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惠州調查隊
2011年4月7日
2010年是惠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效的一年。一年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為動力,積極實施“調結構、促轉變,擴內需、促增長,推創新、促升級,惠民生、促和諧”的各項政策措施,大力推進五大基地建設,全市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GDP)1729.9億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3.6億元,增長5.5%,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1.9%,拉動GDP增長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021.5億元,增長23.7%,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8%,拉動GDP增長14.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604.8億元,增長10.4%,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0.1%,拉動GDP增長3.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6.4:55.8:37.8調整為6:59:35。
圖1
來源于惠州的財政總收入573.1億元,比上年增長46.2%;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1.2億元,增長29.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85.3億元,增長37.4%。其中,教育支出32.1億元,增長25.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8.4億元,增長35.2%;醫療衛生支出10.6億元,增長30.8%;農林水事務支出14.6億元,增長10.1%。稅收總收入466.7億元,增長33.9%。其中,國稅362.7億元,增長36.2%;地稅104億元,增長26.9%。
圖2
全年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上漲3.2%。其中食品類上漲6.5%,居住類上漲5.4%,交通和通訊類價格指數上漲1.4%,文教娛樂及服務上漲1.1%,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0.5%,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0.2%,煙酒及用品類上漲0.2%,衣著類下降0.1%。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上漲4%。
圖3
年末城鎮單位在崗職工78.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萬人。全年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有2204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2%,比上年末下降0.3個百分點。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節能減排任務艱巨;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山區、貧困地區的發展較為緩慢。
二、農業
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0.2萬畝,比上年下降0.3%;糧食總產量58.7萬噸,增長0.1%;蔬菜總產量201.7萬噸,增長6%;水果總產量54.9萬噸,增長6%。
全年肉類總產量20萬噸,比上年增長3.3%。其中,豬肉產量14.8萬噸,增長4.3%;禽肉產量4.8萬噸,增長1%。全年水產品產量14.3萬噸,增長1.9%。其中,淡水產品產量7萬噸,增長3.5%;海水產品產量7.4萬噸,增長0.5%。
表1 主要特色農業產品生產情況
三、工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26.1億元,比上年增長27.4%。其中,電子工業完成增加值281.5億元,增長18.7%;石化工業完成增加值303.1億元,增長41.2%,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34.1%、36.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4015.4億元,增長34.9%,其中,內銷產值2397.6億元,增長48.6%;出口交貨值1617.9億元,增長18.7%。內外銷結構為59.7:40.3,內銷比重比上年上升4.8個百分點。
表2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要分類情況
表3 規模以上工業主要電子產品產量情況
表4 規模以上工業其他主要產品產量情況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894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分城鄉看,城鎮投資778.3億元,增長16.8%;農村投資115.7億元,增長25.3%。分產業看,工業投資301.2億元,增長14.4%;第三產業投資591.5億元,增長20.4%。
圖4
表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類情況
全市118個重點建設項目全年共完成投資310.7億元。2010年投產項目有17項,其中本年完成投資超過5億元的有2項:省十三屆運動會配套道路惠博沿江路、惠州大亞灣國華熱電聯產工程;續建項目有56項,其中本年完成投資過億元的有37項,工業項目有:廣東惠州抽水蓄能電站、惠州平海發電廠、500千伏惠城輸變電工程、惠州平海電廠接入系統工程、中海油丙烯酸及酯項目、中海油加氫尾油綜合利用項目、科萊恩“助劑”和“表面活性劑”項目、金玉東方珠寶首飾產業園、惠州光大企業(光華水泥廠)技改項目,公路項目有:廣河高速公路惠州段、惠大疏港高速公路、仁深高速公路博深段、市區四環路南段建設項目、惠州大道東段改造工程、S356線惠陽環城路改建工程;新開工項目有45項,其中計劃總投資超過10億元的有15項:惠東凌坑至碧甲高速公路、從莞高速公路惠州段、惠深高速公路惠州段改擴建工程、惠州港荃灣港區煤碼頭工程、大亞灣燃料油調和配送中心及配套碼頭項目、惠東禎州輸變電工程、中投綜合物流園項目、龍門南昆山溫泉大觀園二期、惠州龍門生活之原旅游項目、大亞灣精細化工園區開發項目、中海油惠州煉化二期擴建項目、惠陽伯恩光學玻璃制造項目、東莞(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百村(城中村)改造工程、惠州國家石油儲備基地項目。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67.9億元,增長52.8%;商品房建筑面積3073萬平方米,增長36.7%;商品房竣工面積564.6萬平方米,增長1.9%;商品房銷售面積627.3萬平方米,增長15.4%;商品房銷售金額311.2億元,增長34.1%。
表6 商品房銷售面積分類情況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2.5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03.8億元,增長20.2%;農村零售額78.7億元,增長11.5%。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530億元,增長19.3%;住宿餐飲業52.5億元,增長15.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圖5
六、對外經濟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342.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1%。其中,出口202.3億美元,增長18%;進口140億美元,增長15.8%。實現貿易順差62.3億美元,比2009年的貿易順差50.6億美元,增加了11.7億美元,增長24%。
圖6
表7 外貿進出口主要分類情況
從出口市場看,2010年主要出口市場的占比分別為:香港30.3%、韓國18%、美國16%、歐盟11.4%、日本4%、東南亞3.2%,這六大市場占比合計82.9%。
全年共簽訂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合同362宗,增長29.7%;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14.8億美元,增長5.4%;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4.4億美元,增長3.1%。全年工商注冊新登記外商投資企業397家,新增注冊資金8.3億美元。年末全市工商登記外商企業實有5855家。其中,香港3698家;臺灣、英屬維爾京群島、薩摩亞合計840家;韓國142家;美國104家;日本57家;歐洲34家。
表8 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分行業情況
表9 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分地區情況
七、民營經濟
全年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614.2億元,比上年增長16%,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35.5%。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交納稅收總額135.1億元,增長59.6%。其中,地稅部分67.3億元,增長31.3%,占全市地稅收入的64.7%。民營經濟從業人員104.3萬人。
八、交通、郵電和旅游
年末全市境內公路通車里程總長10826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0074公里,高速公路379公里。通車里程公路密度為97公里/百平方公里;等級公路密度為90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港口共擁有76個泊位,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5個。全年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4534萬噸,其中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46萬噸。
表10 各種運輸方式完成客貨運輸量情況
指標 單位 絕對數
旅客運輸總量 萬 人 13313
#鐵路 萬 人 550 55
公路 萬 人 12753
貨物運輸總量 萬 噸 11352
#鐵路 萬 噸 248
公路 萬 噸 4307
水運 萬 噸 6797
港口貨物吞吐量 萬 噸 4673
#沿海港口 萬 噸 4534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達25.6萬輛,比上年末增長21.6%,其中私人汽車20.8萬輛,增長25.9%。民用轎車保有量達14.2萬輛,增長27.6%,其中私人轎車13萬輛,增長29.5%;當年新注冊上牌私人轎車3萬輛,增長44.2%。
全年郵政電信業務收入53億元,增長11%,其中郵政業務收入1.9億元,比上年增長12.9%;電信業務收入51.1億元,增長10.9%。年末電話用戶139.8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98.3萬戶,鄉村電話用戶41.5萬戶。年末移動電話562.1萬戶,互聯網用戶67.7萬戶。
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501萬人次,同比增長15.2%;接待住宿游客1074萬人次,增長13.8%,其中國內游客人數913.4萬人次,增長14.3%。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140.8億元,增長22.3%,其中旅游外匯收入5億美元,增長25.1%。
九、金融、證券和保險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087.5億元,比年初增長17.4%。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038.6億元,比年初增長17.5%。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224億元,比年初增長7.9%。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1096.2億元,比年初增長18.5%。
圖7
表11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情況
指標 年末余額(億元) 比年初增長(%)
各項存款余額 2038.6 17.5
#企業存款 553.8 18.7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 1031.6 18.9
#城 鎮 809.8 17.7
農 村 221.8 23.8
各項貸款余額 1096.2 18.5
#短期貸款 145.5 -1.1
中長期貸款 944.4 24.1
#個人消費 336.5 41.5
注:不含外資金融機構。
截至年末,全市有證券機構9家,凈利潤達1.9億元,同比下降47.3%;證券營業部有14家,證券交易額達3952.3億元,下降8.1%。期貨公司2家,全年代理交易額867.5億元,增長3.1倍;利潤總額達280.1萬元,增長2.3倍。
全市共有各類保險公司34家(含分支機構),全年實現保費收入48.7億元,增長33.8%。其中,壽險保費收入35.8億元,增長37.1%;健康險和意外傷害保費收入1億元,增長52%;財產險保費收入11.9億元,增長23.8%。支付財產險賠款5.5億元,增長4.4%。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市參加當年高考被錄取的大學生人數19065人,考入中專人數33343人;本地普通高等院校招生4225人,下降0.9%;高中畢業生升學率86.72%;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7.66%;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成功創建省教育強市,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試點城市,城鄉全面實現九年免費義務教育,技師學院、中職新城建設等一批新校區建設加快推進。
表12 各類教育發展情況
指標 學校數(所) 招生數(人) 在校生數(人)
普通高等學校 1 4225 14305
普通高中 33 30926 83579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43 37893 89908
普通初中 176 76186 225088
普通小學 689 72570 397983
幼兒園 351 73813 114440
全年共申請國家專利項目2889項,獲授權項目1628項,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占申請總量的28.5%;職務發明申請占申請總量的71.8%,比重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進一步加強。組建省級工程中心5家,市級工程中心(農創中心)12家,連續三屆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3個,群眾文化事業館(站)76個,縣級及以上公共圖書館5個,博物館6個。廣播電臺頻道5套,電視頻道5套。廣播人口覆蓋率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9.95%和99.56%。全市有線電視用戶47.98萬戶,娛樂歌舞廳216家,網吧577家。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不含村衛生室)71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28個(鄉鎮衛生院73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5個,衛生監督所5個。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10877張,比上年增長6.6%。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8218人,增長8.9%;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6778人,注冊護士6391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技術人員347人,衛生監督所衛生技術人員183人。
全年體育健兒在省級以上比賽中共獲獎牌168枚。其中,獲世界賽金牌2枚;獲亞洲賽金牌4枚;獲國家賽金牌17枚;獲省賽金牌57枚。惠州運動員成績在第十三屆省運會上位列獎牌榜第四和總分榜第六,在省殘運會上位列獎牌榜第四和總分榜第五,運動成績取得歷史性突破,實現了“四個一流”的辦賽目標,辦成了一屆“廣東空前、全國一流”的體育盛會。
十二、人民生活、社會保障和安全生產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077元,比上年增長19.7%,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5%;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8.59平方米。
市區城鎮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565元,增長10.7%,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其中10%最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8759元,10%最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8579元;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33.9%;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3.93平方米。
全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9599元,增長14.8%,剔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1.2%。
全年參加養老保險148.9萬人,比上年增長24%;養老金社會化發放人數7.5萬人,增長7%。參加失業保險30萬人,下降8.4%;年末領取失業救濟金人數3078人,下降14.9%。參加基本醫療保險81.8萬人,增長6.1%。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進展順利,農村低保實現應保盡保,農村“一保五難”問題基本解決。城鄉養老保險標準和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生育保險試點全面啟動。
全年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169宗;死亡348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31人,占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的95.1%;工礦商貿企業事故死亡10人,占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的2.9%;火災事故死亡5人,占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的1.4%;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20。
十三、城市建設
“雙宜”城市特色更加突顯,現代城市、歷史文化、山水三條城市主軸線逐步形成。大力推進“南進北拓、東西伸延”城市發展戰略,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全面展開,金山大道、金龍大道、惠博快速通道建設通車,西枝江大橋、惠州大道東段等改造工程加快推進。掛榜閣、鄧演達紀念館等一批城市景觀建成,水東街改造、豐湖書院改建和紅花湖景區等西湖美化工程建設加速推進。至年末,全市建成區面積266.3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8049公頃;實有鋪裝道路面積2320萬平方米,鋪裝道路總長度1823公里;供水管道總長度1983公里,排水管道長度1740公里;供水綜合生產能力134萬立方米/日,供水總量28889萬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量9223萬立方米。
十四、資源和環境
全年總用水量22.11億立方米,增長2%。其中,生活用水與上年持平,工業用水增長6.2%,農業用水下降1.2%。
全年總用電量192.5億千瓦時,增長16.1%。其中工業用電132億千瓦時,增長16.6%。年末全市擁有500千伏變電站2座;110千伏以上變電站111座,主變容量達1980萬千伏安。
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關停落后水泥產能186萬噸,新建3座污水處理廠并投入運行,新增日處理能力7萬噸;新建4座污水處理廠并投入試運行,新增日處理能力5.5萬噸。全市環境質量繼續保持穩定良好。“833”生態工程效果明顯,全市共有自然保護區26個,保護區面積8.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9.6%,順利通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復查,榮獲“省林業生態市”稱號。紅花湖環湖綠道、大亞灣綠道建成,省立3號綠道惠州段全線貫通,建成綠道305公里。
注:1、本公報中2010年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統計圖中2005-2009年數據為年報數。
2、公報中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4、2010年人口數據由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統計公報暫不公布常住人口及相關指標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