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海南

海口市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5-03-03 14:18:20 來源:海口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7174次

海口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海口調查隊

 

2015年2月2日

 

2014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兩大強臺風影響等多重困難,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應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著力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

 

緊緊圍繞主題主線,積極作為、科學務實,全市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物價水平總體穩定,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狀況進一步改善。

 

(一)總體經濟

 

經濟總量突破千億。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05.51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4.58億元,下降2.4%;第二產業增加值215.67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735.26億元,增長11.3%。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6.2:22.9:70.9調整為5.5:21.4:73.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6000元,比上年增長7.7%,按年均匯率折算為7418美元。

 

第三產業貢獻率較高。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6%、14.1%和87.5%。其中,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上年提高14.2個百分點,拉動全市經濟增長8個百分點。

 

(二)財政

 

財政收支規模上新臺階。通過加快政府投資項目建設,落實積極財政政策撬動經濟發展、充分挖掘潛力,全市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突破100億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規劃制定的收入目標。2014年,來自海口的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累計完成267.74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其中,全市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完成100.12億元,增長15.4%。稅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的比重達79.1%。

 

財政支出繼續秉承厲行節約、有保有壓的原則,在大幅壓縮三公經費的同時,全力籌措資金保障民生支出和重點項目建設,支出進度的均衡性相對較好,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2014年,全市地方公共財政支出146.43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完成年初預算的106.5%。其中,全市民生支出102.54億元,增長15.3%,占地方公共財政支出的70%。

 

(三)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力度繼續加大。2014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21.53億元,比上年增長26.5%。新開工項目202個,增長14.8%;其中,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94個,增長2.2%。新開工項目對投資增長的拉動明顯,全年新開工的202個項目完成投資328.06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39.9%。基礎設施投資進一步得到加強,全年全市基礎設施完成投資247.34億元,增長19.6%。

 

投資結構調整優化。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由上年的0.5:8.4:91.1調整為2.3:4.9:92.8。“三農”投資力度加大,全年農業完成投資18.86億元,增長5.05倍。重點領域投資力度加大,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98.97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6.4%,增長16.6%;交通運輸業完成投資131.79億元,占16%,增長11.9%。

 

民間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全市民間投資全年完成601.37億元,比上年增長41.5%,增幅高出全市固定資產投資15個百分點,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73.2%,對全市固定資產增長的貢獻率為102.5%。

 

重大項目支撐作用突出,重點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全市計劃總投資在億元以上項目有395個,完成投資766.92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93.3%。本年完成投資5000萬以上項目有259個,完成投資767.43億元,占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的93.4%。61個省重點項目預計完成投資411.6億元,超出年度計劃122.6億元。

 

(四)深化改革

 

精簡行政審批服務事項713項,提速率達50%,推出審批便民服務新舉措107項。全市參與行政審批的中介機構有170多家,其中已到中心備案的有150多家。工商登記改革激發活力,企業資本登記制度改革自2014年3月全面實施以來,大大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減少了企業籌建成本,激發了民間創業熱情,市場活力得以不斷釋放。全市新登記企業1.47萬戶,比上年增長50.7%;注冊資本558.05億元,增長1.32倍;新登記個體戶1.79萬戶,注冊資金7.66億元,分別增長23.2%和47.3%。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有序推進,各級社區網格員管理機構均已設立,全市1148個網格配備網格員1456名,網格人口采集進度達94.9%,實有房屋采集全部完成。加快公立醫院改革,啟動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改革;“先看病后付費”診療服務模式試點擴大到5家公立醫院。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經濟增長的基礎較為薄弱,外需緊縮的局面仍在持續,進一步擴大內需難度加大,穩定物價的任務依然艱巨,節能減排壓力不容忽視,城鄉居民增收長效機制尚需完善。

 

二、居民生活和民生事業

 

(一)居民生活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32元,比上年增長10.3%(按新口徑計算,下同),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9%。

 

分城鄉看: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30元,比上年增長9.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2%。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30元,比上年增長12.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

 

(二)就業

 

就業形勢基本穩定。2014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5.6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2913人,其中困難群體再就業1225人,零就業家庭全部實現動態消零。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37%,低于3%的全年控制目標。

 

(三)物價

 

物價總體水平在可控范圍之內。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為102.2,價格水平上漲2.2%。分類別看,食品價格上漲3.7%,煙酒價格下降2.4%,衣著價格上漲2.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上漲0.8%,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價格上漲2.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1%,居住價格上漲2.9%,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0.7%。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見表3。

 

(四)安居工程建設

 

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全面落實保障安居工程建設任務,2014年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建設13184套,占省下達年度計劃任務的100%。農村危房改造穩步推進,全市3500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已竣工3500戶,竣工率達100%。做好歷史遺留辦證工作,全年完成房屋歷史遺留問題辦證2454戶,面積42.6萬平方米,完成全年工作計劃指標的106.5%。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教育

 

教育資源優化整合,均衡發展全面鋪開。2014年,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資金4689.7萬元,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免雜費補助資金11163.21萬元,進城務工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補助資金3772萬元。全市共有幼兒園0.06萬所,招生3.1萬人,在園幼兒8.98萬人。全市共有小學349所(含教學點),在校生17.09萬人,小學招生3.43萬人,畢業生2.54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100%,小學六年鞏固率為100%。全市共有初中學校75所,在校生7.05萬人,初中招生2.49萬人,畢業生2.17萬人,初中階段適齡少年凈入學率為100%,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升學率為89%,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2014年,全市普通中小學校舍建筑面積279.3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55萬平方米;小學每百人配置計算機8.2臺,小學生人均配置圖書18.7冊;小學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校數112所,占小學總校數的65%;建立校園網的小學數100所,占58%;普通初中每百人配置計算機10.4臺,初中生人均配置圖書27.1冊;初中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校數48所,占初中總校數的63%,建立校園網的初中學校37所,占49%。

 

2014年,全市有普通高中23所,在校生3.15萬人,比上年減少6.5%,招生1.03萬人,畢業生1.19萬人。全市有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5所,在校生20416人,招生6672人,畢業生6378人。

 

2014年,全市普通高等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共有11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4所,高職(專科)院校6所,成人高等學校1所。全市共有研究生培養機構(單位)3個,在讀研究生4116人,比上年增長7%,招收研究生1397人,增長94%,畢業研究生1158人,增長12.5%。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在校生12.7萬人,比上年增長5.2%,招生3.89萬人,增長9.3%,畢業生3.09萬人,增長7%。

 

隊伍建設大力夯實,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加大教研培訓工作力度,積極推行蹲點研訓等教研培訓工作,發揮骨干教師帶動作用,加大薄弱區域教研幫扶力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整體素質。2014年,全市小學專任教師7509人,小學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高中及以上學歷)99.8%,較上年略有提高;全市初中專任教師4298人,初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專科及以上學歷)達99.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普通高中專任教師1873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本科及以上學歷)達95%,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中等職業教育教職工1042人,其中專任教師831人。普通高等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專任教師6240人,比上年增長6%。2014年,高考一、二本上線率為59.5%,比去年提高了1.1%,連續四年保持增長。中考高分段人數及比例在全省繼續保持領先,中考700分以上(800分滿分)人數占全省的46%。

 

(六)醫療衛生

 

加大醫療衛生投入,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提升。2014年,海口市繼續加大對醫療衛生的投入力度,增強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障的抗風險能力。全年全市財政醫療衛生支出15.45億元,比上年增加3.23億元,增長26.5%,占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10.6%。醫療衛生設施規模不斷擴大,全市衛生機構總數751個(不含村衛生室231家,下同)。其中,醫院78個、衛生院27個、婦幼保健院(所、站)6個、門診部70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個、診所和衛生所及診療室556個。全市衛生機構床位12712張。其中:醫院床位11060張,占總床位的87%;衛生院床位652張,占總床位的5.1%。每萬人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數54張。與上年相比,全市衛生機構床位數增長6%,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數增長6%;每萬人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數增長12%。

 

全市衛生人員總數2489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0060人(其中執業醫師6693人、注冊護士9436人),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30人。與上年相比,衛生人員增長5.6%、衛生技術人員增長7%、執業醫生增長12%、注冊護士增長6%,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增長3.5%。

 

農村醫療條件增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全面推進。全市共設鄉村衛生室231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307人,比上年增加17人,增長5.5%;鄉村醫生270人,比上年增加10人,增長3.7%。全市參加新農合人口61.39萬人,比上年增加1.4萬人,增長2.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9.7%,比上年提高0.01個百分點;年人均籌資資金396元,比上年提高29元;全年共計123.39萬人次享受到新農合補償,補償金額為22059.03萬元。

 

(七)社會保障、救助和福利

 

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日趨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城鎮基本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比上年增加3.52萬人、3.13萬人、1.48萬人和1.49萬人。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1.48萬人,9.11萬人按月領到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平均增長5.1%,失業保險金標準平均增長8%。

 

社會救助事業穩步發展。困難群眾生活保障水平提高,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0.9萬人,全年累計支出低保資金3025.31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2萬人,全年累計支出低保資金6909.16萬元;城鄉醫療救助6437人次,全年累計醫療救助資金2347.73萬元。現有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2個,床位數560張,收養500人;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31個,床位數2282張,集中供養率達52%。社會福利企業7個,安置殘疾人員507人。

 

三、國民經濟主要行業

 

(一)農業

 

全力恢復農業生產。因受超強臺風“威馬遜”和強臺風“海鷗”的影響,我市農業生產嚴重受損,但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學決策、有序指揮下,全市積極組織,采取“六搶一抓”即“搶排、搶管、搶收、搶修、搶種、搶防和抓服務”等措施,并安排災后恢復生產補貼資金7000多萬元,全力投入災后恢復生產工作。農業基地建設加快推進。羅牛山10萬頭養豬場異地技改項目開工建設,30萬畝土地綜合整治工程、那力洋蔬菜基地、柏盈蘭花產業園二期、文山沉香產業園一期和新坡洋萬畝蔬菜基地加快建設。2014年,全市實現農業增加值54.58億元(不含農林牧漁服務業),比上年下降2.4%。其中,種植業增加值26.26億元,下降2%;畜牧業增加值18.57億元,下降6.1%。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二)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平穩。今年以來,全市工業繼續進行結構性調整,逐步淘汰能耗大、效益差的化工行業,大力扶持醫藥、煙草等科技含量大、高附加值的優勢行業發展。2014年,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134.59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3.09億元,增長3.5%,占比為91.5%。醫藥、煙草兩大行業實現增加值56.95億元,增長13.9%,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67.2%,比重為46.3%。

 

工業企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產值超億元的有75家,比上年增加4家,其中產值超10億元的有12家。全年產值超億元的工業企業累計完成產值459.1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93.7%。

 

建筑業平穩發展。2014年,全市資質三級及以上建筑企業117家,比上年增加10家;完成建筑業增加值81.49億元,增長9%;全年資質以上建筑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86.6億元,增長0.3%。其中建筑工程產值157.2億元,增長1.5%;安裝工程產值17億元,增長24.3%。當年建筑企業新簽合同價款236億元,建筑業期末從業人員4.68萬人,全員勞動生產率33.43萬元/人。

 

(三)旅游業和房地產業

 

海口旅游轉型升級已顯成效,產品豐富、市場平穩、管理規范、效益突出。海口獲得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城市命名,是全省目前唯一獲得命名的城市。瓊北旅游已連續三年被評為“2014年廣東人最喜愛旅游目的地”,海南旅游格局從“南熱北冷”跨入到“南熱北暖”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9個省市重點考核旅游項目2014年完成投資29.2億元,完成全年計劃總投資額的124.3%。紅樹林鄉村旅游區、魯能希爾頓酒店、天利萬豪酒店、觀瀾湖風情小鎮、馮小剛電影公社、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二期(主園區)等旅游項目具備接待游客條件。品牌活動特色化,舉辦2014年世界女子高爾夫錦標賽、亞洲高爾夫旅游大會、觀瀾湖世界明星賽、馮小剛電影公社開街、華誼20年慶典、第十五屆海南島歡樂節、萬人相親、旅游婚慶節、中國香街開業拉動了文化旅游消費增長。2014年,全市接待國內外過夜游客1130.6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3%;旅游總收入142.02億元,增長18.2%。其中,入境旅游收入3753.61萬美元,下降10.8%。到2014年底,全市A級旅游景區9家,新評1家。星級賓館酒店45家,其中五星級賓館酒店7家、四星級賓館酒店14家。

 

受市場需求影響,商品房銷售出現調整回落態勢。2014年,全市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98.97億元,比上年增長16.6%,增速比上年回落29.5個百分點。從商品房建設用途看,住宅投資206.4億元,增長0.3%,占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69%;商業營業用房投資32.78億元,增長104.9%,占10.9%。房屋施工面積2248.44萬平方米,增長24.5%;房屋竣工面積393.66萬平方米,增長101.9%;商品房銷售面積337.11萬平方米,下降0.2%。

 

(四)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業穩定發展。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共完成旅客運輸量0.69億人次,完成貨物運輸量1.23億噸;完成旅客周轉量462.8億人公里,完成貨物周轉量963.18億噸公里。實現港口貨物吞吐量0.76億噸,增長7.7%。集裝箱吞吐量134.67萬標箱,增長15.3%。美蘭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385.39萬人次,增長16.1%。

 

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46.1萬輛,增長18.4%。其中,私人轎車25.9萬輛,增長21%,占轎車擁有量的91.3%。全年新注冊汽車7.85萬輛,報廢8147輛。

 

郵電通信業增長較快。2014年,全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6.69億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電信業務總量63.62億元,增長12.6%;郵政業務總量3.07億元,增長21.6%。年末固定電話用戶75萬戶,增長7.1%;移動電話用戶425.4萬戶,增長6.7%。互聯網寬帶用戶總數56.98萬戶,增長5.9%。全年短信業務總量37.2億條,增長41.9%。

 

(五)國內貿易和會展業

 

消費品市場平穩運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1.27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餐飲收入53.89億元,增長13.2%;商品零售487.38億元,增長10.2%。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426家,實現零售額414.77億元,增長7.5%,占零售總額的76.6%,比重下降3個百分點。

 

城鄉市場協同發展。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75.91億元,比上年增長9.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5.36億元,增長15.9%,城鄉市場零售額增幅差距比上年縮小6.8個百分點。

 

熱點商品銷售興旺。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20.71億元,比上年增長20.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17.44億元,增長11.7%;日用品類零售額11.14億元,增長29.2%;汽車類零售額120.44億元,增長20.7%。

 

會展經濟快速發展。積極落實扶持會展業發展優惠政策措施,引導和鼓勵會展企業創辦新展,全市會展業在數量規模和質量上均取得新突破,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2014中國(海南)國際建筑建材及裝飾博覽會、2014中國海南首屆國際LED及廣告“四新”博覽會、2014海南國際珠寶玉石首飾精品展覽會和2014海南現代教育博覽會等展會,豐富了展會類型,為我市會展業注入了活力,助推了我市相關產業的發展。201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2014世界青年科學家材料大會暨亞洲磁學聯盟第三次國際會議、第十屆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2014年基因產業大會、第六屆東亞商務論壇等一批大型專業化、國際化、高規格單體會議的舉辦,有力促進了酒店、餐飲、旅游、免稅品銷售、交通、通信等行業的發展,會展業對我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逐年增強。2014年,全市共舉辦208個會展活動,完成目標任務的104%,其中上規模會議156個,展覽活動52個。海口連續第三年榮獲被譽為中國會展業“奧斯卡”的中國會展“金海豚”大獎-中國品牌會展城市獎。

 

(六)銀行、證券期貨和保險業

 

金融業運行穩健。2014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213.55億元,比年初增加258.37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131.22億元,增加57.16億元,占全部新增存款的22.1%。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3649.27億元,增加453.0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585.17億元,增加29.27億元,占全市新增貸款余額的6.5%;中長期貸款余額2728.35億元,新增321.36億元,占全市新增貸款余額的70.9%。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證券市場交易較為活躍。全年證券交易金額6633.7億元,比上年增長53.4%。其中,股票交易額4756.67億元,增長59%;債券交易額1586.76億元,增長25.5%;基金交易額123.99億元,增長142%。年末證券賬戶58.31萬戶,其中法人戶數0.35萬戶,散戶戶數57.96萬戶。全年期貨交易額26729.84億元,比上年下降0.5%。

 

保險業持續較快發展。2014年保費收入56.46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5.72億元,增長22.7%;人身險保費收入30.74億元,增長16.1%。全年支付各項賠款與給付24.82億元,增長88.7%。其中,財產險賠款與給付19.46億元,增長111.8%;人身險賠款與給付5.36億元,增長35.2%。

 

四、對外貿易和對外開放

 

(一)對外貿易

 

外貿進出口呈現下降。據海口海關統計,2014年全市進出口總額34.0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9.7%。其中,出口12.32億美元,下降24%;進口21.69億美元,下降32.5%。一般貿易進出口25.68億美元,下降25.3%,占進出口總額75.5%。對美國進出口10.32億美元,下降48.9%,仍為全市第一大貿易伙伴。歐盟為全市最大出口市場,對歐盟出口3.13億美元,出口份額占25.4%。

 

(二)對外開放

 

2014年,全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33家;協議合同投資總額1.81億美元,同比下降46.2%,協議合同外資0.95億美元,下降21.3%;實際利用外資3.3億美元,下降35.6%。其中,新設第三產業外商投資企業23家,投資總額共1.01億美元;新設第二產業外商投資企業3家,投資總額共0.2億美元;新設第一產業外商投資企業7家,投資總額共0.6億美元。

 

五、科學技術、文化和體育

 

科技事業譜寫新篇章。2014年全市申請專利1446件,獲得授權專利960件。技術合同登記數合計96件,涉及技術合同金額11770萬元。海口高新區宏邦機械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申請專利10項,完成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消除“零專利”工作目標。每萬人口發明專利6.5件,比上年提高0.9件。積極引導區域內企事業單位申報各級各類項目,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爭取到約5297.3萬元扶持資金支持我市企業151個科技創新項目。15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省級認定并上報國家備案,到2014年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9家。

 

創新平臺建設積極推進。全年新增市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和重點實驗室5家;推動海口市創新型企業建設,全年新增市級創新型企業4家。全市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25家,市級重點實驗室25家;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30家,市級技術研發中心21家;國家級創新型企業4家,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6家,市級創新型企業37家;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2家,國家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7家,省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8家。在今年的全國科技進步考核中,我市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2014年市本級科學技術支出1.05億元,占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0.7%。

 

公共文化服務不斷拓展。2014年,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0個,藝術表演場館3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2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2個,文化站23個。全年出版各類圖書4115種,報紙1種,雜志1種。年末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為100%,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為98%,公共圖書館藏書量51萬冊。

 

文藝優秀作品再創佳績。2014年,全市參加全國性展覽并發表美術作品31幅;參加省市性展覽,發表文學作品3部,美術作品163幅;舉辦個人展覽3次。其中《指尖太陽》榮獲第十五屆華表獎“最佳兒童電影”提名獎和2012-2014年度海南省優秀精神產品獎,現代雕塑作品《綻放》落成于新加坡德景學校并被新方授予教育貢獻杰出獎。市群眾藝術館發表國家級作品15篇,省級40篇,地市級20篇。

 

體育事業再創佳績。競技體育與旅游相結合,發展當下熱門的體育旅游,繼續做精做強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世界女子高爾夫錦標賽、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國際沙灘馬拉松賽、斯諾克海口世界公開賽等常態化國內國際體育品牌賽事,同時新引進全國國際象棋棋協大師賽、中國海南?世界(HASH)野外跑步活動和第二十三屆世界腦力錦標賽等3個品牌體育賽事。為有效提升我市競技體育水平,我市積極創新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統籌管理全省舉重人才,2014年運動員蒙成代表中國隊參加了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南京)的男子舉重56公斤級比賽,并奪得該項目金牌,這是我市、我省運動員參加世界大賽、世界綜合性大型運動會獲得的首枚金牌,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廣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群眾體育活動,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先后舉辦了31項群眾性體育活動,共736場次,參加人數達1.2萬人。

 

六、城鄉建設、生態環境和環境保護

 

(一)城鄉建設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開展總規實施評估工作,抓緊靈山東片區、西海岸人工島、如意島的控規編制和金沙灣、海口港秀英片區、江東組團片區、新埠島片區的控規修編工作。開展了海口市城市風貌、加油加氣站布點、南渡江兩岸空間管控、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江東組團片區市政和綜合交通體系等6個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以及起草實施村鎮規劃編制。年末建成區面積151.6平方公里,比上年擴大8.8平方公里。年末城鎮化率76.61%,比上年提高0.53個百分點。綜合交通網絡體系日趨完善,海榆中線拓寬工程、新東大橋、向榮路二期、紅城湖路延長線、金宇東路市政工程、海甸島五西路南片區2#、3#路市政工程、貫通工程環島路A、C段、萬恒路北段、安民路北段、海達路北段、金鼎路南段、文錦路、長濱路延長線B段等實現通車。遵循“政府讓利、企業微利、百姓得利”的原則,啟動上賢村、靈山鎮、流水坡、濱涯村、椰島片區、五源河片區、西海岸南片區(新民、田羅)等7個棚改項目。深入開展“城市管理年”違法建筑綜合整治,保持打違的高壓態勢,有效遏制新增違建滋生,全年共拆除違法建筑142萬平方米。

 

公用事業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全年新增更新公交車45輛,新辟公交線路3條,優化公交線路10條,年末全市共有公交線路91條,公交車1624輛;全年新投入使用出租車200輛,年末共有各類出租車2936輛。全市共有自來水廠3座,綜合生產能力54萬噸/日,地下補壓井生產能力16萬噸/日,海口市總供水能力合計70萬噸/日。2014年供水總量21193.31萬噸,其中生活用水10129.53萬噸。天然氣供氣總量11074萬立方米,其中家庭用氣2981萬立方米,全市天然氣用氣普及率62.5%。全社會用電量60.34億千瓦時,增長8.7%,其中居民用電10.83億千瓦時,增長19.7%;工業用電16.07億千瓦時,增長5.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需求,健全規劃體系,云龍、演豐在全省率先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規、城鎮總體規劃和生態環保規劃的“四規融合”規劃理念,高水平打造一批特色風情小鎮,推進城鎮化示范試點建設,村鎮建設成效顯著。演豐示范鎮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共10個,總投資額9.28億元,累計完成投資8.53億元,占總投資92.6%。其中2014年完成投資4.24億元,占總投資45.7%。云定路、云美路、麗江路等云龍鎮主要路網建設加快推進。

 

(二)生態環境

 

穩步推進綠化寶島大行動,全年完成造林綠化面積20126.2畝,占年度計劃的143.8%;完成城鎮綠化面積4940畝,占年度計劃123.5%。編制完成了《海口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11-2020年)》報批工作,大力實施綠化工程項目建設,完成了演豐鎮演美路周邊綠化環境整治和長濱路配套綠化工程工作及長秀片區街邊綠地項目的前期工作。2014年,全市新增綠地面積295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7%,綠地率為37.9%。

 

(三)環境保護

 

環境質量保持優良發展。嚴格環境準入,否決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10個。加大環境監管力度,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等22項環保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開展水、大氣、東寨港等環境綜合整治,提升生態環境質量。2014年,海口市環境質量總體優良。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優良,空氣質量一級優天數266天,二級良天數87天,空氣質量優良率98.1%,第一季度、上半年和第三季度的空氣質量在全國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一。水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南渡江龍塘段、永莊水庫等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國家控制的水質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100%;近岸海域海水水質達標率100%。聲環境質量符合國家標準,四類噪聲功能區均達到相應指標要求,晝間區域噪聲54.9分貝,夜間區域噪聲44.3分貝;晝間交通噪聲68.4分貝,夜間交通噪聲57.0分貝。

 

保障農村飲水安全。2014年我市共建設31宗農村飲水項目,總投資3225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414萬元,市配套1811萬元。主要建設項目為九尾水廠改擴建工程、新坡水廠管網延伸工程等31宗供水工程,總供水規模為0.41萬噸/日。解決40個村委會99個自然村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受益總人口4.07萬人,其中解決規劃內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為3.24萬人(含農村學校師生0.55萬人)。

 

城市載體服務功能不斷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247.34億元,比上年增長19.6%。新建并投入運行的污水處理廠1座,新增日污水處理能力0.5萬噸。全年累計處理垃圾總量為77.4萬噸,垃圾無害化處理72.05萬噸。垃圾沼氣收集發電正常運轉,全年累計發電量1.71億度,減排二氧化碳17.44萬噸,達到資源回收利用,節能減排的目的。

 

七、安全生產

 

扎實做好安全生產防控工作。2014年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80起,比上年增長11.1%;死亡人數41人,比上年下降6.8%。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041,比上年下降11.5%,比當年控制目標44人減少3人;道路萬車死亡率2.14,與當年控制目標22人持平。較大事故4起(其中交通事故3起),比全年控制指標1起增加3起。

 

八、人口

 

人口保持低速平穩增長。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0.07萬人。其中,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16.7%,15-64歲人口占76.1%,65歲及以上人口占7.2%。常住出生人口2.76萬人,出生率12.6‰;死亡人口1.01萬人,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長率8.0‰。從區域年末常住人口分布看,秀英區37.25萬人、龍華區64.88萬人、瓊山區49.83萬人、美蘭區68.11萬人。年末戶籍人口165.3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6.51萬人、非農人口98.8萬人。從區域年末戶籍人口分布看,秀英區29.65萬人、龍華區45.97萬人、瓊山區38.98萬人、美蘭區50.71萬人。

 

注: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最終核實數以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海口統計年鑒-2015》公布的數據為準;部分合計數或相對數由于單位取舍不同而產生計算誤差,均不做機械調整。

 

2.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91 |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午夜福利片在线电影 | 日韩专区亚洲精品 | 精品国产门事件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