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山東

臨沂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8-04-10 11:08:34 來源:臨沂市統計局 作者: 點擊:7770次
2017年,全市各級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遵循五大發展理念,適應引領新常態,按照“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統籌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全市經濟社會呈現出提質增效、穩中向好的基本態勢。初步核算并經省統計局審核,全市實現生產總值4345.39億元,增長7.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2.71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1884.25億元,增長6%;第三產業增加值2098.43億元,增長10.5%。三次產業增加值占比為8.3:43.4:48.3,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
 
一、農林牧漁業
 
農業生產形勢良好。全市糧食總產量405.35萬噸,同比下降1.7%;畝產421公斤,同比上升0.1%。全市農、林、牧、漁業分別實現增加值270.24億元、17.61億元、62.48億元和12.38億元,分別增長3.5%、7.2%、4.2%和4.8%。
 
現代農業進一步得到發展提升。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同比新增93家,達到700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64家,市級632家。全市共有“三品一標”有效用標企業177家,產品317個,地理標志農產品達36個。全市省級農業標準化基地達32處,市級現代農業標準園64個,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區10個。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全市農業專業合作社新注冊1600家,家庭農場新注冊1700家。
 
二、工業、建筑業
 
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至4074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38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35個產值同比實現增長,增長面為92.1%。列入統計的195種工業產品中有106種產量同比增長,增長面為54%。主導產業支撐作用突出,八大傳統優勢產業完成產值8780.2億元、增長9.9%。其中,機械產業產值1537.5億元、增長16.8%,木業產業產值1238億元、增長2.3%,食品產業產值1993億元、增長5%,冶金產業產值1286.4億元、增長6.4%,化工產業產值1015.7億元、增長8.5%,醫藥產業產值459.5億元、增長15.3%,紡織產業產值360.8億元、增長12.6%,建材產業產值889.2億元、增長26.5%。新興及高端產業較快增長,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分別實現產值2109.9億元、1928.3億元和622.1億元,增長18.9%、13.8%和12.6%。企業群體不斷壯大,產值過億元企業2298家,完成產值10177.1億元、增長16.2%;401家年初以來新納入企業實現產值469億元、增長143%。全年累計工業用電319.6億千瓦時、增長10.3%。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577.9億元、增長10.1%,利潤553.4億元、增長17.3%,利稅865.1億元、增長16.6%。有2262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1801家企業利稅過千萬元。
 
全市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448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872.4億元,同比增長16.6%。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8841.5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2785.9萬平方米。
 
三、固定資產投資、招商引資
 
固定資產投資增勢穩定。全市完成投資3765.7億元,增長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71.7億元,增長26.8%;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982.9億元,增長0.7%;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711.1億元,增長17.1%。全市工業投資增長0.9%,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5.3%,民間投資增長8.6%。全市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1403.3億元、增長10.3%。
 
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407.6億元、增長8.8%;新開工面積1280.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1.5%。商品房銷售面積1159.4萬平方米、增長14.5%;商品房銷售額552.7億元、增長26.9%。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市引建招商引資項目1464個,到位市外資金1465億元、增長7.7%。其中,產業招商項目到位資金1120億元,占總量的76.5%;融資、向上爭取無償資金和政策性資金345億元,占總量的23.5%。
 
四、國內市場、物價和外經外貿
 
消費市場運行平穩。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721.6億元、增長9.4%。從行業看,批發業完成零售額292.5億元、增長9.2%,零售業完成零售額2244億元、增長9.4%;住宿業完成零售額16.8億元、增長10.4%,餐飲業完成零售額168.3億元、增長10.1%。從區域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026.7億元、增長9.5%,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64.9億元、增長9.4%。從類別看,限額以上企業27大類商品類值中有23類商品保持增長、增長面達85.2%,其中,服裝類、金銀珠寶類、通訊器材類、汽車類和中西藥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8.8%、15.4%、11.6%、6.5%和12.6%。
 
年末市場主體56.5萬戶,注冊資本(金)8701.3億元,分別增長18%和32%;其中新增市場主體11.6萬戶、注冊資本(金)1840.6億元,分別增長13.8%和22.2%。
 
臨沂商城交易活躍。臨沂商城實現市場交易額4550.8億元、增長20.3%。臨沂商城發展景氣總指數收于1126.32點、同比下跌0.3點,商城價格總指數收于98.74點、同比上漲5.69點。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4%,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和購進價格分別上漲6%和5.9%。
 
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677.1億元、增長16.6%,其中出口502.7億元、增長25.1%;備案外資項目36個、增長38.5%,合同利用外資34.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2.3億元;對外投資3.9億元、增長9.2%。
 
全市實現網絡交易額3029.3億元、增長39.5%,其中網絡零售額319.5億元、增長59.2%。成功舉辦資本交易大會、中國臨沂商貿物流博覽會、中國蘭陵(蒼山)國際蔬菜產業博覽會、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臨沂書圣文化節、秋季全國五金商品交易會等各類展會170個,展出總面積176.2萬平方米。
 
五、財稅、金融
 
財政收支穩定增長。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5.3億元、增長3.9%。其中,地方級稅收收入227.6億元、增長3.9%,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9.8%。15個發展主體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8.6億元、增長4.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89.6億元、增長2.1%。其中,民生支出486億元、增長4.1%,占全市財政支出的82.4%。
 
國地稅收入完成448.5億元、增長23.2%。其中,國稅收入297億元、增長34%,地稅收入151.5億元、增長6.4%。
 
全市保險機構實現保費收入239.4億元,增長23.6%。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76.8億元,增長15.6%;人身險保費收入162.6億元,增長27.8%。支付各項賠款66.2億元,增長4.1%,其中,財產險業務賠付41.4億元,增長14.5%;人身險業務賠付24.9億元,下降9.7%。
 
金融業形勢良好。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5846.4億元、比年初增加541.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3603.6億元、比年初增加290.9元。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4472.1億元、比年初增加533.7億元,其中,住戶貸款2008.4億元、比年初增加422.5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2463.6億元、比年初增加111.2億元。
 
六、文化、教育、體育和衛生
 
文化藝術繁榮。市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43.3萬余冊,電子圖書37.6萬余冊,中外報紙期刊1000余種,辦理讀者卡6.5萬余張,被評為國家一級館;市博物館館藏文物3.7萬余件(套),被評為國家二級館;市文化館被評為國家一級館。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的市美術館建成并投入使用。實現“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全部達到國家二級館以上標準,全市156個鄉鎮(街道)全部建成綜合文化站,已建有農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3332個。
 
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學前教育快速發展,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34所,全市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87.6%。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市招收小學新生18.2萬人,初中新生14.3萬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達到98%。職業教育發展成效顯著,全市中職學校招生26089人(不含技工學校),在校生75652人。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我市共派出490人次參加山東省錦標賽,共獲得單項金牌14塊;舉辦第六屆中國沂河體育節、第三屆中國蒙山體育節等重點賽事活動,打造了蒙山沂水體育品牌。城鄉健身設施更加完善,各縣區均建立2個以上全民健身工程示范點,建成鄉鎮健身中心10多處,新增行政村及城市社區健身工程1000多個,覆蓋率達到100%?h級體育總會16個完成掛牌,全市體育社團發展到147家,新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2000余名,全民健身活動站點6100個。
 
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完成縣級醫院標準化建設,每個縣區至少有1所綜合醫院達到二級甲水平。成功創建1處全國百佳鄉鎮衛生院。市120急救指揮中心實現全市57家急救站點全覆蓋,有效派車率達到100%。公共衛生服務均等水平不斷提高,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由2016年的45元提高到2017年50元。
 
七、科學技術、技術監督和安全生產
 
全市累計引進技術1541項,與市外高等院校、科研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企業1289家。全市共建設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省級41家,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3家、省級10家,國家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家、省級3家、市級21家,院士工作站34家,國家科技創新產業基地7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2家、省級12家(含1家省級農高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省級8家、國家級眾創空間7家,省級11家,孵化面積150萬平方米;國家國際技術轉移中心1家、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家、省國際科技合作研究中心16家。全年共申請發明專利1896件、下降21.9%,授權569件、下降16.3%;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1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3家,山東省知識產權示范企業11家。
 
全市擁有3個國家級知名品牌示范區,新增山東名牌34個、山東省服務名牌13個,新增1個國家級、10個省級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
 
全市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98起,死亡92人,受傷57人,經濟損失4974.3萬元。
 
八、居民生活、就業和社會保障、生態環境
 
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28元、增長8.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66元、增長7.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13元、增長8.3%。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103元、增長9.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742元、增長8.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024元、增長9%。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新增城鎮就業12.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3%。全年共組織職業技能培訓5.3萬人、創業培訓1.3萬人。社會保障不斷加強。全市共征繳各項社會保險費220.4億元。城鎮職工養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48.3萬人、112.2萬人、62.4萬人、102.4萬人、60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36.8萬人,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897.7萬人。
 
10個考核我市的國家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36個市控考核斷面達標率為85%,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考核指標全部達標。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真实国产老熟女无套中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 | 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高清 | 亚洲刺激在线看 | 在线现看午夜福利片 |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