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四川

宜賓市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1-05-10 22:15:13 來源:宜賓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5973次

宜賓市統計局

2011年2月

2010年,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戰略部署,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經濟興盛、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優良、人民幸福”的美好新宜賓邁上新臺階。

一、綜  合

201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70.85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3.84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519.21億元,增長21.7%;第三產業增加值217.80億元,增長8.9%。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6%、79.2%和16.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7.1:55.8:27.1調整為15.4:59.6:25。“十一五”期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6%(見圖1)。

圖1:

全市民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總量突破400億元,占GDP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464.93億元,比上年增長19.6%;占GDP比重達53.4%,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5.0%。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2%,八大類價格同比漲幅呈現“七漲一降”格局。其中:食品上漲6.6%,煙酒及用品上漲3.6%,居住上漲2.2%,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2.2%,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下降0.4%。(見表1)

表1: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上年為100)

指標 指數(上年=100)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103.2

食  品 106.6

其中:糧食 109.4

油脂 101.9

豬肉 100.7

鮮蛋 111.4

水產品 112.0

鮮菜 113.6

煙酒及用品 103.6

衣  著 100.7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99.6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102.1

交通和通信 100.5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102.2

居  住 102.2

二、農業和農村經濟

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1.5億元,比上年增長5%。

農業。全年實現農業產值104.63億元,比上年增長4.4%,占總產值的比重為47.24%。其中:谷物及其他作物產值增長1.79 %,蔬菜、食用菌及花卉盆景園藝產品產值增長7.83%,水果、堅果、茶、飲料和香料產值增長7.83%。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達到41.3萬公頃;糧食產量達到230.66萬噸,增長1.55%。(見表2)

表2:

2010年主要農產品產量情況

指標 2010年(萬噸) 比上年增減(%)

糧食 230.66 1.55

# 稻谷 120.03 0.4

小麥 18.7 -6.52

玉米 38.38 -1.37

油料 7.93 1.93

#油菜籽 4.29 3.75

花生 3.6 -0.08

甘蔗 5.24 -6.08

煙葉 2.23 3.81

茶葉 2.71 13

水果 41.65 8.63

蔬菜 194.38 9.76

林業。全年實現林業產值8.58億元,比上年增長6.1%,占總產值的比重為3.88%。生態建設、產業建設步伐加快,生態、經濟、社會三個效益明顯提升。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8562公頃,其中,退耕還林工程荒山造林面積1267公頃,天保公益林造林面積4000公頃,其它造林13295公頃。全年完成造林面積中人工造林面積17829公頃,無林地和疏林地新封733公頃。實施森林管護519213公頃。全市已建成以松、杉、闊葉等樹種為主的木質工業原料林基地19.9萬公頃;建成竹基地18.32萬公頃。林地保有量51.5萬公頃,森林保有量49萬公頃,森林蓄積2153萬立方米,森林植被總碳儲量1960萬噸,森林覆蓋率達到40.71%。珙縣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通過驗收命名。申報并批準了云臺湖、七仙湖兩個省級濕地公園,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了國家環保部組織的專家委員會評審。

畜牧業。全年實現畜牧業產值97.05億元,比上年增長5.62%,占總產值的比重為43.81%,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主要畜產品中,肉類總產量60.19萬噸,增長5.14%,其中豬牛羊肉49.26萬噸,增長3.95%;禽蛋總產量4.38萬噸,增長9.57%;豬年末存欄數415.13萬頭,增長2.88%。(見表3)

表3:

2010年主要畜產品產量和牲畜存欄情況

指標 計量單位 2010年 比上年增減(%)

肉類總產量 萬噸 60.19 5.14

# 豬牛羊肉產量 萬噸 49.26 3.95

# 豬 肉 萬噸 46.13 3.84

肉豬出欄頭數 萬頭 604.01 3.4

家禽出欄只數 萬只 6146.31 8.05

禽 蛋 產 量 萬噸 4.38 9.57

大牲畜年末存欄數 萬頭 31.04 7.74

# 牛 萬頭 30.41 7.61

豬年末存欄數 萬頭 415.13 2.88

羊年末存欄數 萬只 42.04 7.98

蠶繭產量 萬噸 1.31 -3.5

漁業。全年實現漁業產值7.61億元,比上年增長4.27%,占總產值的比重為3.44%。水產品產量11.43萬噸,增長9.73%。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7240公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1500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71.5萬千瓦,增長5.21%;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0.61萬噸,下降6.2%;全年農村用電量8.43億千瓦時,增長5.9%。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2010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476.89億元,比上年增長22.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注2(不含省電力系統分攤數,下同)實現增加值447.7億元,增長23.4%。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增加值213.40億元,增長15.51%;重工業增加值234.31億元,增長31.92%。“十一五”期間,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3%。(見圖2)

圖2:

2010年,全市優勢產業快速發展,“四基地”(酒類食品基地、綜合能源基地、化工輕紡基地、機械制造基地)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83.8%,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化學纖維、白酒、原煤、機制紙及紙板產量實現大幅度增長。(見表4 )

表4:

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2010年 比上年增減%

白酒(折65度,商品量,千升) 342862 52.45

機制紙及紙板(噸) 448790 31.74

化學纖維(噸) 102690 74.54

燒堿(噸) 430590 11.05

聚氯乙烯樹脂(噸) 523426 10.94

水泥(萬噸) 717.13 17.68

原煤(萬噸) 3014.43 40.99

發電量(萬千瓦小時) 656637 26.9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9.82億元,比上年增長66.6%;實現利稅229.7億元,增長59.7%。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77.3點,提高36.1點。七項工業經濟效益指標中:總資產貢獻率為22.86%,提高4.29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為  128.78%,提高9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為50.7%,提高1.1個百分點;流動資金周轉率為2.22次/年,增加0.06次/年;成本費用利潤率為11.15%,提高1.56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211203元/人,提高33253元/人;工業產品銷售率99.24%,提高2.23個百分點。

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獨立核算的建筑企業231個,其中: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191個。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全年完成建筑業現價總產值 93.36億元,比上年增長 22%;房屋建筑施工面積855.67萬平方米,增長6.3%;房屋建筑竣工面積426.82萬平方米,下降0.1%,竣工率49.88%。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取得突出成效。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534.21億元,比上年增長31.1%。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306.34 億元,增長35.5%;更新改造投資完成140.71  億元,增長25.8%;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60.22億元,增長37%。從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控股單位完成投資320.75億元,增長31.3%,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60 %。從產業投向看:第一產業投資19.02億元,增長1.3%;第二產業投資287.77億元,增長38.6%,其中:工業投資287.57億元,增長40.4%;第三產業投資227.42億元,增長25.6%。從投資的行業來看,增長較快的行業有:采礦業增長75.8%,批發零售業增長74.5%,房地產業增長65.1%,教育業增長55%,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增長55.8%,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長43.6%,交通運輸業增長35.6%。“十一五”期間,累計完成投資1635.8億元,年均增長29.3%。(見圖3)

圖3:

全年施工項目(不含房地產開發)1718 個,建成投產項目1294個,項目建成投產率75.32%,新增固定資產 355.53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77.4%。

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加強。正負800KV特高壓換流站、宜-樂高速、珙縣華電一期、普什醋酸纖維素等重大項目相續建成投產;向家壩水電站、高縣福溪電站一期、宜-瀘-渝高速公路、宜賓港志城作業區一期、筠連新維及船景煤礦、興文瑞興、長寧紅獅和筠連芙蓉新型干法生產水泥項目等一大批特重大項目相繼進入投資高峰期,強力推動全市投資增長。

五、交通、郵電和旅游

2010年,全市大力推進內外快速通道和農村公路建設。全市公路總里程達12742.84公里,其中:村道8082.52公里;四級及以上公路10716.24公里。全年建成通鄉油路(水泥路)569.3公里,通村公路1711公里,鄉鎮客運站(點)5個。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貨物運輸量4899萬噸,比上年增長11.14%,貨運周轉量377971萬噸公里,增長5.19 %;完成客運量13917萬人次,增長42.4%,客運周轉量382118萬人公里,增長11.50%。迎部檢的國省干線改造全面完成,樂宜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宜賓港志誠作業區一期工程建成運行。宜瀘高速路基、隧道、橋梁建設速度加快。宜攀高速和宜敘高速公路的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工作順利推進。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完成64.03億元,比上年增長21.55%。年末,全市電話用戶總數達335.18萬戶,增加41.45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66.81萬戶,減少4.9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68.37萬戶,增加46.41萬戶。互聯網用戶數26.73萬戶,增加6.24萬戶。全市電話普及率62.18部/百人,增加7.13部/百人,其中:移動電話普及率49.79部/百人,增加8.3部/百人。

2010年,全年接待游客1459.5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2.11%;實現旅游總收入108.01億元,增長29.43%。市政府被省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授予全省“十一五”旅游發展突出貢獻獎。相繼獲得“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游城市”、“中國最佳山水生態旅游城市”等榮譽稱號。蜀南竹海景區在2010APEC中小企業峰會上被評選進入“年度成長標桿企業20強”。 長寧縣被評為“中國最佳鄉村旅游目的地”;興文縣成功創建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縣。年末,全市共有星級飯店29家,旅行社31家。

六、國內外貿易和招商引資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6.09億元,比上年增長18.65%。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4.17億元,增長16.42%;集體經濟3.53億元,增長16.60%;私營個體經濟270.80億元,增長18.05%;股份制及其他經濟35.09億元,增長23.35%。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22.49億元,增長19.97%;零售業零售額249.67億元,增長18.42%;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43.93億元,增長19.32%。“十一五”期間,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8.2%。(見圖4)

圖4:

2010年,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6.5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2%,其中出口4.42億美元,增長32.1%;實際利用外資4077萬美元,增長105.2%;外派勞務人員1356人次,增長9.98%,實現對外勞務合作收入79.8萬美元。

2010年,全市招商引資共履約項目599個(新履約項目443個),其中:市外履約項目543個,省外履約項目401個。市外到位資金349.09億元,比上年增長42.33%;省外到位資金228.20億元,增長28.88%。引進資金從行業看,主要分布在電力、燃氣、煤、制造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引進省外資金主要來源于北京、重慶、云南、湖北、山東和浙江等省(市),占省外引資總額的70.60%;省內市外資金來源集中在成都、自貢、攀枝花三市,占省內市外到位資金的74.61%。

七、財政稅收和金融保險

全年全市財政總收入達158.55億元,增長42.88%。地方財政收入91.74億元,增長56.59%,其中一般預算收入55.65億元,增長35.57%。地方財政支出177.29億元,增長25.14%,其中一般預算支出143.35億元,增長16.47%。

國地稅完成各項收入總計107.28億元,增長32.61%,其中:國稅各項收入52.93億元,增長30.09%;地稅各項收入54.35億元,增長35.15%。

2010年,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45.6億元,比年初增長203.32億元,其中,企業存款316.68億元,比年初增長 74.54億元。各項貸款余額447.67億元,比年初增長102.4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159.13 億元,比年初減少4.84億元,中長期貸款283.84億元,比年初增長106.76億元。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合計1522.68億元,比上年增長21.57 %;現金支出合計1538.67億元,增長21.95%;貨幣凈投放15.98億元,增長74.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共有保險公司25家。按業務性質分:產險公司14家,壽險公司9家,養老公司1家,健康險公司1家;按資本國別屬性分:中資公司24家,外資公司1家。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24.32億元,比上年增長31.98%。其中,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7.72億元,增長29.28%;人身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6.6億元,增長33.28%。全年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6.09億元,增長13.89%。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3.94億元,增長9.22%,人身險賠款支出2.16億元,增長23.5%。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2010年末,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2523所(不含成人中小學、成人技術培訓學校),在校生89.2萬人。其中,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2.21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校生7.94萬人,普通高中在校生7.92萬人,普通初中在校生22.18萬人,普通小學在校生37.44萬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0.06萬人,在園幼兒數11.30萬人。全市教育事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普通高中課改順利實施,高考本科總上線人數首次突破萬人大關;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商職校列入全國首批中職改革創新示范學校建設計劃,食職中年初獲教育部批準為國家級重點職中,高縣被評為全省教育先進縣,南溪縣被確定為省義務教育改革與發展試點縣。

2010年,被表彰為“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市”, 獲批成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市。全市安排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837萬元,科技自主創新專項資金1100萬元,科技創新擔保資金1000萬元,專利資助資金100萬元,科技獎勵專項經費100萬元。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項、省級32項。其中知識產權實施項目6項;獲國家、省科技經費共計2077萬元。新獲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新增省級創新型企業9家,省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1家;新認定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3個。獲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評審宜賓市科技進步獎40項,其中:一等獎7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20項。

全年專利申請量682件,授權量785件,排全省第二位;累計專利申請量達5470件,累計授權專利達4288件;獲授權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達1880件。2010年,申請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4件,獲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授權4個。

九、文化、廣電、衛生和體育事業

2010年末,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6個,公共圖書館10個(圖書總藏量955千冊),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1個,文物管理所10個,博物館5個。酒都劇場遷擴建工程建設即將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建成11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559個農家書屋。創作大型現代川劇《槐花幾時開》并成功演出,成功舉辦“酒圣節”、“早茶節”。

2010年末,全市廣播綜合覆蓋率95.16 %,比上年提高0.18個百分點。電視綜合覆蓋率95.83 %,比上年提高0.16%個百分點。有線廣播電視用戶數41萬戶,比上年減少1.27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6705戶,增加2905戶。有線廣播電視傳輸干線網絡總長8417.9公里,增加328.3公里。全年我市上中央臺廣播節目20條;上中央臺電視節目84條,其中縣級臺上39條。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廣電中心建設項目推進順利。

2010年末,全市共擁有衛生機構4240個(含村衛生所、個體門診),其中,醫院、衛生院(含社區)202個,婦幼保健院11個。醫院和衛生院擁有床位15000張。衛生機構人員16000人。其中,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14000人。在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和助理醫師6800人,注冊護士5000人。新農合覆蓋10個區縣,參合率達到94.22%。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兒童計劃免疫等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基本藥物目錄逐步實施,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啟動。

2010年末,全市共有體育場地2011個,新建了73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向國家隊輸送了1名體育后備人才;向省優秀運動隊和專業集訓隊輸送優秀運動員53人;培養等級運動員98人(均為二級運動員);培養等級裁判員581人(均為二級裁判員);培養社會指導員391人(其中:中級121人.初級270人); 全市常年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約200萬人,占總人口比例40%;參加省級以上單項比賽和四川省第十一屆運動會,共獲獎牌169枚,其中金牌62枚、銀牌55枚、銅牌52枚。榮獲了國家體育總局表彰的“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優秀組織獎”、“ 全國龍獅大聯動活動先進單位”;獲得了四川省第十一屆運動會獎牌榜第三名的優異成績和“體育道德風尚獎”。

十、人民生活與環境保護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61元,比上年增加1809元,增長13.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1677元,增加1057元,增長9.9%。總消費中食品消費的比重即恩格爾系數為40.5%,上升1.5個百分點;衣著消費占11.3%,下降0.3個百分點;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占7%,下降0.2個百分點;醫療保健占5.7%,下降0.6個百分點;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占12.6%,下降0.4個百分點;居住消費占8.9%,下降0.4個百分點;其他商品和服務占4.2%,下降0.1個百分點。“十一五”期間,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4.9%。(見圖5)

圖5:

農民人均純收入5610元,比上年增加736元,增長15.1%。其中,工資性收入2067元,增加466元,增長29.08%;家庭經營收入3086元,增加247元,增長8.71%。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340元,增加1023元,增長30.85%。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44.7%。“十一五”期間,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2.8%。(見圖6)

圖6:

年末,全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466.25億元,比年初增加81.28億元。其中,定期存款262.61億元,比年初增加28.62億元。

2010年中心城區空氣質量達到或優于二級的天數占總監測天數的98.6%,比去年上升5個百分點。長江、金沙江、岷江宜賓段 6個斷面,水質類別均達到或優于Ⅲ類水域標準;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晝夜等效聲級為:53.1dB(A),區域環境質量狀況良好。全年實施減排項目32個。初步統計,全市二氧化硫削減 1.8萬噸,化學需氧量削減1.37萬噸,氨氮排放量3000噸,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減排目標任務。加大飲用水源保護力度,批準實施1個飲用水源地保護規劃。全面完成南岸污水處理廠整改工作。江安、興文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楊灣污水處理廠和其余縣城污水、垃圾處理廠(場)建設有序推進。

十一、人口、就業與社會保障

年末,公安人口統計全市總人口為539.0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0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0.88萬人,農業人口438.14萬人;男性人口281.07萬人,女性人口257.95萬人。當年出生人口74008人,人口出生率13.73‰;當年死亡人口58260人,人口死亡率10.81‰;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94萬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42萬人;年末實有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81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46%,比上年末下降0.29個百分點。

年末納入城市和農村“低保”范圍的人員分別為8.79萬人和15.56萬人。全市農村五保對象2.45萬人,比2009年底減少0.04萬人,五保戶集中供養率59.63%。新改建敬老院10所,新增床位1121張。城鄉醫療救助累計救助貧困患者17961人次。全年共銷售福利彩票2億元。創全國模范敬老院1個。

2010年,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55.54萬人,失業保險參保職工22.53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8.05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0.3萬人,工傷保險參保21.95萬人,生育保險參保19.32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積極推進,參保人數已達14.21萬人。

截至2010年底,全市住房公積金繳存總額54.56億元,增長33.6%。全市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人數達23.10萬人,當年新增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人數1.8萬人。當年住房貸款發放額13.52億元,增長60.57%;當年住房公積金提取額5.70億元,增長23.64%。全市住房公積金覆蓋率為75.39%,比年初提高2.52個百分點。

注:1、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及各行業產值、增加值指標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主營業務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

3、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分項與合計不等的情況;

4、公報中各項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宜賓統計年鑒—2011》為準。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而久二 | 亚洲女V在线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 最新国产美女菊爆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本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