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宏觀經濟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全市各族人民在南寧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抓改革、促發展、惠民生為主基調,統籌做好全面深化改革、產業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工作,新常態下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保持在合理區間,結構調整實現新進展,發展質量持續向好,民生保障持續改善,為“十二五”規劃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綜合
經濟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3148.3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5%。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3303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7049美元。三次產業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5.09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1251.54億元,增長9.9%;第三產業增加值1541.67億元,增長8.2%。
三次產業的比重為11.28∶39.75∶48.97。與2013年比較,第一產業比重回落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上升0.1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1.07個百分點。
價格: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6,比上年上漲1.6%,分類別看,八大類消費價格指數呈“四升四降”。(見表1)
二、農業
產值:全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09.33億元,比上年增長4.55%。其中,農業產值337.90億元,增長6.45%;林業產值28.63億元,增長0.52%;畜牧業產值184.26億元,增長0.71%;漁業產值25.42億元,增長6.07%;農業服務業產值33.12億元,增長11.5%。占農林牧漁業的比重分別為:農業55.46%,比上年上升1.48個百分點;林業4.70%,下降0.34個百分點;畜牧業30.24%,下降1.8個百分點;漁業4.17%,上升0.26個百分點;農業服務業5.43%,上升0.40個百分點。
農作物種植面積: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96.83萬公頃,增長2.09%。其中糧食種植面積44.14萬公頃,下降0.33%;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6.56萬公頃,下降3.28%。其中,甘蔗種植面積16.25萬公頃,下降3.8%,油料種植面積4.92萬公頃,增長5.2%;其他農作物種植面積26.08萬公頃,增長12.88%。其中蔬菜種植面積20.25萬公頃,增長13.83%;各類經濟作物(含其他農作物)種植面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比重的54.42%,全年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比例為1∶1.19。
農作物產品產量:全年糧食總產量225.27萬噸,比上年增產0.82%;蔬菜產量443.97萬噸,增產14.61%;水果產量182.69萬噸,增產7.14%;甘蔗產量1239.98萬噸,增產0.24%;花生產量14.30萬噸,增產9.13%;木薯產量52.00萬噸,下降4.63%。
養殖業產品產量:全年肉類產量65.37萬噸,比上年下降0.25%,其中,豬肉產量39.28萬噸,增長1.95%;全年生豬出欄530.4萬頭,增長1.35%;生豬存欄429.98萬頭,增長0.14%;禽蛋產量3.21萬噸,增長2.93%;牛奶產量5萬噸,增長1.2%;水產品產量24.46萬噸,增長5.01%。
林業生產:全年木材產量273.98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81%。全年共造林8467公頃,其中,用材林7409公頃,增長6.12%;經濟林149公頃,下降10.78%。當年中幼林撫育作業面積4.97萬公頃,增長17.49%。育苗面積516公頃,下降58.52%。全市森林覆蓋率47.50%。
農村基礎設施:全年農村用電量10.69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2.51%。化肥使用量(折純)46.82萬噸,增長3%。有效灌溉面積25.36萬公頃,比上年增長3%。全市1378個行政村中,自來水受益村1328個,比上年增加30個,占行政村數的96.37%。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全年全部工業總產值2984.23億元,比上年增長11.9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72.85億元,增長12.21%;其中國有企業增長2.55%,集體企業下降18.74%,股份制企業增長12.93%,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19.86%。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923.49億元,增長10.47%。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7.34%,拉動經濟增長3.17個百分點。
分輕重工業看,全市規模以上輕、重工業總產值分別為1227.85億元和1645.00億元,分別增長6.01%和17.33%,重工業增速快于輕工業11.32個百分點。輕重工業產值比例為42.74∶57.26,重工業產值比例高于輕工業14.52個百分點。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最高的六個行業共完成工業產值1517.1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2.81%,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8.60個百分點。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產值436.03億元,增長5.2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產值316.88億元,增長33.59%;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產值234.13億元,增長16.51%;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產值221.88億元,增長26.42%;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產值161.94億元,增長9.58%;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產值146.33億元,增長20.85%。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650.86億元,比上年增長10.80%;利稅總額297.39億元,增長5.12%,其中,稅金137.35億元,增長1.48%,利潤160.03億元,增長8.4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95.38%,比上年下降0.45個百分點。
年末全市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67家。工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592家,比上年增加44家。
主要產品產量(見表2)。
建筑業:年末,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467個,比上年下降13.52%。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328.05億元,增長8.6%。全市建筑施工企業(資質企業)完成施工產值933.92億元,增長11.72%;實現利潤總額12.39億元,下降4.69%;利稅總額38.51億元,增長1.0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33.87億元,比上年增長18.54%。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私人建房)2886.68億元,增長18.66%。固定資產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1299.00億元,增長17.05%;更新改造投資853.48億元,增長17.18%;房地產開發投資551.82億元,增長32.53%。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926.70億元,增長16.71%,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31.59%;集體經濟投資60.97億元,增長23.56%,比重為2.08%;私營個體投資944.95億元,增長14.88%,比重為32.21%;其他經濟投資1001.26億元,增長23.75%,比重為34.1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84.52億元,增長19.83%;第二產業投資904.40億元,增長19.76%,其中工業投資852.05億元,增長17.02%;第三產業投資1944.96億元,增長17.93%。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業、制造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等行業。(見表3)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551.82億元,比上年增長32.53%。其中,商品住宅投資368.23億元,增長21.77%;辦公樓投資41.09億元,增長139.97%;商業營業用房投資60.82億元,增長54.52%。商品房施工面積4519.36萬平方米,增長18.55%;商品房竣工面積465.43萬平方米,增長42.95%;商品房銷售面積802.57萬平方米,增長14.23%;商品房銷售額531.87億元,增長8.77%。(見表4)
五、交通和郵電通信業
交通運輸:全年貨物運輸總量33146.17萬噸,比上年增長7.35%。旅客運輸總量8697.01萬人,增長3.98%。其中,鐵路貨物運輸量392.67萬噸,下降21.49%;鐵路旅客運輸量1502.21萬人,增長39.87%;公路貨物運輸量30035萬噸,增長7.76%;公路旅客運輸量6702萬人,下降2.40%;水路貨物運輸量2713.5萬噸,增長8.53%;民航旅客發送量492.80萬人,增長16.36%;航空貨郵發送量5萬噸,增長2.04%。
郵電通信: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27.71億元,比上年增長26.55%,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22.32億元,增長27.36%;郵政業務總量5.39億元,增長10.56%。
六、國內貿易
全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16.90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728.19億元,增長7.6%。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523.15億元,增長11.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3.75億元,增長14.2%。
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8.1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0.95%,通訊器材類下降12.36%,體育娛樂用品類下降16.01%,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0.24%,家具類增長17.99%,建筑及裝潢材料類下降21.69%,日用品類增長5.35%,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10.7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3.34%,化妝品類增長23.30%,金銀珠寶類下降9.06%,中西藥品類增長13.39%。
全年商品銷售總額4035.72億元,比上年增長12.2%。
七、對外開放和旅游業
對外貿易: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48.1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00%。其中,出口總值26.17億美元,增長11.25%;進口總值21.97億美元,增長6.44%。
招商引資:全年區外境內實際到位內資856.46億元,增長15.63%。全年外商直接投資6.4億美元,增長10.22%;對外借款1287.4萬美元,下降61.13%。年末全市實有三資企業949家,其中建成投產三資企業566家。
開發區:年末全市共有開發區、工業集中區15個。其中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廣西-東盟經濟開發區年末累計入園企業11409家,比上年末增加1378家;財政收入81.00億元,比上年增長21.80%,占全市財政收入的15.3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97.52億元,增長21.73%;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92.51億元,增長18.49%。
旅游:全年共接待國內旅游者690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23%;接待境外旅游者43.30萬人次,增長23.33%。其中,外國游客30.95萬人次,增長32.79%;港、澳、臺同胞12.35萬人次,增長4.63%。國內旅游收入585.74億元,增長24.72%。國際旅游收入1.84億美元,增長33.77%。年末全市實有星級賓館50家。擁有4A級旅游景區16個。擁有旅行社93家,其中出境旅行社24家。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入:全年財政收入526.59億元,比上年增長11.17%,占全市生產總值的16.73%,比重比上年下降0.17個百分點。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74.85億元,增長7.2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204.65億元,增長12.59%。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65.77億元,增長11.32%。財政支出中,投向醫療衛生、科學技術、節能環保及農林水事務的資金增長較快。其中,醫療衛生支出44.67億元,增長24.38%;科學技術支出7.25億元,增長16.83%;節能環保支出8.88億元,增長16.43%;農林水事務支出42.39億元,增長13.60%。
金融:年末全市共有金融機構30家,營業網點1136個。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7064.49億元,增長8.96%。其中,單位存款余額4225.35億元,增長8.92%;個人儲蓄存款余額2321.74億元,增長7.65%。金融機構貸款余額7091.46億元,增長15.95%。
保險:年末全市共有各類保險公司34家,與上年持平,其中,財險公司20家,壽險公司14家。全年保費收入107.65億元,比上年增長6.7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6.63億元,增長2.57%;壽險保費收入51.02億元,增長11.79%。全年各項保險賠款及給付37.02億元,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及給付27.04億元;壽險、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款及給付9.98億元。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戶籍人口729.66萬人,比上年增加5.23萬人,增長0.72%,其中市區人口284.38萬人,增加4.65萬人,增長1.66%。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3.1‰,比上年下降0.71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5.06‰,比上年下降0.38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8.04‰,比上年下降0.33個千分點。
城鄉居民生活: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75元,比上年增收2258元,增長9.1%。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8576元,比上年增收891元,增長11.6%。
注: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增加值、工業增加值、農業產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批發企業和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零售企業。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4.郵電業務總量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
5.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總項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6.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數據來自南寧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