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山東

棗莊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9-03-23 10:43:45 來源:棗莊市統計局 作者: 點擊:5137次
棗莊市統計局
 
2019年3月11日
 
2018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全市經濟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運行態勢。
 
一、綜合
 
人口規模提高。年末公安戶籍總人口422.56萬人,其中男性222.27萬人,女性200.29萬人。常住人口392.73萬人。出生率12.0‰,死亡率4.74‰,自然增長率7.26‰。
 
經濟運行平穩。初步核算并經省統計局審核反饋,全市生產總值(GDP)2402.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56.89億元,增長2.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3%;第二產業增加值1219.65億元,增長4.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9.8%;第三產業增加值1025.84億元,增長4.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5.9%。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6.5:51.9:41.6,調整為6.5:50.8:42.7。人均生產總值61226元,增長4.1%。
 
就業形勢穩定。城鎮新增就業4.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低于3.5%的控制目標。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35億元,直接扶持1015人創業,帶動就業8923人。
 
物價溫和上漲。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7%,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9%;消費品價格上漲2.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9.0%,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0.7%;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7%。
 
表1:2018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上年為100)
 
指標
 
2018年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1.7
 
食品煙酒
 
102.3
 
衣著
 
101.6
 
居住
 
100.6
 
生活用品及服務
 
102.7
 
交通和通信
 
101.8
 
教育文化和娛樂
 
102.2
 
醫療保健
 
101.2
 
其他用品和服務
 
100.3
 
二、改革
 
改革開放深度拓展。爭取國家、省級改革試點18項,按時間節點落實改革任務241項。組建產業集團或集團化一級企業7個。“四稅”占比提高5.6個百分點。63%的村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新建省級美麗鄉村83個,改造農村危房2284戶、旱廁11.6萬戶;新建改造“四好農村路”632公里,新增“戶戶通”村居1006個。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2家,市級以上累計達到357家;新增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5家、省級23家、市級27家,市級以上累計達到498家;新增省級家庭農場9家,市級37家,市級以上累計達到130家。新認定“三品一標”70個,3個農產品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市級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達到52個。
 
新舊動能接續轉換。過剩產能化解率達到80%以上,減稅降費30多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為83.61元,比上年減少1.36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32.95%。高端裝備、高端化工等六大特色優勢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1%。
 
市場主體壯大。新登記注冊各類市場主體50478戶,增長18.65%。民營市場主體培育良好,新登記民營市場主體50194戶,增加18.6%;新登記注冊資本650.95億元,增長4.82%;新登記從業人員18.28萬人,增長16.62%。
 
三、農林牧漁業
 
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71.37億元,增長3.1%。其中,農業增加值增長4.2%,林業增加值下降5.3%,牧業增加值增長2.3%,漁業增加值下降13.2%,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4%。
 
農產品產量穩定。糧食作物種植面積421.17萬畝,糧食總產172萬噸,單產408.38公斤/畝。蔬菜種植面積135.31萬畝,下降1.0%;產量518.16萬噸,增長3.7%。油料種植面積32.15萬畝,增長1.4%;總產量8.94萬噸,增長1.4%。年末果園面積22.46萬畝,下降5.9%;水果25.48萬噸,增長2.6%。
 
表2: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糧食
 
萬噸
 
172
 
-4.0
 
棉花
 
 
1774
 
5.6
 
油料
 
萬噸
 
8.94
 
1.4
 
蔬菜
 
萬噸
 
518.16
 
3.7
 
水果
 
萬噸
 
25.48
 
2.6
 
豬年末存欄
 
萬頭
 
69.57
 
-10.6
 
羊年末存欄
 
萬只
 
67.63
 
-9.3
 
肉類
 
萬噸
 
19.86
 
-4.3
 
禽蛋
 
萬噸
 
11.27
 
-15.7
 
奶類
 
萬噸
 
2.78
 
-29.3
 
水產品
 
萬噸
 
7.1
 
-13.2
 
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農機裝備總量提升、結構優化,農業機械總動力達300.31千瓦,增長3.5%。
 
林業建設成效顯著。造林面積完成4489公頃,林木蓄積量達到55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24.25%。新建提升城鄉綠色生態廊道415公里,新育苗面積840公頃。成功創建山東省森林鄉鎮3個、山東省森林村居25個。加強濕地資源保護,濕地保護率達到70%。
 
四、工業
 
工業運行平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0%。其中,輕工業增長2.9%;重工業增長4.4%,重工業快于輕工業1.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8.8%。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36.7%。
 
重點行業較快增長。在統的35個行業大類中,21個行業實現增加值增長,行業增長面達60.0%。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造紙和紙制品業等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增長10.7%、18.5%、10.1%和21.8%。
 
主要產品生產穩定。在統的56種重點產品中,27種產品產量實現增長。其中,乙烯、甲醇、金屬切削機床、水泥等主要產品產量比上年分別增長24.8%、14.0%、14.0%、12.3%。
 
<!--[if!supportMisalignedColumns]--><!--[endif]-->表3: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乙烯
 
萬噸
 
22.55
 
24.8
 
中成藥
 
萬噸
 
1.87
 
20.7
 
金屬切削機床
 
萬臺
 
4.39
 
14.0
 
橡膠輪胎外胎
 
萬條
 
990.31
 
10.7
 
電動自行車
 
萬輛
 
2.04
 
-18.1
 
純苯
 
萬噸
 
18.71
 
0.3
 
機制紙及紙板(外購原紙加工除外)
 
萬噸
 
143.46
 
10.9
 
鋰離子電池
 
萬只
 
(自然只)
 
3684.40
 
-24.4
 
精甲醇
 
萬噸
 
171.57
 
14.0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萬千升
 
1.30
 
5.7
 
冰乙酸(冰醋酸)
 
萬噸
 
79.61
 
0.0
 
水泥
 
萬噸
 
2022.14
 
12.3
 
硅酸鹽水泥熟料
 
萬噸
 
1795.01
 
-3.1
 
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總計(折純)
 
萬噸
 
11.05
 
-27.1
 
合成氨(無水氨)
 
萬噸
 
20.01
 
0.7
 
平板玻璃
 
萬重量箱
 
1744.47
 
-0.9
 
金屬成形機床
 
萬臺
 
0.32
 
-3.0
 
 
億米
 
0.68
 
-31.3
 
礦山專用設備
 
萬噸
 
5.67
 
42.5
 
啤酒
 
萬千升
 
25.44
 
1.7
 
鋼化玻璃
 
萬平方米
 
19.93
 
-80.6
 
五、房地產投資和建筑業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較快。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43.82億元,增長45.0%,增幅居全省第2位。房屋施工面積2191.81萬平方米,增長13.2%;房屋竣工面積372.87萬平方米,增長7.8%。實現商品房銷售面積424.51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228.15億元,增長12.2%。
 
建筑業較快發展。建筑業增加值147.40億元,增長10.8%。年末三級及以上資質建筑企業240家,比上年增加2家。簽訂合同額500.89億元,增長8.7%。完成產值343.98億元,增長10.0%。建筑業總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有73家,產值過5億元的企業13家,產值過10億元的7家,占全部企業個數的比例分別為30.4%、5.4%和2.9%。
 
六、國內貿易
 
市場消費運轉平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950.3億元,增長8.6%。其中,限額以上單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254.5億元,增長5.1%。按行業分,商品零售額823.0億元,增長8.4%;餐飲收入額127.3億元,增長9.8%。按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90.3億元,增長7.5%;農村消費品零售額260.0億元,增長11.6%。
 
主要商品銷售良好。在限上法人企業零售額中,在統的22個商品類別有17個實現正增長。消費升級類商品累計實現零售額19.5億元,增長8.3%;汽車類零售額累計實現36.9億元,增長5.4%;石油及制品類累計實現零售額18.8億元,增長1.7%;基本生活類商品實現零售額27.6億元,增長1.1%。
 
七、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增長較快。進出口總額106.07億元,增長5.0%,其中,出口99.02億元,增長11.2%。實際使用外資10498萬美元,增長16.5%。進出口實績企業469家,增長11.7%。進出口過億元的企業20家,實現進出口64.16億元,增長2.8%,占全市進出口總額60.5%。其中,進出口過5億元的企業4家,實現進出口29.34億元,增長11.9%。
 
出口市場更加多元。“棗莊制造”出口國家和地區的數量達到169個,增長3.1%。對歐盟、美國、韓國分別出口17.82億元、13.66億元、6.25億元,分別增長14.9%、1.1%、7.7%;對“金磚國家”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分別出口3.55億元、2.35億元、1.48億元、0.97億元,分別增長44.2%、18.5%、10.2%、23.5%。對東盟出口10.36億元,增長19.2%。共有315家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進出口37.88億元,增長8.9%,占全市進出口總額35.7%。
 
八、交通、郵電
 
交通運輸業平衡發展。公路客運量2464萬人,下降1.4%,旅客周轉量182447萬人公里,增長2.9%;公路貨運量6928萬噸,貨物周轉量1547990萬噸公里,分別增長10.2%和3.2%。全市完成水路客運量103.84萬人,客運周轉量361.66萬人公里,分別下降0.5%和2.6%;水路貨運量848.86萬噸,貨物周轉量342515.94萬噸公里,分別增長2.1%和2.0%。港口貨物吞吐量1416.26萬噸,增長93.7%。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4億元,增長29.9%。2018年末公路通車里程達到8776.6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92.3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國道281.2公里、省道641.1公里、縣道687.7公里、鄉道908.6公里、專用道34.0公里、村道6224.0公里。
 
郵政通訊業快速發展。郵政行業業務收入8.34億元,增長29.7%。其中快遞業務收入4.67億元,增長47.5%。電信業務總量4.51億元,增長9.0%。移動電話業務總量85.63億元,增長37.1%。固定電話用戶23.41萬戶,下降3.3%。移動電話用戶365.40萬戶,增長3.9%。
 
九、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支增幅平穩。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46.7億元,增長1.0%。其中,稅收收入107.17億元,增長5.1%,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73.1%,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259.63億元,增長5.8%。
 
稅收收入增長較快。全口徑稅收收入(含海關代征)186.71億元,增長7.7%。全口徑稅收占GDP的比重達到7.8%,與上年同期持平。
 
資本市場穩健發展。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市級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發起省內首支規模30億元的新舊動能轉換跨境創投類母基金。35家企業完成股改,2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
 
信貸規模不斷擴大。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037.72億元,比年初增加209.44億元。其中住戶存款1302.74億元,比年初增加127.22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344.29億元,比年初增加131.90億元。
 
保險事業健康運行。實現保費收入81.04億元,增長10.3%。其中,財產險收入17.48億元,增長6.3%;人身險收入63.55億元,增長11.5%。賠款與給付21.62億元,增長2.6%。其中,財產險9.23億元,增長7.0%;人身險12.39億元,下降0.5%。
 
十、科技
 
科技事業健康發展。獲省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1項。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7家,總數達到138家;86家企業備案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認定市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02家、科技小巨人企業20家。新增省級以上各類科技創新平臺25個(其中國家級2個),總數達到62個,增長67.57%。培育市級各類科技創新平臺142個,其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1個、重點實驗室29個、科技企業孵化器10個、科技協同創新中心42個。柔性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116人。
 
專利創造量質齊增。有效發明專利1249件,增長27.3%,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19件,較上年提高0.66件。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2081件,同比增長68.0%,發明專利授權量228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為9件,增長80.0%。
 
十一、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教育事業發展良好。普通中等職業學校招生11380人,畢業17199人,在校生42495人。普通高中招生22591人,畢業24551人,在校生71287人。普通初中招生50605人,畢業41905人,在校生125898人。小學招生61460人,畢業54024人,在校生359333人。幼兒園在園兒童93723人。
 
文化廣電健康發展。文化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博物館19個;公共圖書館7個,總流通49.8萬人次;文化館7個。有線電視用戶32.17萬戶。
 
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衛生機構數2583家,其中,醫院82家;衛生院48家;衛生防疫防治機構5家;婦幼衛生機構7家。衛生技術人員3430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0326人;注冊護士13267人;衛生防疫防治機構人員51人;婦幼衛生機構人員3208人。衛生機構床位數23443張,其中,醫院17480張;衛生院3471張;婦幼機構1686張。
 
體育事業廣泛開展。舉辦2018棗莊國際馬拉松比賽、市第八屆全民健身運動會,2018中國大運河(臺兒莊)國家龍舟比賽等活動。共派出近50人參加全國以上各類比賽,獲得世界冠軍3個,全國冠軍20個、亞軍15個、季軍18個。3名運動員參加18屆亞運會,獲金牌3枚、銅牌1枚。
 
十二、城鄉建設
 
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城鎮常住人口達到231.2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8.88%,比上年提高1.56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31.5億元,增長11.6%。新建改造城區道路57條,累計建成海綿城市面積30.8平方公里。公共汽車運營線路累計達到179條。
 
城市功能不斷改善。新建改造各類地下市政管網297公里,累計建成地下綜合管廊26.05公里。保障冬季供熱工作,全市新增城市集中供熱面積228萬平方米。
 
十三、綠色生態
 
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轄區內6個國控河流斷面水質均值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水體優良比率達100%,位居全省前列。完成143處貧困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提升完善工作。
 
空氣環境質量穩步提升。環境空氣優良天數為182天;環境空氣中四項主要污染物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分別為59、115、19微克/立方米,分別比2017年改善10.6%、8.7%、34.5%。
 
十四、民生保障
 
居民生活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34元,增長8.5%;人均消費支出14647元,增長8.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01元,增長6.9%;人均消費支出18549元,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45元,增長8.3%;人均消費支出10073元,增長7.8%。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9.5平方米,其中,城鎮居民40.3平方米;農村居民38.4平方米。
 
表4:2018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指標
 
單位
 
全體居民
 
城鎮居民
 
農村居民
 
可支配收入
 
 
24334
 
32001
 
15345
 
工資性收入
 
 
16428
 
23176
 
8516
 
經營凈收入
 
 
4802
 
4307
 
5383
 
財產凈收入
 
 
990
 
1741
 
109
 
轉移凈收入
 
 
2114
 
2777
 
1337
 
表5:2018年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指標
 
單位
 
全體居民
 
城鎮居民
 
農村居民
 
消費支出
 
 
14647
 
18549
 
10073
 
食品煙酒
 
 
4366
 
5446
 
3098
 
衣著
 
 
1230
 
1636
 
754
 
居住
 
 
3041
 
3990
 
1928
 
生活用品及服務
 
 
1211
 
1594
 
762
 
交通通信
 
 
1939
 
2376
 
1427
 
教育文化娛樂
 
 
1643
 
2061
 
1154
 
醫療保健
 
 
905
 
1050
 
734
 
其他用品和服務
 
 
312
 
394
 
216
 
表6:2018年每百戶城鄉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指標
 
單位
 
數量
 
全體居民
 
城鎮居民
 
農村居民
 
家用汽車
 
 
37
 
54
 
26
 
摩托車
 
 
51
 
27
 
68
 
電冰箱(柜)
 
 
93
 
100
 
89
 
洗衣機
 
 
104
 
114
 
97
 
熱水器
 
 
95
 
102
 
89
 
空調
 
 
131
 
210
 
79
 
彩色電視機
 
 
117
 
130
 
108
 
攝像機
 
 
4
 
6
 
1
 
照相機
 
 
32
 
68
 
8
 
計算機
 
 
68
 
93
 
50
 
中高端樂器
 
 
4
 
6
 
2
 
固定電話
 
 
24
 
27
 
21
 
移動電話
 
 
239
 
260
 
223
 
社會保障更完善。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居民191.42萬人,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率95.43%;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居民31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44.43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1.33萬人;參加養老保險職工(含離退人員)人數86.56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人數60.72萬人。提供公益性崗位973人,靈活就業人員3.07萬人。
 
保障性安居工程順利進行。開工建設棚改安置房2.9萬套,改造老舊小區72個。
 
安全生產事故下降。全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42起、死亡42人,分別下降2.3%、8.7%。在發生事故的行業(領域)中,交通運輸業事故39起、死亡31人;采礦業事故1起、死亡1人;商貿制造業事故1起、死亡1人;其他事故1起、死亡9人。
 
公報注釋: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最終核實數以《棗莊統計年鑒2019》公布的數據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及其中各行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法人企業。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企業指:
 
批發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
 
零售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
 
住宿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
 
餐飲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
 
4、本公報中三次產業劃分標準根據《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國統字〔2012〕108號)。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h片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不卡AV网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国产字幕高潮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 最新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免 |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