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積極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就,實現了“十一五”發展的良好開局。
一、綜 合
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產總值2188853萬元,比上年增長1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6983萬元,增長7.4%;第二產業增加值1341715萬元,增長21.8%;第三產業增加值490155萬元,增長11.2%。全市人均生產總值1.5萬元。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6.3%、61.3%和22.4%,二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市場物價平穩運行。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0.9%。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2.4%,居住上漲4.4%。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5%。
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4.23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01萬人。
縣域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全年縣域生產總值1155314萬元,比上年增長17.8%,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8%。浚縣、淇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均突破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0.3%和29.3%。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4.2%,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生產基礎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繼續保持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的難度加大;經濟結構不夠合理,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
二、農 業
糧食生產取得全面豐收。全市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42.31萬畝,比上年增長4.8%。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26.72萬畝,增長4.4%。棉花種植面積2.06萬畝,油料種植面積21.36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8.91萬畝,增長8.2%。糧食生產能力提高,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100萬噸,達到1007700噸,比上年增產8.5%。油料、蔬菜、水果產量均穩步提高。
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市肉類總產量242538噸,比上年增長9.4%;禽蛋產量134803噸,增長5.0%;牛奶產量30320噸,增長101.0%。水產品產量4531噸,增長37.2%。
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全市優質專用糧食種植面積212.25萬畝,占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比重達到87.6%。其中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119.98萬畝,占小麥種植面積的比重達到94.7%,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畜禽優質產品率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家,比上年增加8家。糧食加工轉化能力80萬噸,比上年增長14.3%。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63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4.8萬畝;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184.57萬千瓦,比上年增長9.9%;農用拖拉機7.9萬臺,增長9.4%;農用運輸車2.4萬輛,增長1.2%;農村用電量18211萬千瓦小時,增長5.1%;化肥使用量(折純)56965噸,增長1.5%。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繼續高速增長。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1264554萬元,比上年增長22.5%,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4.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46930萬元,增長25.3%;產銷銜接良好,產品銷售率98.0%,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主要行業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增加值238330萬元,增長23.4%;電力、蒸汽、熱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75838萬元,增長30.2%;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191793萬元,增長23.7%;紡織業增加值29609萬元,增長8.3%;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加值75675萬元,增長42.7%;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加值115917萬元,增長32.8%;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31606萬元,增長31.9%;通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42801萬元,增長19.1%;橡膠制品業增加值38734萬元,增長24.2%;專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30500萬元,增長33.2%;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增加值24882萬元,增長42.9%。
工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和經濟效益指數190.6%,比上年提高31.6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2834513萬元,比上年增長33.1%;利稅總額299439萬元,增長94.1%;實現利潤172175萬元,增長123.7%。主要盈利行業有: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利潤31125萬元,增長39.4%;農副食品加工業,實現利潤36217萬元,增長99.4%;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實現利潤20759萬元,增長194.1%;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實現利潤21060萬元,增長208.4%;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2990萬元,增長502.9%。工業企業虧損面5.1%,下降5.8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1498萬元,下降77.9%。應收帳款凈額183925萬元,增長31.8%;年末產成品庫存71237萬元,增長31.6%。
全市全社會實現建筑業增加值77161萬元,比上年增長11.7%。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實現總產值142029萬元,增長123.9%。施工房屋面積181.33萬平方米,增長107%%;竣工房屋面積81.22萬平方米,增長167.6%。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93292萬元,比上年增長46.0%,同比回落0.8個百分點。其中,城鎮投資968936萬元,增長47.2%,同比回落10.2個百分點;農村投資124356萬元,增長37.3%。
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單位投資372762萬元,增長28.9%;民間投資588774萬元,增長76.7%。
房地產開發快速增長。全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62183萬元,比上年增長3.7倍。其中住宅投資34378萬元,增長1.9倍。商品房施工面積62.50萬平方米,增長1.6倍;商品房竣工面積10.30萬平方米,下降29.3%;商品房銷售面積23.59萬平方米,增長2.3倍;商品房銷售額34663萬元,增長3.2倍。
全年新增主要生產能力:鋅冶煉1000噸/年;棉紡錠6.5萬錠;新建二級公路18.2公里;改建公路73公里,其中二級公路49公里;造林面積1.2萬畝;有效灌溉面積4.3萬畝;機制紙3萬噸/年;建筑面積3.45萬平方米;學生席位3030個。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活躍。全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5684萬元,比上年增長15.3%。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225499萬元,增長16.4%;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240185萬元,增長14.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384631萬元,增長14.7%;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71821萬元,增長18.4%;其他行業零售額9232萬元,增長14.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銷售額191180萬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批發業銷售額146785萬元,增長20.6%;零售業銷售額44395萬元,增長5.8%。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銷售額中,食用植物油類銷售額增長144.2%,肉及肉制品類增長129.4%,服裝類增長18.9%。攝像機、微波爐、熱水器、普通電話等商品銷售額分別增長83.3%、30.2%、17.7%和181.5%。
六、對外經濟
全年全市進出口總額1000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9.3%。其中,出口總額8863萬美元,增長48.4%;進口總額1142萬美元,增長270.5%。在出口總額中,一般貿易8816萬美元,增長47.8%,加工貿易47萬美元。在出口產品中,機電產品出口434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8.6%,高新技術產品出口385萬美元,增長52.5%。
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4家;合同外資金額992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0.8%;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970萬美元,增長31.3%。引進省外資金222515萬元,增長81.5%。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實現增加值70502萬元,比上年增長8.0%。
交通運輸業快速發展。全年公路貨運量1058萬噸,比上年增長17.9%,貨物周轉量79675萬噸公里,增長17.0%;客運量1329萬人,比上年增長11.0%,旅客周轉量63299萬人公里,增長12.7%。
郵電通信業持續發展。全年全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03173萬元,比上年增長20.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090萬元,下降6.9%;電信業務總量99083萬元,增長21.6%。年末(本地電話)局用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8.89萬門,增長8.0%;固定電話用戶37.56萬戶,增長30.8%,其中城市電話用戶25.30萬戶,增長35.7%,鄉村電話用戶12.26萬戶,增長21.4%;移動電話用戶41.70萬戶,增長59.1%。電話普及率為54.9部/百人,比上年增長43.0%。計算機互聯網絡用戶7.63萬戶,比上年增長23.5%。
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截止2006年底,我市獲得經營許可證的A級旅游景區(點)5 家,其中4A級2家。擁有國內旅行社23家,比上年增加5家;星級賓館7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市全年接待外國及港澳臺旅游者0.3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0%;接待國內旅游者486萬人次,增長26.0%,實現國內旅游直接收入8178萬元,增長53.1%。
八、金融、證券和保險業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1579010萬元,比上年增長22.0%。其中,企業存款余額303598萬元,增長51.7%,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100353萬元,增長15.0%。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1177060萬元,增長15.7%。其中,短期貸款余額840841萬元,增長13.6%;中長期貸款余額315658萬元,增長18.0%。全市農村信用社貸款余額463497萬元,增長33.3%。全市金融機構個人消費貸款余額20228萬元,增長25.6%。
全年全市保險公司保費收入39273萬元,比上年增長17.4%。全年賠款及給付8965萬元,增長70.7%。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保持較快發展。初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98.28%,小學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達到100%;幼兒園在園幼兒28648人。
科技事業進一步發展。2006年末,全市城鎮單位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76萬人,比上年增長7.2%。擁有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6個。
綜合技術服務取得新成績。2006年末,全市共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3個。全市氣象公益服務站3個。測繪、計量和地震等其他綜合技術服務工作繼續取得進展。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日益繁榮。2006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6個,文化館6個,公共圖書館3個,博物館2個。廣播電臺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9.6%,比上年提高3.6個百分點。電視臺1座,電視教育臺1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8.1%,比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全市共有綜合檔案館6個,已開放各類檔案45433卷。文化市場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
衛生事業持續發展。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72個,其中醫院、衛生院51個。病床床位4562張,其中醫院、衛生院4456張;衛生技術人員746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765人,注冊護士1743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個,衛生技術人員242人。婦幼保健院(所、站)5個,衛生技術人員160人。衛生監督檢驗機構2個,衛生技術人員65人。鄉鎮衛生院25個,床位數750張,衛生技術人員943人。
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在國內外的各項比賽中,我市運動員獲得全國冠軍2個,共獲得獎牌26塊。其中,金牌13塊,銀牌3塊,銅牌10塊。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自然增長率繼續保持較低水平。年末全市總人口144.46萬人。出生人口1.43萬人,出生率9.95‰;死亡人口0.82萬人,死亡率5.71‰;全年凈增人口0.61萬人,自然增長率為4.24‰。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89元,扣除價格上漲因素,比上年實際增長14.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5969元,實際增長13.2%。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062元,實際增長15.6% ,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142元,增長11.5%。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3.4%(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3.0%,分別比上年下降0.2個和1.0個百分點。居民居住條件繼續改善。全年城鎮竣工住宅面積7.48萬平方米,農村竣工住宅面積149萬平方米。
年末全市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9.9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6.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5.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9.5萬人。
全年全市共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118.8萬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49萬人。農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全市農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數2.51萬人,發放農村低保金435.5萬元。從7月1日起全面實施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累計發放城鄉醫療救助資金199.8萬元,救助1118人次。
社會福利事業穩步發展。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院床位160張,收養112人。建立起各種城鎮社區服務設施107處,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8處。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65萬元;接受社會捐贈74.3萬元。
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加強。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2.33萬畝,比上年增長27.6%,其中人工造林9.83萬畝,增長73.6%。
注:
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