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海口調查隊
2018年2月5日
2017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的發展目標,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工作,全力保持經濟健康運行,經濟運行實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實現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年來文明城市“零的突破”。
一、綜合
(一)總體經濟
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90.4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3.72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252.22億元,增長5%;第三產業增加值1074.54億元,增長8.4%。三次產業結構為4.6:18.1:77.3,其中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61583元,比上年增加5268元,增長6.2%。
(二)財政
2017年,全市全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8.48億元,同口徑(下同)比上年增長16.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5.37億元,增長12.8%。在地方稅收收入中,國內增值稅14.96億元,增長10.1%;改增增值稅22.46億元,增長83.1%;企業所得稅20.04億元,增長19.1%;個人所得稅6.89億元,增長40%;土地增值稅13.03億元,增長11.3%。
2017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8.5億元,比上年下降4.8%。全年財政民生支出139.7億元,占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0.4%。其中,教育支出31.41億元,增長0.2%;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3.05億元,增長0.2%;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8.67億元,增長3.6%;農林水事務支出19.85億元,增長10.5%。
表1:2017年財政收支完成情況
指標名稱
絕對數(億元)
比上年增長(%)
全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388.48
16.6
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173.24
20.6
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89.88
14.5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125.37
12.8
1.地方稅收收入
105.82
16.4
國內增值稅
14.96
10.1
改增增值稅
22.46
83.1
企業所得稅
20.04
19.1
個人所得稅
6.89
40
城市維護建設稅
6.88
19.7
房產稅
4.18
30.8
契稅
6.29
12.3
2.地方非稅收入
19.55
-3.3
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
2.63
-2.8
罰沒收入
2.61
57.9
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
150.28
38.3
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
198.50
-4.8
一般公共服務
18.17
-11.8
公共安全
11.24
9.7
教育
31.41
0.2
科學技術
1.03
-63.4
文化體育與傳媒
3.05
0.2
社會保障和就業
23.70
-2.5
醫療衛生
18.67
3.6
節能環保
6.05
-59.4
城鄉社區事務
20.12
-27.8
農林水事務
19.85
10.5
交通運輸
4.29
-3.7
商業服務業等事務
3.74
-2.7
國土資源氣象等事務
1.65
10.6
住房保障支出
12.11
-4.7
糧油物資儲備事務
0.46
3.0
其他支出
2.78
40.8
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
148.60
36.6
(三)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15.5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7.03億元,增長78.4%;第二產業投資61.49億元,增長45.9%;第三產業投資1336.99億元,增長9.6%。分行業看,工業投資56.8億元,增長48.4%。
全市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持續發展。2017年,全市民間固定資產投資995.09億元,比上年增長2.4%,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70.3%,民間投資的持續發展促進了全市投資發展環境的優化。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1182個,比上年增加187個。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323個,比上年減少11個。分區看,秀英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6.14億元,增長25.3%;龍華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5.34億元,增長12.2%;瓊山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1.59億元,增長7.3%;美蘭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3.39億元,增長7.6%。
表2:2017年分產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及其增長速度
產業(行業)名稱
投資額(億元)
比上年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
1415.50
11.3
第一產業
17.03
78.4
第二產業
61.49
45.9
制造業
31.67
7.7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25.13
183.5
建筑業
4.69
21.3
第三產業
1336.99
9.6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202.58
-3.3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57.11
59.7
批發和零售業
27.85
20.1
住宿和餐飲業
18.89
-69.1
金融業
0.73
—
房地產業
660.79
8.4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7.24
-28.2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2.89
144.5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196.77
-4.4
教育
45.81
83.4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21.19
84.1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89.25
269.5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5.83
85.4
(四)深化改革成效明顯
供給側改革深入推進。房地產去庫存穩步推進,商品房去庫存周期為15.16個月,低于全國全省水平。從去杠桿的情況來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48.4%,比去年同期高0.9個百分點。企業成本下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的主營成本為69.25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6元。補短板投入增長較快。全市以“雙創”為載體,持續加大公共財政投入,補齊城市功能、城市管理、生態環境、民生事業短板,不斷擴大優質服務供給。2017年全市財政民生支出139.7億元,占全市財政支出的70.4%。全市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456.47億元,增長1.2%。其中,交通運輸業投資202.58億元,下降3.3%;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196.77億元,下降4.4%。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忠實踐行“規范、便民、廉潔、高效”的宗旨,以“放管服”工作為重點,并充分發揮12345政府服務熱線的作用,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2017年海口市政府服務中心共計受理各類政務辦件14.41萬件,辦結14.12萬件,提前辦結率86.4%,群眾滿意率99.1%。“海口12345”微信公眾號關注用戶達16.3萬多人,12345熱線通過多來源途徑受理市民訴求辦件,共103.06萬件,形成有效辦件93.92萬件,截止目前已辦結102.92萬件,辦結率99.9%。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完成交易項目共721個,交易金額為562.26億元。智慧海口加快建設,“椰城市民云”、“椰城政務云”、“椰城創新云”的智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深化“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工商登記改革實行簡政放權,推進“多證合一”,實行簡易注銷登記,加強與銀行合作,拓展工商登記新途經,試行銀行網點無償代辦工商注冊業務。2017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5.15萬戶,其中新增企業2.25萬戶,新登記個體工商戶2.89萬戶。辦理“多證合一”業務共2.18萬筆,其中設立1.15萬筆,變更0.74萬筆,換照0.29萬筆。
推進醫改縱深發展,全面破除“以藥養醫”。實行取消藥品加成改革,全市共6家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群眾減少開銷4128.62萬元。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選擇了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等3家醫院分別牽頭,聯合若干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構建“1+X”緊密型醫聯體。實施醫療控費,進一步強化公立醫院內部管理,有效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
(五)城市文明提升
“雙創”是我市歷史上范圍空前、力度空前的社會總動員,帶動海口從市容市貌到干部作風都發生了歷史性轉變。2017年,全市以黨風廉政建設和“雙創”工作為抓手,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為著力點,有力推進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分別在2017年7月和11月成功創建了“全國衛生城市”和“國家文明城市”,對外影響力和城市美譽度不斷提升,是海口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的重要里程碑。
二、居民生活和民生事業
(一)居民生活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17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01元,增長8.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從收入來源看,工資性收入20034元,增長8.9%;經營凈收入2295元,增長3.2%;財產凈收入1620元,增長3.6%;轉移凈收入4752元,增長11.3%。
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20元,增長8.3%。其中,工資性收入23937元,增長8.4%;經營凈收入1602元,增長4.3%;財產凈收入1984元,增長2.6%;轉移凈收入5797元,增長1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63元,增長8.6%。其中,工資性收入7414元,增長11.6%;經營凈收入4535元,增長2.8%;財產凈收入444元,增長15.6%;轉移凈收入1370元,增長10.5%。
(二)就業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2017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47萬人,完成年任務的102.9%,其中,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0.9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847人;組織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727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3%。新增辦理失業人員申領失業保險待遇5049人,累計發放失業保險金6.92萬人次、1.39億元。為領取失業金人員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3452萬元。新增就業見習基地15家,新增見習崗位131個,吸收接納見習人員490人。
(三)物價
物價持續較快上漲。2017年,海口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3.3%。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7.2%;消費品價格上漲1.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0.4%;購進價格上漲2.8%。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上漲0.2%;衣著價格下降3.0%;居住價格上漲7.8%;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6%;交通和通信價格上漲1.9%;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3.9%;醫療保健價格上漲14.8%;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4.4%。
表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
指標名稱
價格指數(上年=100)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103.3
一、食品煙酒
100.2
1、糧食
101.1
2、鮮菜
94.1
3、畜肉
98.4
4、水產品
100.3
5、蛋
97.1
6、鮮瓜果
103.0
二、衣著
97.0
三、居住
107.8
四、生活用品及服務
99.4
五、交通和通信
101.9
六、教育文化和娛樂
103.9
七、醫療保健
114.8
八、其他用品和服務
104.4
(四)安居工程建設
以統籌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為主線,完善保障性住房工作管理體系,強化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推進房地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2017年,全市墾區職工危房改造已開工建設270套,占省下達指導性任務計劃的100%(其中,占分解下達國家任務計劃的126.2%),相關基礎配套設施已全面開工,100%完成年度計劃建設任務。
強化農村危房改造。把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作為重點工作,2017年全市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圍繞省政府下達的4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76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400戶農村危房改造已全部竣工,竣工率100%,竣工面積3.2萬平方米。
(五)扶貧
2017年,我市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全市完成629戶、2773人減貧任務和5個貧困村脫貧出列。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落實各項幫扶措施。實施產業扶貧幫扶貧困人口819戶、2936人。舉辦農業實用技術培訓73期,參訓人數達5742人次。實施電子商務扶貧完成投入資金137.1萬元,建成鎮級服務站1個,村級電商服務站11個,受益貧困戶231戶、1004人。實施就業扶貧,全年投入208.86萬元,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1072人次、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63人,舉辦鄉村旅游服務技能等專場培訓12場次,實現轉移就業485人次。實施金融扶貧,省下達任務數為925戶,我市小額信貸完成1523戶,發放貸款2775萬元,完成計劃任務的164.6%。實施光伏扶貧,完成村級屋頂光伏建設項目11個,項目總規模為866千瓦,已完成投入690.95萬元。實施整村推進扶貧,實施5個貧困村整村推進項目和13個已脫貧村整村推進提升工程,完成建設3個產業發展項目和132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六)教育
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全年新建或改擴建中小學校和幼兒園10所,北大附中附小海口學校加快建設、北師大海口附校、海景學校建成招生,新增學位9515個。全市公辦幼兒園首次搖號入學。2017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1所,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4.28萬人,在校生14.66萬人,畢業生4.22萬人;研究生教育招生0.23萬人,在校生0.57萬人,畢業生0.13萬人。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7.62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3%,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0.5%,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特殊教育招生145人,在校生607人。全市共有幼兒園763所,比上年增加25所;在園幼兒11.17萬人,比上年增加3067人。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82%。
教育保障工作進一步完善,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2017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31.41億元。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經費投入0.39億元。推動普及普通高中教育,落實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投入0.43億元。繼續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經費投入0.33億元,對中職學校實現全面免學費補助。不斷擴大教育資源供給,為北師大海口附校及培訓基地、海口市(美蘭)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10+2”學校改擴建等項目做好資金保障工作,財政累計撥付1.7億元,有效擴大了學位供給。
(七)醫療衛生
2017年,全市轄區內有醫療衛生機構1302家。其中,醫院123個、鄉鎮衛生院26個、婦幼保健院(所、站)6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6個、急救中心2個、血液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6個、門診部103個、診所和衛生所及診療室665個、醫學教育機構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17家(服務中心25個,服務站92個)、計劃生育服務站6個、村衛生室231家。城區每1-3萬人口擁有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心),實現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的目標。農村每一個建制鎮擁有1家衛生院(26家)、每一個行政村擁有1家村衛生室(231個)的目標,城鄉衛生服務全覆蓋率達100%。醫療衛生機構總床位數1.61萬張,每萬人口擁有床位71.51張。其中醫院擁有床位1.47萬張,增長4.5%;鄉鎮衛生院擁有床位689張。全市現有衛生人員3.71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19萬人,占86%。執業(助理)醫師1.12萬人,注冊護士1.57萬人,每萬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為50.03人,每萬人口護士數為60.97人。
(八)社會保障、救助和福利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2017年末,全市參加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63.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46萬人。其中,在職人員52.03萬人,離退休人員11.17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53.01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0.5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46.28萬人,減少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40.54萬人。參加生育保險40.0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33.79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人數59.77萬人,參合率98.8%。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職工人數5426人。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0.46萬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資金2234.15萬元;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村居民1.76萬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資金6991.99萬元。城鎮建立城鎮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數量458個。
三、國民經濟各行業
(一)農業
農業生產平穩發展。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104.8億元,比上年增長4.9%。其中,農業49.01億元,林業6.71億元,漁業12.34億元,牧業29.71億元,分別增長7.2%、4.3%、1.7%和1.7%;農林牧漁服務業7.04億元,增長10.7%。全市糧食總產量14.8萬噸,下降2%;蔬菜產量51.47萬噸,下降7.5%;水果產量23.37萬噸,增長10.1%;肉類產量8.83萬噸,增長2.8%;水產品產量7.42萬噸,增長1.3%。有效灌溉面積增長1.07萬畝,旱澇保收面積增長0.17萬畝。
表4:2017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及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糧食
萬噸
14.8
-2.0
早稻
萬噸
6.5
-4.8
晚稻
萬噸
5.8
1.3
油料
萬噸
0.8
6.9
花生
萬噸
0.73
8.1
糖蔗
萬噸
2.58
-20.9
水果
萬噸
23.37
10.1
蔬菜
萬噸
51.47
-7.5
橡膠
萬噸
0.28
4.7
胡椒
萬噸
0.39
12.0
(二)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小幅下降。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00.08億元,比上年下降1.5%。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0.29億元,增長4.5%。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產值為320.74億元,增長10.1%;重工業產值為179.34億元,下降17.1%。
規模以上工業中,醫藥、煙草、機電三大主導行業實現產值268.43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醫藥行業實現產值188.5億元,增長18.4%;煙草行業實現產值27.96億元,增長5.8%;機電行業實現產值51.97億元,下降17.9%。三大支柱行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總產值53.7%,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4.7%。
表5:2017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飼料
萬噸
88.43
-0.8
罐頭
萬噸
22.60
17.2
軟飲料
萬噸
54.57
2.8
中成藥
噸
1459.12
21.4
飲料酒
億升
0.57
-17.8
變壓器
萬千伏安
1166.84
0.3
電力電纜
萬千米
6.57
-59.0
太陽能電池
萬千瓦
23.88
-38.2
乳制品
噸
2811
-16.1
卷煙
億支
120
0.4
光纜
萬芯千米
11.00
-90.1
汽車
萬輛
3.96
-41.1
發動機
萬千瓦
421.71
-24.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97.02億元,比上年增長1.1%;實現利潤總額29.95億元,下降16.3%;工業產銷率98.1%,提高1.1個百分點。
工業企業產值超十億元的有12家,產值超億元的有73家。產值超億元企業共完成工業產值463.4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2.7%。
建筑業平穩發展。全年全市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10.38億元,比上年增長6%。全市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40億元,增長9.9%。其中建筑工程產值198億元,增長9%;安裝工程產值29億元,增長12.6%。當年建筑企業新簽合同價款30億元。建筑業期末從業人員5.27萬人,全員勞動生產率41.11萬元/人。
(三)旅游業和房地產業
深化“旅游+”,旅游產業轉型進一步升級。以發展民宿產業為突破口,盤活城鄉資源要素,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形成“旅游+”新業態。2017年海口綜合招商推介會上,全市共簽約旅游產業項目12個,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公園項目成功入選2017全國優選旅游項目名錄。2017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427.6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1%。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8.19萬人次,增長33.3%;人均逗留天數1.44天,延長0.01天。實現旅游總收入265.99億元,增長14.3%。其中,入境旅游收入5938.29萬美元,增長31.9%。全市A級旅游景區10家,其中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4家;星級賓館酒店40家,其中五星級賓館酒店6家。
表6:2017年海口市旅游接待情況
指標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接待海外旅游人數
人次
181931
外國人
人次
97734
港澳同胞
人次
29415
臺灣同胞
人次
54782
接待海外旅游人天數
人天
311299
外國人
人天
182988
港澳同胞
人天
45941
臺灣同胞
人天
82370
旅游外匯收入
萬美元
5938.29
國內旅游
接待國內游客
萬人次
2409.47
旅游收入
億元
262.05
旅游總收入
億元
265.99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勢穩定。全年全市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113.83億元,比上年增長9.3%。房地產開發投資603.25億元,比上年增長9.5%。房屋銷售面積549.4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7%。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到位資金1013.06億元,比上年增長21.2%,資金到位率為100%。其中本年資金來源829.22億元,增長16.2%,占全部資金來源的81.8%。本年資金中,自籌資金221.81億元,下降34.1%;國內貸款143.86億元,增長12.9%;其他資金463.56億元,增長86.0%。
(四)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全力推進互聯互通建設。2017年,海口新開通國際航線9條,累計62條;新開通海上外貿集裝箱班輪航線2條,累計7條。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次,達到2258.4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1%,在全國機場排名中憑借實力升至第17名。港口貨物吞吐量10112.78萬噸,比上年增長14.1%。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36.5萬噸,增長31.3%。集裝箱吞吐量163.6萬標箱,增長16.7%。
表7:2017年客貨運輸量及增長速度
運輸
方式
旅客
貨物
運輸量
(萬人次)
增長速度
%
周轉量
(億人公里)
增長速度
%
運輸量
(萬噸)
增長
速度
%
周轉量
(億噸公里)
增長速度
%
合計
9600
7.9
738
15.0
10036
-3.1
460
-31.1
公路
2666
-2.7
28
-2.9
3023
18.3
28
18.1
民航
3198
10.6
652
15.7
35
5.9
12
25.2
鐵路
2724
17.1
54
18.8
972
21.5
18
22.2
水路
1012
7.1
3
7.5
6006
-13.9
402
-35.1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77.25萬輛,比上年增長13.9%,其中私人汽車68.69萬輛,增長13.1%。全年新注冊汽車12.46萬輛,報廢5547輛。
郵電通信業快速增長。全年全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25.04億元,比上年增長110.7%。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15.40億元,增長127.3%;郵政業務總量9.64億元,增長12.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58.1萬戶,下降11.4%;移動電話用戶387.1萬戶,增長15.7%。電話普及率為每百人170.1部,互聯網寬帶用戶85.4萬戶。全年短信業務量11.4億條,下降19.7%。
(五)國內貿易和會展業
市場消費增長較快。全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6.12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餐飲收入額93.51億元,增長8.8%;商品零售額632.61億元,增長11.4%。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62.22億元,增長11.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3.90億元,增長7.5%。
主要商品銷勢良好。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21.47億元,增長7.6%;日用品類零售額15.28億元,增長20.6%;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18.6億元,增長10%;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112.21億元,增長11%;汽車類零售額139.41億元,增長11.9%;化妝品類零售額13.88億元,增長45.1%。
會展業發展態勢喜人。2017年我市共舉辦各類會展活動共計8002場,增長27%,其中,規模以上會展活動270場,增長13.4%;規模以上會議242場,增長35%;1000人以上會議46場,增長76.9%;國際性會議20場,增長81.8%。規模以上展覽總面積80.35萬平方米,增長18.5%;含1萬平方米以上展覽28個,增長17.4%。全年會展業綜合收入突破100億元,初步預計達103億元,比上年增長20%。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多維度開展會展營銷宣傳,完成了6場島外促銷活動,圓滿完成年度任務。當前,我市每年固定舉辦的會議和展覽共計30多個,大力扶持本地會展企業舉辦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展會。
(六)銀行、證券期貨和保險業
信貸投向持續優化。2017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5420.27億元,比年初增加430.97億元,增長8.6%。其中,個人存款余額1576.09億元,增加107.87億元,增長7.3%。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5600.33億元,比年初增加331.85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4105.72億元,增加250.98億元,增長6.5%;短期貸款余額1150.25億元,增加235.59億元,增長25.8%。
證券市場交易較為活躍。全年證券公司總交易金額10576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股票交易額6167.33億元,下降14.3%;債券交易額3471.82億元,增長67.3%;基金交易額735.1億元,增長40.8%。年末證券賬戶開戶91.83萬戶,增長9.5%。全年期貨市場成交額16476.11億元,下降26.9%。
保險業持續較快發展。全年保費收入105.43億元,比上年增長31.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6.49億元,增長50.4%;人身險保費收入58.94億元,增長20.2%。全年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34.37億元,下降6.1%。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20.66億元,下降4.5%;人身險賠付支出13.71億元,下降8.6%。
四、對外貿易和對外開放
(一)對外貿易
據海口海關統計,全年全市進出口總額210.22億元,比上年下降18.5%。其中,出口55.46億元,增長6.4%;進口154.76億元,下降24.9%。一般貿易進出口132.53億元,增長19.1%,占進出口總額63%。對美國進出口112.8億元,增長11.1%,仍為全市第一大貿易伙伴。歐盟為全市最大出口市場,對歐盟出口6.34億元,占出口份額的11.4%。
表8:2017年外貿進出口情況
單位:億元
指標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外貿進出口總額
210.22
18.5
按企業性質分
外商投資企業
108.22
15.0
國有企業
2.06
-17.3
集體企業
50.08
-50.6
民營企業及其他
99.93
-38.1
按貿易方式分
一般貿易
132.53
19.1
加工貿易
18.89
9.6
其他貿易
0.34
-88.6
出口總額
55.46
6.4
按企業性質分
外商投資企業
16.73
16.4
國有企業
1.30
-21.5
集體企業
17.17
209.8
民營企業及其他
37.43
3.8
按貿易方式分
一般貿易
40.03
7.4
加工貿易
13.84
0.6
其他貿易
0.17
-57.7
進口總額
154.76
-24.9
按企業性質分
外商投資企業
91.49
14.7
國有企業
0.76
-8.9
集體企業
32.91
-65.6
民營企業及其他
62.50
-50.1
按貿易方式分
一般貿易
92.51
24.9
加工貿易
5.05
45.0
其他貿易
0.17
-93.5
(二)對外開放
我市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三五”期間重點發展的十二大產業,創新招商方式,重點策劃了書記、市長赴北京、上海敲門招商活動,組織舉辦了第二屆“海博會”海口綜合招商推介會、2017海口綜合招商活動、2017中國(海口)—新加坡經貿交流洽談會、2017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廈洽會)和自主招商活動等一系列經貿活動,招商引資工作成效明顯,共簽約項目141個,總協議投資額為1780.7億元。綜合招商活動共簽約109個項目,總協議投資額1237.45億元。以北京板塊和央企為主題的“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美好新海口”——2017海口綜合招商推介會于2017年6月27日上午在海口召開,把海口招商目標定位為“像繡花一樣精細”,落細落小、做出品位、做出形象。
五、科學技術、文化和體育
(一)科技
2017年,全市各項專利指標持續領跑全省。全年專利申請量為3193件,增長23.3%,占全省的72.3%;專利授權量為1451件,增長5.2%,占全省的69.6%;PCT國際專利申請14件,占全省82.4%,全市PCT國際專利申請總量達到49件;有效發明專利1759件,占全省的75%;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83件。我市有3項專利獲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全省占比75%。2017年成功入選為第一批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試點城市,并榮獲“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工作先進集體”。全年全市擁有市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66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30家)、市級及以上技術研發中心64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37家)。全年全市共有眾創空間40余家,總數居全省第一,提供創新創業場地逾18萬平方米,專業創業導師40多名,服務團隊100多人,聚集創客1500余人,入駐企業(團隊)1000多家,累計孵化畢業企業100多家。
(二)文化
公共文化服務繁榮發展。2017年,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2個,藝術表演場館11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5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5個,文化站34個。全年出版各類圖書2188種,報紙17種,雜志42種。年末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為100%,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為100%,公共圖書館藏書量50萬冊。
文藝創作和競技體育再創佳績。瓊劇4K電影《喜團圓》,是繼1962年首部瓊劇電影《紅葉題詩》之后海南戲曲百花園中涌現的又一精品力作,有力的呈現了瓊劇魅力。創作《旋風少女》兒童電影,榮獲“最佳中國兒童片特別獎”、“我最愛的兒童片”、“最佳兒童女演員”三項大獎。我市藝術家全面發表美術書法作品63幅,其中油畫作品《風再起時》發表在全國性刊物《中國油畫》,出版長篇小說《紅戲》。市演藝有限公司創作的大型歌舞詩劇《黎族家園》被國家文化部列入“2017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十大重點扶持劇目之一”。特別是海口群藝館陽光合唱團編排的我省原創黎族風格歌曲《斗牛調》、《久久不見久久見》,在第十四屆中國合唱節比賽中獲成人混音組金獎,標志我市合唱藝術新高度。
(三)體育
體育事業持續較快發展。2017年,我市繼續打造海口國際沙灘馬拉松賽,本次比賽響應十九大號召,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開展以“綠色沙馬公益先行”為主題,吸引世界20多個國家的3000多名選手參賽,榮獲全國最具特色馬拉松獎。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首次策劃推出“一帶一路杯”海口國際沙灘足球邀請賽和“一帶一路”海口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提高了海口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我市體育健兒參加第十三屆全運會、全國女子青年舉重錦標賽、“體育彩票杯”2017年全國冠軍賽等重大賽事,共收獲獎牌91枚,其中金牌16枚、銀牌14枚、銅牌24枚,延續了我市在競技體育比賽中的穩健趨勢。2017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授予海口市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2013-2016年度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六、節能減排、城鄉建設、生態環境和環境保護
(一)節能減排
2017年深入實施“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
大力淘汰黃標車,全年共淘汰黃標車6807輛,在全省率先采用遙感監測設備對道路行駛機動車進行排氣監督抽測,防治機動車污染。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長制”,建立水體常態化管理機制,全面開展水質監測。詳查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對土壤環境影響突出的工業園區2個,土壤污染問題突出區域2塊,詳查單元52個,核實農用地詳查點位2326個。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10個,比上年增加1個;年末城鎮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59.47萬立方米,比上年提高0.7%;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年末垃圾處理設施達到3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100%。
(二)城鄉建設
搭建“多規合一”綜合信息平臺,加快濱江濱海、海綿城市、濕地和郊野公園等專項規劃,入選全國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持續推動“雙創”升級,加大“五化”力度。完成23個門戶景觀“綠化”提升,完成龍昆南路等城市主干道“彩化”,完成海口灣片區和濱海大道、火車站等重點路段“亮化”改造,外立面改造、廣告牌整治等“美化”工作穩步推進。
公用事業服務建設步伐加快。2017年,全年全市優化實施111條公交線路(其中保留39條、新增19條、優化調整53條),較2016年新增14條。公交車輛數由去年的1334輛增加到今年的2218輛,增加率66.3%。推進公交100%清潔能源化工作,全市新能源公交車1048輛,占總量2218輛的47.3%;9個場站完成65個充電樁配套建設,能夠滿足172輛純電公交車和44輛插電式公交車的充電需求,擬計劃增建46個充電樁。全市2956輛出租汽車已全部使用清潔燃料,占比100%。
全市共有自來水廠3座,綜合生產能力51萬噸/日,地下補壓井生產能力10噸/日,全市總供水能力合計61萬噸/日。全年供水總量2.22億噸,其中生活用水1.14億噸。管道天然氣供氣總量1.31億立方米,其中民用用氣4173萬立方米,全市天然氣用氣普及率86%。全社會用電量73.44億千瓦時,增長4.4%。其中居民用電14.3億千瓦時,增長4.3%;工業用電15.17億千瓦時,下降9.9%。
(三)生態環境
成功入選第三批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全市共完成植樹造林面積2.28萬畝,占年度任務的162.9%。其中經濟林造林0.59萬畝,防護林造林1.3萬畝,其它造林0.11萬畝,四旁植樹0.24萬畝。2017年,全市新增綠地面積162.72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8%,綠地率為36.3%。
(四)環境保護
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優良。2017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一級優天數為261天,二級良天數為91天,PM2.5比去年同期下降4.2%,PM10比去年同期下降5.1%,空氣優良率96.4%。四類噪聲功能區晝間等效聲級均達到相應指標要求。我市城區地表水體水質有所提升。南渡江龍塘段、永莊水庫等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國控的水質測斷面水質達標率100%。近岸海域海水水質達標率92.8%。
新建并投入運行的污水處理廠1座,新增日污水處理能力0.4萬噸。集中轉運生活垃圾共計104.34萬噸,垃圾焚燒量86萬噸,填埋垃圾量18.34萬噸,發電量3.41億千瓦,飛灰處理量2.28萬噸,滲濾液處理量26.69萬噸。
七、安全生產
2017年,全市共發生生產經營性安全事故59起,死亡42人,受傷17人,直接經濟損失1027.2萬元。與2016年相比,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各減少12起、9人、4人、778.4萬元,分別下降16.9%、17.6%、19%、43.1%。四項指標呈全面下降態勢。
八、人口
人口低速增長。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7.21萬人。從區域年末常住人口分布看,秀英區38.78萬人、龍華區66.98萬人、瓊山區51.17萬人、美蘭區70.28萬人。年末戶籍人口171.0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3.95萬人、鄉村人口67.1萬人。從區域年末戶籍人口分布看,秀英區32.5萬人、龍華區47.46萬人、瓊山區39.04萬人、美蘭區52.05萬人。
注釋:
1.本公報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為預計數,最終核實數以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海口統計年鑒-2018》公布的數據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GB/T4754-2011)對三次產業進行劃分。
4.本公報中部分指標合計數與分項數有出入主要是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均未作機械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