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江門調查隊
2011年3月10日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江門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中央和省的各項決策部署,全面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扎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努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經濟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規劃和2010年的主要目標任務,經濟社會呈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局面。
一、綜 合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GDP)1550.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6.02億元,增長4.2%,對GDP貢獻率為1.8%;第二產業增加值876.03億元,增長17.2%,對GDP貢獻率為72.0%;第三產業增加值558.33億元,增長11.1%,對GDP貢獻率為26.2%。在第三產業增加值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3.6%,批發和零售業增長11.3%,住宿和餐飲業增長7.6%,金融業增長2.2%,房地產業增長1.4%,其他服務業增長14.7%。三次產業結構的比例為7.5:56.5:36。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2%,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6.8%。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3.6%。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7.3%。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3.1%。商品零售價格上漲3.3%。
年末全市私營企業2.4萬戶,注冊資金327.39億元,分別增長14.3%和19.4%;個體工商戶15.05萬戶,注冊資金30.77億元,分別增長6.3%和14.3%。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3931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2176人。年末城鎮實有登記失業人員2138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8%,比上年末下降0.04個百分點。
二、農 業
全年農業總產值214.95億元,增長4.8%。其中種植業產值65.7億元,增長3.9%;林業產值5.1億元,增長11.7%;牧業產值60.29億元,增長2.2%;漁業產值80.22億元,增長7.3%。
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89.75萬畝,下降0.2%;甘蔗種植面積6萬畝,增長8.7%;油料種植面積17.82萬畝,下降0.6%;蔬菜種植面積87.6萬畝,增長4.2%。
全年糧食產量87.2萬噸,增長0.1%;甘蔗產量34.45萬噸,增長11.1%;油料產量2.87萬噸,下降1.7%;水果產量22.01萬噸,增長4.8%;蔬菜產量112.25萬噸,增長8.0%;水產品產量67.3萬噸,增長2.9%;肉類產量28.55萬噸,增長2.4%,其中豬肉產量18.41萬噸,增長3.6%。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下同)3274家,比上年增加73家。實現增加值829.69億元,增長23.7%,其中輕工業增加值446.03億元,增長23.0%;重工業增加值383.66億元,增長24.6%。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9.9%,集體企業增長31.0%,股份合作制企業增長17.0%,股份制企業增長28.3%,三資企業增長21.4%,民營企業增長30.9%。
分行業看,食品制造業增長30.1%,紡織業增長31.1%,服裝鞋帽制造業增長23.3%,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增長19.5%,家具制造業增長23.2%,造紙及紙制品業增長14.7%,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增長18.3%,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23.8%,塑料制品業增長29.5%,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29.4%,金屬制品業增長32.0%,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33.6%,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13.6%,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長25.8%,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32.3%,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增長7.6%。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6.3%,其中醫藥制造業增長13.4%,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41.7%,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下降1.7%,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增長45.3%。
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9.9%,其中汽車制造業增長33.8%,船舶制造業增長30.2%。'
2010年1-11月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11.65%。全員勞動生產率151876元/人,產品銷售率94.72%。產品銷售收入3128.17億元,增長26.4%。利潤總額130.88億元,增長36.7%。虧損企業396家,下降43.5%;虧損企業虧損總額6.42億元,下降50%。
全年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169個;建筑業增加值38.92億元,增長20.2%;利潤總額3.5億元,增長66.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31.77億元,增長28.4%。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投資232.37億元,增長60.3%;三資經濟投資117.96億元,下降5.1%;民營經濟投資243.97億元,增長18.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3.52億元,增長65.2%;第二產業投資385.73億元,增長33.1%;第三產業投資242.52億元,增長21.1%。
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111.72億元,增長16.8%。商品房施工面積1306.4萬平方米,增長16.2%。商品房銷售面積382.3萬平方米,增長9.6%。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5.86億元,增長17.0%。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572.05億元,增長17.2%;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83.81億元,增長15.6%。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439.74億元,增長17.4%;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216.12億元,增長16.4%。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5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3.8%,化妝品類增長34.8%,石油及制品類增長40.1%,書報雜志類增長30.1%,金銀珠寶類增長29.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52.5%,家具類增長22%,中西藥品類增長21.6%,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52.9%,汽車類增長35.8%。
六、對外經濟
全年海關進出口總額143.4億美元,增長29.9%,其中,進口總額39.28億美元,增長27.1%;出口總額104.12億美元,增長31.0%。出口貿易中,一般貿易出口59.92億美元,增長35.2%;加工貿易出口43.86億美元,增長25.6%。從各種經濟類型企業出口情況看,國有企業出口1.64億美元,下降16.8%;三資企業出口65.72億美元,增長30.2%;私營企業出口34.23億美元,增長36.7%。
全年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8.2億美元,下降27.7%。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1.08億美元,增長6.9%,其中,制造業占44%,房地產業占14.6%,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占35.8%,批發和零售業占2.9%。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9.59億元,增長13.6%。
全年全社會水陸貨運量7458萬噸,增長11.5%;貨運周轉量112.55億噸公里,增長48.7%。水陸客運量18096萬人,增長2.8%;客運周轉量55.99億人公里,增長3.5%。港口貨物吞吐量4965萬噸,增長19.1%。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公路通車里程9971.7公里,其中一級公路通車里程723.1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370.7公里。
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27.88萬輛,增長17.8%,其中,私人汽車22.48萬輛,增長21.6%。民用轎車保有量13.86萬輛,增長23.0%,其中,私人轎車12.58萬輛,增長24.7%。
全年郵電通信業務總量135.08億元,增長23.5%,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41億元,增長11.9%;通信業務總量130.67億元,增長23.9%。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10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390.66萬戶。
全年旅游住宿設施接待過夜游客990.99萬人次,增長15.0%,其中國際游客119.04萬人次,增長2.7%;國內游客871.95萬人次,增長16.9%。全年旅游賓館客房出租率61.1%。旅行社組織國內游81.04萬人次,增長32.7%;組織國外游11.8萬人次,增長96.7%。旅游總收入120.1億元,增長15.5%,其中,國際旅游收入4.77億美元,增長16.5%;國內旅游收入87.71億元,增長15.3%。
八、財稅、金融和保險
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4.29億元,增長24.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32.98億元,增長19.7%。
全年完成稅收收入234.02億元,增長20.7%,其中,國稅收入完成153.42億元,增長18.5%;地稅收入完成80.6億元,增長25.2%。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214.97億元,較年初增長15.8%,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461.98億元,較年初增長13.4%;企業存款余額400.36億元,較年初增長21.9%;財政性存款余額44.3億元,較年初下降5.9%。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973.75億元,較年初增長17.5%,其中,短期貸款余額309.97億元,較年初增長8.2%;中長期貸款余額633.03億元,較年初增長25.0%。
年末各類保險公司33家,保險中介機構14家。全年保費收入65.13億元,增長28.9%。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52.32億元,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2.81億元,分別增長31.9%和17.9%。共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6.56億元,下降37%,其中,壽險業務給付1.26億元,財產險業務賠款5.3億元,分別下降72.7%和8.6%。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843人,在校學生2.33萬人,畢業生4968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招生2.62萬人,在校學生7.28萬人,畢業生2.28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85萬人,在校學生8.24萬人,畢業生2.58萬人。初中招生6.03萬人,在校學生18.15萬人,畢業生5.92萬人。小學招生4.77萬人,在校學生30.24萬人,畢業生6.13萬人。幼兒園入園兒童4.61萬人,在園幼兒11.59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升學率100%,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100%,初中升學率97.3%,普通高中升學率86.4%。
全年地方財政科學技術支出30654萬元,增長36.1%。市屬科學研究開發機構9家。高新技術企業256家。民營科技企業450家。國家火炬計劃項目4項,省級農業攻關項目10項,科技攻關計劃項目302項。專利申請量5845件;其中發明專利531件。專利授權量5418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51件。國家信息化綜合指數85.7%,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擁有群眾文化藝術館8間,文化站81個,劇場、影劇院9個,藝術表演團體12個,國內藝術表演862場次,觀看藝術表演的觀眾133萬人次。全市公共圖書館7間,公共圖書館藏書量166萬冊,圖書館全年流通人數184萬人次,圖書外借數68萬冊次,圖書館閱覽室坐席數2371個。全市擁有博物館11間,博物館文物藏品6.03萬件,其中一級藏品5件。全市擁有地級市廣播電視臺1座,縣級廣播電視臺5座。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100%,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100%。
年末衛生機構(含各類門診,下同)1676個,其中醫院120個。衛生機構床位12603張。衛生機構人員2201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7299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5315人,執業助理醫師1328人,執業護士6475人,藥劑人員1374人,檢驗人員649人。
江門籍體育健兒在2010年廣州亞殘運會上勇奪三金兩銀一銅。江門體育代表團在第13屆省運會上奪得金牌32.7枚、銀牌17枚、銅牌34枚,總分2429分,在總分榜上排全省第九位。成功舉辦了2010全國摩托車公路錦標賽暨2010王中王摩托車公路賽及“馮如杯”人力高臺飛行大賽。
十一、環境保護和社會安全
全市大氣環境質量維持在國家二級標準水平,市區全年空氣污染指數范圍在14-116之間,空氣質量日報優良率達98.1%。全市主要河流水質良好,西江干流和潭江干流水質分別達到Ⅱ類和Ⅲ類標準。全市各級飲用水源得到有效保護,市區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符合國家飲用水源衛生標準。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6.0分貝,交通干線兩側噪聲平均值為69.4分貝,優于國家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
年平均氣溫22.6攝氏度,比上年下降0.3度;年降雨量2201.5毫米,比上年增加56.1毫米;年日照時數1663.6小時,比上年減少125.7小時。
全年共發生各類事故4187宗,增長0.3%;死亡404人,增長3.1%;受傷5134人,下降0.5%;經濟損失2734.04萬元,增長39.2%。其中,工礦企業職工傷亡事故26宗,與上年持平;死亡25人,增長19%;受傷8人,與上年持平;經濟損失1125.9萬元,增長13.4%。道路交通事故3853宗,下降4.1%;死亡370人,增長0.5%;受傷5125人,下降0.5%;經濟損失741.64萬元,增長47.6%。火災事故308宗,增長135.1%;死亡9人,增長200%;受傷1人,比上年增加1人;經濟損失866.5萬元,增長84.6%。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26,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為1.87。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公安戶籍總人口392.2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8.96萬人,農業人口173.32萬人。人口出生率10.16%。,人口死亡率7.66%。,人口自然增長率2.5%。,人口密度413人/平方公里。
全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7497元,增長13.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589元,增長14%。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53元,增長11.3%。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7.6%。城鎮居民消費支出中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所占比重為12.8%。
注:表4不包括鄉鎮企業、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全年全社會用電量165.21億千瓦時,增長16.4%。第一產業用電7.98億千瓦時,增長17.3%;第二產業用電116.98億千瓦時,增長19.2%,其中工業用電115.63億千瓦時,增長19.2%;第三產業用電20.48億千瓦時,增長8.1%。城鄉居民用電19.78億千瓦時,增長9.5%。
年末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7.46萬人;發放低保救濟金11042萬元,增長15.6%。發放醫療救助金473.49萬元,下降6.7%;共計救助3.62萬人,減少1.19萬人。全市五保供養人數5949人,增加190人;全年落實供養經費2028萬元,增長5.8%。社會保險基金收入46.01億元,增長4.5%。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6.88萬人,增加5.59萬人;企業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6.45萬人,增加13.63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57.89萬人,增加8.42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54.66萬人,增加8.3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50.26萬人,增加16.7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7%。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社會福利院6間,社會福利院收寄養人數887人,社會福利院床位1139張;社區服務設施2855個;敬老院72間,敬老院收寄養人數1607人,敬老院床位3524張。
注:
1、本公報中2010年數據為初步統計數,統計圖中2006-2009年數據為年報數。
2、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總產值絕對數按當年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指標,現行制度調查時期為1-11月。
4、2010年人口普查結果要等省批復,統計公報暫不公布常住人口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