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市各級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各項部署,按照建設"大臨沂、新臨沂"的總目標,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834.6億元,增長1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4.6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412.3億元,增長22.2%;第三產業增加值297.7億元,增長17.9%。三次產業比重為14.9:49.4:35.7,一產比重下降2.1個百分點,二、三產分別提高1.6和0.5個百分點。全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264元,比上年增加1290元。全社會用電87.9億千瓦時,增長19.8%。全市有105家企業實現利稅過千萬元,17家企業實現利稅過億元。
一、農林牧漁業
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490.5萬畝,其中,糧食作物946.9萬畝,經濟作物543.6萬畝。桑茶果350萬畝。糧經面積比為51.5:48.5,經濟作物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糧食畝產322公斤,增加19公斤;總產304.5萬噸,減少13.7萬噸。油料總產63.7萬噸,水果127.4萬噸,棉花0.9萬噸,蔬菜516.4萬噸,烤煙3.4萬噸,分別增長36.2%、13.2%、34%、4%和9.9%。
林業生產好于上年。全年新造林81.8萬畝,封山育林19.7萬畝,新建完善農田林網73.3萬畝,新育苗4.8萬畝,義務植樹1415萬株。年末速生豐產林80萬畝,增加51萬畝;林木蓄積量873.2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27.1%。
牧業、漁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生豬、家禽出欄498.8萬頭和8984.5萬只,分別增長4.2%和4.4%;羊出欄244萬只,與上年持平;牛出欄24萬頭。肉類、禽蛋、牛奶產量為58.1萬噸、25.6萬噸、4.5萬噸,分別增長3.7%、8.3%和45.1%。奶牛存欄1.56萬頭,增長70%。水產品產量8.7萬噸,增長17.6%。
農業產業化水平取得新進展。909家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20億元,增長10%。建立了77個農副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年成交額38億元。全市認定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累計達到161個,面積70萬畝,當年新建20.9萬畝。
農業生產條件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8.8萬畝,改善灌溉面積50.1萬畝。年末農用機械總動力653.2萬千瓦,增長4%。農用汽車8809輛,拖拉機30.7萬臺。全年農村用電量21億千瓦時,增長19.2%;适褂昧(折純)39.6萬噸,增長0.7%。
二、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99家,新增324家,是前三年新增企業總數的1.5倍。規模以上工業資產609.6億元,增長31.7%;從業人員36.9萬人,增加5.9萬人;完成增加值188.7億元,增長25.8%。規模以下工業企業12889家,個體工業戶89531戶,增加值155.3億元。全部工業完成產值1179.5億元,增加值344億元,分別增長26.5%和20.1%。
工業結構調優。637家重工業企業完成產值316.1億元,增長36.2%,占規模以上工業的50.2%,比重提高12.7個百分點。1134家制造業企業完成產值591.1億元,增長28.7%,占規模以上工業的93.9%,比重提高0.4個百分點。197家裝備制造企業完成產值92.5億元,增長36.9%,占規模以上工業的14.7%,比重提高2.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完成產值81.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12.9%,比重提高3.7個百分點。98家企業產值過億元,其中5家企業產值過10億元,比上年分別增加21家和1家。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保持增長。原煤增長28.4%,紗增長20.7%,布增長17.7%,方便主食品增長7.1%,發電量增長38.5%,水泥增長16.1%,化肥增長10.9%,裝載機增長89%,膠合板增長55.1%。
工業運行質量提高。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16.5億元,利稅合計57.1億元,利潤總額33.5億元,分別增長33.8%、33.5%和43.7%。136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稅合計17.2億元,利潤總額7.1億元,分別增長23.1%和35.9%,增速同比加快26.5和42.6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5.32%,下降5.63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1.09億元,下降34.5%。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33.02%,提高12.3個百分點。反映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的七項指標六項改善,總資產貢獻率12.3%、資本保值增值率134.3%、成本費用利潤率5.77%,分別提高0.64、21.6和1.52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64.3%,降低0.7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2.35次,加快0.08次;全員勞動生產率38394元/人,增長7.1%。
建筑業發展較快。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68.3億元,增長37%。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277家,全年施工工程3393個,施工面積1027萬平方米,竣工面積582萬平方米;實現利稅4.79億元,增長36.5%。
三、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9.3億元,增長58.4%,提高40.3個百分點。從投資單位性質看,國有及聯營股份制、外商港澳臺經濟類型單位投資157.2億元,增長41.1%;集體單位投資140.9億元,增長114.7%;私營個體單位投資61.2億元,增長23%。從建設性質看,基本建設投資228.2億元,增長56.7%;更新改造投資108.6億元,增長65%;房地產開發投資22.5億元,增長45.8%。從投資區域看,縣及縣以上投資217.6億元,增長37.9%;農村投資141.7億元,增長105.1%。從投資規?,4533個5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303.9億元,增長74.9%,其中120個過億元項目完成投資114.2億元;50萬元以下項目完成投資55.4億元,增長4.4%。臨沂經濟開發區完成投資7億元。188個重點項目159個開工建設,40個項目年內竣工。
投資結構改善。5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3.3億元,占1.1%;第二產業投資167.2億元,占55%,其中工業項目投資163.3億元,占53.7%,比重提高8.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133.4億元,占43.9%。醫藥、機械、電子科技含量高的行業投資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商品房建銷兩旺,商品房施工面積279.8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15.6萬平方米,銷售面積88.7萬平方米,分別增長61.4%、21.3%和18%。
固定資產投資效果明顯。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53.9%,提高4個百分點。項目建成投產率為59.2%,新增固定資產193.6億元。新聞大廈、氣象大廈、市人民醫院主體大樓、膠新鐵路、日東高速公路等一批項目投入使用。
四、國內市場和對外貿易
消費品市場活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3.3億元,增長16.2%,增速提高4.9個百分點。從城鄉看,市三區零售額113.4億元,增長18.4%;縣城零售額76.4億元,增長15.4%;農村零售額73.5億元,增長13.7%。184家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餐飲企業零售額52.5億元,增長61%;12.8萬個限額以下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銷售網點零售額197.5億元,增長8.8%;其他單位零售額13.3億元,增長5.7%。汽車、住房、信息產品等新的消費熱點逐步形成。全市銷售汽車2.5萬輛,商品房銷售面積88.7萬平方米。全市商品交易市場成交額531.2億元,增長16.2%,其中臨沂批發城成交額327.4億元,增長16.6%。年成交額億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場34家,成交額343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的11家,成交額238.5億元。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全年監督抽查企業6721家,抽查產品102個種類,檢定計量器具7.85萬臺件,分別增長6.6%、5.2%和3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物價水平上升。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1.9%。分項目看,食品價格上升7.1%,其中糧食、油脂分別上升4.2%和13.5%,蛋類、肉禽及其制品分別上升1%和3.1%,鮮菜上升64.9%,水產品下降0.4%;煙酒及用品上升0.2%;衣著下降4.2%;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下降1.3%;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上升2.8%;交通和通訊下降1.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升0.8%;居住上升0.8%。工業品出廠價格上升1.69%,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升5.38%。
對外經貿快速增長。全年進出口總額11.4億美元,增長71.1%,其中,出口總額7.84億美元,增長67.4%;進口總額3.56億美元,增長79.7%。對亞洲出口4.14億美元,歐洲1.63億美元,北美洲1.32億美元,非洲、拉美、大洋洲0.75億美元,分別占出口額的52.8%、20.8%、16.8%和9.6%。對美國出口1.22億美元,是我市第一個出口超億美元的國家。一般貿易出口6.64億美元,增長72.3%;加工貿易出口1.2億美元,增長47.6%;ㄉ捌渲破、蔬菜、肉類產品出口2.23億美元,增長45.8%;紡織、服裝、針織品1.86億美元,增長65.6%;工藝品9367萬美元,增長66.7%;機電產品6868萬美元,增長55.5%;日用陶瓷、建材3340萬美元,增長33.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3752萬美元,增長332.3%。全市有出口業績的企業482家,出口額過100萬美元的企業158家;私營企業出口1.9億美元,增長157.7%。全年新簽訂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合同8份,合同額1734萬美元,營業額898萬美元,外派勞務389人,分別增長60%、314.8%、74.4%和84.4%;境外投資項目18個,境外投資額1065萬美元,分別增長157.1%和412%。
五、民營經濟和招商引資
全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486.6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8.3%,提高6.3個百分點;上繳工商稅金27.6億元,占工商稅收的66.9%,提高8.9個百分點。年末工商注冊私營企業1.4萬家,個體工商戶18.6萬戶,比年初分別增加0.36萬家和1.4萬戶;注冊資金155.6億元,比年初增長50%。951家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完成產值410.2億元,實現利稅33.1億元,分別增長39.7%和35.5%。
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全年落實招商引資項目1561個,合同利用市外資金20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10.4億元,分別增長15.5%、75.9%和67.5%,其中過千萬元項目332個,合同利用外資154.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72億元,分別占引進總量的21.3%、74.4%和65.2%。工業項目1075個,到位資金83.7億元;房地產開發項目35個,到位資金4.6億元;商貿流通項目161個,到位資金8.2億元;基礎設施項目63個,到位資金5.1億元;文化旅游項目57個,到位資金4.2億元;農業綜合開發項目128個,到位資金3.7億元;其他項目42個,到位資金0.9億元。在省外地區中,到位資金列前三位的是,江蘇9.9億元,北京6.4億元,廣東3.6億元。全年新批利用國外項目142個,合同利用外資3.2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4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0.6%、80.3%和138.3%。
六、交通、運輸郵電業、旅游業
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783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82公里。年末民用車輛擁有量94.44萬輛,其中私人小汽車2.39萬輛。全年公路運輸貨物周轉量16.97億噸公里,旅客周轉量22.77億人公里。臨沂機場飛機起降4330架次,航空貨郵量604噸,客運量4.51萬人次。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全年郵政通信業務總收入22.8億元,增長16.9%。全市固定和移動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48.8萬門;固定電話用戶175.9萬戶,比年初增加35.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01.8萬戶,比年初增加23.1萬戶。年末互聯網用戶18.7萬戶,比年初增加4.6萬戶。
旅游業健康發展。全市旅行社43個,增加3個。全年接待國內游客816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42億元,分別增長34.9%和34.7%。接待入境游客9196人次,增長34.4%;實現旅游外匯收入1606.7萬美元,其中接待海外游客創匯501萬美元,旅游商品創匯1105.7萬美元。
七、財政、金融、保險
財政收入和金融機構存貸款快速增長。全年地方財政收入32億元,增長26.7%。地方財政支出53億元,增長18.3%。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68億元,比年初增加147.4億元,其中,儲蓄存款436億元,增加73.2億元;企業存款112.3億元,增加22.8億元;財政存款11.2億元,增加2.6億元;機關團體存款20.7億元,增加3.7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521.7億元,比年初增加141.4億元,其中,短期貸款366.2億元,增加69億元;中長期貸款85.1億元,增加34.1億元。與年初相比,工業短期貸款增加6.7億元,農業短期貸款增加41.8億元,私營企業和個體短期貸款增加9.8億元;基本建設貸款增加14.8億元,個人消費貸款增加19.6億元。
保險事業快速發展。全年保費收入17.6億元,增長22.3%。其中財產險收入3.7億元,人身險收入13.9億元,分別增長10.6%和25.8%。賠付支出2.5億元,增長22.2%,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1.88億元,增長21.7%;人身險賠付支出0.6億元,增長23.7%。
八、科技、文教、衛生、體育
全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156個,從事科研活動人員22.7萬人。實施省級以上科技攻關項目20項,國家級火炬計劃10項,取得各類科技成果229項,其中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全年技術貿易成交額1.59億元,增長18.7%。申請專利403件,授權專利300件。年末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2家。
成功舉辦了中國(臨沂)首屆書圣文化節、第三屆廣場藝術節。全市各類表演團體組織演出639場次,觀眾54.5萬人次。年末全市公共圖書館10個,博物館6個,檔案館13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3處。廣播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80.9%和88.2%。全年廣播節目制作時間1.77萬小時,電視節目制作時間4089小時。有線電視用戶45.57萬戶,出版報紙4990萬份、雜志36萬冊。全市書店圖書購進5760萬冊,銷售圖書4890萬冊。
教育水平不斷提高。臨沂大學城奠基。學年末,全市各類學校3345所,在校學生167.4萬人,其中民辦學校132所,在校學生9.8萬人。2所普通高校招收本?粕1.1萬人,在校學生2.4萬人,比上學年增加0.4萬人和0.8萬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招生3519人。各類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1.8萬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72.4萬人,減少5.2萬人,初中升學率99.6%。小學在校學生78.1萬人,減少3.3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技工學校在校學生3990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1426人。
衛生工作進一步加強。成功地防止了"非典"疫情的輸入,全市建立固定疫情監測點727處,發熱門診180個。臨沂人民醫院主體大樓交付使用,開通了空中生命綠色通道。全市各類衛生機構364處,其中醫院、衛生院240處,專科防治所(站)13處。全市診所、衛生室、醫務室624處,農村衛生室3960處。衛生機構擁有病床1.77萬張,病房使用率72.4%。衛生技術人員2.17萬人,其中醫生9579人,注冊護士6077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5998人。各級醫院、衛生院共完成診療人數1134.8萬人次。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群眾性體育活動深入開展。全年舉辦綜合性體育運動會9次,參加運動員2300人。舉辦全民健身活動22次,參加人數5060人次。在省級及以上體育比賽中獲得獎牌63枚,其中金牌13枚。
九、氣象、環保、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
臨沂氣象大廈建成使用。全市氣象臺站10處,衛星云圖接收站點1處,農業氣象觀測點5處。全年平均降水1149.4毫米,較常年多355.3毫米;平均氣溫13.3攝氏度,較常年高0.02攝氏度;實施人工降雨5次。
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啟動了臨沂市"藍天工程"。新建、擴建和改建環境污染治理項目60個,完成總投資8703萬元。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8.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89%,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17.8%,分別提高1.5、1.6和4.6個百分點。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形勢繼續好轉。全年公安機關受理治安案件23951件,下降13.2%。各級人民檢察院立案267起,受理申訴案件42件。各級法院收案5.77萬件,結案5.67萬件。律師事務所38個,專職律師309人,代理訴訟6767件。公證處13處,辦理公證文書40075件。人民調解委員會10276個,調解民間糾紛29469件。
全年共發生各種安全事故4106起,經濟損失2290.7萬元,分別下降42.9%和29.4%。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791起,經濟損失1595.4萬元,分別下降44.1%和33.6%;火災事故287起,下降25.1%;經濟損失472.3萬元,上升3.9%。
十、人民生活、勞動保障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7元,增長8.6%,其中工薪收入5709元,增長5.2%;個體經營收入261元,增長94.4%;轉移性收入821元,增長31.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4781元,增長9.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788元,增長7.1%;其中工資性收入1081元,增長7.8%;家庭經營收入1591元,增長7.5%;財產性收入47元,增長35%;轉移性收入69元,減少19%。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1810元,增長4.3%。
社會保障和福利事業繼續發展。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全市參加失業保險職工37.3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49.1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職工42萬人。年末全市各類福利院擁有床位1.1萬張,收養8598人;籌集福利資金2089萬元,接受社會捐贈1023.4萬元。建立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133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26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