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山東

煙臺市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1-02-12 12:11:29 來源:煙臺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7007次

煙臺市統計局

2011年1月

2010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形勢、艱巨繁重的轉型升級壓力,全市人民在中共煙臺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昂揚精神迎挑戰、科學務實謀發展”的主基調,統籌做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保穩定等各方面工作,鞏固了經濟社會良好發展勢頭。全市經濟在應對嚴峻挑戰中實現平穩較快增長,經濟結構在戰略性調整中進一步優化,農業基礎地位在統籌城鄉發展中進一步鞏固,經濟發展內在活力在改革開放中進一步增強,民生和社會事業發展在共建共享中進一步改善。這些成績來之不易,不僅為進一步實現煙臺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而且為今后戰勝新的困難積累了寶貴經驗和精神財富。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4358.4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4.49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2566.49億元,增長12.1%;第三產業增加值1457.48億元,增長20.3%。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7%,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8.9%,下降1.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3.4%,上升1.3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62264元,增長14.5%。

2010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比上年上漲2.3%。分類別看,食品類價格上漲6.8%,衣著類價格下降3.1%,煙酒及用品類、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類價格均與去年持平,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1.8%,交通和通訊價格上漲0.8%,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0.1%,居住類價格上漲2.7%。食品類價格中,糧食上漲13.9%、肉禽及其制品上漲2.4%、油脂上漲1.3%、鮮蛋上漲5.8%、鮮菜上漲21.8%、鮮果上漲20.7%。

2010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上年為100)

指    標 2010年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 102.3

一、食品 106.8

其中:糧食 113.9

肉禽及其制品 102.4

油脂 101.3

鮮蛋 105.8

鮮菜 121.8

鮮果 120.7

二、煙酒及用品 100.0

三、衣著 96.9

四、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100.0

五、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101.8

六、交通和通信 100.8

七、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100.1

八、居住 102.7

2010年全市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3.9%,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7.2%,房屋銷售價格上漲4.6%。

2010年,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7.5萬人,其中大中專畢業生就業3.1萬人,失業職工再就業4.6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萬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3.25%。

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一是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任務還比較艱巨,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資源和環境約束日益強化;二是內需持續均衡增長存在較大制約,民間投資跟進有待進一步加強,城鄉居民消費能力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農業基礎地位還不夠穩固,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需要進一步改善,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尚需完善;四是民生和社會建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在就業、醫療、住房、教育、市場物價、社會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的一些突出問題尚待有效解決等。

二、農林牧漁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334.49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農業增加值172.5億元,增長7.2%;林業增加值6.7億元,下降8.7%;牧業增加值50.2億元,增長5.2%;漁業增加值95.7億元,下降2.3%;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9.4億元,增長5.8%。

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57.89萬噸,比上年增加0.94萬噸,增長0.4%。其中,夏糧93.6萬噸,下降3.3%;秋糧164.3萬噸,增長2.6%。農作物種植結構有所調整。全年糧食面積為39.75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20萬公頃;油料面積11.08萬公頃,增加0.03萬公頃;蔬菜面積4.20萬公頃,下降8.9%。全年油料產量45.9萬噸,增長0.8%;蔬菜產量199.4萬噸,下降5.5%;水果產量456.1萬噸,增長3.9%,其中蘋果產量376.7萬噸,增長4.7%。

全市當年完成造林面積1.85萬公頃,育苗面積1455公頃,年末實有林地面積55.3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40%。

全年肉類總產46.5萬噸,增長6.0%。其中,豬肉產量23.6萬噸,增長5.0%;禽肉產量20.6萬噸,增長8.2%。禽蛋產量29.1萬噸,增長1.0%;奶類產量24.1萬噸,增長3.2%。

全年水產品總產量184.00萬噸,與去年持平。其中,海水產品181.29萬噸,與去年持平;淡水產品2.71萬噸,下降1.9%。在海水產品中,海洋捕撈72.01萬噸,下降4.8%;海水養殖109.28萬噸,增長3.4%。海參產量達到2.7萬噸,增長4.6%,對蝦產量1.3萬噸,與去年持平。認證無公害水產品139個,省級以上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共有10處。

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860.48萬千瓦,增長2.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39.1萬噸,下降6.7%;有效灌溉面積27.37萬公頃,機電排灌面積23.13萬公頃。年末全市6433個村全部通電和電話,6432個村通汽車,自來水受益村5891個。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3821家,比上年增加75家,增長2.3%。全年實現增加值2382.38億元,增長16.1%。其中,輕工業增加值662.11萬元,增長13.8%;重工業增加值1720.27萬元,增長17.1%。

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90.87億元,增長18.5%;集體企業223.46億元,增長5.8%;股份合作企業13.58億元,增長6.2%;股份制企業978.64億元,增長17.5%;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921.72億元,增長16.8%;其他經濟類型企業154.11億元,增長18.6%。全市非公有工業實現增加值1485.41億元,增長16%;大中型企業實現增加值1299.85億元,增長16.5%。

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966.97億元,比上年增長22.1%;工業產品產銷率98.64%;實現利潤、利稅分別為857.21億元、1115.26億元,分別增長39.0%和37.2%。企業虧損面為7.2%,比上年收窄1.7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10.79億元,下降6.2%。全市食品、機械、黃金、電子四大支柱產業共1937家企業,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611.11億元,增長23.0%,對全市工業生產增長的貢獻率為61.0%。其中,食品工業1508.75億元,增長20.1%;機械工業2399.84億元,增長28.6%;黃金工業955.2億元,增長25.6%;電子工業1747.32億元,增長17.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產  品 單 位 絕對量 比上年±%

原煤 萬噸 605.99 -0.4

原鹽 萬噸 175.85 -8.6

食用植物油 萬噸 78.19 -20.5

葡萄酒 萬千升 27.14 8.9

啤酒 萬千升 37.98 29.0

果汁及果汁飲料 萬噸 29.26 -6.5

輪胎外胎 萬條 2691.97 4.9

化學纖維 萬噸 4.39 14.8

水泥 萬噸 1252.71 4.1

花崗石板材 萬平方米 3508.74 11.5

鋁材 萬噸 90.81 7.7

鋼材 萬噸 155.09 0.7

鎖具 萬把 6743.70 43.8

汽車 萬輛 27.80 61.9

#轎車 萬輛 27.80 61.9

移動電話 萬部 2371.96 -3.0

微型電子計算機 萬臺 696.42 89.2

鐘 萬只 184.59 8.9

表 萬只 98.86 50.4

發電量 億千瓦時 232.97 6.2

2010年全市資質三級及以上建筑企業簽訂合同額656.26億元,比上年增長60.6%;完成建筑業總產值496.04億元,增長23.2%;竣工產值325.22億元,增長24.9%。房屋施工面積3921.65萬平方米,增長24.8%;房屋竣工面積1691.3萬平方米,增長26.4%。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05.86億元,比上年增長22.8%。全年新開工項目2341個,增長12.2%,完成投資625.23億元,增長38.1%。

從所有制結構看,國有經濟投資331.51億元,增長20.8%;集體經濟投資470.51億元,增長9.5%;股份制經濟投資946.47億元,增長35.6%;個體私營投資612.97億元,增長22.5%;外商投資為182.53億元,增長4.3%。

從產業結構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38.74億元,比上年下降3.0%;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202.19億元,增長9.5%,其中工業投資1186.69億元,增長9.7%;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464.93億元,增長36.3%。高新技術產業投資367.40億元,增長14.4%。改建和技術改造投資完成959.30億元,增長77.9%,占全社會投資的35.5%。

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83.12億元,比上年增長41.3%。其中,住宅投資增長51.6%,占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78.0%;商業營業用房投資增長7.5%,占15.3%。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積2928.91萬平方米,增長18.8%,提高1.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施工面積2361.30萬平方米,增長20.7%,提高3.2個百分點。

五、國內貿易

2010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78.35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分城鄉看,城市實現零售額1104.04億元,增長18.9%;農村實現零售額274.31億元,增長18.1%。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289.28億元,增長19.7%;零售業實現零售額968.85億元,增長18.0%;住宿業實現零售額15.51億元,增長26.7%;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04.71億元,增長21.9%。分經濟類型情況看,公有經濟實現零售額214.57億元,增長18.9%;非公有經濟實現零售額1163.78億元,增長18.7%,其中個體經濟實現零售額729.82億元,增長11.4%。

六、對外經濟

2010年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437.8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7%。其中,進口183.01億美元,增長26.6%;出口254.8億美元,增長28.5%。在出口產品中,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為182.67和110.4億美元,分別增長29.3%和30.9%,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71.7%和43.3%,分別提高0.5、0.8個百分點。

2010年全市新批利用外資項目243個,比上年增加22個,總投資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3個。注冊外資19.2億美元,增長11.8%;實際到帳外資11.53億美元,增長6.3%。

2010年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新簽合同額2.06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19億美元,分別增長58.1%和12.1%。外派勞務人員2681人,增長7.6%;期末在外人員6339人,增長1.2%。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2010年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增加值124.8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1.0%。全年完成旅客運輸量33612.76萬人次,增長7.6%。其中,公路32598.0萬人次,增長7.5%;鐵路374.2萬人次,增長10.2%;水路507.0萬人次,增長10.7%;航空133.56萬人次,增長18.0%。全年貨物運輸量19466.59萬噸,增長12.0%。其中,公路13500.0萬噸,增長6.8%;鐵路1898.1萬噸,增長30.9%;水路4066.0萬噸,增長23.3%;航空2.49萬噸,增長46.9%。全年完成公路和水運客運周轉量123.79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2.9%;完成貨運周轉量875.67億噸公里,增長20.0%。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20852.5萬噸,增長23.2%,其中集裝箱貨物吞吐量154.1萬標箱,增長10.0%。

年末公路通車里程14515.9公里。其中一級公路通車里程830.2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414公里。航空運輸能力增強。年末航空通航城市29個;開通航線39條,其中國內航線33條,國際、地區6條;全年起落架次2.79萬架,增長8.1%;全年旅客吞吐量達249.63萬人,增長19.2%;全年全市貨郵吞吐量4.32萬噸,增長43.4%。

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達到74.68萬輛,比上年增長18.7%,其中本年新注冊13.05萬輛,增長23.3%。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63.17萬輛,增長21.3%。私人轎車保有量為29.54萬輛,增長31.9%,其中本年新注冊7.16萬輛。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5.35億元,比上年增長16.3%;電信業務總量79.1億元,增長18.8%。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74.45萬戶,下降5.9%;移動電話用戶647.76萬戶,增長7.1%。計算機互聯網用戶達80.93萬戶,比上年增長29.3%。其中,寬帶用戶達79.23萬戶,增長29.1%。

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331.19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其中,國際旅游創匯收入3.77億美元,增長21.3%;國內旅游收入306.2億元,增長21.4%。全年接待海內外旅游者3318.7萬人次,增長18.4%。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47.2萬人,增長17.7%。年末全市擁有旅游星級賓館飯店107家。旅游A級景區45家,其中5A級景區2個,4A級景區11個,3A級旅游景區12個,2A級旅游景區19個。各類旅行社216家,其中經營出境旅游業務的旅行社8家。

八、財政、金融、證券和保險業

全年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37.8億元,比上年增長25.7%。地方財政支出323.86億元,增長30.6%。農林水事務、住房保障、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等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支出分別增長39.5%、38.5%、38.2%和36.1%。

全年完成國地稅收入515.17億元,比上年增長24.4%。其中,國稅收入完成357.27億元,地稅收入完成157.9億元,分別增長22.8%和28.1%。

年末全轄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081.18億元,比年初增加679.42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126.91億元,增加256.88億元。企業本幣存款余額1109.77億元,增加188.67億元。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644.45億元,增加408.05億元,其中本幣貸款余額2511.91億元,增加406.7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44.0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20.4億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共有證券、期貨經營機構12家,年交易額為10854.65億元;股民開戶數累計達到535863戶,其中當年股民開戶數為50462戶。

年內新增上市公司7家,全市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6家,股票27只,累計募集資金255.6億元。

全市擁有保險分公司共50家,全年完成保費收入96.31億元,增長30.4%;賠款19.57億元,增長1.2%;賠付率20.3%。全市壽險公司26家,全年完成保費收入69.24億元,增長25.9%;賠款7.17億元,下降11.7%,賠付率為10.4%。財產險公司24家,保費收入27.07億元,增長43.3%;賠款12.4億元,增長10.6%,賠付率為45.8%。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年新招收研究生698人,在校研究生1849人。普通高等院校10所,全年招生4.61萬人,增長4.8%;在校學生14.64萬人,增長14.6%。中等職業學校50所,全年招生3.15萬人,下降2.3%;在校學生9.24萬人,增長9.2%。普通中學299所,全年招生9.75萬人,下降1.6%;在校學生37.13萬人,增長3.7%。小學509所,全年招生4.6萬人,下降6.3%;在校學生25.6萬人,增長25.6%。特殊教育學校9所,在校學生930人。擁有幼兒園1225所,在園兒童13.33萬人,增加1.37萬人。義務教育水平穩步提高。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100%,初中三年鞏固率達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100%。全市各類學校共有教職工81420人,其中專任教師67425人。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農村小學、初中生均公用經費基本標準分別提高到500元、700元。構建了全覆蓋的政府助學體系。義務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階段補助總金額分別達到603.7萬元、1000萬元、6800萬元和2895.38萬元。

預計2010年全市研究與發展活動經費支出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1%。全市全年共取得各項科技成果254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省科技獎45項,其中省自然科學獎2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24項。累計建設各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3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51家、市級69家。省級以上企業重點實驗室6家,其中,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5家。

年末全市共有各級企業技術中心166家。其中,國家級13家、省級47家、市級106家。全年全市重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新增41家,總數達到119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947.53億元,增長26.4%。全年新增中國馳名商標9件,累計達到41件;累計擁有中國名牌產品28個。

煙臺成功入選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煙臺高新區晉升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中科院計算研究所煙臺分所正式入駐,煙臺成為國家新藥研發平臺山東創新藥物孵化基地,被評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2010年全市專利申請7653件,比上年增長18.3%。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文化系統擁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0個,藝術表演場所5個,公共圖書館14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4個,博物館9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6個。全市共出版各類報紙11305.52萬份,期刊978.6萬冊?h級以上廣播電臺10座,對國內廣播節目12套,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100%。縣級以上電視臺13座,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10座,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182.55萬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42.22萬戶。

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806所,其中醫院、鄉鎮衛生院276所。衛生技術人員3.6萬人,病床床位3.4萬張;衛生防疫、檢疫、監督機構15家,婦幼保健機構14家。全市累計建成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26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達到100%。年內新改造完成26處鄉鎮衛生院和568所村衛生室。免疫覆蓋率繼續維持高水平,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點傳染性疾病得到有效防控。

煙臺籍體育健兒在第16屆廣州亞運會上取得10金、1銀、2銅的好成績,金牌數占全省四分之一強。煙臺體育代表團在22屆省運會上奪得金牌180.75枚、銀牌98枚、銅牌114.5枚,金牌數居全省第三位。先后成功承辦了世界杯蹼泳中國煙臺站比賽、2010年“山東萬泰杯”全國7人制橄欖球冠軍賽、2010年首屆中韓(煙臺)國際馬拉松賽、“動力之都”汽車漂移系列賽煙臺分站賽、2010年蘇魯豫皖晉冀射擊比賽等體育賽事。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圍繞“和諧社會,健康人生”這一主題,全市共舉辦萬人長跑活動、全民健身月啟動儀式、第三屆登山藝術節、第24屆奧林匹克日長跑活動、第七屆中國煙臺武術節等上檔次、上規模的健身比賽、表演、展示活動200多次,參加人數近50萬人次。全年累計投入體彩公益金800余萬元,興建了700處全民健身工程,其中農民體育健身工程650處。全市有32個街道辦事處、53個鄉鎮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全市80%以上的社區和90%的布點村安裝了健身器材,市區基本形成了15分鐘健身圈。

十一、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市容環境衛生秩序改善。2010年,全市新增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的村(居)1778個。環衛保潔設施逐步配套,添置垃圾清運車輛44臺,垃圾容器1534個,市區垃圾清運、處理及時率保持在98%以上。完成只楚路、空港路等路段生態加密補植及地被改造、南山公園及玫瑰園改造和市區綠地更新改造等工程,栽種各類花卉、喬灌木30多萬株。

市政設施改造有計劃整體推進。年內共完成18條主次干道專項整治和大修改造工程,道路改造面積64萬平方米。新建、改建4處污水處理和3處垃圾處理項目建設。市區新建城市公廁20座。南郊污水處理廠建設、生活垃圾處理場填埋氣體收集利用、生活垃圾綜合濕解二期及餐廚垃圾處理等工程按計劃穩步推進。組織實施了87項市區供水管網改造工程,鋪設供水管道5.1萬米。完成市中心區2.3平方公里的雨污分流工程,安裝雨污管道4.7萬米,公用排水設施完好率達到93.4%。

城市公用事業保障能力提高。年內共完成熱源擴建工程投資2.8億元,新建換熱站30個,完成供熱管網改造14.7公里,新增并網供熱面積238萬平方米。城市供水供氣管理進一步加強。全市水質綜合合格率達到99.81%。永福園地下水庫除鐵錳工程已開工建設,10萬方水廠項目已經進入實際操作階段。全市新增天然氣用戶7.1萬戶,其中市區2.7萬戶。

年末公交營運車輛達到2435輛,營運線路180條,線路總長達4050公里。全年公交運客總量40122.8萬人次。年末營運出租汽車5069輛,其中市區2099輛。

空氣環境質量良好。2010年市區二氧化硫年均值為0.041毫克/立方米,符合國家二級標準,市區二氧化氮均值為0.039毫克/立方米,符合國家一級標準?晌腩w粒物年均值為0.082毫克/立方米,符合國家二級標準。2010年市區降水pH年均值為6.67,酸雨頻率為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2010年全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持穩定,地表水水源地除總氮外,均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地下水水源地均符合地下水Ⅲ類標準;湖庫型水源地富營養化指標為中營養,達到評價要求。全市主要水庫均符合地表水Ⅲ類標準;全市主要河流均滿足各自功能區的要求;近岸海域水質以一類、二類海水為主,100%的測點達到近岸海域功能區要求。

聲環境質量狀況較好。2010年煙臺市市區道路交通噪聲年均值為68.4分貝,符合國家標準。市區區域環境噪聲等效聲級晝間為54.3dB(A),夜間為45.7dB(A),基本保持穩定,屬于城市區域環境噪聲質量等級中的較好等級。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0年末全市公安戶籍總人口為651.14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673人,下降0.13%,其中市區人口178.9萬人,下降0.19%。全市全年出生人口4.99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66‰,提高0.88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10.09‰,提高2.73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43‰。

據抽樣調查,2010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88元,增長10.2%。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792元,增長8.6%。城市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32.4%。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9.38平方米,增加0.49平方米。

城市每百戶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消費品名稱 單位 數量 消費品名稱 單位 數量

鋼琴 架 5.5 攝像機 架 16.0

微波爐 臺 73.5 照相機 架 82.0

電冰箱 臺 123.0 空調器 臺 72.0

消毒碗柜 臺 12.0 固定電話 部 79.0

淋浴熱水器 臺 100.5 移動電話 部 217.5

洗衣機 臺 98.5 健身器材 套 11.0

彩色電視機 臺 145.5 助力車 輛 19.5

組合音響 套 32.0 摩托車 輛 27.5

家用電腦 臺 87.5 家用汽車 輛 23.0

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9916元,比上年增長14.8%。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175元,增長14.5%。農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38.3%。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5.4平方米,增加2.75平方米。

農村每百戶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消費品名稱 單位 數量 消費品名稱 單位 數量

微波爐 臺 15.90 家用電腦 臺 19.96

電冰箱 臺 97.35 照相機 架 11.66

排油煙機 臺 36.13 空調器 臺 11.13

熱水器 臺 79.24 固定電話 部 82.77

洗衣機 臺 70.49 移動電話 部 136.93

黑白電視機 臺 1.15 助力車 輛 24.82

彩色電視機 臺 114.13 摩托車 輛 68.2

影碟機 臺 43.64 汽車(生活用) 輛 4.95

全年全社會用電量295.15億千瓦時,增長12.6%。第一產業用電7.65億千瓦時,下降2.7%;第二產業237.34億千瓦時,增長13.6%,其中工業用電234.42億千瓦時,增長13.5%;第三產業用電20.81億千瓦時,增長14.9%;城鄉居民生活用電29.35億千瓦時,增長8.2%。

年末全市城鎮職工養老、城鎮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五大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66.2萬人、248.4萬人、117.5萬人、80萬人和86.3萬人。全市農村勞動力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40萬人。年內征繳各項社會保險費132.4億元,按時足額為110萬名保障對象支付社保待遇101.2元,增長23.2%。連續第六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待遇,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達到1519元;首次為25萬名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取暖補貼2.8億元。失業金標準分類提高到每月510元、450元。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年最高支付限額從15萬元提高到18.5萬元、城鎮居民從8萬元提高到13萬元。企業月最低工資標準分類提高到920元、760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經覆蓋所有縣市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100%,人均籌資達133.37元,住院補償比41.2%,門診補償比32.62%。

城鄉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逐步提高。城鎮保障人數4.26萬人,月人均補助239元,比上年提高42元。農村年人均純收入低于1000元的16.8萬名困難群眾全部納入保障范圍,月人均補助86元。全市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133個,總床位數1.5萬張,集中供養率83.6%。

2010年全市共落實經濟適用住房項目25個,建設規模18083套、139.18萬平方米,累計完成投資19.66億元。截至2010年底,新開工經濟適用住房6280套、46.36萬平方米,現已建成、提供經濟適用住房5594套;新建廉租住房項目10個,建設規模1213套、6.7萬平方米,現已建成、提供廉租住房811套;新增租賃補貼1358戶;結合園區、企業自建職工公寓等方式,籌集公共租賃住房420套。

社會救助事業穩步發展。應急救助規模擴大,全年安排城鄉醫療救助資金3540萬元,救助和資助居民11萬人。安排善款1.05億元,繼續實施朝陽助學、夕陽扶老、情暖萬家、康復助醫、愛心助殘五大工程。已建救助管理站1處,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1處。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71個,收養6209人。社會福利企業186個,安置殘疾人員就業4500人。

注: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字均為初步統計或初步核算數字。

2.全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影院午夜在线观看 | 熟女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在电影 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看 | 最新国产一级特黄Av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 | 五月婷婷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