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撫州工作突破之年,極具考驗、極不平凡。面對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多輪疫情的反復沖擊、極端干旱天氣的嚴重影響,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迎接黨的二十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全面建設“六個江西”要求,聚焦“省內追趕上饒、省外對標三明”目標,全力以赴戰疫情、抗旱情、促發展、保民生、護穩定,全面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突破。
一、綜合
經省統計局統一核算,全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945.62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1.66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766.83億元,增長5.9%;第三產業增加值937.13億元,增長4.8%。三次產業比由上年的12.7∶38.9∶48.4調整為12.4∶39.4∶48.2。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9%、44.4%、46.7%。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43萬元,增長5.5%。

年末全市人口357.90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0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9.67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7萬人,出生率為7.53‰;死亡人口2.55萬人,死亡率為7.12‰;自然增長率為0.41‰。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扎實推進。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8.58%,比上年末提高0.62個百分點。

全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比上年上漲1.6%。八大類消費品價格與上年相比呈現五升一平二降的趨勢。其中交通與通信類上漲4.8%,漲幅居首;食品煙酒類上漲2.4%,居次;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0.9%;居住類上漲0.8%;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6%;醫療保健類保持不變;衣著類下降0.1%;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下降0.1%。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6.42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稅收收入87.14億元,下降8.8%。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3.9%,比上年降低8.6個百分點。分稅種看,增值稅38.91億元,下降7.0%;企業所得稅7.30億元,下降9.6%;個人所得稅1.97億元,增長4.4%;城市維護建設稅8.23億元,下降3.8%。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34.75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科學技術支出21.08億元,增長41.1%;文化旅游體育和傳媒支出8.18億元,增長5.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8.30億元,增長12.1%;衛生健康支出59.61億元,增長4.4%;交通運輸支出16.70億元,增長0.02%;農林水事務支出72.51億元,增長1.9%;城鄉社區事務支出49.27億元,增長3.3%。
二、農業
全年農業總產值422.0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8%。糧食種植面積629.2萬畝,實現糧食總產量258.5萬噸,下降1.7%。蔬菜播種面積113.9萬畝,增長3.8%;蔬菜總產量168.8萬噸,增長3.7%。棉花種植面積0.2萬畝,下降36.0%;棉花總產量0.02萬噸,下降36.7%。油料作物種植面積47.6萬畝,增長13.8%;油料作物總產量7.4萬噸,增長17.8%。農業機械總動力316.76萬千瓦,增長3.6%。
全年肉類總產量36.3萬噸。其中,豬肉產量21.08萬噸,牛肉產量1.04萬噸,羊肉產量0.09萬噸,禽肉產量14.13萬噸。生豬22年底存欄169.86萬頭,能繁母豬17.3萬頭,全年出欄266.2萬頭。

積極開展蔬菜產業發展行動,新增設施蔬菜大棚6.38萬畝。強力推動冬閑田利用率超過50%。宜黃、南城入選國家級水稻制種大縣。金溪蜜橘、南城麻姑茶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東鄉的綠殼蛋雞入選國家重要特色物種育種聯合攻關項目。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555.89億元,比上年增長6.2%,占GDP的比重為28.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下降2.3%,重工業增長12.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538.22億元,增長12.4%。其中,股份制企業完成總產值2436.05億元,增長12.6%;國有企業完成總產值6.31億元,增長29.8%。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541.32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實現利潤總額176.28億元,增長22.0%;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6.53元,比上年減少0.03元。

全市工業園區開發面積79.08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完成營業收入2474.87億元,比上年增長11.8%,投產工業企業1331家。全市2+4產業營業收入為:有色金屬867.86億元、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254.84億元、新能源新材料247.6億元、數字經濟(含現代信息)191.37億元、綠色農林產品深加工109.25億元、生物醫藥87.47億元。
年末全市在庫建筑業企業418家,其中,一級資質以上建筑企業49家。全年全市建筑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11.08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678.5億元,增長10.4%;建筑業勞動生產率429554元/人(按建筑業總產值計算),增長6.4%。
四、服務業
全年服務業實現增加值937.13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54.4億元,增長6.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02.35億元,增長3.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0.38億元,增長3.0%;金融業增加值126.71億元,增長5.9%;房地產業增加值154.59億元,增長2.9%;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29.80億元,增長5.0%。

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287.31億元,比上年增長6.3%。分行業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3.9%,其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下降25.1%,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26.5%;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13.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下降3.5%;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68.2%;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下降7.0%。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8.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97.9%,占全部投資的4.9%;第二產業投資增長6.7%,占全部投資的53.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4.8%,占全部投資的41.7%。

全年工業投資比上年增長6.8%。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10.4%;汽車制造業投資增長223.3%;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投資下降23.2%;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投資下降23.5%。全市全年非國有經濟投資增長15.7%,占固定資產投資的75.7%。其中,民間投資增長17.4%。
全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比上年增長10.8%,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為16.4%。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7.7%。房屋施工面積1785.88萬平方米,下降12.3%;房屋竣工面積77.07萬平方米,下降33.8%;房屋銷售建筑面積518.39萬平方米,下降1.6%。
全年棚戶區改造開工0.28萬套,基本建成0.14萬套。
六、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5.90億元,比上年增長5.5%。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556.82億元,增長5.4%;鄉村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109.07億元,增長5.5%。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是社會消費品零售市場的主導力量,實現零售額612.42億元,增長5.7%,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2%;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53.48億元,增長2.7%。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比上年增長56.5%;石油及制品類比上年增長15.9%;汽車類比上年增長17.9%。

七、開放型經濟
2022年,全年進出口總值284.18億元,比上年增長32.6%。其中,出口267.34億元,增長35.1%;進口16.84億元,增長2.4%。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利用外資6015萬美元,增長123.2%。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32個。全年新引進2000萬元以上項目323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43個;項目實際進資729.22億元,增長8.9%,其中億元以上項目實際進資614.26億元。
八、交通、郵電和旅游
年末公路通車里程1932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762公里,高速公路里程數占全省比重為11.3%。民用汽車保有量47.97萬輛,比上年增長5.5%,其中私人汽車43.03萬輛,增長7.0%;民用轎車保有量41.16萬輛,增長8.8%,其中私人轎車39.62萬輛,增長8.1%。南昌至撫州市域鐵路已納入《大南昌都市圈市域(郊)鐵路縣網規劃(2021-2035年)》和《大南昌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建設規劃(2022-2027年)》;撫州機場選址有序推進;滬昆高速梨園至東鄉段改擴項目、東臨環城高速項目加快建設工作,南昌至南豐高速、弋陽至南豐高速、崇仁至蓮花高速、彭澤至東鄉高速列入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其中南昌至南豐高速納入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
全年郵政行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累計12.41億元,比上年增長18.3%;業務總量13.59億元,增長18.4%。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完成7.48億元,增長17.8%;業務量累計完成9702.43萬件,同比增長25.2%。其中,同城業務量累計完成819.16萬件,同比增長36.3%;異地業務量累計完成8882.39萬件,同比增長24.2%;國際及港澳臺業務量累計完成0.88萬件,同比下降3.7%。電信業務收入(含移動、聯通、電信三家)30.98億元,增長27.5%。
全年接待國內旅游者5263.36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1.5%;國內旅游收入427.4億元,下降6.0%。全市新增臨川臨汝書院、樂安登云嶺、資溪野狼谷3家國家4A級旅游景區,黎川古城入選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資溪面包食品產業城獲批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南豐洽灣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市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實現“雙增長”。
九、金融和保險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171.9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5%,比年初增加376.05億元,同比多增142.43億元。其中,住戶存款2259.21億元,比年初增加343.70億元,同比多增126.80億元;非金融企業本外幣存款636.95億元,比年初增加66.46億元,同比多增26.35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962.9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5%,比年初增加375.37億元,同比多增53.78億元。其中,住戶貸款1405.83億元,比年初增加71.89億元,同比少增57.86億元;非金融機構及機關團體貸款1554.63億元,比年初增加300.98億元,同比多增109.14億元。
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56.12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5.73億元,比上年增長19.5%;壽險保費收入30.39億元,比上年下降4.5%;健康險保費收入11.97億元,比上年下降0.4%;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1.24億元,比上年下降6.3%。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共有高等學校5所(含駐撫省屬高校),在校學生4.63萬人,教職工1772人;中等職業學校19所,在校學生2.7萬人,教職工1787人;普通高中42所,在校學生10.28萬人,教職工7597人;普通初中199所,在校學生17.02萬人,教職工1.3萬人;小學557所、教學點603個,在校學生30.77萬人,教職工1.99萬人;幼兒園894所,在園幼兒11.33萬人,教職工1.68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1所,特殊教育學生(含隨班就讀生)704人,教職工113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7.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4.2%。全市體育館數5所。

全年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51家,較上年增長32.1%;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26家,高新技術企業達427家;獲批2022年度瞪羚(潛在)企業18家,其中瞪羚企業11家,潛在瞪羚企業7家。撫州市才鄉眾創空間、金源財富眾創空間獲批省級眾創空間。
全年專利授權總量4381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390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4.96件。年末全市共有產品質量檢測機構30家,其中國家級檢測中心1家,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1家。
十一、文化和衛生健康
年末共有國有藝術表演團體137個,文化館11個(含分館),公共圖書館12個(含分館),電視臺數11座。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99%,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年末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2677個。其中,醫院10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499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63個,其他機構11個。衛生技術人員2466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9176人,注冊護士11303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22037張,其中,醫院床位數16467張。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口3.65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2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84萬人。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33元,比上年增長6.0%,高于全省增長0.1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60元,增長4.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36元,增長6.8%。城鄉居民收入比2.02:1,比上年縮小0.04。全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539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769元,增長5.7%;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886元,增長8.6%。

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97.1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1%。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9.5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5%。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7.99萬人,增長4.1%。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47.07萬人,下降2.1%。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2.64萬人,與上年持平。參加工傷保險人數39.43萬人,增長0.04%。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2.96萬人,增長7.3%。
全年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金7.4億元,其中:向城鎮低保戶發放低保金1.28億元,向農村低保戶發放低保金6.12億元。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5.04萬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3.08萬人。年末全市共有提供住宿的社會福利機構204個,床位數1.44萬張,收養人數8738人。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290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2.28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0.8億元。
全市深入實施城市功能與品質再提升十大行動,完成棚戶區改造2814套、老舊小區改造267個,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7276套。39個村落被列入全國第六批傳統村落名錄,數量為全國之最。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協同推進美麗鄉鎮建設五年行動,農村環境更加干凈整潔有序。資溪入選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黎川被命名為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十三、環境、資源和應急管理
全年市中心城區PM2.5平均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7%。優良天數比例為94.0%,比上年下降4.4個百分點。全市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為100%,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9.22萬畝,森林撫育70萬畝,退化林修復20.12萬畝。森林覆蓋率提升至67.2%。年末全市共有自然保護區23處,其中,國家級1處、省級6處、市縣級16處。
全年平均降水量1589.3毫米,較常年偏少14.7%。平均氣溫18.9℃,較常年偏高3.3%。平均日照時數1789.3小時,較常年偏多15.2%。
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309.35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1.4%;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9.2%。
全年安全生產事故48起,其中,道路運輸業事故39起,工礦商貿事故9起。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39人,其中,道路運輸業事故死亡27人,工礦商貿事故死亡12人。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項目和房地產開發投資。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業、餐飲業企業。
[4]規模以上服務業統計范圍包括: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行業法人單位;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的房地產業(不含房地產開發經營),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行業法人單位;以及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社會工作行業法人單位。
[5]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按2020年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