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廣東

東莞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2-05-10 16:53:17 來源:東莞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7623次

東莞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東莞調查隊

2012-5-8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深入推進經濟社會雙轉型,切實抓好結構調整等工作,確保了東莞經濟平穩增長,呈現出城市綜合實力穩步增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良好局面。

一、經濟發展

經濟總量

初步核算,2011年東莞生產總值(GDP)4735.39億元,比上年增長8.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7.71億元,下降0.4%;第二產業增加值2377.40億元,增長6.8%;第三產業增加值2340.28億元,增長9.3%。三大產業比例為0.4:50.2:49.4。從經濟類型看,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171.94億元,增長4.1%,占全市生產總值的24.7%;民營經濟增加值1773.48億元,增長10.8%,占37.5%;外資經濟增加值1789.98億元,增長7.9%,占37.8%。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4.5%,批發和零售業增長8.0%,住宿和餐飲業增長6.1%,金融業下降0.8%,房地產業增長6.6%,其他服務業增長12.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7470元,增長5.4%。

全年來源于東莞的財政收入838.52億元,增長16.2%。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13.06億元,增長18.3%。其中增值稅71.93億元,增長14.8%;營業稅45.33億元,增長18.6%;企業所得稅26.59億元,增長18.2%;個人所得稅11.20億元,增長21.3%;城市維護建設稅22.14億元,增長94.5%;房產稅10.63億元,增長14.6%;契稅23.06億元,增長23.3%。市財政一般預算支出351.92億元,增長21.4%。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2.62億元,公共安全支出47.83億元,教育支出83.23億元,科學技術支出18.14億元,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4.31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4.38億元,醫療衛生支出13.79億元,節能環保支出22.81億元,城鄉社區事務支出29.74億元,農林水事務支出18.04億元,交通運輸支出25.28億元。全年全市稅收總額843.57億元,增長17.9%。其中國稅523.41億元,增長19.1%;地稅(含耕地占用稅和契稅)320.16億元,增長16.0%。

轉型升級

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出臺了“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支持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優化生產模式、拓展內銷市場;出臺了《外經貿轉變增長方式“十個100”計劃實施方案》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對外招商引資工作的指導意見》;召開“全市推進外經貿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工作會議”,并出臺28條措施,明確了以市鎮兩級企業收費減負、融資支持以及五年轉型升級扶持資金為重點的財政支持,連續三年每年增設2億元促進口資金等。全年有1122家來料加工企業轉為法人企業,累計轉型企業超過3500家,上規模來料加工企業基本實現轉型。全市新增外資企業研發機構202家,增加52家;其中,外資企業研發中心14個,增加5個。全年新簽、增資及實際到資超千萬美元項目156宗,增加29宗。啟動實施“686”民營企業上市梯度培育工程,建立市一級民營企業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認定首批資源庫企業68家,推薦其中10家成為第四、五批上市后備企業,推動3家企業成功上市。加強內資引進,全年引進內資項目643宗,協議投資金額427.53億元,實際投資金額285.96億元。區域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在高端電子信息、半導體照明和太陽能光伏3個領域開展2011年粵港招標東莞專項工作,立項5個,資助5000萬元。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1079.77億元,增長8.1%。按登記注冊類型分,國有經濟投資124.35億元,下降23.3%,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1.5%;集體經濟投資122.37億元,下降1.4%,占11.3%;民營經濟投資460.07億元,增長17.7%,占42.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220.29億元,增長12.9%,占20.4%。

在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房地產開發投資373.76億元,增長25.0%。從產業投向看,投資集中在第二、三產業。第二產業投資351.30億元,其中制造業投資302.31億元;第三產業投資727.87億元。全年完成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302個,共完成投資475.85億元。其中,工業類項目151個,完成投資201.34億元。完成投資1億元以上的項目有97個,共完成投資332.39億元。其中,工業類項目44個,完成投資125.57億元。

注:從2011年起,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起點由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2011年的增速按同口徑計算。

表一:2011年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情況

行業 投資額(萬元) 增長(%)

總計 10797662 8.1

農、林、牧、漁業 5994 387.7

制造業 3023124 9.3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487845 -28.3

建筑業 1468 -25.6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1111422 -8.6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199193 0.9

批發和零售業 264068 79.2

住宿和餐飲業 46117 -50.7

金融業 19395 -18.3

房地產業 4040535 18.2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74593 66.0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77528 -16.0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1007314 48.5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17109 -24.9

教育 235049 12.9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73711 -46.5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70148 -36.4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42529 -70.9

價格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4.9%。其中居住類上漲4.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3%,衣著類上漲1.4%,食品類上漲11.1%,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2.4%,煙酒及用品類上漲1.5%,交通和通信類上漲0.1%,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5.5%。此外,全年商品零售價格上漲4.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2.9%。

表二:2011年價格變動情況

類別 價格指數(上年=100) 比上年升降幅度(%)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104.9 4.9

食品 111.1 11.1

其中:糧食 114.6 14.6

肉禽及其制品 114.5 14.5

油脂 110.3 10.3

蛋 118.0 18.0

鮮菜 95.3 -4.7

水產品 122.0 22.0

煙酒及用品 101.5 1.5

衣著 101.4 1.4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105.5 5.5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102.4 2.4

交通和通信 100.1 0.1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100.3 0.3

居住 104.3 4.3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 104.7 4.7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 102.9 2.9

農業

全年全市完成農業總產值30.66億元,下降0.1%。其中種植業產值16.02億元,增長3.3%,占農業總產值的52.2%;林業產值0.21億元,下降29.6%,占0.7%;牧業產值6.38億元,下降8.4%,占20.8%;漁業產值7.14億元,增長0.1%,占23.3%。全年糧食種植面積4.15萬畝,糧食產量1.29萬噸;水產品產量7.82萬噸,增長2.6%;蔬菜產量38.90萬噸,下降1.0%;生豬出欄27.91萬頭,下降17.1%;家禽出欄732.33萬只,下降1.9%。

全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9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新增省名牌產品(農業類)5個,有20個產品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產品認證。

工業

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797.3億元,增長7.5%。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增加值959.98億元,增長8.0%,占53.4%;輕工業增加值837.32億元,增長3.1%,占46.6%。大中型企業完成增加值1388.0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77.2%。按登記注冊類型分,國有控股工業增加值132.75億元,增長4.8%;集體工業增加值35.87億元,增長16.7%;外商投資工業增加值603.29億元,增長6.3%;港澳臺商投資工業增加值759.90億元,增長2.5%;私營經濟工業增加值171.30億元,增長6.8%。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260.65億元,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為131.52,資產負債率為60.1%。

全年全市規模以上五大支柱產業完成增加值1249.87億元,增長8.0%,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四個特色產業完成增加值187.21億元,下降2.6%。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692.48億元,增長10.7%;實現利潤總額93.98億元,增長5.9%。

表三: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產量 增長(%)

電子元件 萬只 101254508 -1.8

機制紙及紙板(外購原紙加工除外) 噸 10213204 1.6

瓷質磚 平方米 22333672 7.0

發電量 萬千瓦時 3762253 4.9

家具 件 64181360 -7.4

服裝 萬件 107297 -1.6

玩具 千元 10459959 1.7

鋼化玻璃 平方米 5433287 -10.5

模具 套 428255 2.1

不銹鋼日用制品 噸 36510 22.9

皮革鞋靴 萬雙 31905 -15.1

電話單機 部 44433728 -4.0

組合音響 臺 28274323 -7.0

印制電路板 平方米 16109240 -4.0

彩色電視機 臺 5414621 1.1

金屬切削工具 萬件 11296 -16.6

電力電纜 千米 367142 -1.9

布 萬米 9958 -23.8

表 只 16697231 7.5

化學纖維 噸 4324 -22.4

光電子器件 萬只 1272661 37.8

印刷專用設備 噸 9392 -0.6

移動通信手持機(手機) 臺 43362412 113.4

電工儀器儀表 臺 5825445 19.8

塑料加工專用設備 臺 33962 -7.7

家用電風扇 臺 18108071 -7.7

顯示器 臺 7202 -70.6

建筑業

全年全市建筑業實現增加值77.79億元,下降12.2%。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133.50億元,增長10.8%;施工面積759.11萬平方米,增長3.5%;竣工面積396.15萬平方米,增長27.0%。建筑企業按施工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為人均22.99萬元,增長1.5%。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全年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93.69億元,增長14.5%。

年末全市境內公路通車里程(含鄉村道路)4827.53公里,公路密度196.24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等級公路4715.73公里,密度為191.70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251.38公里,密度為10.22公里/百平方公里。年末全市機動車保有量141.71萬輛,增長5.2%。其中汽車保有量106.14萬輛,增長15.3%。公路貨物運輸量8210萬噸,貨物周轉量53.13億噸公里;水路貨物運輸量1955萬噸,貨物周轉量134.35億噸公里。全年公路運輸完成客運量8.03億人次,旅客周轉量145.68億人公里;水路運輸完成客運量31萬人次,旅客周轉量2029萬人公里。全年港口旅客吞吐量31.27萬人次,貨物吞吐量6848.12萬噸。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164.86億元,增長6.1%。其中電信業務收入157.49億元,增長5.7%;郵政業務收入7.37億元,增長16.6%。全年郵政發送信函5148萬件,特快專遞167萬件,郵政匯款匯出金額206.15億元。

國內貿易

全年全市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458.74億元,增長8.0%;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168.62億元,增長6.1%。

全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6.31億元,增長15.0%,扣除物價因素影響,實際增長9.6%。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150.61億元,增長15.2%;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15.70億元,增長13.5%。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中,按登記注冊類型分,內資企業實現零售額552.08億元,增長18.5%,占限額以上零售額的87.3%。其中,國有企業占2.6%,集體企業占3.7%,有限責任公司占33.4%,私營企業占33.5%,外資企業占11.7%。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中,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增長17.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6.7%;日用品類增長12.3%;汽車類增長20.3%。

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0年和2011年統計口徑均有調整,增長速度按同口徑計算。

金融業

全年全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82.59億元,下降0.8%。

全年新增各類金融機構4家。年末全市有各類金融機構87家,其中銀行類機構27家(含2家代表處),保險類機構38家,證券期貨類機構22家。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6609.39億元,比年初增長11.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710.99億元,增長9.3%;單位存款余額2733.83億元,增長10.9%;財政性存款余額31.39億元,下降8.3%。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3716.08億元,增長11.6%。在個人消費貸款余額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741.77億元,增長5.4%;個人汽車消費貸款余額15.20億元,下降30.2%。全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比年初下降0.42個百分點。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各類證券公司共開戶89.48萬戶,比上年增加7.41萬戶。全年股票總成交額8209.25億元,下降25.3%。年末保證金余額69.80億元,下降48.8%。

年末全市有各類保險公司38家,保險中介機構43家。保險從業人員2.8萬人。全年保費收入163.65億元,增長2.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5.10億元,增長17.9%;人壽險保費收入108.55億元,下降3.9%。全年保險賠款與給付金額36億元,其中財產險賠款27億元,綜合賠付率為49.04%。人身險賠款與給付9億元。

房地產業

全年全市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358.55億元,增長6.6%。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73.76億元,增長25.0%。商品房施工面積2396.55萬平方米,增長16.3%;竣工面積242.28萬平方米,下降18.3%;銷售面積595.61萬平方米,增長16.5%,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540.68萬平方米,增長15.1%。全年商品房銷售額459.61億元,增長23.0%,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413.33億元,增長23.7%。

民營經濟

年末全市民營登記注冊戶數48.01萬戶,下降2.6%。其中私營企業增長較快,達到10.47萬戶,增長18.1%;個體工商戶37.33萬戶,下降7.2%。全年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完成增加值257.71億元,增長12.0%;民營經濟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0.07億元,增長17.7%;民營經濟消費品零售額1006.63億元,增長14.3%;民營經濟繳稅總額314.41億元,增長20.4%。

二、對外開放

對外貿易

全年全市進出口總額1352.24億美元,增長11.2%。其中進口568.95億美元,增長9.4%;出口783.29億美元,增長12.5%。

按貿易方式分,一般貿易出口134.11億美元,增長40.6%;加工貿易出口634.78億美元,增長7.6%;其他出口14.40億美元,增長38.3%。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國有企業出口70.30億美元,下降36.3%;三資企業出口542.81億美元,增長22.6%;集體企業出口14.23億美元,增長0.6%。

按出口的地區分,對亞洲出口408.65億美元,增長15.3%;對北美洲出口199.75億美元,增長5.2%;對歐洲出口135.86億美元,增長12.0%;對拉丁美洲出口24.38億美元,增長39.3%;對大洋洲出口9.66億美元,增長12.2%。

全年機電產品出口556.16億美元,增長12.4%,占出口總額的71.0%;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73.42億美元,增長13.0%,占34.9%。

表四:2011年主要商品出口情況

商品名稱 金額(萬美元) 增長(%)

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 612054 15.9

服裝及衣著附件 461285 18.4

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的零件 347125 4.2

鞋類 307241 -0.9

家具及其零件 339959 5.9

靜止式變流器 376054 4.5

游戲機 122646 45.1

有線電話機(包括無繩電話機) 192614 17.2

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 164309 8.1

數字式相機 128944 -19.8

電視、收音機及無線電訊設備的零附件 144218 -10.5

玩具 172040 5.4

旅行用品及箱包 181550 16.1

電線和電纜 173136 13.8

電視機(包括整套散件) 96155 -0.4

通斷保護電路裝置及零件 161770 20.6

塑料制品 127124 11.8

錄、放像機 161883 22.3

手持或車載無線電話機 138393 42.8

吸收外資

按新口徑統計,全年全市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324宗,合同外資金額35.08億美元,增長35.1%。實際利用外資30.51億美元,增長11.7%。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6.57億美元,增長8.0%;專用設備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1.99億美元,增長27.8%。全市新簽投資總額超1000萬美元項目68宗,增加22宗;新增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5宗,世界500強企業增資4宗;新簽第三產業項目合同外資5.25億美元,占全市的15.0%,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外商進入商貿領域加快。全市新簽批發和零售業項目102宗,合同吸收外資2.82億美元,增長36.7%,占第三產業吸收外資的53.8%。

全市外資企業共設立研發機構202家,增加52家。全市新增外商投資的服務外包企業13家,占我市歷年吸收服務外包項目的29.9%。

表五:2011年分行業利用外資情況

行業名稱 合同外資金額(萬美元) 增長(%) 實際利用外資(萬美元) 增長(%)

總計 350836 35.1 305052 11.7

農、林、牧、漁業 1580 56.4 559 801.6

制造業 293826 31.9 259793 7.5

紡織業 12846 -0.5 16659 130.6

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 11480 -12.5 11424 25.0

家具制造業 2417 32.4 3977 -35.4

通用設備制造業 5808 -11.1 8814 16.9

專用設備制造業 13806 -28.3 19921 27.8

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 37409 79.3 27742 9.8

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83647 25.7 65660 8.0

金屬制品業 17182 65.4 11056 6.6

塑料制品業 29467 65.9 18327 30.8

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 12113 148.6 7559 -12.7

造紙及紙制品業 17140 112.7 15643 -26.2

其他制造業 50511 24.4 53011 -4.8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200 -74.4 1045 858.7

批發和零售業 28232 36.7 23568 77.6

旅游

年末全市有星級酒店91家,比上年減少6家。其中五星級酒店21家,四星級酒店25家,三星級酒店31家,二星級酒店13家,一星級酒店1家。全市有旅行社57家,其中國際旅行社9家,國內旅行社45家,其他3家。全年接待國際及港澳臺游客357.42萬人次,增長9.2%。其中接待外國游客121.45萬人次,增長11.7%;接待港澳臺游客235.97萬人次,增長7.9%。國際旅游外匯收入9.10億美元,增長34.6%。全年接待國內游客2258.05萬人次,增長17.4%。國內旅游總收入249.37億元,增長30.3%。全年東莞組團外出旅游183.23萬人次,增長19.1%。其中,國內旅游167.42萬人次,增長20.4%;出境旅游15.81萬人次,增長7.5%。

三、城市建設

城市綠化

年末全市建成區土地面積854.3平方公里,公共設施用地面積71.01平方公里。林業用地面積90.54萬畝,森林覆蓋率為36.9%,林地綠化率為97.8%;城市建成區綠地率為42.3%,綠化覆蓋率為4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46平方米;全市已建成公園廣場1039個,面積1.05萬公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公用事業

年末全市有公交線路99條,公交運營車輛1417輛,運營出租小汽車7671輛。全年市內公共汽車客運量為2.13億人次。

全市自來水日供水能力達到700萬立方米,全年自來水供水總量17.34億立方米。年末供水管道總長度2.26萬公里。全年總售電量566.69億千瓦時,增長4.2%,其中工業用電445.76億千瓦時,增長2.3%;照明用電119.69億千瓦時,增長11.8%。年末液化石油氣家庭用戶117.61萬戶,天然氣家庭用戶17.88萬戶。全年液化石油氣供應量33.81萬噸,天然氣供氣量3.65億立方米。

信息化

2011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含小靈通)319.55萬戶,比上年減少12.87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677.77萬戶,增加70.17萬戶,其中充值卡用戶1432.99萬戶,減少5715戶。全年長途電話通話時長213.63億分鐘,其中對國際及港澳臺電話通話時長2.89億分鐘。年末互聯網用戶190.72萬戶,比上年增加36.8萬戶;寬帶接入用戶184.43萬戶,增加34.35萬戶。

注:固定電話含小靈通,移動電話用戶含充值卡用戶。

四、社會事業

科技

2011年,全市累計技術合同項目163項,技術合同金額3.20億元;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13項,市級科技進步獎77項;科技合作有新進展,產學研項目立項數85項,國際合作項目立項5項,其中國家立項2項,省級立項3項;專業鎮18個;國家級工程中心2個,省級工程中心42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13家、省民營科技企業852家;全年專利申請量2.45萬件,專利授權量1.94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4214件和758件,增幅分別為34.1%和71.5%。

教育

全市有幼兒園749所,比上年增加22所,其中公立集體辦園175所,民辦園574所。共有省、市一級幼兒園96所。3-6周歲在園(班)幼兒22.77萬人,入園(班)率為95.2%。

全市有小學324所,比上年減少6所;在校學生57.83萬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本市畢業生升學率達100%。全市有初中161所,在校學生18.94萬人,初中入學率為100%,輟學率為0.15%,畢業生5.47萬人,畢業生升學率為98%。

全市高中階段學校有64所(含民辦學校20所),在校學生12.18萬人,其中普通高中(含完中)38所,在校學生7.36萬人,中職學校26所(含技工學校1所),在校學生4.82萬人。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93.6%,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全市有5所成人高等教育機構,32所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277所民辦培訓機構,年培訓量近50萬人次,各類成人高等學歷教育規模達3.16萬人(不含本市高校內的成人學歷教育在校生數)。全市共有2.13萬人報名參加成人高考,5.24萬人報名參加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6所。其中本科院校3所,專科院校3所。在校學生4.51萬人。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本科、專科學生1.68萬人,畢業生9463人。2011年全市參加高考總人數2.23萬人,高考升學人數2.14萬人;高職類升學人數3357人。

文化

年末全市有群眾藝術館1個,文化站33個,公共圖書館622個,博物館31個,文化廣場769個,藝術表演場所63個,電影放映單位52個,網吧1048間,公共文化設施建筑面積700.76萬平方米。全市有公共廣播節目56套,公共電視節目37套。全年共出版報紙5220.62萬份,各類雜志108.96萬冊,圖書6.96萬冊,《東莞日報》發行3131.7萬份,電影放映18.54萬場次,觀眾407.49萬人次。

衛生

年末全市有醫療機構2249個,其中門診、診所、醫務室、衛生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基層醫療機構2170個。全市衛生技術人員3.96萬人,醫院病床2.28萬張。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90個,覆蓋了全市594個村(社區)。全年診療總人數上升3.5%。

體育

全年全市運動員共獲得151枚金牌、118枚銀牌、102枚銅牌。其中奪得國際賽金牌8枚;全國賽金牌27枚;廣東省賽金牌116枚、銀牌101枚、銅牌95枚。

全年舉辦市級綜合和單項比賽62次,參加人數14.33萬人次;舉辦鎮街級單項比賽420次,參加人數46.58萬人次。全市有體育彩票發行網點196個,銷售總額9.57億元,體彩公益金6934.71萬元。

社會福利與救助

年末全市有收養類福利事業單位45個,其中社會福利院1個,兒童福利院1個,敬老院31個,敬老院供養老人873人。社會福利事業單位34個,收養2689人,安排“四殘”人員就業296人,全年社會救濟3.26萬人。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6300萬元,社會救濟福利事業費用2.16億元,自然災害生活救助支出268.9萬元,慈善基金結余2.23億元。全市納入“五保戶”對象有1210人,“五保戶”費用支出1723.5萬元。32個鎮街全部建立了社會保障網絡,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的有3796戶9415人,納入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的有8744戶21959人。

社會穩定和安全生產

全年刑事案件破案宗數增長9.4%,群眾信訪總量上升6.6%。年末累計建成平安社區(村)574個,其中當年創建21個。全年共發生各類傷亡事故4525宗,下降7.9%;死亡540人,受傷5015人,分別下降5.9%和6.5%;直接經濟損失662.31萬元,下降26.1%。其中,道路交通事故4490宗,下降7.8%;造成死亡495人,受傷4999人,分別下降5.9%和6.6%。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114,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率為3.49。

資源和環境保護

全年雨日天數161天,日照時數2120.1小時,平均氣溫22.1攝氏度,相對濕度71%,降水量1298.6毫米。

年末全市有森林公園18個,林業用地面積90.54萬畝,生態公益林37.63萬畝,林木積蓄量272.98萬立方米,林木總生長量15.99萬立方米。

五、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84.77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99萬人,出生率為10.92‰;死亡人口8728人,死亡率為4.7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5.4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31.38萬人。人口城鎮化率為88.6%。

就業

全年接收大中專畢業生1.64萬人。人才市場求職登記人數112.58萬人次;成功應聘人數42.16萬人次,增長5.2%。年末城鎮實有登記失業人數1.11萬人,全年失業人員安置就業人數1.1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居民收入

初步統計,2011年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21739元,其中,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50398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1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2842元,分別增長10.7%和11.5%。

 

居民消費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7495元,增長6.8%。其中食品消費支出9513元,增長8.9%;衣著消費支出1806元,增長5.9%;居住消費支出2128元,增長1.9%;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1902元,增長7.4%;醫療保健支出1251元,下降3.3%;交通和通信支出6035元,增長1.9%;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3886元,增長12.9%;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974元,增長26.0%。城市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4.6%。全年農民生活消費現金支出13342元,其中食品消費支出占37.8%,衣著消費支出占4.7%,居住消費支出占16.7%,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占4.1%,醫療保健支出占4.7%,交通通訊支出占19.2%,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占8.7%,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占4.1%。

表六:2011年城市居民收支情況

指標 金額(元) 增長(%)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513 10.7

#工資性收入 27272 1.8

財產性收入 7481 56.8

轉移性收入 4374 35.8

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 27495 6.8

食品 9513 8.9

衣著 1806 5.9

居住 2128 1.9

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 1902 7.4

醫療保健 1251 -3.3

交通和通信 6035 1.9

教育文化娛樂服務 3886 12.9

其他商品和服務 974 26.0

年末平均每百戶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家用空調272臺,組合音響72套,移動電話280部,家用電腦136臺,淋浴熱水器138臺,家用汽車80輛。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65.75平方米。平均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彩電167臺,洗衣機107臺,淋浴熱水器133臺,移動電話276部,影碟機69臺,家用空調223臺,家用電腦108臺,家用汽車61輛。

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481.05萬人,基本醫療保險602.41萬人,失業保險299.38萬人,工傷保險479.44萬人。全年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179.40億元,保險基金總支出83.87億元,年末保險基金累計余額470.38億元。全年累計征繳各項保險(不含機關養老保險)基金157.24億元,增長25.6%。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產業結構調整仍需繼續推進,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社會管理壓力依然較大,均衡發展水平尚待提升,城市管理模式仍較粗放。要立足優化發展,圍繞好中求進,以建設“三區四城”為目標,明確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重點發展大項目、大園區、大產業,全面推進“三重”建設,吸引承接高端產業、優質項目,向“三重”要增量、要創新、要動力、要發展。

注:1、本公報數為初步統計數,最后統計數據以《東莞統計年鑒-2012》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各行業增加值、農業總產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五大支柱產業:電子信息制造業(即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設備制造業(包括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以及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包括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以及皮革、毛皮、羽絨及其制品業)、食品飲料加工制造業(包括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農副產品加工業)、造紙及紙制品業。

四個特色產業:玩具及文體用品制造業(即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家具制造業、化工制品制造業(包括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橡膠制品業,石油加工、煉焦業及核燃業)、包裝印刷業(即印刷業、記錄媒介的復制)。

4、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調查范圍為東莞市轄區內除農戶以外各類經濟實體,具體包括:①轄區內中央、省、市屬各類企業、事業、機關單位;②各鎮街辦企業;③村及村以下辦企業;④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調查范圍包括:①東莞市轄區內中央、省、市屬全部獨立核算的企業、事業、機關單位;②莞城、石龍、虎門3個鎮街范圍內鎮街屬單位(不包括莞城、石龍、虎門3個鎮以下及其它鎮街的單位、全市的私營單位和個體工商戶)。

以上兩個指標的調查范圍不同,調查結果不同,請勿誤用。

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采用農村住戶抽樣調查口徑。

6、閱讀本公報時,請注意統計指標的時間、口徑和計算方法等。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美日韩免费专区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日韩精品秘在线观看 | 日本色色的视频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