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統計局
2008年3月19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市第三次黨代會精神,堅持“打基礎、創環境、反腐敗、促發展”的工作方針,克服特大旱澇災害的嚴重影響,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增長加快、效益提高、結構優化、活力增強、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為649.4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增速比上年加快4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7.3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321.7億元,增長14.0%;第三產業增加值220.4億元,增長14.2%。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5%,上升0.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9.6%,上升0.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3.9%,下降1.1個百分點。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別為4.7%、53.2%和42.1%。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9.7%,二季度增長12.5%,三季度增長12.2%,四季度增長14.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14836元,比上年增長12.0%。
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5.0%,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4.04%。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9%。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30.6%。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3.0%。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6.1%。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6.1%。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5.8%。
表1: 2007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單位:%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5.01
#食品114.04
煙酒及用品106.33
衣著99.09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97.06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101.90
交通和通訊100.18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98.66
居住104.46
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420.0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64.7%,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投資192.9億元,增長15.0%,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77.5%。非公有制經濟上繳稅收33.3億元,增長38.6%,占全市稅收收入的67.9%。
全市8件實事23個考核項目全部完成或超額完成目標任務,11個縣(市、區)總體上達到目標要求。全年建成通鄉公路309公里,通村水泥(瀝青)路2158公里。新建農村客運站29個。解決20.4萬人農村廣播電視盲區人員聽廣播、看電視難的問題。新增53個通電話自然村。完成16個農村“鄉鄉能上網”信息工程。新建農村沼氣池0.83萬口。解決14.9萬人飲水困難及不安全問題。新建400家標準化鄉村農家店。
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3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萬人。 369戶城鎮零就業家庭每戶至少實現了一人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78%。
全年共投入扶貧專項資金1.06億元,完成“雨露計劃”轉移培訓0.29萬人,貧困地區完成沼氣池建設2050口,建成3所鄉鎮衛生院,完成41條132.78公里的通達工程項目建設。二年一輪的111個整村推進扶貧工作取得成效。
二、農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34.97千公頃,比上年下降2.1%。其中,水稻種植面積246.84千公頃,下降2.3%;油料種植面積27.9千公頃,增長3.3%;烤煙種植面積22.8千公頃,下降14.5%;蔬菜種植面積80.3千公頃,下降0.6%。優質稻占水稻面積比重達67.1%,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雜交玉米占玉米面積比重94.5%,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
全年糧食總產量199.6萬噸,增長1.9%,其中:水稻產量160.9萬噸,增長2%。油料產量5.7萬噸,增長4.4%?緹煯a量6.2萬噸,下降11.1%。
全年出欄肉豬521.9萬頭, 下降4.3%;出欄牛15.7萬頭, 下降1.9%;出欄羊41.3萬只,下降3.3%;出籠家禽3175.8萬羽,增長0.3%;水產品產量9.6萬噸,增長4.6%。
全市78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年實現企業總產值39.8億元,增長23.7%;帶動基地總產值22.7億元,增長30.3%。
全年開工各類水利工程5.03萬處,投入資金4.15億元,完成土石方2867萬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6.12平方公里。全年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35千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02千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00.8萬千瓦,增長9.2%。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99.3億元,比上年增長15.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4.6億元,增長18.5%。規模以上工業中,六大優勢產業增加值187.5億元,增長20.3%;園區工業增加值44.3億元,增長28.4%。
表2: 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類情況
單位:億元
指 標絕對數比上年±%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4.618.5
其中:國有企業22.423.0
集體企業3.25.1
股份制企業119.515.5
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23.556.5
其中:輕工業25.811.2
重工業188.719.7
其中:六大優勢產業187.520.3
#有色金屬產業86.714.2
能源產業53.529.3
建材產業13.330.8
食品醫藥產業17.75.6
電子信息產業1.455.0
化工機械產業14.934.5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108.3億元,增長40.7%。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58.6億元,增長54.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88.6%。
表3: 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指 標絕對數比上年±%
原煤(噸)1540585713.0
鐵礦石原礦量(噸)4134506-33.5
鉛精礦折含量(噸)66808-10.9
鋅精礦折含量(噸)71631-7.3
錫精礦折含量(噸)2123634.2
鎢精礦折含量(噸)2251820.2
硫鐵礦(折硫35%、噸)40667-16.2
發電量(萬千瓦小時)1297759 56.6
配混合飼料(噸)128770 22.9
啤酒(千升)62543 14.1
卷煙(萬支)170000011.5
紗(噸)555133.4
布(萬米)136411.5
麻袋(萬條)113 112.2
人造板(立方米)288505 15.0
農用化肥(折純、噸)12672110.6
化學農藥(折純、噸)17199-16.5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塑料樹脂及共聚物(噸)4370216.9
塑料制品(噸)4003-6.9
水泥(噸)614950245.7
平板玻璃(重量箱)421030610.5
生鐵(噸)70587 8.6
十種有色金屬(噸)275798 14.6
鉛(噸)231614 8.6
錫(噸)17322 60.0
白銀(公斤)2617590 12.8
糧食加工機械(臺)209934.7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完成增加值22.4億元,比上年增長2.1%。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96.9萬平方米,下降11.6%;房屋建筑竣工面積261.1萬平方米,下降16.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8.8億元(不含省分配項目、武廣鐵路等1.35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分城鄉看,城鎮投資193.8億元,增長17.6%;農村投資55.0億元,增長11.0%。在城鎮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5.1億元,增長42.2%;第二產業投資121.1億元,增長16.3%;第三產業投資67.6億元,增長18.4%。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中,技術改造投資65.2億元,增長53.1%;工業投資121.1億元,增長17.6%。
全年基礎設施投資68.3億元,增長11.5%。其中,能源投資44.6億元,增長5.3%;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投資11.96億元,增長3.1%;交通倉儲郵政業投資8.2億元,增長106.1%;衛生投資1.3億元,增長74.6%。全年新增發電機組容量14.2萬千瓦。11萬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4.0公里。城市自來水供水能力1.7萬噸/日。城市防洪堤長度0.2公里。城市污水日集中處理能力0.3萬噸。全市24個市級重點項目全年完成投資38.6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2.2%。
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27.4億元,增長23.5%,其中:商品住宅投資20億元,增長22.4%;商業用房投資2.65億元,下降7%。商品房銷售面積101.7萬平方米,下降25.1%;銷售額17.9億元,增長1.7%。全年經濟適用房建設面積13.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6.2%。全年新建廉租住房1400套,建筑面積9.6萬平方米,共投資金額6732.8萬元。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9.0億元,比上年增長17.0%,分地域看,城市零售額123.2億元,增長18.0%;縣零售額49.8億元,增長16.7%;縣以下零售額66.1億元,增長15.3%。分行業看,批發貿易業零售額31.6億元,增長14.8%;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55.1億元,增長15.8%;住宿和餐飲業47.2億元,增長23.5%;其他行業5.1億元, 增長8.9%。分商品看,限額以上貿易企業中,機電產品及設備類增長30.3%;服裝類增長22.7%;日用品類增長16.0%;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4.7%;汽車類增長13.4%。
六、對外經濟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4702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7.6%。其中:出口43840萬美元,增長67.8%;進口3182萬美元,增長64.5%。按貿易方式分,一般貿易出口額40339萬美元,增長64.7%;加工貿易出口額3501萬美元,增長115.1%。按企業性質分,外貿公司出口971萬美元,下降27.1%;生產企業出口34321萬美元,增長70.3%;外資企業出口8548萬美元,增長84.42%。出口國家(地區)中,香港、日本、比利時、美國、英國是主要貿易伙伴。出口的大宗商品主要有白銀、鉍、石墨、氯化鈀、衛星通訊設備、棉布、DVD播放機等。
表4: 外貿進出口分類情況
單位:萬美元
指 標絕對數比上年±%
外貿進出口總額4702167.6
一、出口額4384067.8
其中:一般貿易4033964.7
加工貿易3501115.1
其中:機電產品7536175.5
其中:高新技術產品2746448.3
其中:出口主要商品中
白銀2202065.8
鉍5094290.9
石墨411064.5
氯化鈀3836419.1
衛星通訊設備287996.0
棉布125513.0
DVD播放機10853187.9
其中:出口主要國家和地區中
香港2821472.1
日本380042.0
比利時1839212.64
美國131861.2
英國926121.1
二、進口額 318264.5
全年新批外資項目66個,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19個。實際利用外資3311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8%;新簽合同外資39838萬美元,增長28.5%。全年實際到位內資123億元,增長13.4%。全年引進5000萬元以上的內資項目50個,超億元的10個。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583萬美元;外派勞務695人;實現境外投資737萬美元。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7.8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全年公路水運貨物周轉量90.6億噸公里,增長7.5%,其中:公路89.7億噸公里,增長8%;水運0.9億噸公里,下降23.9%。公路水運旅客周轉量39.7億人公里,增長4.1%,其中:公路39.4億人公里,增長4.2%;水運0.3億人公里,下降1.8%。全年公路水運客貨運輸換算周轉量93.6億噸公里,增長7.8%。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8.5億元,增長33.4%。其中,電信業務總量5.3億元,增長22%。年末固定電話用戶71.3萬戶,下降1.8%;移動電話用戶144.3萬戶,增長23.9%。年末電話普及率46.2%,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年末互聯網寬帶網用戶達12.6萬戶,凈增0.7萬戶。
全年接待各類旅游者909.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1%。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5.6億元,比上年增長10.4%。
八、財政、金融、證券與保險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59.1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4.1億元,增長13.1%;上劃中央“兩稅”19.6億元,增長27.2%;上劃“兩個所得稅”5.4億元,增長22.0%。一般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22.5億元,增長22.8%;非稅收入11.6億元,下降1.9%。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58.7億元,比年初增加91.7億元,同比多增19.7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401.7億元,比年初增加59.1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01億元,比年初增加31.2億元,同比多增18.3億元。其中,農業貸款新增6.5億元;工業貸款新增3.7億元;商業貸款新增2.2億元;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新增2.5億元。
年末全市擁有3個證券公司營業部,開戶股民(含基金)總數9.33萬人(個),完成A股和基金交易額931.7億元,增長4.1倍。期貨交易開戶總數402個,增加189個;年內期貨交易成交金額35.0億元,下降18.9%。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共有15家保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11.2億元,增長27.1%。其中,人身險保費收入8.5億元,增長27%;財產險保費收入2.7億元,增長27.6%。賠款支出1.9億元,增長2.7%。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年共改造中小學D級危房2.85萬平方米,完成7個捐款建校項目,98.3萬人次享受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學雜費政策。全市幼兒學前三年受教育率58%。學前一年受教育率90%。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100%,輟學率1.49%。普通高中招生2.72萬人,在校生規模8.37萬人。職業學校招生1.37萬人,在校生規模3.59萬人。湘南學院、郴州職業技術學院和郴州電大三所高校招生0.67萬人,在校生規模1.92萬人。秋季高考上線率51.87%,比上年上升1.5個百分點。
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生產企業157家,全年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46.99億元,增長48.3%。全年專利申請450件,專利授權192件,分別增長17.9%和43.3%。32個項目分獲省、市科技進步獎。全市取得各類科技成果120項,其中國內先進水平以上20項。1項發明專利獲“中國專利獎優秀獎”。全市企事業單位具有初級及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6.4萬人,農村實用人才6.6萬人。
全市全年開展定期產品質量監督抽查3051批次,新發放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20個。全市年末有各類氣象臺站10個、自動觀測點210個。地震臺站5個。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7個、群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11個、博物館1個,紀念館3個,公共圖書館11個。電視臺1座,廣播電臺1座,縣級廣播電視臺9個,調頻發射和轉播臺12座,電視發射和轉播臺13座,有線電視戶數37.36萬戶。全市廣播人口覆蓋率95.8%,提高0.56個百分點;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6.15%,有線電視入戶率26.12%,分別提高0.56個和2.01個百分點。市歌舞劇團和昆劇團全年演出282場,其中下鄉演出133場。全年在農村放映電影1.9萬場。昆劇《大唐遺事》獲第五屆中國戲劇文學獎劇本獎,《湘水郎中》和《莽山韻》獲湖南省第九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廣播作品《轉戰》獲湖南廣播電視獎特等獎;電視作品《洪流中的“搖籃”》獲湖南廣播電視獎一等獎和全國廣播影視獎提名獎。全市公布了26個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鄧華故居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全市全年新改建鄉鎮衛生院54所。全市計劃免疫覆蓋率98.89%。11個縣(市、區)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82.5%。
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36.5%。全年全市運動員奪取省級以上冠軍46個,其中,李萍在亞錦賽、世錦賽上奪得4項冠軍,并在亞錦賽上打破世界紀錄。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總人口466.39萬人,增加3.3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86.65萬人,增加6.97萬人;鄉村人口279.74萬人。年末市中心城區人口41.52萬人。全市城鎮化率為40.02%,比上年提高1.22個百分點。全市常住人口為438.5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1.99‰;死亡率6.79‰;自然增長率5.2‰;符合政策生育率90.92%。農村3466個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金、474戶符合省定扶助條件的獨生子女死亡傷殘家庭扶助金發放到位率均為100%。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433元,增長17.2%;農民人平純收入為3838元,增長5.1%。全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9624元,增長7.4%。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6.3%。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29.9平方米。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彩電128臺、空調77臺、家用電腦42臺、移動電話171部。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960元,增長4.1%。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8.4%。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彩電95臺、冰箱36臺、摩托車47輛、移動電話96部。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36.4平方米。
年末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3.72萬人,其中,企業單位21.42萬人,機關事業單位12.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2.48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8.74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9.54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5.03萬人。全年發放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4.95億元(含養老金待遇調整補發數)。領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費人數11.91萬人,金額1.21億元。領取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費人數11.51萬人,金額4328萬元。438戶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保障戶住進了政府建設的廉租住房。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建設占用耕地415.7 公頃,生態退耕116.2公頃,災毀耕地122.7公頃,農業結構調整減少耕地25公頃,其它原因減少耕地4.6公頃。土地整理增加耕地52.6公頃,開發增加耕地673.2公頃。全市當年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率達到129.5%;巨r田穩定在24萬公頃。
全市水資源總量220.71億立方米,下降8.2%。年平均降水量1458毫米,比上年減少468毫米。年末大型水庫蓄水總量67.94億立方米,下降9.7%。
截止2007年末,全市已發現的各類礦產110種,已探明礦產儲量的70多種。64種有色金屬礦中已發現礦產品的有40多種,其中探明儲量的23種。全市主要有色金屬探明儲量600多萬噸。其中鎢、鉍、鉬儲量居全國第一位;錫、鋅儲量分別居全國的第三位和第四位。已探明煤炭儲量11億3千萬噸。
全市建成煙塵控制區16個,面積53平方公里;環境噪聲達標區3個,面積26.3平方公里。中心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66.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全市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全市空氣質量保持在國家二級標準以內。15個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達標率達到100%,東江湖、山河水庫水質保持在國家二級標準以內。地表水監測斷面達標率100%;區域噪音、交通干線噪音年均等效聲級均低于國家70分貝的控制標準。
年末全市建有自然環境保護區7個,保護區面積6.5萬公頃。全年造林面積0.97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0.51萬公頃,退耕還林0.46萬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為65.28%,比上年提高0.63個百分點。
全市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53人,比上年減少0.16人。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全市GDP、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常住人口是指戶口登記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戶口不在本地但已經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戶口待定的人口。計算公式為:常住人口=戶籍人口-戶口在本地但已經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戶口不在本地但已經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戶口待定人口。本公報所使用的2007年常住人口數為本年度人口抽樣調查推斷數據。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