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甘孜調查隊
2012年2月28日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一年來,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一條主線,三個加強”藏區工作總體思路,牢牢把握“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工作主題,始終抓住“發展、民生、穩定”三件大事,攻堅克難,頑強拼搏、全州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喜人成績,國民經濟實現持續較快發展。
一、綜合
2011年末,全州共有法人單位7174個,其中:單產業法人單位6590個,多產業法人單位584個。按三次產業分,第一產業法人單位64個,第二產業法人單位372個,第三產業法人單位6738個。
全州經濟發展加快,總量再創新高。經省統計局核定,全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152.22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增速比上年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7億元,增長7%;第二產業增加值57.72億元,增長22.9%;第三產業增加值56.8億元,增長10.4%。
結構調整有效推進。2011年國民經濟三次產業構成為24.8:37.9:37.3,由上年的“三二一”型轉變為“二三一”型,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62.67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增速比上年加快0.3個百分點。民營經濟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22.87億元、21.03億元和18.7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30.8%、13.7%。
2011年,甘孜州城鎮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8.6%,高出全省3.3個百分點,比2010年高1.8個百分點。從八大消費品和服務價格來看:食品和衣著兩類價格分別上漲14.5%和11.9%;煙酒、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六類價格分別上漲5.1%、5.7%、5.9%、0.8%、1.9%、6.7%。
企業監測顯示,2011年,企業家信心較為樂觀、企業運行整體處于較好狀態,企業家信心指數和企業景氣指數均處于中度景氣區間。一、二、三、四季度企業家信心分別為125.5、134.5、136.8、121.6點,企業景氣指數分別為136.8、136.7、139.8、121.3點。
國民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發展水平偏低;工業化、城鎮化水平偏低;基礎設施薄弱;市場價格高位運行;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和結構性矛盾尚未根本改變。
二、農業
2011年,全州以“農業跨越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為主題,全面開展“農業科技大培訓、大示范、大推廣”三大活動,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積極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全州農牧業生產、農村經濟運行保持良好態勢。
種植業結構調整得到深化,產出效益明顯提高。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2705公頃,增加834公頃;油料作物播種面積4543公頃,增加608公頃;蔬菜播種面積4533公頃,增加843公頃。糧食總產量達到22.1萬噸,增長8.9%;油料作物產量9593噸,增長26.5%。水果產量1.16萬噸,增長2.7%;蔬菜產量12.75萬噸,增長32.1%。
畜牧業生產平穩發展。年末各類牲畜出欄123.42萬頭(只),增長2.8%,其中:出欄肉牛65.65萬頭,增長2.6%;出欄羊33.96萬只,減少2.42%。年末各類牲畜存欄480.06萬頭(只匹),減1.3%。其中:大牲畜存欄317.22萬頭,減2.6%;羊存欄126萬只,增1.6%。全年肉類總產量9.43萬噸,增2.6%,其中:豬牛羊肉產量9.39萬噸,增2.6%。牛奶產量11.82萬噸,增2.1%;蠶繭產量89噸,減36.14%;禽蛋產量392噸,增長2.9%。
全州緊緊圍繞“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科學發展”的新時期林業工作主題,加強森林資源管護,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全州生態建設成績顯著。全年實施森林管護548.8萬公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80.3萬畝;建設公益林9.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萬畝,封山育林8.5萬畝);義務植樹309.85萬株。
農村基礎設施條件逐步改善。全年建成高標準基本2.82萬畝;實施耕地地力建設10.04萬畝;建立青稞、小麥、馬鈴薯良繁基地10萬畝;實施青稞、馬鈴薯、油菜、蔬菜為主的增糧增收工程40萬畝;農機裝備水平明顯提高,農機總動力達到81萬千瓦,農作物機耕、機播、機收面積分別達到48萬畝、29.8萬畝、12.7萬畝,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25.2%。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州立足支柱產業,加強工業經濟運行調節,著力解決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工業經濟呈現“總量擴大、增速加快”的態勢。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7.22億元,增長23.7%,比上年加快3.4個百分點。工業化率達到24.5%,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
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下同)企業有35戶,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縣有7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增加值34.09億元,增長22%,增速比上年加快2.6個百分點。
從輕重工業看,規模以上輕工業實現增加值1.89億元,增長37.5%;規模以上重工業賣現增加值32.2億元,增長21.2%。輕重工業增加值比重為5.5:94.5,輕工業增加值比重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從經濟類型看,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企業實現增加值0.94億元,增長2.9%;股份制企業實現增加值31.04億元,增長14.7%;外商及港澳臺商企業實現增加值21.09億元。非公有制企業完成增加值11.42萬元,增長31.2%。
從行業看,優勢產業拉動作用增強。電礦企業共實現增加值31.1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91.27%,對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91:7%。其中:電力企業實現增加值20.33億元,增長30%,對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80.83%,拉動17.78個百分點。礦產企業實現增加值10.79億元,增長7.2%,對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10.9%,拉動2.4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多數行業運行良好。規模以上工業6個大類行業中有4個行業實現增長。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30.3%,醫藥制造業增長39.6%,電力行業增長30%,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增長8%,非金屬礦物制品業行業下降7.4%,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5.8%。
從產品產量看,重點監測統計的8種主要工業產品中,5種產品產量增長,3種產品產量下降,增長面為62.5%。增長的產品為:鉛金屬含量11494噸,增長2.6%;中成藥379噸,增長12.1%;水泥859116噸,增長3.8%;發電量1086771萬千瓦小時,增長21.4%。下降的產品為:銅金屬含量11767噸.下降3.1%;鋅金屬含量25178噸,下降2.4%。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從工業企業效益看,企業效益進一步提高。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49.76億元,增長26.75%。產銷率為100.3%。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65億元,增長25.9%;實現利稅總額22.97億元,增長25%;實現利潤總額16.11億元,增長21.1%。全年有3個企業虧損,比上年減少2個;虧損面為86%,比上年收窄5.7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0.14億元,比上年減少36.6%。
建筑業較快發展。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20.49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增速比上年加快0.4個百分點。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總量持續擴大,為全州經濟和社會加快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6.53億元,增長34%。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243.63億元,增長33.8%。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項目完成投資0.1億元.下降61.5%。第二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64.49億元,增長23.7%。工業項目投資保持加快增長態勢,全年完成工業投資164.41億元,增長23.8%。其中:能源工業完成投資157.77億元,增長21.5%;制造業完成投資4.66億元,增長226.7%;采礦業完成投資1.13億元,增長330%;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完成投資0.84億元,下降30.8%。全州第三產業項目完成投資81.94億元,增長61.3%。
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州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進度加快。全年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98.8億元,增長30.1%。其中:水利建設投資4.37億元,增長65.9%;公共設施投資1.03億元,增長12.5%;教育投資2.61億元,增長119.2%;交通運輸投資30.76億元,增長105.4%,能源工業完成投資157.77億元,增長21.5%。
民生及社會事業投資規模持續擴大,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完成民生及社會事業投資78.62億元,增長62.7%。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建設投資5.94億元,增長45.9%;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投資2.22億元,增長129.1%;教育投資2.61億元,增長119.2%;各類住房投資33.54億元,增長56.2%。
重點項目投資貢獻突出。重點項目(含籌建)完成投資211.46億元,增長41.3%。重點項目投資占全州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達85.8%,對固定資產投資貢獻率達到99.0%,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3.7個百分點。
房地產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全州房地產開發全年投資2.9億元,增長51%,比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快17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8.33萬平方米,增長1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7.48萬平方米;增長5.9%。
五、國內貿易和外貿出口
社會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01億元,比上年增長17.6%。
城鄉市場保持同步發展。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35.7億元,增長16.4%;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8.3億元,增長23%。鄉村市場增長快于城鎮市場6.6個百分點。
限額以上企業支撐作用提升。全州56家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企業(產業活動單位、個體戶)實現零售額16.7億元,同比增長23.7%;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占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37.9%,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對全州社會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8.4%。
住宿和餐飲業快速增長,批發和零售業穩步運行。全州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達6.6億元,比上年增長21.3%。住宿餐飲業已逐漸成為新經濟增長點,住宿和餐飲業對消費市場起到較大的拉動作用,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9%,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對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為17.6%。批發零售業是支撐全州消費品市場發展的主要力量。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37.4億元,比上年增長17%,對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5.1%。
招商引資工作再創佳績。全年共實施州外國內招商項目158個,實際到位資金149.89億元,增5.79%,其中:實施國內省外招商項目49個,實際到位資金127.35億元,同比增39.03%;實施國外招商項目4個,實際到位資金5995萬美元;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643萬美元,其中:出口643萬美元。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亞丁機場建設前期工作進展順利,甘孜機場加快前期工作,雅康高速公路于2011年12月25日開工建設控制性工程。2011年年末,全州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5650公里,增長7.3%。其中:等級公路21096公里,增長8.9%。全年建成通鄉油路4353公里,建成通村公路14319公里。
郵電通信業持續發展,綜合通訊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年郵電業務收入5.97億元,增長5.7%。年末固定電話用戶8.68萬戶,減少3.1%。移動通訊快速發展,年末移動電話用戶數達64.1萬戶,增長11.6%。全年互聯網用戶達到52168戶,增長23.7%。
全州堅持文化旅游為重點,著力打造以稻城亞丁為核心的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國際精品旅游區、海螺溝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康定情歌城,開工建設康定“溜溜城”、格薩爾旅游文化園。開展形式多樣的旅游宣傳,積極拓展旅游市場;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產品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環貢嘎山兩小時旅游經濟圈”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景區等級創建工作穩步推進,鞏固和完善康定木格措、稻城亞丁4A級旅游景區創建成果,啟動瀘定橋、丹巴甲居藏寨景區創4A、爐霍霍爾廣場創3A景區工作,積極申報創建海螺溝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康定、稻城香格里拉鎮省級旅游度假區。
全州實現旅游收入30億元,增長27.4%。其中:國內旅游收入29.3億元,增長26.7%;旅游外匯收入1076.3萬美元,增長73.4%。旅游人次440萬人次,增長22.7%。其中:接待國內游客433.96萬人次,增長21.9%;接待入境旅游者6.04萬人次,增長117.3%。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積極培植重點財源,依法加強收入征管,調整優化支出結構,促進財政與經濟的良性循環。全州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25億元,增長24.2%。實現稅收性收入13.14億元,增長17.9%。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69.20億元,增長28%。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6.7億元.增長14.8%;教育支出19.74億元,增長49.8%;醫療衛生支出12.5億元,增長25.9%。
金融存貸款規模擴大,運行平穩。年末,全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12.62億元,增長28.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95.71億元,增長17.7%各項貸款余額131.33億元,增長27.7%。
保險行業保持穩定發展態勢,保費收入快速增長。全年保費總收入達到16514萬元,增長33.3%,增速比上年加快10.1個百分點。全年處理各項賠款和給付金額7288萬元,增長9.9%。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2011年,全州共有1002所學校,在校生182306人,中小學寄宿制學生102809人。其中,幼兒園331所(大部分是擬新建幼兒園),在園幼兒14882人,入園率28.63%;小學615所,在校生107077人,寄宿生68290人,入學率99.6%,輟學率0.24%;初中26所,在校生39488人,寄宿生28087人,初中毛入學率98.9%,輟學率0.9%;普通高中23所(其中單設高中2所),在校生9471人,寄宿生6393入;中等職業學校4所,在校生2930人,高中階段凈入學率51.49%;普通高等學校1所,在校人數7215人。
全州專任教師9888人,其中:幼兒園386人,小學6033人,初中2679人,職業初中61人,普通高中159人,中等職業178人,特殊教育9人,高等教育383人。
全州中考考生8545人,高考考生3534人,全州本科錄取681人,?埔陨峡備浫3059人,錄取率達到92%。
全州寄宿制學校共432所,占全州中小學校總數的61.2%,寄宿制學生增至86323人,占全州中小學生總數的61.1%。
全州大力實施藏區“9+3”免費中職教育計劃,共組織8524名學生在內地免費就讀“9+3”中職學校。“9+3”免費教育計劃的大力實施,有力促進民族融合和民族團結,為藏區繁榮穩定奠定了基礎。
2011年,科技計劃項目共申報26項,其中科技支撐項目12項,成果轉化項目4項,科技示范推廣項目4項,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扶持資金項目6項。爭取落實省知識產權局專利實施項目3項共20萬元。下達甘孜州2011年度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項目73項,投入經費330萬元(其中:新立項34項,經費146萬元)。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2011年,全州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保單位55處,州保單位267處,縣保單位321處,新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0處。成功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個,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18個,省級非遺保護項目35個,州級非遺保護項目51個。
2011年,全州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19個,公共圖書館3個,文化站325個,博物館7個。全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2.8億元,增長19.1%;占GDP的比重為1.8%。
電視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不斷加強,節目內容日漸豐富,廣播電視覆蓋率持續提高。全州持續推進有線電視覆蓋工作,廣播電視覆蓋率大幅提升,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88.73%和88.12%,分別比上年提高1.53個、1.59個百分點。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參加四川省第七屆老年人運動會,獲得易筋經和八段錦2個集體項目二等獎、女子乒乓球團體第9名和本次運動會團體體育道德風尚獎。我州押加運動隊代表四川省出席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共獲得3個第二名、3個第三名和團體體育道德風尚獎的優異成績。參加四川省青少年體育錦標賽,共獲得9枚金牌、8枚銀牌、6枚銅牌的優異成績,我州籍運動員在全國城市運動會上取得了摔跤第三名的好成績,并獲得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運動健將”稱號。
2011年末,全州有醫療衛生機構443個,其中:綜合性醫院(縣以上)21個、民族醫院(含中醫)15個、疾控中心19個、衛生監督機構19個、婦幼保健院19個、鄉鎮衛生院325個、采供血機構3個、社區服務機構1個、職業學校2所、其他機構19個;有村衛生站(室)1516個;衛生人員總數4984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690人。衛生技術人員中有本科以上學歷187人,?茖W歷1253人,中專學歷1637人;有高級職稱的175名、中級職稱的788名、初級職稱719名;有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736人;有注冊護士769人。衛技人員入均服務面積41.36平方公里。
十、節能降耗和安全生產
積極推進節能降耗各項工作,落實責任,著力抓好重點領域節能降耗。經省統計局審定,我州2011年節能降耗目標任務全面完成。2011年,單位GDP能耗下降2.12%,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9.34%。
2011年,全州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40起,死亡90人。與上年相比,事故起數下降25.1%,死亡人數下降21.7%。
十一、人口
年末,全州戶籍人口為108.81萬人,比上年增加2.75萬人,增加2.6%。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0.6‰,人口死亡率為4.3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34‰。
戶籍人口中,男性55.06萬人,女性53.75萬人,人口性別比(女性=100)為97.62;非農業人口16.3萬人,農業人口92.5萬人。
戶籍人口中,藏族89.1萬人,占81.9%;漢族15.78萬人,占14.5%;彝族3.26萬人,占3%;其它民族0.67萬人,占0.6%。
全州常住人口達到110萬人,較上年增長0.6%;城鎮化率為22.39%,較上年提高1.86個百分點。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038元,比2010年增加2158元,增長14.5%,增速比上年加快1.8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575元,增長15.5%。其中:人均食品支出5181元,增長13.5%。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70元,比上年增加826元,增長30.1%,增速比上年加快7個百分點。農牧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633元,較去年增加427元,增長19.4%。其中:人均食品消費支出1687元,較去年增加249元,增長17.3%。
就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就業質量進一步提高。全年城鎮新增就業7040人;動態消除了“零就業”家庭;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929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7%。
大力推進社會保險城鄉統籌。全州新農保試點覆蓋人數達342198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80285人。新農合制度覆蓋面繼續保持在100%,參合人員達839633人,參合率達到98.31%。新農合年人均籌資標準達到國家規定的230元。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8517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5751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0374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42783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7389人。
十三、區域經濟
區域發展成就喜人。全州各縣著力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區域經濟保持穩定的發展態勢,全州各縣經濟總量規模擴大,增長速度較快,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區域經濟整體呈現“東部引領全州,南部跨步追趕,北部穩步發展”的態勢。
東部: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9.99億元,比上年增長15.7%,產業結構為“二三一”型;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0.85億元,增長14.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1.63億元,增長2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21億元,增長19.2%;康定、丹巴、九龍、雅江四縣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州平均水平;康定、瀘定、丹巴、九龍四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超過全州平均水平。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北部:地區生產總值36.23億元,比上年增長11%,產業結構為“一三二”型;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2.05億元,年均增長55.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33億元,增長4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9億元,增長13.7%;甘孜、石渠、色達三縣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州平均水平;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均未超過全州平均水平,最高的是甘孜縣,達到3417元。
南部: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6.05億元,比上年增長13.1%,產業結構為“三一二”型;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87億元,增長3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9億元,增長3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1億元,增長16.4%;理塘、稻城、得榮四縣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州平均水平;稻城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超過全州平均水平。
注:
1、公報中各項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甘孜統計年鑒—2012》為準。
2、公報中生產總值及產值指標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1]“居民消費價格累計總指數”、[2]“企業家信心指數和企業景氣指數”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甘孜調查隊;[4]“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關數據,數據來源:甘孜州農業局和甘孜州水務局;[3]“林業相關數據”數據來源:甘孜州林業局;[4]“農業基礎設施”數據來源:甘孜州農業局、水務局;[5]“外貿出口、招商引資”數據來源:甘孜州商務和經濟合作局;[6]“交通運輸”數據來源:甘孜州交通運輸局;[7]“郵電通信業”:數據來源:甘孜州郵政局、甘孜州移動公司、聯通公司和電信公司;[8]“旅游業”數據來源:甘孜州旅游局;[9]“財政”數據來源:甘孜州財政局;[10]“金融”、[11]“保險”數據來源:人民銀行甘孜州中心支行;[12]“教育”數據來源:甘孜州教育局;[13]“科學技術”數據來源:甘孜州科技局;[14]“文化”、[16]“體育”數據來源:甘孜州文化體育和廣播影視局;[15]“衛生”數據來源:甘孜州衛生局;[17]“安全生產”數據來源:甘孜州安監局;[18]“戶籍人口”數據來源:甘孜州公安局;[19]“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數據來源:甘孜州人口和計生委;[20]“就業”、“五險”、“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數據來源:甘孜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除以上注明外,其余數據來源:甘孜州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