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漳州調查隊
2020年3月12日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41.83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0.90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2315.26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1945.67億元,增長5.5%。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0.0:49.0:41.0調整為10.1:48.9:41.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2074元,比上年增長5.8%。
2019年末全市戶籍總戶數147.46萬戶,戶籍人口522.3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1萬人,增長2.89%。全年戶籍出生人口7.31萬人,出生率為14.01‰;死亡人口3.53萬人,死亡率為6.76‰;自然增長率為7.25‰。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1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9.6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0.0%,比上年末提高1.0個百分點。根據常住人口推算,全年出生人口7.3萬人,出生率為14.2‰;死亡人口3.3萬人,死亡率為6.4‰;自然增長率為7.8‰。
全年全市新增城鎮就業人數3.94萬人,其中,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19萬人,城鎮困難群體再就業0.25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79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3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43%,低于3.6%的全年調控目標。全年組織職業技能鑒定1.67萬人,獲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1.17萬人,取證率70.1%。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882.20億元,比上年增長4.0%,其中,農業增加值374.59億元,增長3.3%;林業增加值39.68億元,增長7.5%;牧業增加值139.24億元,增長2.1%;漁業增加值283.43億元,增長5.0%。糧食總產量40.82萬噸,下降1.1%,油料產量3.22萬噸,增長3.4%,糖料產量2.05萬噸,增長1.6%,茶葉產量5.59萬噸,增長8.7%,水果產量345.45萬噸,增長5.5%,蔬菜產量232.67萬噸,增長4.6%,食用菌產量40.29萬噸,增長5.3%。
表12019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產量(萬噸)
比上年增長(%)
糧食
40.82
-1.1
油料
3.22
3.4
糖料
2.05
1.6
茶葉
5.59
8.7
園林水果
345.45
5.5
蔬菜
232.67
4.6
食用菌
40.29
5.3
木材產量222.47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6.6%。
肉類總產量34.39萬噸,比上年增長5.1%。禽蛋產量6.83萬噸,增長20.4%。牛奶產量0.29萬噸,增長17.2%。年末生豬存欄78.26萬頭,下降24.3%;生豬出欄161.63萬頭,下降8.1%。
水產品總產量202.96萬噸,增長5.0%,其中,淡水產品產量29.30萬噸,增長4.4%;近海捕撈33.35萬噸,下降53.0%;海水養殖133.51萬噸,增長7.8%;遠洋捕撈6.8萬噸,增長10.3%。
三、工業和建筑業
年末規模以上工業法人企業2303家,比上年末增加34家。其中,年產值過5億元、50億元、100億元的企業分別為258家、11家和6家。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862.24億元,增長9.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下降1.4%,集體企業增長2.8%,股份制企業增長6.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15.6%,私營企業增長6.3%;分輕重行業看,輕工業增長5.5%,重工業增長13.2%;分門類看,采礦業下降24.5%,制造業增長9.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1%。
規模以上工業的36個行業大類中有10個行業增加值增速在兩位數以上。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48.2%,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35.2%,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增長19.5%,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增長15.7%,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4.8%,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3.5%,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增長13.4%,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增長13.0%,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長10.8%,造紙和紙制品業增長10.4%。
規模以上工業“4+4”產業實現增加值1370.51億元,增長10.3%。其中:四大主導產業實現增加值1093.44億元,增長11.4%,分別為:石化工業201.43億元,增長35.1%;特殊鋼鐵129.41億元,增長14.8%;食品工業480.20億元,增長8.1%;裝備制造業282.40億元,增長3.4%。四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534.29億元,增長15.2%,分別為:新材料399.57億元,增長20.1%;信息產業97.04億元,增長3.9%;生物醫藥23.87億元,增長1.5%;新能源15.17億元,增長0.6%。高技術產業產值481.49億元,增長5.6%,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7.6%。
表2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飼料
噸
5751725
7.29
精制食用植物油
噸
179267
-20.76
成品糖
噸
75326
6.28
冷凍水產品
噸
875755
14.56
速凍食品
噸
47992
17.22
罐頭
噸
1656526
10.17
醬油
噸
18888
61.92
飲料酒
千升
338302
3.16
飲料
噸
2031709
62.86
精制茶
噸
24551
21.01
紗
噸
22950
-27.17
服裝
萬件
2750
-36.22
輕革
平方米
19907226
2.99
鞋
萬雙
2865
-11.56
人造板
立方米
5964168
61.43
家具
件
60118072
-6.79
紙漿(原生漿及廢紙漿)
噸
43819
-26.04
機制紙及紙板(外購原紙加工除外)
噸
4712939
-0.55
紙制品
噸
1843345
8.15
合成氨(無水氨)
噸
197099
27.22
中成藥
噸
13171
48.84
橡膠輪胎外胎
條
1292376
1.14
水泥
噸
6623563
16.49
磚
萬塊
405639
12.92
瓷質磚
平方米
164381357
14.47
陶質磚
平方米
4528955
-0.62
平板玻璃
重量箱
33006806
-12.36
鋼化玻璃
平方米
6388152
16.62
衛生陶瓷制品
件
13521483
12.65
生鐵
噸
2202477
2.49
鋼材
噸
4692470
26.04
金屬集裝箱
立方米
1670379
-50.16
滾動軸承
萬套
1274
-16.52
改裝汽車
輛
2771
13.19
鋰離子電池
只
89328600
-12.61
鉛酸蓄電池
千伏安時
881556
3.59
家用房間空氣清潔裝置
臺
335132
-65.90
家用電風扇
臺
724721
-1.26
電飯鍋
個
563975
62.15
家用電熱烘烤器具
個
9695073
7.03
電光源
萬只
5480
-8.43
燈具及照明裝置
套
679894
-11.24
電子計算機整機
臺
4922880
105.12
顯示器
臺
75550
-29.30
衛星導航定位接收機
部
25273
16.28
電話單機
部
449344
-1.06
移動通信手持機(手機)
臺
2506492
304.26
彩色電視機
臺
77240
128.69
數字激光音、視盤機
臺
17022
-54.36
光電子器件
萬只
641743
37.45
鐘
只
35779629
-23.55
表
只
1250424
-37.87
眼鏡成鏡
副
11014519
11.21
發電量
萬千瓦時
2565311
-1.8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6083.88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實現利潤625.70億元,增長15.2%;實現利稅787.32億元,增長9.3%。工業產銷率為98.92%,比上年提高0.65%。全員勞動生產率為39.96萬元/人,比上年增加5.99萬元/人。
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457.1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450家,比上年增加107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697.93億元,增長13.0%。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356.85億元,比上年增長5.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70.95億元,增長7.1%;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74.41億元,增長6.3%;金融業增加值182.90億元,增長5.0%;房地產業增加值354.99億元,增長6.6%。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6.9%,營業利潤增長7.5%。
全市貨物運輸總量8900.38萬噸,增長5.8%。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4638.54萬噸,下降6.3%。鐵路、公路、水路共完成客運量2620.54萬人次,下降8.0%;年末公路通車里程1.26萬公里,增長0.3%,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595公里,與上年持平。年末全市汽車保有量(含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60.63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2.0%,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58.10萬輛,增長12.4%;全市轎車保有量49.54萬輛,增長12.9%,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49.09萬輛,增長13.0%。
表32019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情況
指 標
單 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貨運量
萬噸
8900.38
5.8
鐵路
萬噸
28.66
-6.1
公路
萬噸
8701.37
10.8
水運
萬噸
170.3
-67.8
貨物周轉量
億噸公里
鐵路
億噸公里
公路
億噸公里
127.34
7.7
水運
億噸公里
6.85
-37.0
表42019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運輸量情況
指 標
單 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旅客發送量
萬 人
2620.54
-8.0
鐵路
萬 人
949.24
12.8
公路
萬 人
1495.73
-19.5
水運
萬 人
175.57
-7.0
旅客周轉量
億人公里
鐵路
億人公里
公路
億人公里
11.68
-19.5
水運
億人公里
0.17
-12.7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51.79億元,比上年增長57.8%。其中,郵政業務總量38.26億元,增長40.9%;電信業務總量313.53億元,增長60.1%。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126.92萬件,包裹業務3.24萬件,快遞業務量16330.53萬件。年末全市電話用戶總數601.2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77.09萬戶,移動電話用戶524.11萬戶。全市互聯網用戶613.69萬戶,增加4.9%,其中,固定寬帶用戶186.73萬戶,增加9.3%,移動互聯網用戶426.96萬戶,增長3.0%,移動電話基站30097個,增長24.5%。
全年接待國內旅游人數4560.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5%;接待入境游客81.34萬人次,增長15.5%。其中,接待外國人21.28萬人次,增長22.2%;臺灣同胞36.91萬人次,增長19.1%;港澳同胞23.15萬人次,增長5.3%。全年旅游總收入660.74億元,增長26.8%。其中,國內旅游收入605.92億元,增長25.4%;國際旅游收入7.93億美元,增長38.7%。年末A級旅游景區20家,比上年增加2家。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2.3億元,比上年增長9.8%。分規模看,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622.74億元,增長10.6%;限額以下消費品零售額599.56億元,增長9.0%。
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家具類零售額23.43億元,增長19.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15.15億元,增長18.2%,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176.70億元,增長13.5%,通訊器材類零售額2.38億元,增長5.3%,汽車類零售額119.39億元,增長3.4%,金銀珠寶類零售額3.81億元,增長17.2%,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34.28億元,增長10.5%,化妝品類零售額4.67億元,增長18.8%,日用品類零售額17.84億元,增長15.2%,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63.85億元,下降2.0%,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1.29億元,增長79.6%。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0.1%。其中,項目投資下降2.8%;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7.9%。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1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9.3%,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0.4%;第三產業投資下降9.6%。
表5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指 標
比上年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
0.1
第一產業
-15.0
第二產業
19.3
其中:工業
20.4
第三產業
-9.6
按行業分
農、林、牧、漁業
-13.4
采礦業
207.9
制造業
13.4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113.6
建筑業
-82.6
批發和零售業
-25.9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11.3
住宿和餐飲業
-30.9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6.6
金融業
-60.5
房地產業(含房地產投資)
5.6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0.2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33.0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31.7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50.5
教育
1.0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32.4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10.0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55.1
全年房地產投資完成額768.71億元,增長7.9%,其中,住宅投資564.10億元,增長3.3%;房屋施工面積4447.80萬平方米,增長2.2%,其中,住宅施工面積3245.95萬平方米,增長2.6%;房屋新開工面積1004.60萬平方米,下降10.4%,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710.35萬平方米,下降18.0%;房屋竣工面積656.58萬平方米,下降3.5%,其中,住宅竣工面積442.54萬平方米,下降8.5%。
表62019年房地產開發和銷售主要指標情況
指 標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投資完成額
億元
768.71
7.9
其中:住宅
億元
564.10
3.3
房屋施工面積
萬平方米
4447.80
2.2
其中:住宅
萬平方米
3245.95
2.6
房屋新開工面積
萬平方米
1004.60
-10.4
其中:住宅
萬平方米
710.35
-18
房屋竣工面積
萬平方米
656.58
-3.5
其中:住宅
萬平方米
442.54
-8.5
商品房銷售面積
萬平方米
865.71
0.2
其中:住宅
萬平方米
685.97
-1.6
七、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725.8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其中,出口469.6億元,下降12.0%;進口256.2億元,增長60.1%。進出口順差213.4億元,比上年減少160.4億元。主要出口商品中,機電產品出口124.5億元,下降11.0%;農產品出口182.6億元,下降18%;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1.8億元,增長7.4%。主要出口目的地中,出口美國101.9億元,下降6.2%,出口歐盟80.1億元,增長3.4%,出口東盟72.7億元,下降11.6%。
表72019年進出口主要分類情況
指 標
絕對數(億元)
比上年增長(%)
進出口總額
725.8
4.6
出口額
469.6
-12
其中:一般貿易
401.3
-4.6
加工貿易
68.3
-39.9
其中:機電產品
124.5
-11.0
其中:高新技術產品
21.8
7.4
進口額
256.2
60.1
其中:一般貿易
172.2
60.2
加工貿易
25.2
-14.4
其中:機電產品
22.7
-12.0
其中:高新技術產品
6.0
-23.3
表82019年對主要國家和地區進出口情況
國家和地區
出口
(億元)
比上年增長(%)
進口
(億元)
比上年增長(%)
美國
101.9
-6.2
8.3
-34.2
歐盟
80.1
3.4
22.7
18.6
東盟
72.7
-11.6
47.2
168.0
日本
40.7
1.7
7.7
15.9
香港地區
18.4
-39.2
0.8
-2.8
臺灣地區
62.2
-31.7
27.9
5.2
韓國
11.1
-14.4
3.9
-48.3
俄羅斯聯邦
6.3
-11.7
2.2
168.1
批準設立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09個,注冊合同外資58.5億元,下降24.1%。實際利用外商投資(驗資口徑)38.1億元,下降16.6%。其中,第一產業項目到資0.4億元;第二產業項目到資34.9億元,占比91.6%;第三產業到資2.7億元。投資總額在億元以上有18家(包括增資3家),合同外資合計44.7億元,占比重76.4%。
表92019年分行業外商直接投資情況
行 業
合同項目(個)
合同外資金額(萬元)
總計
109
585270
農、林、牧、漁業
13
31955
制造業
41
343974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2
4123
建筑業
3
18360
批發和零售業
13
51453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3
40317
住宿和餐飲業
1
1520
金融業
1
100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10
46399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13
21486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2
3900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4
5290
八、財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56.20億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9.41億元,增長0.3%;上劃中央收入136.78億元,增長2.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42.97億元,增長3.1%。全年稅收收入317.31億元,比去年增長0.7%。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179.77億元,比年初增加198.84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921.94億元,增長11.5%,比年初增加275.17億元。其中,涉農貸款余額1263.57億元,增加95.85億元;縣域貸款余額1658.99億元,增加173.06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55.30億元,比年初減少0.75億元。
表102019年全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情況
指 標
年末數(億元)
比上年末增長(%)
各項存款(本外幣)
3179.77
6.7
1.住戶存款
1776.83
12.0
2.非金融企業存款
808.00
6.5
⒊機關團體存款
518.61
-6.4
⒋財政性存款
42.97
-28.1
⒌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
9.86
475.5
各項存款(人民幣)
3147.40
6.9
各項貸款(本外幣)
2921.94
11.5
1.住戶貸款
1827.24
15.9
(1)短期貸款
424.78
10.6
(2)中長期貸款
1402.46
17.6
2.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
1093.37
4.9
(1)短期貸款
436.83
-6.8
(2)中長期貸款
564.83
8.5
(3)票據融資
91.45
78.7
3.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
0.04
0
各項貸款(人民幣)
2917.67
11.8
全年內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81.65億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壽險保費收入38.1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18.74億元;財產險保費收入24.81億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8.42億元,其中,壽險業務給付6.81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款及給付7.23億元;財產險賠款14.38億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74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85元,增長9.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75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830元,增長8.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590元,增長9.9%。
年末職工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74.82萬人、44.52萬人、78.40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5.96萬人、3.16萬人、5.26萬人。年末職工基本醫療、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72.24萬人、46.42萬人,分別比上年末減少2.07萬人、4.12萬人。全市15.66萬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月人均提高到2394元,比上年增加108元。全年辦理勞動能力鑒定2587件,辦理工傷認定案件279件。年末全市納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8.49萬人,其中,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34萬人,年人均保障標準7260元,與上年持平;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15萬人,年人均保障標準7260元,與上年持平。
年末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2205個,比上年增加516個,其中養老機構140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065個。年末全市各類養老床位數增至3.2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5.4張。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3.93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1億元。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年全市新聘教師962人。年末有普通高等學校7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7所,普通高中74所,普通初中134所,普通小學827所,成人高等學校1所。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4201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專任教師1294人,普通高中專任教師7105人,普通初中專任教師14087人,普通小學專任教師21618人。全年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招生317人,在學全日制研究生790人,畢業生245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4220人,在校生90004人,畢業生21814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9990人,在校生26519人,畢業生8333人;普通高中招生27882人,在校生82638人,畢業生28434人;普通初中招生61423人,在校生175779人,畢業生52356人;普通小學招生73355人,在校生384335人,畢業生61008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2144人,在校生4175人,畢業生1509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181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09523人。
年末全市擁有14個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43個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全市擁有1家國家級和55家省級創新型企業,國家級試點創新型企業1家;高新技術企業241家。全市專利申請受理13982件,專利授權8974件,分別比上年增長11.3%和9.3%。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655件,下降17.0%,發明專利授權295件,下降8.1%。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685件,比上年增長14.9%;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3.278件,比上年增加14.02件。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文化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1個,公共圖書館11個,文化館13個,博物館14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183.5萬冊。文化系統各類藝術表演團體演出950場,本年度首演劇目12個。年末共有劇場、影劇院33個,年度電影票房1.42億元。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廣播電視臺9座。年末廣播節目綜合覆蓋率為99.2%;電視節目綜合覆蓋率為99.2%。全年出版報紙(不含校報、副牌)1種,總印數2349.72萬份;期刊1種,總印數2.4萬冊。
年末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035個,醫療機構床位27882張,其中,醫院89個,衛生院106個,醫院、衛生院床位數25846張。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3252人,其中醫生12486人,注冊護士14415人。
全市舉辦賽事活動342項次,比上年增加3次;參與總人數達到8.83萬次,比上年增長1.5%。獲得國際級別比賽獎牌5枚,其中金牌5枚。獲得國內最高水平比賽獎牌41枚,其中,金牌13枚,銀牌13枚,銅牌15枚。體育產業發展引導基金規模達到842.5萬元。
十二、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年平均氣溫22.6℃,年平均相對濕度79.0%,全年日照時數1950.3H,降水量1431.4mm。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費總量1507.67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20.0%,其中,全社會用電量增長3.6%。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上升12.7%。
九龍江流域(漳州段)Ⅰ-Ⅲ類水質達標率為93.75%。市、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分別為100%、100%。全年空氣質量達到及好于二級標準355天,二級達標天數比例為97.3%,其中一級優的天數132天、二級良好的天數223天。
初步測算,全市森林覆蓋率約64.78%。全年植樹造林總面積15.55萬畝,其中沿海防護林建設0.05萬畝。全市共建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4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2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總面積9461.2公頃。全年共發生森林火災3起,無傷亡,受害森林面積6.56公頃。
全市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共125起,比上年下降19.87%,死亡106人,比去年下降22.6%;全市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022,比去年下降29.0%;直接經濟損失842.71萬元。
全市共有地震前兆臺站(點)166個:測震臺站4個,強震臺10個,GPS觀測臺8個,烈度速報臺13個,臺陣1個(含16個子臺),伸縮儀觀測臺1個,重力儀觀測臺1個,地磁觀測臺2個,地下流體觀測臺1個,流動地磁13個,流動重力33個,流動水準觀測場地5個,流動GPS觀測點20個,宏觀觀測點39個。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規模以上工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與住宿餐飲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企業(含外貿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企業和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飲企業。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城鎮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醫療、生育保險數據來自市醫療保障局;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稅收收入數據來自市稅務局;林業相關數據來自市林業局;公路通車路程、交通運輸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漳州開發區運輸管理處、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漳州車務段;港口貨物吞吐量數據來自廈門港口管理局漳州協調中心;郵政業務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互聯網業務、電話用戶等數據相關數據來自市通管辦;貨物進出口、外商直接投資等數據來自市商務局;汽車保有量、道路交通事故數據來自市交警支隊;戶籍人口相關數據來自市公安局;貨幣金融數據來自市人民銀行;保險業數據來自市銀保監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專利數據來自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氣象觀測站數據來自市氣象局;地震臺站數據來自市地震局;藝術表演團體、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廣播電視、電影、報紙、期刊、圖書數據來自市文旅局;體育競技、體育彩票數據來自市體育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健委;社會服務、低保和五保供養、福利彩票數據來自市民政局;環境監測等數據來自市生態環保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市應急管理局;居民收支數據來自漳州調查隊;其他數據均來自市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