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安、井岡山為強大動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踐行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優生態、惠民生等各項工作,全市經濟社會繼續保持平穩運行態勢,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461.37億元,增長9.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33.21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708.96億元,增長9.1%;第三產業增加值519.20億元,增長11.6%。三次產業結構為16.0:48.5:35.5。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9772元,增長8.8%。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858.13億元,增長9.5%,占GDP的比重達58.7%。
全年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229.08億元,增長4.1%,占GDP比重為15.7%;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7.02億元,下降2.9%,其中稅收收入110.39億元,下降4.3%,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0.3%。全年全市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82.84億元,增長6.5%,其中教育支出增長4.5%,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0.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8.7%,住房保障支出增長3.4%,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0.3%。
全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為101.3%,比上年同期上漲1.3%。從八大類別看,呈現“六漲兩降”格局。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3.0%,衣著類價格上漲0.3%,居住類價格上漲1.3%,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1%,交通和通信類下降1.4%,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1.0%,醫療保健類上漲1.5%,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1.2%。全年全市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為100.1%,比上年同期上漲0.1%。
年末城鎮就業人員102.7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83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2.4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
二、農業和農村經濟
全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91.29億元,增長4.4%。年末全市共有214個鄉鎮,鄉村總戶數103.23萬戶,鄉村總人口404.68萬人。鄉村勞動力資源總數235.32萬人,鄉村從業人員203.93萬人,外出(離鄉)的從業人員108.33萬人,其中出省從業的76.35萬人。
全年全市糧食產量423.76萬噸,比上年增加3.1萬噸,增長0.9%;油料產量18.89萬噸,增長0.4%;水果產量48.23萬噸,增長8.2%;水產品產量23.20萬噸,增長3.2%,其中特種水產品產量7.72萬噸,增長4.6%;生豬出欄384.69萬頭,下降4.1%,年末生豬存欄221.9萬頭,下降4.8%;出籠家禽9528.92萬羽,增長7.1%,年末家禽存欄3557.44萬羽,增長3.8%;出售和自宰肉用牛55.27萬頭,增長1.8%,年末牛存欄91.01萬頭,下降1.2%。
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308.3萬千瓦,其中農用排灌動力41萬千瓦。擁有農用排灌柴油機6.02萬臺,農用水泵7.27萬臺,農田水灌溉13.29千公頃;農業生產燃油消耗14.46萬噸,增長3.3%。
全年全市第一產業投資55.18億元,增長5.2%,財政用于農林水事務支出66.56億元,增長0.3%。
三、工業和建筑業
年末全市共有116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760.8億元,增長9.4%,實現總產值3317.66億元,增長10.3%。在規模工業總產值中,按行業分,國有經濟增長20.1%,集體經濟增長16.4%,股份制經濟增長11.2%,其他經濟下降10.3%;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長10.0%,重工業增長9.8%。
全市規模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549.9億元,增長9.3%;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78.8億元,增長8.6%;實現利潤總額266.52億元,增長8.5%;實現利稅總額410.94億元,增長3.4%。
全市共有13個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共完成基礎設施投入82.37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683.43億元,增長9.5%;吸納從業人員30.83萬人,增長3.6%;實現利潤總額247.12億元,增長11.1%;實現利稅總額379.58億元,增長5.4%。
全年全市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10.82億元,增長8.6%。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10.16億元,增長15%。全年全市施工項目1038個,新增固定資產900.16億元。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投資451.25億元,增長12.9%;非國有投資1258.91億元,增長15.8%。第一產業完成投資55.18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041.72億元,增長18.3%;第三產業完成投資613.26億元,增長10.7%。
全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93.92億元,增長14.5%。商品房施工面積1121.75萬平方米,增長8.5%,其中住宅828.23萬平方米,增長9.2%;商品房竣工面積158.26萬平方米,增長15.4%,其中住宅116.07萬平方米,增長14.6%;商品房銷售面積305.54萬平方米,增長46.3%,其中住宅270.12萬平方米,增長50.3%。
五、國內貿易
全年全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8.66億元,增長12.6%,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93億元,增長16.0%。分城鄉看,完成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57.93億元,增長12.3%,其中城區295.41億元,增長13.3%;完成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0.73億元,增長13.9%。
全年全市批發和零售業完成銷售總額794.36億元,其中批發業完成銷售額284.07億元,增長9.6%;零售業完成銷售額510.29億元,增長15.8%。住宿和餐飲業完成營業額62.15億元,其中住宿業完成營業額11.36億元,增長12.2%;餐飲業完成營業額50.78億元,增長17.6%。
六、對外經濟
全年全市進出口總額504599萬美元,增長4%,其中出口425310萬美元,增長1.4%。
全年全市新簽外資項目數116個,合同引資117440萬美元,實際進資97473萬美元,增長10.4%。
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全年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59.34億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2016年全年全市公路實現貨物運輸量10309萬噸,增長6.4%,貨運周轉量4059987萬噸公里,增長4.1%;發送旅客4744萬人,下降0.5%,客運周轉量322770萬人公里,下降0.9%。鐵路(吉安站)全年實際發送旅客429.3萬人,增長10%,到達旅客430.2萬人,增長4%;貨物發送8.4萬噸;貨物到達334萬噸,下降14%。
年末全市境內公路通車里程為231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6公里。年末全市機動車保有量50.84萬輛,其中汽車類保有量達到32.40萬輛,私人汽車類保有量28.53萬輛。
全年全市實現郵電主營業務收入28.79億元,增長12.1%。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數為41.24萬部,移動電話用戶數為355.01萬戶。
八、旅游和金融業
全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6436.17萬人次,增長28.3%,實現旅游總收入568.12億元,增長38.6%。其中:境外游客22.21萬人次,增長4.9%,旅游外匯收入7446.8萬美元,增長5.1%;國內游客6413.96萬人次,增長28.3%;國內旅游總收入563.06億元,增長38.9%。
全年全市實現金融業增加值58.58億元,增長18.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292.16億元,比年初增加353.53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273.20億元,比年初增加217.84億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2290人,在校生34833人,畢業生10491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9217人,在校生25592人。普通中學招生95733人,在校生269667人,畢業生85427人。普通小學招生78778人,在校生469774人,畢業生61637人。幼兒園招生69469人,在校生181572人。
全年全市申請專利4327件,增長27.9%;授權專利3524件,增長90.3%。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國有團體12個,文化館13個,群藝館1個,公共圖書館15個,博物館17個。年末全市共有縣廣播電臺11個,電視發射臺14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5%,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31%。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4775個,其中醫院52個,鄉鎮衛生院231個,疾控中心14個。全市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044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619人。全市擁有病床床位21944張,其中醫院13777張,鄉鎮衛生院6884張。
體育活動全面開展,在省級青少年比賽中達優87人,一級運動員的發展人數5人,二級運動員的發展人數29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總人口為491.7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89萬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6.67萬人,出生率為13.62‰;死亡人口2.95萬人,死亡率為6.03‰;自然增長率為7.59‰。全市城鎮化率為47.76%,比上年提高1.59個百分點。
全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80元,增長9.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07元,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58.7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4.7平方米。
全年全市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8.48萬人,工業園區定向培訓4.46萬人,創業培訓1.7萬人。共有22.65萬人參加了失業保險,54.61萬城鎮職工參加了工傷保險,54.92萬職工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139.08萬人參加了城鎮基本醫療保險。
全年全市征繳失業保險6598萬元,工傷保險14467萬元,養老保險239248萬元。
年末全市擁有各種福利收養單位229個,收養床位21716床,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64萬人。
十二、資源、環境
年末全市擁有15個環境監測站,全市用于當年審批的建設項目環保投資總額7.29億元。全市設15個贛江吉安段及其主要支流監測斷面,其水質達到Ⅱ-Ⅲ類標準,水質整體狀況優良;全市中心城區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設3個斷面,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按年度均值評價為超二級,環境空氣優良率88.8%;全市酸雨監測設2個點,全年酸雨(PH值≤5.6)頻率為29.5%,PH年均值為5.48;全市中心城區道路交通噪聲設50個監測點,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值為66.9分貝(標準值≤70分貝),聲環境質量為較好;全市中心城區區域環境噪聲設108個監測點,城市環境噪聲等效聲級平均值為55.0分貝(標準值≤60分貝),聲環境質量較好。
說明:
1.本公報部分指標數據系有關部門(行業)提供。
2.本公報發布的數據為年度快報初步統計數。
3.人口為1%抽樣調查數。
4.本公報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5.公報數與年鑒數不一致時,以年鑒數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