元。全年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09.24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31.6%,完成全年計劃的84.0%。環東海域綜合整治、五緣灣片區開發、園博園、觀音山國際商務營運中心等城市新區建設初具規模;pta二期、友達光電及其配套工程等大型生產性項目陸續動工建設;成功大道、環島干道、仙岳路、疏港路改造等島內市政道路,翔安隧道、杏林大橋、集美大橋等進出島通道,集美大道、環東海域旅游道路、杏林北外環、島外快速路、環杏林灣道路、火炬(翔安)產業區配套道路工程等島外干道,福廈鐵路、港口設施、公交站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展開。

投資主體融資能力不斷增強。全年投資資金總額為878.46億元,增長62.5%,其中:國家預算內資金50.58億元,下降18.9%;國內貸款325.29億元,增長1.0倍;利用外資25.08億元,增長9.5%;自籌資金226.80億元,增長50.2%;其他資金到位242.69億元,增長68.1%。

島外投資力度加大。全年投向島外的固定資產投資為344.23億元,比上年增長66.5%,島外投資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已超過半數,為52.0%。其中島外房地產完成投資77.89億元,比上年增長2.8倍。

五、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 通

海陸空立體交通體系綜合服務功能增強。全年交通運輸郵電倉儲業實現增加值78.54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全年旅客運輸量5804萬人次,增長7.5%;旅客運輸周轉量121.76億人公里,增長12.5%;貨物運輸量4550萬噸,增長26.0%;貨物周轉量550.2億噸公里,增長33.0%。至年底,廈門港現有生產性泊位12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40個;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7792萬噸,增長16.3%;港口集裝箱吞吐量401.3萬標箱,增長15.7%,繼續保持全國第七位;廈金水運直航突破60萬人次,達到60.75萬人次,增長17.2%。廈門空港通航城市已達到81個,在廈門機場運營的外國(地區)航空公司達21家,已開通 37個國際城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個地區城市的航線。全年空港旅客吞吐量750.2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3.9%,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130.71萬人次,增長7.5%;空港貨郵吞吐量17.50萬噸,增長10.3%。

郵 電

郵政電信業務穩步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2.50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57億元,增長13.5%;電信業務總量37.93億元,增長17.9%。全市市話(含小靈通)年末用戶數198.2萬部,移動電話年末用戶數235萬部,電信寬帶用戶總數達31萬戶。

旅 游

旅游接待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年共接待海內外游客1857.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4%,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01.17萬人次,增長7.1%。接待過夜境外游客74.38萬人次,增長2.9%;接待過夜國內游客931.67萬人次,增長12.3%。國內旅游收入206.99億元人民幣,增長11.2%;旅游外匯收入5.75億美元,增長4.2%。

六、國內貿易和引進內資

國內貿易

消費品零售市場繁榮穩定。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14.94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260.04億元,增長17.1%,占零售總額的82.6%;住宿餐飲業全年實現零售額40.97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占零售總額的13.0%。在限額以上貿易企業商品零售額中,體育、娛樂用品類休閑商品實現零售額1.81億元,比上年增長42.1%;金銀珠寶類、服裝類、食品類分別實現零售額3.02億元、13.73億元和30.09億元,分別增長25.3%、23.3%和28.7%;汽車類實現零售額47.48億元,增長27.8%,其中汽車零售量2.74萬輛,凈增6341輛,增長30.1%;石油及制品類實現零售額32.56億元,增長31.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通訊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分別實現零售額14.91億元、5.55億元和4.13億元,分別增長7.9%、67.9%和67.5%,其中數碼相機零售量24759臺,增長1.8倍,組合音響零售量2.01萬臺,增長1.0倍,影碟機零售量6.84萬臺,增長18.7%,家用洗衣機零售量6.22萬臺,增長22.7%,微波爐零售量6.14萬臺,增長66.8%,彩色電視機零售量10.45萬臺,增長28.3%,其中液晶等離子電視機零售量占彩色電視機零售量的17.9%,微型計算機零售量5.99萬臺,增長82.9%,移動電話機零售量44.94萬部,增長2.24倍。

引進內資

引進內資成績喜人。全年共引進內資項目2696個;協議內資382.75億元,比上年增長32.0%;實際到資額238.66億元,增長61.2%,其中,實際利用內資162.43億元,增長40.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七、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平穩增長。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327.9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8%,其中出口總值205.08億美元,增長18.8%,進口總值122.83億美元,增長8.7%。在全市進出口總值中,外商投資企業實現202.63億美元,增長10.1%,占全市的61.8%;私營企業實現62.36億美元,增長39.6%,占全市的19.0%。全年一般貿易進出口150.92億美元,增長22.4%,其中,出口98.10億美元,增長33.5%;加工貿易進出口129.32億美元,增長6.8%,其中,出口87.25億美元。在出口中,機電產品出口99.00億美元,增長14.5%,占全市出口總額的48.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9.40億美元,增長8.1%,占全市出口總額的24.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貨值1005.2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的42.9%,增長12.7%。臺灣是廈門市第三大貿易伙伴,全年對臺進出口貿易總額21.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出口4.71億美元,進口16.94億美元。

利用外資

利用外資創歷史最好水平。全年全市新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67個,比上年增加203個;合用利用外資23.11億美元,增長78.5%,增幅比上年提高55.8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9.55億美元,增長34.9%。全年引資千萬美元以上項目126個,合同外資17.07億美元,增長74.8%,占全市合同外資總量的74%。其中,新批項目89個,合同外資11.74億美元;增資項目37個,合同外資5.33億美元,項目涉及電子、機械、食品、商業、酒店業、房地產等行業,主要項目有東亞電力、沙迪克數控、金保利光電等。至2006年底,共有8個國家38個世界500強公司在廈投資67個項目,投資總額為19.25億美元,合同外資12.4億美元。全年第二產業新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22個,合同利用外資16.96億美元,增長89.8%。其中,三大支柱行業集群全年引進項目149個,合同外資8.8億美元,增長83.6%。

對外勞務與投資

對外勞務與投資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對外協議投資項目數14個,投資額2.0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4倍,是歷年投資額總和的5.6倍。實現對外勞務承包合同總金額2966萬美元,下降60.7%;完成營業額8840萬美元,增長10.5%;全市派出各類勞務人員4761人,增長15.1%;年末在外勞務人數10024人,比上年末增加1265人。外派勞務人員分布在五大洲31個國家和地區,全年完成營業額在400萬美元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新加坡、臺灣、利比里亞、香港、以色列和巴拿馬。

八、金融、證券和保險

金融

金融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年末,全市擁有金融機構410家,其中,中資機構398家,外資機構12家。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054.26億元,比年初增加391.4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3.6%,其中,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680.82億元,比年初增加96.0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6.4%;企業人民幣存款余額829.52億元,比年初增加158.5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2.9%。本外幣貸款余額1643.78億元,比年初增加442.0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5.6%。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898.23億元,比年初增加279.9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5.5%;短期貸款余額630.38億元,比年初增加140.2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9.2%。中資金融機構全年人民幣現金收入3385.7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7.0%;現金支出3438.0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6.8%;收支相抵凈投放52.26億元,比上年多投放6.74億元。外匯信貸較為平穩,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外匯各項存款余額20.31億美元,比上年末增長22.3%;外匯貸款余額23.89億美元,比上年末增長0.6%。

證券

證券市場在規范中穩步發展。年末,全市擁有本地法人證券公司1家,國內其他證券公司的證券經營部23家,證券服務部7家,具備資格的專業證券投資咨詢公司3家。證券投資者a股資金帳戶數為43.72萬戶,b股資金帳戶數為1.57萬戶。全年完成證券交易額2084.26億元,比上年增加了1016.99億元,其中a股1508.05億元,b股15.08億元。本地法人期貨經紀公司2家,國內其他期貨公司期貨營業部4家,共有期貨投資者1311戶,期貨合約年交易額1031.05億元,比上年增加432.37億元。

保險

保險市場主體結構逐步完善。年末,全市擁有保險公司主體17家,其中產險公司10家、壽險公司7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達21家,其中保險代理機構11家,保險經紀機構6家,保險公估機構4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1046家。全年累計實現保費收入27.77億元,比上年增長19.1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71個百分點。保險密度為1234元,保險深度2.3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為10.08億元,增長21.51%;人身險保費收入17.68億元,增長17.79%。人身險中,壽險保費收入13.52億元,增長15.76%,健康險保費收入3.09億元,增長23.06%,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1.08億元,增長30.56%。

九、教育、科學技術和城市信息化

教育

教育事業穩步推進。廈門義務教育向“雙高普九”目標邁進。年末,全市擁有各級學校(含成人教育)1093所,全年招生15.04萬人,年末在校生共計55.88萬人。其中:普通高等學校13所,全年招生2.79萬人,年末在校生8.00萬人;普通中等學校125所,全年招生5.87萬人,年末在校生16.82萬人;小學322所,在校生16.17萬人;幼兒園504所,在園人數5.93萬人;成人學校126所,全年招生0.62萬人,年末在校生7.87萬人;各級特殊教育學校3所,在校學生557人。在各級各類學校中任職的專任教師達2.78萬人,平均每一教師負擔學生20人。

科學技術

科技事業碩果累累。全年全市共登記科技成果127項,其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以上24項,達到國內領先69項,國內先進水平34項;新增2家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1家國家重點軟件企業;獲國家自然科學獎2項,省科技進步獎24項,市科技進步獎56項;認定第一批廈門重點新產品13項。全年專利授權量約1992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約126件,已通過了“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考核驗收;省科技廳在廈設立了“福建省集成電路設計(廈門)產業化基地”,經科技部驗收,廈門已成為首批國家制造業信息化工程重點城市。廈門鎢業獲科技部首批“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廈門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制出攻克世界難題的國家一類新藥虎紋鎮痛肽,全省首個國家一類新藥—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恩經復)9000au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準字號生產批文;廈門國家留學人員創業園孵化企業——藍德爾(廈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出全球第一個子宮頸癌快速自檢試劑盒;“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擔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快速診斷試劑盒”中試產品獲得成功等一批科技研發取得了在國際、國內具有突破性的成果。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城市信息化

城市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年末,全市數字電視用戶突破10萬戶;城鎮和農村每百戶家庭分別擁有電腦79.5臺和29臺、移動電話219部和200部、電話103部和91部。在剛剛結束的第五屆全國政府門戶網站評比中,廈門政府網站在地市網站中位居第九。廈門電子口岸平臺已升格為福建電子口岸;gps系統推廣應用成效顯著,全市公務及商用車輛gps裝機498部,gps平臺共接入各種車輛、船舶6124輛(艘);完成工地監控和土方車監管信息系統試點,為利用信息技術減少城市粉塵和噪音污染、提高交通安全、創造良好人居環境積累了經驗。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

文化生活精彩紛呈。年末,全市擁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6個,藝術表演場所6個,全年藝術表演場所演(映)出場次為3000場,觀眾合計17.4萬人次;文化館5個,群眾藝術館1個,博物館3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2個,公共圖書館8個,全市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達229.9萬冊(件),全年總流通152萬人次。出版發行各類報紙9種,17412萬份;期刊雜志26種,91萬冊;錄音制品29種,錄像制品196種,電子出版物10種,共479.2萬盒張。全市共有廣播、電視節目各5套,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8.7%和100%,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5%;影視制作企業10家,其中從事電視劇制作1家,動畫片制作1家,電視節目制作8家,基本涵蓋了廣播電視節目制作領域,廈門世通華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車載移動電視已發展到包括廈門在內的北京、濟南、大連、武漢、廣州、深圳、重慶等20個大中城市,形成了覆蓋全國的“世通華納車載移動電視聯播網”。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世界合唱比賽,被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授予“最佳合作城市”榮譽稱號。“海峽月·中華情”中秋焰火晚會、慶祝廈門經濟特區成立25周年文藝晚會等各項重大藝術活動連場推出,大型文化活動頻繁的“廈門現象”已享譽全國。在臺北市成功舉辦了第二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集學習、欣賞與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極富現代氣息和地方特色的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群——廈門文化藝術中心基本建成,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藝術館(美術館、文化館)等館藏建設已開始試運營,廈門文化設施建設進入全國同類城市的先進行列。大批文藝作品在國家、省級文藝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歌仔戲《邵江海》獲首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并入選2006-2007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的劇目;高甲戲《阿搭嫂》、音樂話劇《雁叫長空》在全省第二十三屆戲劇會演中,獲優秀劇目獎、優秀導演獎,歌仔戲《竇娥冤》獲劇目獎,實驗歌仔戲《孟姜女哭長城》獲演出獎。

衛生

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到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事業機構1083個,其中醫院37家、療養院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9家、衛生院16個,門診部74個,婦幼保健機構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7個,專科防治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1.27萬人,其中:執業醫師5169人,執業助理醫師550人,注冊護士4432人;衛生機構床位8018張,其中醫院6479張,療養院672張,衛生院577張。全市實行合作醫療或保險的有303個村,設置農村醫療點305個,擁有助理執業醫師60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985人。2006年全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65.08萬人,參合率達95.8%,參合人口中農民約43.6萬人,“村改居”居民約21.4萬人,共籌集合作醫療資金約2972.6萬元。全市所有醫療單位均已實現傳染病網絡直報。

體育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成功舉辦2006建發廈門國際馬拉松賽,來自世界五大洲39個國家和地區的20933名馬拉松專業選手和愛好者參加了比賽,參加全程馬拉松賽人數達3567人。市代表團在全國第三屆體育大會上,取得了體育舞蹈、航海模型、保齡球等項目4金4銀6銅、部分參賽項目進入前8名的歷史最好成績,位列參賽的計劃單列市之首,并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在省第十三屆運動會中,取得歷史最好成績,獲得144枚金牌、119.5枚銀牌、100.75枚銅牌,獎牌總數364.25枚,總分3504.25分。廈門運動員郭振東代表國家羽毛球隊參加湯姆斯杯世界羽毛球團體賽獲得冠軍;陳秋斌在國際帆聯2006年世界帆船運動會女子rsx級帆板決賽中奪得金牌,取得了中國帆船運動在世界大賽上的第一枚金牌;劉憬在2006年世界賽艇錦標賽上獲得女子輕量級四人雙槳冠軍;郭振東、馬燕華在多哈第十五屆亞運會上獲得了2項冠軍;廈門羽毛球隊在全國羽毛球錦標賽上取得男子團體亞軍,在全國青年錦標賽獲得了3項冠軍;廈門足球隊征戰中超,以9勝11平8負的戰績排名聯賽第8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就業和社會保障

人口

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60.38萬人,常住人口為233萬人。

在戶籍人口中,城鎮人口為109.24萬人,島內的思明、湖里兩個區人口合計72.83萬人,比重達45.4%;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1.36‰,人口死亡率為3.84‰,人口自然增長率7.52‰,比上年提高1.93個千分點;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別為81.07萬人、79.31萬人,各占50.55%和49.45%,性別比為102.2(女性為100),基本保持平衡。

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和財富積累繼續增加。據抽樣調查,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13元,比上年增長12.9%,其中工薪收入為14580元,比上年增長28%,拉動可支配收入增幅達14.8個百分點,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為69.5%。全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162元,比上年增長19.5%,其中食品類消費支出5022元,增長14.6%,占消費支出的35.5%,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繼續快速增長。2006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868元,增長10.2%,其中工資性收入達3370元,增長13.2%,占農民人均純收入近五成;轉移性收入173元,增長31.2%。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215元,增長13.5%,其中食品類消費支出2099元,增長10.7%,占消費支出的40.2%,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居民生財有道,儲蓄存款持續增長。全年城鎮居民人均股息與紅利收入增長77.9%;年末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680.82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居民人均利息收入增長55.8%。

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繼續增加。年末,平均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空調器197.5臺、淋浴熱水器109臺、洗衣機97.5臺、電冰箱103.5臺、影碟機89臺、組合音響39.5套、摩托車29.5輛、家用汽車4.5輛。平均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空調機52臺、電冰箱92臺、洗衣機39臺、組合音響32套、摩托車135輛。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就業

就業形勢穩定。年末城鎮從業人員114.3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90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0.56萬人,增加0.03萬人;第二產業63.08萬人,增加6.45萬人;第三產業50.73萬人,增加5.42萬人。城鎮在崗職工75.09萬人,年均工資25544元,比上年增長13.1%。全年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3.52萬人,其中持《再就業優惠證》實現再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有9625人,本市農村富余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2.4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4%。作為全國統籌城鄉就業試點城市,全市已有市、區兩級勞動力市場7個、公共職業介紹機構8家、民辦職業介紹所41家和公益職業介紹所3家,共同為農民工提供合法、規范的就業服務,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年末,全市共有89.12萬人參加了城鎮基本養老保險;14.84萬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5.01萬人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77.12萬人參加了失業保險;72.71萬人參加了工傷、生育保險。各類社會保險基金共征收41.77億元,累計接收7.75萬名退休人員進入社會化管理,社會化管理率達到99.1%,社區管理率達到100%。有3.05萬名失地農民辦理了養老保險,其中16519人開始按月領取養老金,月平均養老金560元。全市已有137家定點醫療機構及納入醫保定點醫療服務管理的醫療機構和106家定點零售藥店。

社會福利與救助

整合政府救濟與社會幫困資源。2006年,城市與城鎮低保標準維持不變;農村低保標準有所提高,其中海滄區、集美區從月人均150元提高為165元,同安區、翔安區從月人均130元提高為145元。至年末,全市共有低保對象13079戶、33086人,其中城市(城鎮)7421戶、17734人,農村5658戶、15352人,全年累計發放低保金3682.27萬元。探索多樣化收養模式。做好集中供養、家庭領養和社會助養、代養、寄養等孤兒收養工作,保障孤殘兒童合法權益,全市現有福利類收養性機構36家,收養床位2218張,收養人數達1989人。其中有養老機構26家,社會福利院3家,兒童福利院2家。

居住

城鄉居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全年全市完成住宅建設投資165.17億元,比上年增長89.9%。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2.93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4%,其中三居室及以上的住房比重達42.5%,比上年上升2.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8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5%,其中鋼筋混凝土結構面積達36.8平方米,占住房面積的76.7%。

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步伐加快。在全國率先推出大規模的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至年底,全市正在實施的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共8個,總建筑面積204.09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162.01萬平方米,住宅22497套,皆為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戶型。首期二萬套已經接受社會申請。

十二、環境和安全生產

環境保護和治理

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全市“百家”企業單位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全面啟動,年末,全市已有113家企業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全市新建40個污水回用零排放工程項目,集美路達工業、廈門電廠、廣懋國際、正新橡膠、tdk、nec東金科技等一大批臺商投資區內的工業企業,紛紛引入生態型工業及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全市134家規模化生豬養殖場污水處理利用實現生態型零排放,并初步建立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突發事件應急預警體系。

整體生態環境繼續改善。廈門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6.16分貝,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為68.41分貝。全市空氣污染指數平均值為58,空氣質量良,空氣質量優級率為34.2%。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4.3%。

城市綠化

城市綠化建設步伐加快。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進一步擴大到了15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32平方公里;全市擁有公園41個,占地總面積達1017公頃;公園綠地1478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3.53平方米;植樹造林2.1萬畝;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5782公頃,覆蓋率為36.6%,園博園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公用事業

公共事業服務水平繼續提高。環狀供水方案已經初步啟動并實施,全年全市自來水供水總量為2.58億噸,其中:生產營運用水0.88億噸,居民家庭用水1.09億噸,公共服務用水0.30億噸。全年全市用電總量103.22億千瓦小時,其中,工業用電63.16億千瓦小時,城鄉居民生活用電18.07億千瓦小時。全年全市液化石油氣供氣總量達10.51萬噸,其中:居民家庭用量5.15萬噸,用氣人口已有109.24萬人。全市擁有出租汽車3646輛、輪渡營運船只26艘、公交營運車輛2575輛,全年完成公交客運5.50億人次、出租車客運1.91億人次、輪渡客運0.19億人次。

安全生產

各類事故全面下降。全年共發生各類事故2271起,比上年下降47.1%;死亡人數304人,增長0.3%;受傷人數1648人,下降48.5%;直接經濟損失1573.98萬元,下降26.7%。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679起,造成245人死亡、1600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511.38萬元;火災事故533起,造成7人死亡、35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243.60萬元;工傷事故58起,造成52人死亡、1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819.00萬元。

注: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

2.廈門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萬元gdp耗電、萬元gdp耗水指標gdp按現價計算,耗水、耗電以全社會口徑計算。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香蕉啪视频在线看视频久 | 香蕉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午夜福利 | 亚洲日韩最大AV网站 | 日韩欧洲在线高清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