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山東

棗莊市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12 15:25:40 來源:棗莊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279次

棗莊市統計局

2005年2月5日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積極落實國家宏觀調控各項政策和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加快發展的思路措施,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增長速度加快、運行質量提高、內在動力增強等特點。

一、綜合

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GDP)503.3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增幅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創1993年以來的新高。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54.5億元,增長6%;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08.8億元,增長22.9%;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40億元,增長12%。人均生產總值13811元,按現價匯率折算,達1670美元。

景氣指數明顯上升。宏觀經濟景氣指數138.54,上升9.87點;企業景氣指數136.83,上升8.14點。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市招商引資外來固定資產投資116億元,增長77.6%;實際利用外來資金133.3億元,增長63.6%;新簽約外來投資項目合同1074個,合同利用外來資金311.9億元,增長41.8%。

非公有(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非公有(民營)經濟戶數8.2萬戶,增長8.3%;從業人數36.44萬人,增長5.5%;注冊資金136.73億元,增長15.3%;納稅額18.35億元,增長46.6%,占稅收總額的51.7%,上升2個百分點。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矛盾是:經濟結構有待于進一步調整優化,經濟外向度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經濟自主增長的能力有待于進一步增強,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有待于建立,財政收支矛盾、就業再就業壓力等有待于緩解。

二、農業

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全年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總產值實現103.78億元,增長15.1%,增幅比上年提高8.5個百分點。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總產值比例為66.1:2.8:25.5:2.8:2.8。糧經比例為52.5:47.5。

農業生產快速增長。農作物播種面積36.57萬公頃,增長0.9%。農作物復種指數達到200.5%,上升1.9個百分點。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9.19萬公頃,增長5.1%;糧食總產量121.62萬噸,增長21.8%。

林業建設步伐加快。全年新造林15.8萬畝,封山育林1.1萬畝,新建完善農田林網21.4萬畝,新育苗0.9萬畝,年末林木蓄積量407.6萬立方米。

畜牧業生產快速增長。豬、牛、羊、家禽出欄115.79萬頭、4.38萬頭、163.36萬只和5600.9萬只,分別增長5.9%、10.3%、8.3%和31%。年末生豬存欄90.75萬頭、羊存欄122.53萬只,牛存欄9.79萬頭。

漁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年水產養殖面積7000公頃,增長3.4%;水產品產量4.1萬噸,增長3.8%。

農業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年末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萬畝。農用機械總動力191.77萬千瓦,增長4.3%。農用汽車0.37萬輛,拖拉機3.54萬臺。全年農村用電量17.74億千瓦時,增長16.5%。化肥使用量(折純)17.15萬噸,增長2%。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88家,凈增88家;資產489.5億元,增長25.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4.73億元,增長32%。其中,輕工業增加值56.81億元,增長26.6%;重工業157.92億元,增長34.0%。主要行業逐漸壯大,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完成增加值68.83億元,建材工業29.22億元,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10.97億元,農副產品加工業9.62億元,紡織業8.43億元。工業總產值過億元的企業有125家,其中過10億元企業有3家。

高新技術產業高速增長。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8.2億元,增長57.7%,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2%。

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大幅度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8.47%,上升0.69個百分點。產品銷售收入650.88億元,增長50.1%;利稅90.14億元,增長61.8%;利潤48.05億元,增長84.8%。工業企業虧損面3.93%,虧損額11397萬元,增虧25%。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94.38%,上升32.92個百分點,創自計算經濟效益綜合指數以來的最好水平。

骨干行業支撐作用明顯增強。煤炭、水泥、煉焦三大行業增加值95.36億元,增長37.2%,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4.0%,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4.8個百分點,貢獻率46.4%。

建筑業生產穩定增長。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37.2億元,增長23.8%。五級及以上資質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46.84億元,增長25.6%。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結構得到改善。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9.99億元,增長61.6%。全市規模以上投資206.2億元,增長59.7%。其中:國有投資48.5億元,增長18.3%;集體投資16.9億元,增長32%;個體私營投資81.2億元,增長191.1%。基本建設投資147.6億元,增長85.8%;更新改造投資33.7億元,增長46.2%。非公有(民營)投資140.7億元,增長85.9%。第一產業投資2.6億元,增長88.8%;第二產業投資146.8億元,增長62.3%。其中工業投資144億元,增長62.7%;第三產業投資5.7億元,增長50.5%。

重點項目建設成效明顯。全市規模以上施工項目規模386.1億元,增加118.4億元,增長44.2%。500萬元以上的項目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88.4%。74個計劃過億元項目實際完成投資74.5億元。

房地產開發投資大幅增長。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0.3億元,增長36.7%。其中商品住宅投資增長32.3%,占房地產投資的74.8%。房屋施工面積292.9萬平方米,其中施工商品房住宅面積244.5萬平方米,增長36.1%。銷售商品房78.7萬平方米,增長7.8%。

五、國內外貿易

消費品市場銷售較快增長。在城鄉居民收入顯著增加、消費能力有效提升的帶動下,城鄉消費品市場繼續呈現活躍態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40.3億元,增長15.4%,增幅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分地域看,城市實現95.2億元,增長15.9%;農村實現45.1億元,增長14.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為113.6億元,增長14.3%;餐飲業為20億元,增長20.7%;其它行業零售額6.7億元,增長19.2%。

進出口貿易高速增長。全市進出口總額3.54億美元,增長44.6%。其中出口總額2.55億美元,增長40.1%。在出口總額中,一般貿易22362萬美元,增長57%;加工貿易3173萬美元,下降20.3%。按企業性質分,國有企業出口6642萬美元,增長6.4%;三資企業3851萬美元,增長3.9%;民營企業14523萬美元,增長80.4%。

利用外資成績顯著。全年新批外資(境外)項目46個,增長43.8%;合同利用外資(境外)15469萬美元,增長1%;實際利用外資(境外)7801萬美元,增長66.7%。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較快增長。全市新簽對外承包和勞務合同額1624萬美元,增長108%;完成海外營業額1359萬美元,增長102%;實際外派勞務862人次,增長147%。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綜合運輸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客運量5109.4萬人,增長5.6%;全年完成貨物量5969.7萬噸,增長6.4%。其中,公路運輸完成客運量4953萬人,旅客周轉量242720萬人公里,分別增長5.6%和19%;完成貨運量4567萬噸,貨物周轉量314508萬噸公里,分別增長4.9%和6.8%。鐵路完成客運量156.4萬人,增長6%;貨運量1243.7萬噸,增長8.2%。水路貨物運輸量159萬噸,增長50%。水路貨運周轉量80528萬噸公里,增長64.7%。港口貨物吞吐量560萬噸,增長37.3%。

公路運力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市營業性機動車39775輛。客車2861輛,增加269輛。客運出租汽車1307輛,增長10.1%。貨車14456輛,增加2206輛。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全市交通基礎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2238萬元。其中:國省干線和縣鄉專用公路投資87641萬元,農村公路投資27177萬元,場站投資7420萬元。年末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085.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5.2公里,一級公路168.2公里。全市村村通油路工程完成1292公里,80%的行政村通上了油路(水泥路)。

郵電通信業發展加快。全年電信業務總量23.77億元,增長43.4%。固定電話用戶77.59萬戶,增長26%。年末移動電話戶數已達76.77萬戶(含小靈通),增長50.4%。電話普及率達到42部/百人,增加11部/百人。全市計算機互聯網用戶達10.6萬戶。

旅游業強勁增長。全市國內旅游總收入22.5億元,國際旅游收入91.7萬美元。全年共接待國內游客449萬人次,境外入境人數1.35萬人。其中:外國人5665人,港澳臺同胞7835人。

七、財稅、金融、保險和證券業

稅收收入快速增長。全年稅收收入(國稅和地稅)35.46億元,增長40.7%。稅收占GDP的比重7.9%,比上年上升0.5個百分點,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

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全市境內財政總收入39.1億元,增長24.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0.71億元,增長25.5%,同口徑增長35.1%。其中增值稅(25%部分)增長23.5%,營業稅增長51.7%,企業所得稅增長54.1%,個人所得稅增長33.6%,資源稅增長40.8%。地方財政收入2億元以上區(市)達到3個,其中超過6億元的有1個。財政支出30.72億元,增長27.8%。支出項目中,企業挖潛改造資金增長134.4%,支農支出增長23.4%,教育事業費增長19.1%,衛生經費增長18%,行政管理費增長27.2%,城市維護費增長26.4%。

金融運行總體平穩。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09.32億元,比年初增加49.25億元。其中儲蓄存款余額195.56億元,增加28億元。各項本外幣貸款余額243.81億元,增加38.80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75.85億元,增加26.3億元。

保險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全市保險公司9個,增加3個。實現保費收入7.15億元,增長18.4%。全年處理各類保險責任內賠付、給付案件19270起,支付賠款和給付保險金1.25億元,增長13.6%。

證券事業在規范中發展。年末股民交易戶數4.22萬戶,全年股票交易額48.93億元。

八、科學技術

科技計劃實施成效顯著。全社會科技投入有了新的增加,爭取國家級項目13項,省級項目21項。獲國家和省無償資助經費1430萬元,安排市級各類計劃項目148項,資助經費567萬元。

科研開發取得新成果。全年獲國家級重大科技成果獎1項,獲省科學技術獎8項,獲市級科技進步獎115項,其中基礎理論成果3項、應用技術成果106項、軟科學成果6項。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1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39家;高技術產品131個;認定國家級新產品1項,市級新產品19項。取得國家重點技術創新項目2項,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1項。縣級以上科研機構5個。

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加強。工業技術進步步伐明顯加快,全市建成41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制造業信息化示范企業,實施工業攻關和火炬計劃35項,研制開發49種新產品投放市場;煤化工基地建設進展順利,國家863項目“煤氣化發電與甲醇聯產系統”、“新型水煤漿氣化技術”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計劃項目“20萬噸醋酸”已啟動實施。

九、教育、文化、廣播、衛生和體育

高等教育發展取得新突破。2004年5月17日,國家教育部發文同意棗莊師范專科學校改建為棗莊學院,設置6個本科專業。教職工人數711人,全年招生3927人,其中:本科575人,畢業2014人,在校生9490人。

職業與基礎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教育現代化、信息化步伐加快,素質教育、義務教育全面推進,社會辦學繼續發展,終身教育體系不斷完善。全市中等專業學校招生4009人,在校生13998人,畢業生4290人。成人中等專業學校招生4444人,在校生11861人,畢業生4076人。普通中學招生10.71萬人,在校生28.79萬人,畢業生8.77萬人。小學招生4.89萬人,在校生33.81萬人,畢業生7.96萬人。全市普通高考本科錄取5664人,其中18人考入北大、清華,專科錄取11800人,錄取率76.3%。

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各項事業繼續較快發展。年末專業演出場所2個,公共圖書館7個,文化館7個,博物館7個,電影放映單位69個。首屆中國小邾國文化學術研討會在棗莊召開。滕州市柳琴劇團創作的大型新編歷史劇《墨子》晉京匯報演出。全市共有市級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短波廣播發射臺1座、轉播臺1座。全年新發展有線電視用戶16501戶,有線電視入戶率21.8%。全市廣播電臺節目套數2套,電視臺節目套數4套,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6.5%和89.4%。出版國內統一刊號的報紙2819萬份、雜志0.9萬冊、圖書9萬冊(張),省內部資料8種146萬份。

衛生事業不斷進步。全市衛生機構1418個,其中醫院、婦保、防疫及衛生院181個;醫院及衛生院病床11363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34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助理醫師0.66萬人。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舉辦了棗莊市第六屆運動會。設參賽項目20個,參賽運動員3636人,參與開幕式大型文體表演單位80個,表演人員9520人。有10名運動員先后打破14項市運動成績記錄。參加全省青少年錦標賽,取得了金牌47枚、銀牌37枚、銅牌50枚的好成績。在36個文明生態示范村中,分兩批為16個村安裝了16套價值40多萬元的體育健身器材,改善了文明生態村的體育健身條件,為村民開展健身活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校學生體育達標率91%。承辦了2004年山東省青少年武術錦標賽、拳擊賽、幼兒體操選拔賽等3個項目的比賽,有1200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測繪事業持續發展。測繪業技術水平大幅提高,GPS定位接收機新增6臺。全年測繪工作完成平面控制測量276點/305.8公里,高程控制測量542.3公里,房產測繪80萬平方米,編制各種地圖721幅。

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全年有5個產品獲“山東名牌”稱號,28個產品獲“山東免檢產品”稱號,1個產品獲“國家免檢產品”稱號。全年產品(商品)抽檢合格率80.6%,查處制假售假違法案件753起,搗毀制假售假窩點34個,查獲假冒偽劣商品貨值200萬元。新辦代碼862家,條碼69家。對4217臺各類鍋容管特設備進行了整治。

防震減災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地震監測達7臺7項14套,基本達到地震前兆監測能力A類(≥1臺項/千平方公里);測震臺網監控到ML=2.0級,定位精度達到B類(△r≤10KM)。

十、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市建設成績顯著。全年城市建設投資34.88億元,其中城市基礎設施投資14.84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20.04億元。新城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2.6億元,建成區面積1.6平方公里。市政大廈、會展中心等建成使用,開發鳳凰山莊、安僑公寓、金地花園等住宅43萬平方米。全年新增自來水供水能力3萬立方米/日,新增供熱面積80.1萬平方米,新增公交運營車輛59輛,新增城市道路面積120萬平方米,新增路燈10432盞,新增城市公共綠地165.6公頃。城市建成區供水普及率98.5%,日供水能力33萬噸;燃氣普及率95%;集中供熱面積421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47%;市駐地萬人擁有公交車輛12臺;城市人均道路面積24.75平方米;城區亮燈率99%;城市綠化覆蓋率3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5平方米。全社會用電量67.4億千瓦時,增長11.7%。

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加大。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棗莊生態市建設規劃綱要》,市政府發出了《關于實施生態市建設的意見》。創建了6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建成了4個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18455公頃。

城市環保工作有所加強。全年投資1.2億元,對239座立窯進行了治理,拆除了13座6.6萬噸水泥立窯生產線,年可減少粉塵9萬噸。建成了滕州、山亭、臺兒莊、嶧城4個空氣自動監測站和滕州出境河流水質自動監測站。全市工業廢水處理能力55.6萬噸/日,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能力達到19.2萬噸/日。重點污染源防治設施運行率和達標率分別達到98%和90%,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下達的指標內。

環境質量進一步提高。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度削減,建成煙塵控制區9個,面積102平方公里,全年城市空氣質量良好天數達到320天,占全年的87%。全市八條出境河流中滕州北沙河、薛城沙河、臺兒莊大橋水質達到四類標準,城郭河、嶧城沙河、薛排溝、小季河、新薛河水質為超五類標準;全市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良好,水質達標率為97.6%。

十一、市場物價

居民消費價格水平平穩上揚。2004年,市場物價總體上呈現出溫和上漲的態勢,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升1.9%。分商品類別看,食品類價格上漲10.6%,成為拉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居住類價格上升7.3%,是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上升0.9%;衣著類價格下降10.9%;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下降4.4%;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下降2.1%;交通和通信下降1.4%;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下降0.4%。商品零售價格上升2.3%。

工業品價格大幅度上漲。工業品出廠價格受煤炭等價格的影響總體呈現出高開高走,快速上漲的態勢,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上升10.4%。其中,輕工業產品出廠價格上升7.1%,重工業產品出廠價格上升15.5%;生產資料出廠價格上升11.1%,生活資料出廠價格上升8.9%。企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升15.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就業和社會保障

城鄉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全年城市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3元,增長14.2%;人均消費性支出5279元,增長19.4%。其中,食品支出1834元,增長25.8%;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465元,增長35.9%;醫療保健支出288元,增長39.7%;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941元,增長27.7%。年末城市居民每百戶家庭擁有彩電110臺、電冰箱88臺、空調器66臺、洗衣機98臺、普通電話89部、移動電話118部、家用電腦28臺、電炊具82臺、淋浴熱水器65臺。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759元,增長14.6%,4年來首次超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245元,增長9.7%。年末農村居民每百戶家庭擁有彩電84臺、電冰箱(冰柜)19臺、收錄機18臺、洗衣機58臺、電風扇191臺、摩托車47輛、照相機7架、影碟機41臺、空調器5臺。

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全年各項社會保險費征收8.92億元,增長21.1%。年末企業養老繳費人數達到10724人,征繳保費3.57億元,增長19.8%。征繳農村養老保險費580萬元,增長34.9%。征繳失業保險費3971萬元,為32790名失業人員發放了不同時間段的失業保險待遇。全市參保人數28.8萬人,覆蓋率78.1%。征繳醫療保險費2.4億元,增長34.8%;支出2.3億元,增長27.4%。

就業再就業工作繼續加強。全年城鎮新增就業再就業61994人,其中再就業1799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輸出勞務7.5萬人。

社會福利工作成效顯著。各種社區服務設施和服務中心25個,福利院2個,接受社會捐贈382萬元,最低生活保障救濟人數55306人。年末福利企業22個,安置殘疾職工970人。中國福利彩票年銷售額8373萬元。

人口保持低速增長。全年人口出生率9.53‰,死亡率4.72‰,自然增長率4.81‰。年末公安戶籍總人口365.09萬人,增加1.33萬人。

注:1、按照國家統計局規定,“地區GDP”的中文名稱改為“地區生產總值”(××市生產總值),簡稱為“××市GDP”。原來的“全市國內生產總值”改為“全市生產總值”。

2、本公報2004年部分數據為快報數,全市生產總值為初步核算數。

3、公報中全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4、規模以上工業為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口徑。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日本天堂久久久 | 在线观看成福利网站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视频 |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动漫精品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午夜福利 | 日本欧美精品动漫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