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市統計局
2013年3月
2012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圍繞“轉型工作年”主題,牢牢把握“兩化互動,高位求進,轉型工作,民生優先”的工作基調,著力強化“投資拉動、產業支撐”,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綜合
201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42.76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1.94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773.97億元,增長16.9%;第三產業增加值286.84億元,增長12.0%。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7%、75.0%和20.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5:61.9:23.1調整為14.6:62.3:23.1。
全市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占GDP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達到694.33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占GDP比重達55.9%,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3.1%。
2012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比上年上漲2.4%,漲幅較上年低2.8個百分點。分類別看,全年八大類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類上漲3.2%;煙酒類上漲2.3%;衣著類上漲1.0%;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0.5%;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2.9%;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2.9%;居住類上漲3.1%;交通和通信類下降0.3%。
二、農業
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05.56億元,比上年增長4.8%。
農業。全年實現農業產值132.92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達到41.23萬公頃,糧食總產量達到232.89萬噸,增長1.0%。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9.11萬噸,增長11.1%;蔬菜產量222.76萬噸,增長8.0%;茶葉產量3.8萬噸,增長13.8%;園林水果產量45.32萬噸,增長9.4%。
林業。全年實現林業產值12.14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全年完成營造林面積39192公頃,其中成片造林20655公頃,包括:退耕還林工程營造林面積1533公頃,天保工程營造林面積600公頃,其它成片造林18522公頃。當年新增林地面積0.6萬公頃,林地保有量53.9萬公頃;當年增加森林面積7359公頃,森林保有量50.5萬公頃;當年增加活立木蓄積54萬立方米,活立木蓄積達到2189萬立方米。森林植被總碳儲量2046萬噸,森林覆蓋率達41.74%。林竹基地初具規模,林業產業迅速發展。全市已建成以松、杉、闊葉等樹種為主的木質工業原料林基地20.41萬公頃,竹基地20.11萬公頃,特色經濟林基地7.51萬公頃。各類木竹經營加工企業達1300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9家,產值億元以上企業10家;市級農業產業化林業龍頭企業29家,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林業專合組織133個。形成了具有宜賓特色的竹加工、木材加工、特色經濟林、珍稀樹種及苗木花卉、生態旅游、野生動物繁育利用等產業,推進了林業發展和林農增收。
畜牧業。全年實現畜牧業產值146.04億元,比上年增長3.9%。主要畜產品中,肉類總產量60.58萬噸,增長2.4%,其中豬牛羊肉49.04萬噸,增長2.2%;禽蛋總產量4.89萬噸,增長5.7%;豬年末存欄數430.1萬頭,增長1.1%。
漁業。全年實現漁業產值10.02億元,比上年增長5.5%。水產品產量7.74萬噸(新口徑),增長5.5%。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3.10千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98.3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8.0%;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9.8萬噸,下降4.5%;全年農村用電量10.04億千瓦時,增長10.9%。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2012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712.17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21.2%,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3.6%。
全市優勢產業快速發展。“四基地”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553.57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88.9%,其中:酒類食品基地實現增加值235.81億元,增長25.0%;綜合能源基地實現增加值163.07億元,增長20.1%;化工輕紡基地實現增加值95.42億元,增長7.2%;機械制造基地實現增加值59.27億元,增長5.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8.01億元,比上年增長44.18%;實現利稅353.36億元,增長32.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20.39點,比上年提高33.3點。七項工業經濟效益指標中:總資產貢獻率為22.88%,提高2.43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20.84%,下降0.03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為53.4%,下降0.84個百分點;流動資金周轉率為2.19次/年,下降0.05次/年;成本費用利潤率為14.81%,提高2.96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261663元/人,提高29792元/人;工業產品銷售率99.17%。
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獨立核算的建筑企業212個,其中: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175個。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全年完成建筑業現價總產值142.6億元,比上年增長21.6%;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062.3萬平方米,增長11.3%;房屋建筑竣工面積590.22萬平方米,增長12.8%,竣工率55.56%。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748.8億元,比上年增長23.3%,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426.95億元,增長35.64%;更新改造投資完成193.43億元,增長16.39%;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04.51億元,下降0.85%。從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控股單位完成投資382.96億元,增長23.3%,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1.14%。從產業投向看:第一產業投資22.11億元,增長115.5%;第二產業投資320.34億元,增長8.6%;第三產業投資406.35億元,增長34.6%。從投資的行業來看,增長較快的行業有: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3.55倍,批發零售業增長1.99倍,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1.61倍,農、林、牧、漁業增長81.1%,衛生和社會工作增長68.4%,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長67.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57.2%,教育業增長44.7%。
全年施工項目(不含房地產開發)1957個,建成投產項目1160個,項目建成投產率59.27%,新增固定資產561.48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74.98%。2012年全市重大項目投資繼續推動全市投資穩健增長,向家壩水電站、宜-瀘-渝高速公路、中國西南輕工博覽城、屏山新縣城C段安置房、公路S307線公路屏山至新市段公路復建工程、三江口區域A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屏山國際建材商貿城、筠連新維煤礦、江安年產9.5萬噸竹纖維漿粕搬遷升級技改項目以及南溪西區新城步行街建設工程等一大批重大項目完成投資量大,有力支撐了全市投資總量,繼續帶動全市投資實現較快增長。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交通、郵電和旅游
2012年,以“暢通宜賓”交通樞紐建設為中心,全市公路總里程達17840公里,其中:村道1260公里;四級及以上公路14539公里。全年建成通鄉油路(水泥路)493公里,通村公路1260公里,鄉鎮客運站(點)3個。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貨物運輸量6125萬噸,比上年增長9.71%,貨運周轉量524323萬噸公里,增長18.17%;完成客運量17083萬人次,增長10.15%,客運周轉量495234萬人公里,增長17.48%。
強化工程建設監管和協調服務保障工作,加快重點項目推進,宜瀘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宜賓至敘永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于12月正式開工。宜賓至彝良至昭通高速公路、宜賓至威信至畢節高速公路宜賓境內段的項目工可報告通過審查,完成了四川、云南兩省接線協議簽訂工作。宜賓港志城作業區一期工程4個多用途泊位及1個滾裝泊位已完成部分標段驗收;新開工宜賓縣三塊石碼頭改擴建項目1個;長寧香爐灘碼頭項目已通過審核并被批準建設。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完成31.19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年末,全市電話用戶總數達398.61萬戶,增加22.24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60.83萬戶,減少2.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337.78萬戶,增加24.44萬戶。互聯網用戶數37.3萬戶,增加5.39萬戶。
2012年,旅游業繼續壯大。實現旅游總收入165.94億元,比上年增長26.95%,接待游客2112.08萬人次,增長21.85%。2012年成功創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國家級AAA景區1個、AA景區1個,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鄉鎮4個,四川省星級農家樂126家(其中五星級農家樂1家),四川省5A級旅游購物點1個。年末,全市共有星級飯店26家,旅行社32家。圍繞“一城三海”旅游品牌,加強宣傳、營銷、合作,推出《美在宜賓》形象片;參加首屆烏蒙片區旅游聯盟合作峰會、川滇黔十市地州旅游合作與發展峰會、南方旅游城市協作體年會,與28個城市建立旅游深度合作關系;與市林業園林局簽署了《關于推進森林旅游發展的合作框架協議》;與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簽訂了《支持旅游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六、國內外貿易和招商引資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4.58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60.08億元,增長36.9%;零售業實現零售額317.29億元,增長12.7%;住宿業實現零售額5.55億元,增長23.7%;餐飲業實現零售額51.66億元,增長16.5%。
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7.7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4.35%,其中,進口實現2.35億美元,下降11.55%,出口實現5.42億美元,下降0.85%。全年實際利用外資4536萬美元,下降9.46%;外派輸出勞務人員1664人次,增長13.2%;完成對外勞務合作營業額97.2萬美元,增長10.69%。
全年招商引資市外履約項目568個,其中:省外履約項目435個。到位市外資金580.38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其中:到位省外資金490.21億元,增長54.7%。引進資金從行業看,主要分布在電力、燃氣、煤、制造業、房地產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等行業。引進省外資金主要來源于湖北、重慶、云南、浙江、北京和福建等省(市),占省外引資總額的71.93%;省內市外資金來源集中在成都、瀘州、自貢三市,占省內市外到位資金的76.13%。
七、財政、稅收和金融保險
全年全市財政總收入達279.6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62.81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2.97億元。地方財政支出303.76億元,比上年增長21.1%,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19.03億元,增長22.1%。
國地稅完成各項收入總計187.28億元,比上年增長31.1%,其中:國稅各項收入101.07億元,增長39.4%;地稅各項收入86.21億元,增長22.5%。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466.4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2.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73.41億元,增長20.1%。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628.44億元,增長19.7%,其中:短期貸款250.65億元,增長27.0%,中長期貸款371.30億元,增長15.2%。
年末,全市共有保險公司27家。按業務性質分:產險公司14家,壽險公司11家,養老公司1家,健康險公司1家;按資本國別屬性分:中資公司25家,外資公司2家。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23.87億元,比上年減少2%,其中:財產險業務總收入10.34億元,增長12.7%;人身險業務總收入13.53億元,減少10.4%。全年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8.65億元,增長10.3%,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6.21億元,增長23.2%,人身險短期賠款支出3.62億元,增長21.3%。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2012年,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2510所(不含普通高等院校、成人中小學、成人技術培訓學校),在校生84.33萬人。其中,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校生7.76萬人,普通高中在校生8.44萬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9.18萬人,普通小學在校生36.47萬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0.07萬人,在園幼兒12.41萬人。
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全市高考本科上線人數為11479人,連續七年保持增長,連續三年突破萬人大關;新增幼兒園78所,幼兒教師588名,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74.5%;民辦教育取得突破,四川天立投資集團進駐宜賓,總投資4.5億,規劃用地358畝,打造“全省一流、川南第一”優質民辦校;全市教育工作連續兩年在全省市州教育工作目標考核中獲全省第一。
宜賓被省政府確定為創建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四川省試點示范市,獲批成立“四川省技術轉移(宜賓)中心”和“四川省科技成果轉移區域服務平臺宜賓分平臺”,宜賓化學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獲批省特色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興文縣獲批創建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2012年,市財政預算的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1028萬元,科技自主創新專項資金1300萬元,科技創新擔保資金1000萬元,科技獎勵專項經費120萬元;獲國、省科技經費共計2712萬元。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家,新增省級創新型企業13家,調整認定市級農業科技園區10家。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獎勵2011年宜賓市科技進步獎50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25項;授予2010—2011年度宜賓市科技創新獎先進集體15個、先進個人17名。
全年專利申請量1328件,授權量754件,均排全省第五位;累計專利申請量7603件,累計授權專利達5688件;新增專利實施152件;獲授權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405件。
九、文化、廣電、衛生和體育事業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有公共圖書館10個(圖書總藏量987千冊),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1個,文物管理所11個,博物館9個,文物保護單位253個,17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0個街道文化站。
年末,全市廣播綜合覆蓋率94.53%,電視綜合覆蓋率95.2%。有線廣播電視用戶數45.03萬戶,比上年增加0.76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17.72萬戶,增加17.12萬戶。有線廣播電視傳輸干線網絡總長9697公里。
年末,全市擁有衛生機構4180個(含村衛生所、個體門診),其中,醫院、衛生院(含社區)279個,婦幼保健院11個。醫院和衛生院擁有床位20288張。衛生機構人員26230人,其中: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14463人。在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和助理醫師5203人,注冊護士5812人。新農合覆蓋10個區縣,參合率達到98.82%。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兒童計劃免疫等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基本藥物目錄逐步實施,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啟動。
截止2012年底,全市共有體育場地2138個。2012年,新建了66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安裝了7條全民健身路徑器材,全市有業余體育學校10所;有市級單項體育協會22個;體育總會6個;社會體育指導站12個;國家青少年體育俱樂部9所。全市中小學推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在450余所縣城及以上的城鎮學校施行“健康標準”。全年我市向國家隊、八一體工隊輸送了6名運動員,向省專業隊輸送了2名體育后備人才;向省體育運動競技學校和專業集訓隊輸送優秀運動員128人;培養等級運動員98人(均為二級運動員),培養等級裁判員413人(均為二級裁判員),培養社會指導員824人(其中:中級353人.初級471人);全年全市舉辦各類群眾體育運動會410余次(其中市級大型活動130余次),成功舉辦宜賓市第四屆運動會;全市常年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約230萬人,占總人口比例42%;參加省級以上單項比賽,共獲獎牌112枚,其中金牌43枚、銀牌38枚、銅牌31枚。宜賓籍運動員涂蕓獲2012年全國青年跳水冠軍賽男子一米板冠軍,三米板第3名;體操運動員羅澤鵬獲全國體操錦標賽暨2012年倫敦奧運會選拔賽跳馬第2名;韓秋在山東海陽舉行的第三屆亞洲運動會尾波決賽中獲女子個人冠軍;擊劍運動員黎國介作為我國唯一一名男子個人重劍選手參加倫敦奧運會。
十、人民生活與環境保護
2012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22元,比上年增長15.6%。人均家庭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14794.84元,增長11.73%;經營凈收入2327.27元,增長20.42%;財產性收入734.24元,增長15.1%;轉移性收入4485.96元,增長17.57%。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847.81元,增長12.14%。居民八大消費性支出呈全面上漲的態勢,食品人均支出6047.67元,增長11%,食品消費占總消費中的比重即恩格爾系數為40.73%,下降0.42個百分點;衣著人均支出為1701.82元,增長13.21%;居住人均支出1226.54元,增長4.63%;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人均支出1073.75元,增長15.53%;醫療保健人均支出826元,增長16.69%;交通和通信人均支出1686.7元,增長24.39%;教育文化娛樂服務人均支出1660.34元,增長5.35%;其他商品和服務人均支出為624.99元,增長14.3%。
農民人均純收入7771.2元,比上年增加992.51元,增長14.6%,其中:工資性收入3226.7元,增長22.5%;家庭經營收入3975.8元,增長8.1%;財產性收入126.4元,增長12.1%;轉移性收入442.4元,增長25.1%。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405.1元,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52.9%。
2012年,中心城區空氣質量達到或優于二級的天數占總監測天數的96.7%;金沙江、岷江、長江宜賓段6個斷面水質持續保持穩定;中心城區區域環境噪聲為54.5(dB),區域環境質量良好。全年實施減排項目99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工作,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環境整治專項行動,設置規范的標志標牌及隔離設施。加大城市和鄉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各區縣縣城皆已建成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廠(場),部分重點鄉鎮建成鄉鎮污水處理廠。
十一、人口、就業與社會保障
2012年末,公安人口統計全市總戶數為170.62萬戶,總人口為546.5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4.88萬人,農業人口441.69萬人;男性人口285.01萬人,女性人口261.56萬人。當年出生人口5.66萬人,當年死亡人口3.63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73‰。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36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71萬人;年末實有城鎮登記失業人員3.6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68%,比上年末上升0.05個百分點。
年末納入城市和農村“低保”范圍的人員分別為7.74萬人和15.85萬人。全市農村五保對象2.35萬人,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69.2%。新改建敬老院4所,新增床位235張。城鄉醫療救助累計救助貧困患者238570人次。全年共銷售福利彩票3.45億元。
2012年,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63.82萬人,失業保險參保職工22.58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51.39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3.13萬人,工傷保險參保24.93萬人,生育保險參保22.1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達150.41萬人。
截至2012年底,全市住房公積金繳存總額90.0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7.67%。全市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人數達25.09萬人,當年新增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人數2.24萬人。當年住房貸款發放額10.86億元,比上年增長4.32%;當年住房公積金提取額9.17億元,增長13.35%。全市住房公積金覆蓋率為78.89%,比上年末上升3.81個百分點。
注:
1、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及各行業增加值指標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2、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分項與合計不等的情況;
3、公報中各項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宜賓統計年鑒—2013》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