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郴州科學發展、推動起飛邁出堅實步伐的一年。面對世界經濟復蘇艱難、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嚴峻形勢,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銳意改革、加壓奮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良好成績。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1685.5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4.8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970.5億元,增長11.9%;第三產業增加值550.2億元,增長12.2%。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9.8:57.6:32.6。
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GDP36256元,增長10.3%。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177億元,增長11.4%,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69.8%,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
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6.72萬人,增長6.8%;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83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96%,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2.0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7.25萬人,實現勞務總收入182.0億元。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5%,八大消費品全面上漲,其中:食品上漲4.6%;煙酒及用品上漲1.7%;衣著上漲2.2%;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2.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0.8%;居住上漲1.6%;交通和通信上漲0.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2.0%。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上漲2.5%;工業品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1.5%,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產品下降10.5%,有色金屬礦采選產品下降4.2%,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產品下降7.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下降1.6%。
二、農業
全市糧食播種面積342.2千公頃,增長0.3%;糧食產量182.2萬噸,下降2.4%。油菜種植面積58.5千公頃,增長5.0%;產量7.8萬噸,增長8.6%。蔬菜種植面積98.7千公頃,增長6.5%;產量252.8萬噸,增長6.4%。烤煙種植面積26.1千公頃,增長0.7%;產量6.5萬噸,增長11.2%。出欄生豬556.6萬頭,增長0.4%;出欄牛14.5萬頭,增長8.2%;出欄羊44.3萬頭,增長9.2%;出籠家禽3217.0萬只,下降0.7%;水產品產量10.4萬噸,增長5.3%。
全市167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89.1億元,增長46.2%;實現利潤15.0億元,增長33.1%;休閑農業經營收入6.1億元,增長42.9%。全市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范點11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866個,合作組織成員13萬人。
全年開工各類水利工程2.32萬處,投入資金41.5億元,完成土石方0.93億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2平方公里;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89座。全年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580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6760公頃。
全市建設新農村示范村11個;建設農村公辦幼兒園17家;新建農村沼氣池5116口;解決25.1萬農民的飲水不安全問題;新增通電話自然村73個,改造行政村配電網100個。支持農村危房改造1.2萬戶。改擴建鄉鎮敬老院22所。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901.6億元,增長11.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5%。其中,非公有制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2.8%。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15.0%;集體企業增長7.9%,股份制企業增長13.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20.6%。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8.9%,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1.0%。園區工業增加值增長19.0%。分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9%,煙草制品業增長39.3%,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8.9%,醫藥制造業增長8.5%,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16.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26.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1%,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5.5%,煤炭采選業、有色采選業分別增長3.7%和1.0%。分類別看,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12.7%。高加工度工業增加值增長20.7%;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6.4%;高加工度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0.9%和7.0%,分別比上年提高2.5個和1.2個百分點。
主要工業產品中,原煤產量下降6.4%;鐵礦石原礦量238.3萬噸,下降21.8%;鉛精礦含量23.2萬噸,增長18.4%;鋅精礦含量11.6萬噸,下降29.7%;發電量176.8億千瓦時,增長1.8%;啤酒產量7320.6萬升,下降11.2%;十種有色金屬103.7萬噸,增長10.8%;白銀產量6332噸,增長24.9%;飼料28萬噸,下降17.9%;卷煙164.4億支,下降2.9%;水泥1013.9萬噸,增長13.5%。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376.0億元,增長15.3%;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194.2億元,增長10.4%;新產品產值71.8億元,增長11.5%;企業產品銷售率達99.0%,提高0.4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達136.7億元,增長90.8%。
全市建筑業增加值68.9億元,增長12.5%。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407.3萬平方米,增長18.8%;房屋建筑竣工面積554.6萬平方米,下降17.8%。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474.1億元,比上年增長34.2%。其中,城鎮投資1267.9億元,增長27.2%;農村投資206.2億元,增長103.7%。國有投資429.1億元,增長24.8%;非國有投資1045.0億元,增長38.5%。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7.2億元、676.4億元、700.5億元,分別增長16.0%、23.4%、50.2%。
基礎設施投資409.6億元,增長62.2%。民生投資91.7億元,增長48.3%;生態環保投資72.1億元,增長47.2%;工業投資671.3億元,增長34.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85.9億元,增長67.8%;技改投資523.6億元,增長50.6%。
全市億元以上項目共有337個,完成投資491.5億元,占全部項目投資的比重為33.3%;重點工程項目1263個,完成投資868.5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8.9%。
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147.6億元,比上年增長26.7%。其中,住宅投資113.4億元,增長41.0%;辦公樓投資1.6億元,增長36.1%;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1.8億元,增長53.3%。商品房銷售面積363.5萬平方米,增長3.8%。商品房銷售額127.2億元,增長22.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國內貿易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6.1億元,增長12.9%。城鎮和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554.6億元和71.5億元,分別增長11.8%和13.2%。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538.1億元,增長12.0%;住宿和餐飲業收入額88.0億元,增長16.2%。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法人單位中,零售額居前六位的為石油及制品類、汽車類、煤炭及制品類、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中西藥品類,六大類商品共實現零售額163.8億元,占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法人單位零售額的60.1%。
六、對外經濟
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38.0億美元,增長36.8%。其中,出口20.1億美元,增長41.1%;進口17.9億美元,增長32.2%。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8.5億美元,下降0.4%,其中出口4.7億美元,增長8.7%;加工貿易進出口29.0億美元,增長51.8%,其中出口15.2億美元,增長53.7%。從商品類別看,未鍛造銀出口6.0億美元,增長37.1%;天然石墨出口0.2億美元,增長20.9%;機電產品出口2.6億美元,下降0.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4億美元,下降13.9%。
全市新簽外資項目89個,實際利用外資10.2億美元,增長35.7%。其中,工業實際利用外資6.7億美元,增長39.3%。簽約內資項目779個,實際到位內資313.4億元,增長16.6%。
全市新簽對外工程與合作合同金額0.54美元,增長36.0%;完成營業額0.4億美元,增長10.0%;新批境外投資企業4家,增長33.0%;外派勞務3695人,增長15.0%。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63.9億元,增長6.2%。公路水運客貨運周轉量420.9億噸公里,增長14.9%。其中,公路貨物周轉量414.4億噸公里,增長14.9%。公路水運旅客周轉量37.0億人公里,增長7.0%。其中,公路旅客周轉量36.7億人公里,增長7.1%。年末全市各類民用車輛保有量(含汽車、摩托車、拖拉機等)64.2萬輛,增長6.7%。其中,汽車24.2萬輛,增長15.2%;私人汽車保有量21.0萬輛,增長16.3%,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9.9萬輛,增長21.6%。
全市郵電業務總量31.0億元,增長7.6%。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99億元,增長19.4%;電信業務總量28.0億元,增長6.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59.6萬戶,下降3.2%,固定電話普及率為38.1戶/百人;移動電話用戶371萬戶,增長17.4%,移動電話普及率為137戶/百人。年末互聯網寬帶用戶89.3萬戶,增長136.2%。
年末全市共有國家等級旅游區(點)19家,其中4A級及以上旅游區(點)9家。全年接待國內旅游者2794.6萬人次,增長19.1%;接待入境旅游者25.0萬人次,增長5.4%。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88.2億元,增長21.9%;旅游外匯收入1.1億美元,增長18.4%。
八、財政、金融與保險
全市財政總收入216.1億元,比上年增長18.7%。地方財政收入146.5億元,增長22.4%,其中,稅收收入71.7億元,增長14.6%;非稅收入74.8億元,增長31.0%。上劃中央“兩稅”44.2億元,增長9.4%;上劃中央所得稅12.9億元,增長16.7%;上劃省級收入12.6億元,增長14.5%。全市財政支出302.6億元,增長21.7%。其中,涉及民生支出220.2億元,增長24.6%。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517.3億元,比年初增加202.9億元,增長15.4%。其中,單位存款余額478.3億元,增長19.0%;個人存款余額1008.3億元,增長14.2%。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511.5億元,增長15.4%。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676.5億元,比年初增加108.3億元,增長19.1%。其中,短期貸款余額254.6億元,增長8.5%;中長期貸款余額419.9億元,增長27.7%。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661.8億元,增長18.1%。
年末全市共有10家證券公司營業部,證券交易額843.0億元,增長39.7%;期貨公司5家,成交金額6329.0億元,增長57.1%。
全年保險公司各類保險保費收入28.5億元,增長12.3%。其中,壽險保費收入19.6億元,增長7.0%;財產險保費收入8.9億元,增長25.9%。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5.7億元,增長34.8%。其中,壽險給付1.4億元,增長94.2%;財產險賠款4.3億元,增長22.9%。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市建設義務教育合格學校164所,落實義務教育保障資金45.3億元。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在校生2.2萬人,畢業生0.5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3.4萬人,畢業生1.1萬人;普通高中在校生6.0萬人,畢業生1.6萬人;初中學校在校生17.0萬人,畢業生4.6萬人;普通小學在校生44.7萬人,畢業生6.7萬人。在園幼兒15.1萬人,比上年增長10.7%。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9%;畢業生升學率84.6%;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89.5%。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2所。各類民辦學校703所,在校學生12.4萬人。
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83.9億元,按現價計算,增長42.8%。全市取得各類科技成果60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10項。全年專利申請1784件,增長16.7%,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94件,增長16.5%。授權專利937件,增長25.3%。
全市全年開展食品質量監督抽查1355批次,工業產品質量監督定期抽查1941批次,工業品定期抽查合格率91.7%。新發放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9個;新發放食品生產許可證77個。全市年末有各類氣象臺站10個,自動觀測點409個。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0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2個,公共圖書館11個,博物館、紀念館6個。全市電視臺1座,廣播電臺1座,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2座。有線電視用戶數51.8萬戶。全市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6.4%;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7.2%。
年末全市衛生機構466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3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2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0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660個,村衛生室338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個,新建、改建鄉鎮衛生院42個。醫院和衛生院擁有床位總數2.3萬張,衛生技術人員2.3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554人,注冊護士9650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共有體育場地2171個,其中,體育館18座,運動場2002個,游泳池11個,各種訓練房60個。全民健身活動繼續蓬勃開展,共開展全民健身項目25項次,全民健身運動參加人數112萬人,150個行政村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十一、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批準建設用地1295.6公頃,建設占用耕地607.2公頃。補充耕地893.8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23.4萬公頃。
截止年末,已發現各類礦產112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產46種。實施地質勘查項目(含續作項目)132個,實施資源危機礦山找礦項目7個。實施省以上土地綜合整治項目11個,項目建設規模0.6萬公頃。
全市年平均氣溫18.6℃,年日照時數1627.6小時;全市地表水資源量179.0億立方米,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428.6毫米,年末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69.9億立方米。
全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0.2%。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建成環境噪聲點位達標率88.9%。全市建有自然環境保護區3個,其中國家級2個,保護區總面積70869公頃。全年完成造林面積4.8萬公頃,退耕還林工程造林面積0.2萬公頃,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17.3萬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為65.0%,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全市農作物受災面積29.8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47.7%,其中,成災面積13.6萬公頃,增長110.5%;絕收面積2.3萬公頃,增長115.9%。
全市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3人,比上年下降17.6%;工礦商貿十萬從業人員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1.22人,增長31.8%;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為1.89人,增長29.0%;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為1.26人,下降14.2%。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6.5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2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9.41萬人,鄉村人口247.12萬人,城鎮化率47.0%,比上年末提高1.7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13.26‰,死亡率6.99‰,人口自然增長率6.27‰。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率100%;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率100%。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34元,增長10.3%。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2元,增長13.1%。全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2662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315元。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5.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1.1平方米。
全市新增城鎮就業人員6.7萬人,比上年增加4269人。年末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2.4萬人,增加1.0萬人,其中,參保職工32.2萬人,離退休人員10.2萬人;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1萬人,增加626人,其中,參保職工11.8萬人,離退休人員4.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27.5萬人,增加1.3萬人;參加生育保險職工人數35.0萬人,減少0.3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37.3萬人,參合率99.8%。全市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7067人。城市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251.4元,比上年增加21.9元;農村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122.2元,增加21.9元。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人數13.8萬人,農村居民人數21.7萬人;分別發放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經費4.2億元和3.2億元。
年末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13102張,收養救助各類人員12732人。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180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34個。幫助5.8萬扶貧對象發展生產。新增高效生物質爐灶用戶8128戶,新增農村太陽能熱水器用戶8377戶。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3.9億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0.4億元,直接接收社會捐贈0.5億元。
注釋: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郴州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常住人口是指戶口登記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戶口不在本地但已經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戶口待定的人口。計算公式為:常住人口=戶籍人口-戶口在本地但已經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戶口不在本地但已經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戶口待定人口。
4.2013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口徑、范圍與上年有新的變化,主要包括:城鎮范圍由原來的市區和城關鎮擴大到了縣以下的建制鎮和城鄉結合區;指標口徑城鄉都有變化。新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包含從單位獲得的實物、免費午餐和居民自有住房折算的租金等項目,同時轉移性收入也要減去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障支出、贍養支出等轉移性支出,只計算凈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則主要因為打工時間較長的農民工計算為城鎮常住人口而減少了參與平均的人口。此外,居民的房屋拆遷收入和土地征用補償收入以及一次性、大額的轉移收入不再納入可支配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