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圍繞“兩加一推”主基調,緊扣“一圈兩翼”戰略布局,按照“穩中求進、能快則快、又好又快”的總要求,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13年全州生產總值為645.54億元,同比增長16.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2.04億元,增長6.5%;第二產業增加值248.55億元,增長19.9%;第三產業增加值294.95億元,增長15.4%,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0.2%,批發和零售業增長11.6%,住宿和餐飲業增長7.2%。人均生產總值19981元,同比增長15.6%。
圖12009-2013年全州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5.8%、38.5%和45.7%。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3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上升0.2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0.08個百分點?傮w呈現“321”發展格局。
圖22012年、2013年三次產業增加值構成
二、農業
全州現代高效農業園區建設成效明顯。2013年共啟動建設現代高效農業園區20個,其中進入全省“5個100工程”的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13個,州級園區7個。農業產業化工作不斷強化。全州已培育扶持州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199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44家,上市公司1家。“黔南中部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國畜產品生產加工示范基地”獲農業部命名,全州農產品加工企業獲得中國馳名品牌1個,著名商標35個,名牌農產品22個;全州累計完成產地認定、產品認證245個,其中:產地認定115個,種植業產地規模31890公頃,畜牧業產地規模210.5萬頭;產品認證113個,地理標志11個,綠色食品認證5個,有機茶認證10個。全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2004個,合作社的成員數達到6萬人。農業科技推廣力度不斷加大,優質品種比例進一步提高,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雜交玉米推廣121.5萬畝,覆蓋率100%。玉米育苗移栽推廣103.6萬畝,覆蓋率100%。規范化栽培技術90.5萬畝,玉米種子包衣完成89.2萬畝,地膜覆蓋栽培40.3萬畝。
全州種植業實現增加值55.95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2.07萬公頃(481.0萬畝),增長1.37%;油料作物面積7.34萬公頃(110.1萬畝),增長2.08%;蔬菜種植面積9.52萬公頃(142.8萬畝),增長6.53%。果園面積3.93萬公頃(58.95萬畝),比上年增長35.9%;茶園面積5.46萬公頃(81.75萬畝),增長46.9%。糧食總產量比去年下降2.43%。
林業穩步發展。全州通過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復造林等國家林業工程、項目,完成營造林77.24萬畝,比上年增加28%。其中人工造林完成46.11萬畝,比上年增加48%,封山育林完成22.13萬畝,比上年增加11%,森林撫育完成9萬畝,與上年持平。全州義務植樹完成699.25萬株,占任務600萬株的116.54%,四旁植樹完成347.54萬株,占任務300萬株的115.85%。全州扶貧開發、農業等部門、個體、集體經濟組織、企業等完成造林50.67萬畝,是上年的10多倍。
據測算,2013年全州森林覆蓋率比上年增加了1個百分點,已達53.5%。全年林業實現增加值5.13億元,比上年增長7.3%。松脂、核桃、板栗等林產品產量增長較快。
表22013年主要林產品產量及其增速
2013年完成生豬標準化養殖場(小區)建設、國家級畜禽標準化養殖示范場、省級標準化養殖種羊擴繁場、肉牛標準化養殖場、畜類標準化養殖場建設和菜籃子工程等項目實施方案的編制、上報和批復。完成州級200個項目入庫管理。全年畜牧業實現增加值36.24億元,比上年增長5.1%。主要牲畜出欄數繼續增長,肉類總產量達到20.55萬噸,比上年增長10.9%。
表32013年主要畜產品產量及牲畜存欄、出欄情況
漁業繼續保持增長。全年水產品產量27897噸,比上年增長58.2%。
新增農機總動力39.06萬千瓦,全州農機總動力達281.06萬千瓦。完成機耕面積172.63萬畝,機械澆灌地面積78.99萬畝,機械化插秧面積7萬畝。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3年,全州有14個園區列入省100個產業園區(含7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其中5個園區列入省“511培育示范園區工程”。全州14個產業園區入駐企業1318戶,就業7.47萬人,建成標準廠房154萬平方米,累計建成21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入駐率94.1%。民營經濟就業人數達27萬人,注冊資本金290億元。全州完成14戶淘汰落后產能企業的關停工作,淘汰落后產能47.62萬噸。
全年工業增加值192.46億元,比上年增長16.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21.4億元,比上年增長25.5%。其中,輕工業總產值137.13億元,增長38.2%;重工業總產值584.26億元,增長22.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5.9%。
圖32009-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及其增長速度
主要工業行業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和醫藥制造業等行業產值增長較快,分別比上年增長48.1%、44.3%、42.8%和30.2%。
表4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增長速度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較快。礦山專用設備、精甲醇、商品混凝土、機制紙及紙板分別比上年增長354.6%、272.5%、245.7%、134.0%。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6.95%,比上年上升2.39個百分點。
表5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59.6億元,比上年增長31.9%。盈虧相抵后的利潤總額為39.2億元,增長239.1%。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56.09億元,比上年增長37.6%。資質內建筑企業總產值增長87.0%,施工房屋面積1715.05萬平方米,增長148.21%;房屋竣工面積158.78萬平方米,增長53.5%,其中,住宅竣工面積53.03萬平方米,下降11.79%。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25億元,增長45.9%;固定資產投資790.3億元,增長34.6%。城鎮與農村非農戶固定資產投資674.67億元,增長25.9%,房地產開發投資115.61億元,增長125.1%。全年在建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144個,建成45個,完成投資330億元。全年工業(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交通、水利和城建投資分別達到362.8億元、81.53億元、35.2億元和250億元。全年共開工建設6座骨干水源工程(水庫),解決農村47萬人飲水安全,完成20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新增、改善、恢復灌面27.88萬畝,治理病險水庫25座,新增水電裝機7.33萬千瓦,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1平方公里,人均有效灌面和保證灌面分別達到0.66畝和0.42畝。
圖42009-201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及其增長速度
表62013年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五、國內、外貿易和物價
消費品市場保持活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5.26億元,比上年增長14.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4.83億元,增長13.9%。分行業看,批發業60.88億元,增長15.5%;零售業83.28億元,增長13.7%。
表72013年城鄉消費品市場情況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354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7.6%。其中,出口總額206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8.1%;進口總額11479萬美元,增長77.5%。居民消費價格有所上升。受食品、娛樂教育文化用品等價格大幅上漲影響,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7%。在監測的八大類商品及服務項目中,有5類上升,3類下降。其中,食品類上升幅度最大,達5.1%。
圖52009-2013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跌幅度
表82013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六、交通運輸和郵政通信
2013年,全州著力“高速公路增量擴面、國省干線提等升級、農村公路通達通暢、水運發展破題提速、公交物流加快起步”五大重點,2013年實施高速公路項目9條,里程350公里(其中貴陽至惠水高速已于10月10日建成通車,黔南境內里程28公里);實施國省道改造項目7個,里程114公里,其中G321三都縣城交通灣至苗龍場公路(里程7公里)已建設完成,實施農村公路建設項目1227公里,全州所有鄉鎮均全部開通客運班車,行政村通班車率達58.61%。全州公路通車里程達16228公里,比上年增長1.8%。
公路客運量達到11907萬人,同比增長35.5%;貨運量6751萬噸,同比增長61.9%;客運周轉量116.2億人公里,同比增長60.1%;貨運周轉量120.6億噸公里,同比增長59.6%。
郵政電信業持續快速發展。全年實現郵政業務總量2.09億元,比上年增長14.82%。電信業務收入17.6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年末電話用戶266.55萬戶,同比增長7.77%,其中:固定電話用戶26.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40.35萬戶;ヂ摼W用戶26.17萬戶。
七、財政和金融
我州圍繞“保民生、促發展、重績效”,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堅持依法理財,積極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努力增收節支,合理有序安排支出,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
全年財政總收入122.02億元,比上年增長28.7%,其中公共財政收入73.22億元,增長29.1%。財政支出229.38億元,增長14.8%,其中,科學技術、住房保障、節能環保、國防、文化體育與傳媒等方面的支出增長幅度較大,分別增長48.7%、37.3%、30.1%、28.8%、23.4%。
圖62009-2013年財政總收入及其增長速度
表92013年財政收支情況
金融業穩步發展。存貸款規模繼續擴大。年末,全州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783.12億元,比上年增長24.9%,其中個人儲蓄存款468.15億元,比上年增長29.8%;各項貸款余額485.26億元,比上年增長27.6%。
表102013年金融機構信貸收支情況
八、教育
2013年,全州扎實推進教育“9+3”計劃和實施“4+2”教育工程建設,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推動了全州教育事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教育支出44.7億元,同比增長12.09%。教育投入占2013年GDP的6.9%,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19.5%。
全州教職工數42267人,專任教師數37544人,其中:幼兒園教職工4773人,專任教師3157人;小學教職工17360人,專任教師16040人;初中教職工10240人,初中專任教師9677人;普通高中教職工6231人,專任教師5658人;中等職業學校教職工1569人,專任教師1379人;特殊教育教職工數154人,專任教師134人;普通高等院校教職工1940人,專任教師1499人。
表112013年教育事業情況
九、文化、廣播電視、衛生和體育
2013年,全州完成了252732套“戶戶通”直播衛星設備入戶的安裝任務。60809套“村村通”直播衛星設備安裝調試,農村電影公益放映任務20468場,觀影人數達195.1萬人次。全州一千瓦以上廣播電視發射臺安全播出73080小時。貴州交通廣播95.2MHz順利覆蓋我州。全州廣播電視被中央電視臺用稿158條,貴州電視臺用稿573條,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用稿54條,貴州廣播電臺用稿337條。專題片《雙肩背出魚水情》榮獲第二十三屆中國新聞獎評選二等獎。組織州、縣兩級文化館開展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軍營、進鄉鎮文化業務輔導培訓2000次、累計達1萬余人;送文化下鄉451場(次),觀眾達51.6萬人次。深入推進文化館免費為群眾提供排練場地5000余天、輔導1萬余人次,指導各級館、站業余文藝團隊1000余支,極大地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全州新農合統籌補償方案實現統一,參合農民得到更多實惠。全州實際參合322.3萬人,參合率97.81%,參合人數較上年凈增了10.5萬人,基本實現農村人口全覆蓋。全年新農合資金共補償584.03萬人次,補償資金10.61億元。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75.17%,資金使用率達99.36%。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取得明顯成績,全州傳染病發病率穩定在較低水平。全年無甲類傳染病發生,共報告乙丙類傳染病22種,發病人較上年減少649人,發病率較上年下降了4.45%,甲肝、肺結核、傷寒、乙腦等重點傳染病發病人數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了45.45%、0.7%、9.52%、84.21%,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2件,突發事件發生率較上年同期下降25%,死亡率較上年下降40%,處置率100%,婦幼衛生工作穩步推進。孕產婦死亡率19.96/10萬,較上年同期下降39.10%;嬰兒死亡率9.61‰,較上年同期下降15.48%;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3.71‰,較上年同期下降12.06%;孕產婦住院分娩率97.57%,較上年同期提高了0.3個百分點。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2013年,全州以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為出發點,大力提高競技體育水平。群眾體育蓬勃發展,利用節假日、民族民俗節日開展豐富的全民健身活動。順利完成黔南州第三屆運動會,共有21支代表隊2443名運動員參賽,分別設有17個大項122個小項。成功舉辦2013年中國·甕安全國山地戶外運動錦標賽。在惠水縣成功舉辦2013年全國定向錦標賽。在都勻舉行貴州省第二十屆體育舞蹈錦標賽暨全國部分城市體育舞蹈邀請賽,來自中國、丹麥和意大利等海內外2000多名體育舞蹈愛好者參加比賽。在北京舉行的2013年全國殘疾人(22周歲以下)游泳錦標賽上,我州運動員取得6金3銀3銅的優異成績。成功舉辦了迎新萬人健步登高健身活動。舉辦了廣場健身操(舞)展示活動,職工籃球比賽,登山比賽,職工運動會等。
表12體育事業發展情況
十、人民生活
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2013年,全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42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1966元。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46.95平方米。
表132013年末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度提高。2013年,全州農民人均純收入6208元,比上年增長14.0%;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263元,比上年增長39.4%。農村居民家庭擁有汽車、計算機、移動電話和摩托車數量分別增長212.5%、331.8%、26.8%和29.9%。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6.51平方米。
圖72009-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及其增長速度
十一、就業與社會保障
2013年全州以“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為主線,以促進創業和充分就業、提升社保經辦水平為工作重點,統籌推進人事人才、勞動關系等各項工作。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1546人,促進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2522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016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8%,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112646人,其中有組織轉移16760人,累計消除“零就業家庭”3604戶,實現“動態清零”,就業技能培訓22764人,其中農村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13450人,全州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8.65萬人、51.82萬人、17.36萬人、13.6萬人、12.25萬人、146.18萬人,基金征繳收入分別達到11.09億元、5.83億元、0.49億元、1.12億元、0.33億元、1.07億元。
表142013年社會保險情況
注:
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
2、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統計口徑為全部年產品銷售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全部工業企業。
4、農民人均純收入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