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廣州市人民在中共廣州市委和廣州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四大和十四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執行“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方針,團結奮斗,加快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建設步伐,使我市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取得較大的成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絕大部分主要經濟指標完成和超額完成年度計劃,部分指標提前完成“八五”計劃,綜合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各項社會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城鄉居民生活繼續改善,社會穩定。初步統計:1994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970億元,比上年增長20%,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2億元,比上年增長11.3%;第二產業增加值454.9億元,比上年增長22.6%;第三產業增加值456.9億元,比上年增長16.1%。第一、二、三產業中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分別為6.0%、46.9%和47.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5萬元,比上年增長18.7%。
一、農業
1994年,廣州市農業戰勝了特大自然災害,奪得好收成,農村經濟有較大發展。全市農業增加值58.2億元,比上年增長11.3%;農業總產值(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59.08億元,比上年增長17.42%。農業中各業全面發展,種植業產值30. 34億元,林業產值0.48億元,畜牧業產值17.85億元,副業產值2.21億元, 漁業產值8.20億元。農業商品化程度提高,農業商品率82.4%,比上年提高了2.18個百分點。鄉鎮企業發展迅速,成為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柱。全市鄉鎮企業總收入502.73億元,比上年增長33.43%;鄉鎮企業總產值433.93億元,比上年增長35.28%。
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步伐加快。1994年,糧食總產量94.20萬噸, 比上年增長3.78%。其中優質稻谷種植面積占水稻種植總面積近八成,比上年提高7.24 個百分點。“菜籃子”工程建設繼續加強。蔬菜總產量194.5萬噸,比上年增長14.64%;肉類總產量25.31萬噸,增長13.31%;水產品產量16.09萬噸,增長22.69%;鮮蛋產量3.73萬噸,增長25.48%;三鳥出欄量1.13億只,增長18.81%;年末生豬存欄量106.87萬頭。但糖蔗總產量為114.22萬噸,則比上年減少2.98%。
農業投入增加,生產條件得到改善。農業生產資金投入(市財政撥款)2.08億元,比上年增長29.10%。冬修水利資金(含縣級市、區、鎮投入)2.26億元,比上年增長38.3%。至1994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23.68億瓦,比上年增長2.28%;農業載重汽車1.98萬輛,增長8.76%;農用電話18.21萬部,增長42.65 %;農村用電量22.5億千瓦小時,增長47.6%。
二、工業和建筑業
1994年,廣州市工業生產持續快速增長,產銷銜接較好。全市工業總產值(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1148億元,比上年增長21.95%;工業銷售產值(按1990 年不變價格計算)1114億元,增長22.54%。
工業經濟結構有新變化。 全市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工業增加值314.31億元,比上年增長12.83%。 大中型工業企業繼續發揮骨干作用, 其增加值為179.02億元,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56.96%。城區、縣級市工業有較大發展。市屬八區工業增加值32.57億元,比上年增長25.87%;縣級市工業增加值56.92億元,比上年增長28.81%。“三資”工業企業及鄉辦工業成為工業新的增長點,其工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70.90%和40.18%。 輕工業增長快于重工業增長。輕工業增加值200.18億元,比 年增長18.36 %;重工業增加值114.13億元,增長4.27%;輕、重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63.69%和36.31%。
外向型工業比重增加。全市工業企業出口產品產值262.29 億元,比上年增長39.8%,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26.03%,這一比重比上年提高4.86個百分點,推動了全市工業經濟的發展。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加。其中:家用電冰箱92.07萬臺,比上年16.2%;照相機118.76萬架,增長11.7%;干電池15.29億只,增長6.84%;服裝1.79億件,增長13.3%;味精1.83萬噸,增長12.0%;合成洗滌劑16.45萬噸,增長25.7%;發電量157.79億千瓦小時,增長18.9%;生鐵39.40萬噸,增長10. 4 %;成品鋼材109.8萬噸,增長18.8%;合成氨41.43萬噸,增長19.4%;化肥32.15萬噸,增長31.8%;輪胎我外胎919.84萬條,增長12.3%;水泥850.13萬噸,增加23%;程控交換機45.54萬門,增長36.8%;電梯2358臺,增產13.5%。
企業技術進步加快,宏觀經濟效益有所改善。1994年,市屬工業系統技術改造投資25.8億元,比上年增長36.8%;完成技術改造項目200項;重點考核的343種工業產品,質量穩定提高率達97.7%; 全年鑒定成功的新產品549 種、新花色品種6380種。全市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26.46%,其中工業產品銷售率96.88%,工業資金利稅率5.63%,工業成本費用率5.63%,工業增加值率30%,全員勞動生產率37069元(按增加值計算),流動資產周轉次數1.38次。
1994年,廣州市建筑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市建筑業增加值35億元,比上年增長33.6%。房屋施工面積(不含鎮村)1999.4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9%;房屋竣工面積675.1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1.5%。建筑業個年全員勞動生產率(按增加值計算)11643元,比上年增長15.0%;工程優良品率比上年有所提高。
三、固定資產投資
1994年,廣州市固定資產投資結構進下改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525.71億元,比上年增長40.79%,這一增幅比上年回落了57.68個百分點。其中:基本建設投資額156.98億元,比上年增長46.16%;更新改造投資額79.85億元,增長13. 26%。市屬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411.76億元,增長40.29%。
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中,第一產業投資額5.79 億元,第二產業投資額130.54億元,第三產業投資額389.39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額比重分別為1.10%、24.83%和74.07%。結合老城區和老企業改造,進行了房地產開發,全市房地產投資額189.45億元,比上年增長51.27%。
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得到加強。基礎工業投資額44.57億元, 占工業投資額的35.51%;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投資額72.41億元,比上年增長42.15%;教育事業投資額7.90億元,增長17.38%。
全市在建重點項目36個,已完成投資額62.74億元(其中市屬重點項目26個,完成投資額47.44億元),占全市投資額比重15.35%。已建成投產及部分投產使用的主要項目有:廣州鋼鐵有限公司40萬噸連軋工程投入使用;珠江隧道工程順利開通;廣深準高速鐵路市區段建成通車;市內程控電話開通36.6萬門;電話線路鋪設長度2035皮長公里;廣州抽水蓄能電站新增發電機組容量30萬千瓦;東風路二期改造工程全部竣工等。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四、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1994年,廣州市交通運輸郵電業穩步發展,交通樞鈕的功能增強。各類運輸全面增長,全市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專業運輸部門貨運總量1.24億噸,比上年增長3.49%;貨物周轉量3499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21.22%(其中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的貨物周轉量分別增長11.48%、8.15%、22.13%和37.39%);客運量9951萬人,比上年增長4.47%;旅客周轉量187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5.28 %(其中公路、鐵路、航空的盤旋客周轉量分別是增長3.69%、4.12%和15.19%)。羊城鐵路總公司取得了超年計劃發送69萬噸的好成績。廣州白云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07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43%。南方航空公司新增飛機13架,飛行班次比上年增長21%。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8120萬噸,比上年增長6.70%。
郵電通信事業發展成效顯著。全市郵電業務總量31.99 億元, 比上年增長46.10%。市話交換機新增容量36.6萬門,年末總容量達到100.4 萬門,比上年增長59.37%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后,第三個交換機容量超過百萬門的大城市。市話到達戶數74.2萬戶,比上年增長42.15%;年年末市話電話機總數達到105.28萬部,比上年增長28.58%。針線尋呼機用戶新增8.41萬戶,年末總用戶數達47.5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新增5.09萬戶,年末總用戶數達11.84萬戶,移動電話擁有量居全國大城市首位。市話普及率達到27.8部/百人,市區平均半數家庭用戶裝上電話。國際郵電通信業務有新發展。國際長途電路達3836路,比上年增長21.05%。
國際特快專遞可通達190個國家和地區。全年國際和港澳臺郵電業務總量7.15億元,比上年增長31.18%。
五、國內商業和市場物價
1994年,廣州市消費品市場進一步擴展。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4億元,比上年增長30%(扣除價格上升因素后,實際增長11.49%)。市場結構出現一些新變化。農村市場增速高于城鎮市場增速。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48億元,比上年增長28.55%;農村消費品零售額45.89億元,比上年增長43.06%。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各種經濟類型商業消費品零售額全面增長。 國有商業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4.25%。集體商業消費品零售額增長33.92%,私營商業消費品零售額增長60.21%其他商業消費品零售額增長47.45%。高檔耐用消費品銷售量有較大增長。其中:黃金飾品銷售量增長12.8%,彩色電視機銷售量增長32.49%,房間空間調器銷售量增長20.06%,家用電冰箱銷售量增長10.67%。規模經濟效益有所提高。全年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銷售額(營業額)超億元的企業260家,成交額超億元的大型集市貿易市場21個。
生產資料市場進一步擴展。市屬物資供銷業生產資料銷售總115.9億元,比上年增長2.53%。
控制物價取得初步成效。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19.98%,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16.6%,這一升幅分別比上年低5個百分點和8.5個百分點,也低于全國和全省同期平均升幅。從商品類別看,以食品類價格升幅較大,在居民消費價格中,食品類價格上升28.2%,衣著類價格上升18.9%,家庭設備及用品類價格上升12.9%,醫療保健類價格上升12.5%,交通和通訊工具類價格上升8.0%,娛樂教育文體用品類價格上升4.8%,居住類價格上升17.0%,服務項目收費上升4.3%。
六、對外經濟貿易
1994年,廣州市對外經濟貿易有較大發展。外貿進出口總額75.0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39%。其中外貿出口總額46.89億美元,增長43.35%;外貿進口總額28.14億美元,增長13.32%。出口商品結構和市場結構得到調整。出口的國家和地區已達140多個,遠洋直銷業務有顯著增長。
利用外資保持良好勢頭。全年新簽利用外資合同2907項,比上年增長10.95%,合同規定外商投資額70.97億美元,增長0.7%;實際利用外資額2048億美元,增長39.91%。一些跨國公司和大企業相繼來我市作長線投資,項目總體質量有所提高,來穗直接投資辦企業的國家和地區已從上年的20個增至本年的30個。至1994年底止,外資銀行在廣州設立分行的達到12家,設立辦事處的24家。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取得新發展。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新簽合同1917宗,比上年32.76%,完成營業額0.77億美元,增長622.01%。
旅游業穩步發展。廣州口岸出入境國際旅游人數359.99萬人次,全市國際旅游收入25.23億元,比上年增長6.20%。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河高新技術產業事發區和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保稅區的建設呈現外向、快速發展勢頭。 其中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總產值57.25億元,比上年增長53.63%;工業銷售產值51.33%,增長46.40%;外貿出口商品總額3.24億美元,增長24.11%;固定資產投資額27.74%億元,增長57.61%。
七、金融和保險業
1994年,廣州市金融體制改革步伐加快,區域性金融中心的作用增強。截止1994年末,廣州地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1370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90.42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41.9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02.4 億元; 各項貸款余額87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62.32億元。貨幣凈回籠60.04億元。
保險事業取得新發展。全市財產保險承保總額2332億元,比上年增長54.62%。全市有2.36萬戶企業參加了企業財產保險,60.06 萬戶居民參加了家庭財產保險,有433萬人次參加了人身保險。
八、城市建設
1994年,廣州市城市建設成績顯著。城市建設投資總額42.25億元,比上年增長68.06%。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展到216.2平方公里。市政府計劃建設的42項工程已全面完成。東濠涌高架路3.8公里全線通車, 大坦沙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廠區基本建成,新增日供水能力12萬立方米、鋪設自來水管道67公里,購置公共汽車458輛。廣大市民關心和支持的地鐵一號線工程已全面動工,并已完成投資額15.28 億元。東南西環高速公路建設全面動工。
新建和擴建主要道路9條、高架路和隧道各1座、跨江(河)橋7座、立交橋6座、人行天橋9座。至1994年末,城市道路總長度1404公里,比上年增加25公里,道路總面積1469萬平方米,增加91萬平方米;排水管道長1398公里,增加81公里;公共汽(電)車營運車輛2788輛,比上年增長19.25%;客運量7.43億人次,增長13.96%;客運周轉量45.71億人公里,增長7.42%。
全年城市供電量91.45億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16.6%;自來水供水能力317萬噸,增長3.93%;售水量10.84億立方米,增長7.36%;油制氣管道513公里,管道煤氣用戶由上年末的20.23萬戶增至本年的25萬戶。 液化石油氣銷售量比上年增長30.26%,居民燃氣普及率由上年的60.5%提高到本年的85.52%。公用、環衛設施和園林綠化建設取得新成績,我市連續4年進入全國重點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十佳城市”行列。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九、科學、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1994年,廣州市科技事業有較大發展。年末市屬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9.17 萬人,比上年末增長3.07%。全市各類獨立研究開發機構達690家,比上年增加234家。完成通過驗收的科技計劃項目共52項,其中已投產應用40項。市屬單位獲國家級科技獎3項、省級科技獎21項、市級科技獎99項。技術市場交易比較活躍,擴大了技術出口,推進了對外科技交流合作。全年登記的技術合同有2368 項,合同金額3.87億元,全年共受理專利申請1030件,批準授權專利787件。
教育事業取得新的發展。全市招收研究生1831人,比上年增加341人;在學研究生4562人,增加687人。普通高等學校招收本、專科學生2.88萬人, 在校學生8.90萬人,增加1.01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校學生13.54萬人,占高中階段在校學生總數19.06萬人的71.04%。九年制義務教育進一步普及。全市初中在校學生24.78萬人,小學在校學生67.45萬人,分別比上年增加0.72萬人和2.96萬人。小學入學率99.93%,小學升學率98.29%,初中升學率72.37%。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至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8個,群眾文化館、藝術館14個,公共圖書館18個,博物館19個,廣播電臺8座,中波廣播發身臺和轉播臺2座,電視臺2座;各類電影放映單位294個。全年發行各種新影片140部,出版報紙17.46億份、各類雜志1.85億冊、圖書3.08億冊,分別比上年增長8.72%、3.92 %和7.04%。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至年末,全市各級衛生醫療機構2131個、醫療病床3.31萬張;各類專業衛生技術人員5.08萬人,比上年增長1.44%。其中醫生2.24萬人,增長1.28%;護師、護士1.69萬人,增長2.88%。
體育事業取得較好成績。我市運動員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共破超11項世界記錄、13項亞洲記錄,奪得7個世界冠軍、4個亞洲冠軍,破超28項次全國記錄,奪得31個全國冠軍。群眾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市舉辦縣、區級以上體育運動會768 次,參加的運動員41.99萬人欠;青少年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有68.14萬人。
十、人口與人民生活
1994年末,全市人總人口637.0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3.36萬人。
城鄉居民生活繼續改善。據抽樣調查,城市居民人均年生活費收入7046元,比上年增長41.36%,扣除價格上各因素,實際增長17.82%。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增加。年末平均每百戶家庭有電話50臺,比上年增長44.09%;彩色電視機109.7臺,增長10.47%;空調機34.7臺,增產82.63%;組合音響37.3套,增長38.15%;電冰箱97.3臺,增長4.96%;錄放像機58臺,增長4.88%;洗衣機98. 7臺,增長1.44%。農村居民人均年純上入3670元,比上年增長37.91%。
1994年城鎮安置待業人員7.4萬人。年末全市職工總人數210.8萬人,比上年增加0.3萬人;城鎮私營從業人員和個體勞動者22.96萬人,比上年增加5.94萬人。全市已有73.3萬職工和34.2萬退休人員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
城鄉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市區新建住宅400.26萬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從上的8.89平方米提高到本年的9.33平方米。 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25.33平方米。
1994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在前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部分企業經濟效益仍然比較低,虧損增加。全市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虧損面達24.15,虧損金額15.31億元;市屬商業系統,虧損企業和虧損金額均比上年有所增加。二是物價上升幅度仍然偏大。對部分低收入家庭和困難企業帶來一定的影響。三是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還不夠快,規模大、影響大的企業和產品還不多。
注:1、本公報所列數據,有一部分是初步統計數。
2、本公報所列數據包括范圍,除了個別注明外,均為全廣州地區數據。
3、國內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均按當年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速度,均按可比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